首页 理论教育 老年大学文化的和谐追求及其育人功能

老年大学文化的和谐追求及其育人功能

时间:2022-03-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老年大学文化的本真追求是和谐。同时,老年大学文化具有鲜明的教育作用,在老年大学教育中还发挥着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老年大学文化建设是当前凸显学校特色、提升学校竞争力的一个主要任务。特别是老年大学文化与社区文化有着天然的联系,它对社区文化的辐射功能是巨大的。老年大学学校文化也具有同样的功能。

第二节 老年大学文化的和谐追求及其育人功能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在其长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的,为学校绝大多数成员普遍认同并遵循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标准。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灵魂,也是学校凝聚力和活力的源泉,是和谐学校教育的深层催化剂。老年大学文化的本真追求是和谐。同时,老年大学文化具有鲜明的教育作用,在老年大学教育中还发挥着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

一、和谐是老年大学文化的本真追求

当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对建设学校文化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和谐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本真追求。从学校领域出发,和谐的学校文化,就是指学校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以和谐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融思想观念、制度体制、实物造型于一体的一种文化形态。老年大学文化建设是当前凸显学校特色、提升学校竞争力的一个主要任务。只有建设全校师生全员、全程、全方位自主参与的和谐学校文化,才能真正把老年大学办成引领社会文明、引领老年人追求高雅与进步的“和谐校园”。

(一)建设和谐的老年大学文化的根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科学发展观的战略目标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强调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并提出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建设和谐的老年大学学校文化需要研究、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校文化建设必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以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为基础。具体而言,老年大学应该以先进的教育价值观作为整个学校文化的思想内核,用和谐的理念来思考问题,建立和发展以和谐为核心的价值体系,在全学校形成崇尚和谐的价值取向,从而形成以和谐为导向的学校氛围。一方面,老年大学应该以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为指导,审视自身在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方面的价值缺失;另一方面要从自身的教育实践中提炼,将具有学校特色的价值观真正渗透到学校生活的各个环节中。

(二)建设和谐的老年大学文化要发挥学校文化的辐射功能

学校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学校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经形成并成为较固定的模式,将不断孕育并传播新的思想观点和精神信仰,并以突出的精神符号作用和先进的创新性质,通过教育功能、舆论宣传等方面的优势对整个社会起到辐射和示范作用。老年大学文化也具有学校文化的上述功能,它不仅会在校园内发挥作用,而且会与家庭、社区产生互动,通过各种渠道对社会产生影响。老年大学是传播精神文化的场所,它的文化层次和品位会相对高于一般的社会大众文化,并在与社会文化的互动中形成以学校为一个强势点的文化场,“学校文化场”对社会的辐射具有其他文化无法比拟的功能优势。特别是老年大学文化与社区文化有着天然的联系,它对社区文化的辐射功能是巨大的。因此,老年大学在建设学校文化的过程中,不仅仅只是关注本学校校园内部,还要考虑到老年大学的社会辐射功能,为建设和谐社会发挥更大作用。

(三)建设和谐的老年大学文化要做到“和而不同”

和谐的学校文化是在“和而不同”的辩证思想下创设的一个从对立求统一,使人与人、人与学校、学校与社会和谐相处的文化环境。和谐的老年大学文化其核心就是崇尚时代和谐理念,体现和谐精神,倡导、传播、实行不分年龄、以人为本、和谐共享的社会公平原则。其教育价值是通过老年教育使老年学员在面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自身和谐的关系中,具备可持续的价值取向和思维追求理念。和谐的老年大学文化在上述核心价值基础之上,还应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其中包容包括宽容和融合。在建设和谐学校文化过程中我们要倡导一种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环境和氛围,不断增强学校文化的生机和活力。和谐的老年大学文化建设必须处理好显性文化与隐性文化、主流文化与亚文化的关系;要正确处理好教师文化、科研文化、行政文化等不同群体的文化冲突与融合,最终形成一种学校的文化合力,影响全体师生员工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价值取向,并内化成他们的文化品格。高质量的和谐学校文化对师生、员工能起到凝聚、陶冶、养成、激励的良好作用。

(四)建设和谐的老年大学文化要提高学校教育的文化自觉

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当前很多学校建构的学校文化成果及其形式依然停留在对历史的继承上,与师生的现实需求存在时空上的距离,无法得到师生的广泛认同,也不能转化为他们的自觉行动。因此,学校要重视以学校教育价值观为核心的学校文化的科学创新,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与时代接轨,要崇尚先进文化,自觉躬行先进文化的高贵品质,才能增强学校的文化发展活力。

在和谐的老年大学文化建设过程中,老年大学应当唤醒学校教育的文化自觉,重视与加强文化建设,并且能够不断创新学校文化,提升学校文化竞争力。老年大学要发挥自身的文化优势,首先提高校长的文化意识,同时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最终提高老年学员的文化素质,进而提升整个学校的品位。此外,还要更好地发挥对社区文化、社会文化环境的辐射和引领功能。

总之,和谐的老年大学文化建设是个长期的过程,要坚持以教育者为主导、以老年学员为主体、以各种科学、健康、文明的教学活动和文化氛围为主要内容,在教学活动、课外活动和社区活动中融合甚至突出和谐文化。正如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张文范会长在《坚持积极的老年教育观,发展和谐文化教育》一文中所希望的那样,“把老年大学和老年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和谐文化,展示和谐文化,宣传和谐文化,发展和谐文化的坚实基地”。

二、老年大学学校文化的“育人”功能

学校文化具有鲜明的教育作用,在学校教育中发挥着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对学员个性和品德的陶冶和导向功能,是其他教育形式无可替代的。老年大学学校文化也具有同样的功能。学校文化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次,其中前两方面是学校文化的外层,精神文化是深层次的表现形式,是学校文化的内核和灵魂。

(一)精神文化:引领老年学员和谐发展

学校精神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和积淀下来的,并为其师生员工所认同和遵循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道德情感、思维方式、心理情趣、人生态度及政治观念等。学校精神文化是学校整体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展示了学校蓬勃奋进的精神氛围,折射出学校特有的教育理想、追求和价值导向,是一种强大的、潜在的、无形的教育力量。从文化传播学角度讲,老年大学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向老年学员传播,并让学员继承人类优秀的精神文化成果,同时实现精神文化的教化功能。学校精神文化是老年学员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不仅引导着学员的价值追求,而且调节着学员的行为。学校精神文化的最终价值应落在对老年学员的培养上,就是不仅要让学员掌握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更要培养学员精神世界的健康与充盈,这种和谐发展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享受。

学校精神文化主要包括学校价值观、学校精神、学校形象等三方面内容。其中,学校价值观为学校的生存与发展确立了精神支持,也决定了学校教育的基本特性,规定着学校的发展方向,对全体师生的行为具有导向作用。如严范荪、张伯苓两位著名爱国教育家,为实现“通矫国弊,育才救国”的理想,20世纪初在天津创办了“以为中国教育之模范”的南开学校,并将学校的教育价值确立为“培养建国之人才”,以“治民族之大病”。这样的价值理念为我国培养出了一批杰出的爱国人才。每个学校都有各具特色的学校精神,并通常借助校训等形式表达出来,使人在良好的学校精神影响下,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并将其作为自己的精神动力。如南开中学的校训“允公允能,日新月异”,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目的就是培养报效祖国的英才,其中,唯“公”故能化私、化散,爱护团体,有为公牺牲之精神;唯“能”故能去愚、去弱,团结合作,有为公服务之能力。在灾难深重的时代,在学校周围社会风气污浊的情形下,这样的学校精神教育尤为重要,并且无疑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是学生成长为一个合格的“人”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制度文化:规范老年学员和谐行为

学校制度文化是精神文化的产物,同时精神文化必须得到制度文化的支撑才有可能实现。所谓学校制度文化是指社会期待学校具有文化,包括信念、价值观、态度及行为方式等。它体现着社会对学校在文化方面的要求,并通常是国家或政府机关所颁布的与学校及其成员直接有关的法律、章程、守则和规定。如《老年学员守则》等都是学校制度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组织形式,对老年学员的发展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

(1)好的学校制度文化对学员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起到导向的作用。人们道德认识的形成固然需要一定的灌输和说理,但离不开人们长期生活于其中的可知可感的一种具体生动的环境影响。如学校制度的规范与有力实施都会给学员提供一个参考系,并传递出一定的价值观信息,给人以暗示和导向,使学员能够在潜意识里将这种制度规范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

(2)学校制度文化对老年学员情感具有陶冶功能。学校制度文化若从形式上看,可分为传统、仪式和规章。它对人产生的作用更多的是一种气氛的影响,使人与这种环境相互作用,在特定的环境中自然而然地获得一种道德情感与心灵的熏陶。

(3)学校制度文化对老年学员的行为具有规范作用。由于学校制度文化的规章制定、仪式和传统的形成都渗透着学校的道德要求与教育意志,是一个有情感色彩的具体生动的环境,因此可以通过暗示、舆论、从众等特殊机制,对学员产生潜在的心理压力和动力,在这种环境中老年学员能感觉到自己是一个被尊重的主体,从而主动地接受外部的影响。

(三)物质文化:营造学校和谐氛围

学校物质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空间物质形态,是学校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物质基础。优秀的学校文化总是通过学校环境、学校标志等物质表现形式来体现的,能够迅速为学员提供感觉刺激,给人一种有意义的感情熏陶和启迪。老年大学学校是老年学员学习的重要场所,舒适幽雅、空气清新的校园可以安定情绪、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我国古代就有“远市而不喧,林深而宽敞”的说法,从而形成了重视学校环境美的传统。学校所处地理环境优越,无形中会对老年学员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1927年,蔡元培就任中华民国大学院院长后,主张“以美育代宗教”,提出“国立艺术院”必须建在环境适宜、风景佳胜之地,最后选择了风景如画的杭州西湖孤山的罗苑。学校环境文化作为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润物无声地影响着学员,具有潜在而深厚的育人意蕴。好的学校环境不仅包括学校的外部环境,更包括学校的内部环境。学校内的每一处真正的物质文化均蕴涵有一定的道德追求、道德规范,能对学员产生巨大的道德潜化作用,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艺术审美情趣。学校的建筑同样肩负着教育的使命,多种造型艺术形式象征某种精种和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学员陶冶身心、涵心养性。同时一所学校的环境文化也是一种特殊的物质文化,它积淀着一个学校乃至整个国家的历史传统、文化特点和社会流变的价值,能够使人通过对环境文化的解读,提高自身的社会智力,拓宽知识面,增强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的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