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和谐是人类的共同追求

和谐是人类的共同追求

时间:2022-08-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图8-1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和”字和谐思想最早出现在《国语》。和谐旨在使不同事物“相应”且“配合得当”,使多样要素相“统一”。当然,“和谐”所蕴涵的“统一”是求同存异,而不是灭异求同的“一统”。恩格斯称共产主义为“人类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以上人类追求和谐的历程,也是智者们理解“和谐概念”内涵的过程。

图8-1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和”字

和谐思想最早出现在《国语》。《国语·郑语》记载,周幽王八年,郑桓公与太史伯谈论“兴衰之道”和“死生之道”时,就首次提出“和”的概念。史伯说:虞、夏、商、周各朝代之所以能成就与天地一样长久的赫赫功业,根本原因就在于其统治者能够在天地和人事之间创造和合关系:虞幕能够“听知和风,因时顺气,以成育万物,使之乐生”;夏禹能够熟悉水性,因地疏导,“使人物高下,各得其所”;商契能够了解民情,因伦施教,使百姓和陆,皆得保养;周弃能够播种百谷,繁育蔬菜,让人民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史伯则根据上古帝王的和合生意,断定周幽王必将衰败,而衰败的原因就是周幽王“去和取同”。他认为,以不同的元素相配合,求得矛盾的均衡和统一,有利于治国。如果以相同的事物相凑合,“以同裨同”,则有害于国家。

说文解字》对“和”的解释是:“和,相应也。”而“谐”的意思是“配合得当”。和谐旨在使不同事物“相应”且“配合得当”,使多样要素相“统一”。如果不同事物、多样要素缺乏“和”的组合,就可能是一盘散沙、乌合之众。当然,“和谐”所蕴涵的“统一”是求同存异,而不是灭异求同的“一统”。

和谐,用现代人的话说就是在一个须由多个组成部分组合而成的整体中,各部分配合得适当和匀称(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1978)。英语的和谐是“Harmony”一词,指组合成一个协调的整体,多指乐队各种乐器搭配形成协调的统一体(Gove 1976),可见“和谐”的起源同音乐有一定关系。再进一步溯源发现,原来英语的和谐一词来自希腊语“Harmonie”。早在古希腊时代,毕达哥拉斯在音乐的音与数学的和谐之间发现了一个规律,即琴声音质的差别决定于琴弦长度。在一根完整的弦上可以弹奏出一个基准音,如果用节点将这根弦严格分成两部分,三部分,或四部分等等,这些短弦所发出的音就能同基准音一起发出悦耳动听的和谐音,如果节点不按整数等分,发出的音就不是和谐的。这种数与音乐和谐的关系让当时的人感到很神秘,在人们眼中,毕达哥拉斯简直就是一位魔术师,因为他告诉人们,自然是由数字所统治的,千变万化的自然具有内在统一,而且还有一种语言,数字就是自然的语言(雅各布·布伦诺斯基,2006)。后来,毕达哥拉斯学派把音乐中的和谐道理推广到建筑、雕刻,甚至整个宇宙,便有了“宇宙和谐”的概念,认为天上众多星体在遵照一定轨道运动之中,也产生一种和谐的音乐(朱光潜,2004)。

这种自然的和谐音乐也被中国两千多年前的庄子听到了,他在《庄子·齐物论》中把这种声音分成“天籁”、“地籁”和“人籁”。籁是一种类似萧的多孔乐器。“人籁”就是人用这种乐器吹奏出的乐曲,“地籁”就是风吹山石孔穴所发出的声音,以此类推,“天籁”则天地万物运行所发出的声音。“天籁”和“地籁”并非人为,却也能出现如此和谐之声,这都是万物顺应自然规律,符合了“道”。

古希腊的另一位哲学家,赫拉克利特从毕达哥拉斯的和谐概念出发,发展出一个新理论。他认为,真实世界在平衡调节中包含了对立的倾向。根据不同的量度,在对立双方冲突的背后,世界存在着一种潜在的和谐(伯兰特·罗素,2004)。这一观点同中国的老子不谋而合,《道德经》中就指出:“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万物都包含着阴阳两个对立面,它们互相冲荡而达到和谐统一。

柏拉图在《理想国》里的基本观点:国家是放大的个人,个人是缩小的国家。既然作为个人本性的灵魂包括理性、意志、欲望三个部分,那么,国家也包含有相应三个等级的人,即管理国家的哲学家、保卫国家的战士和满足人们欲望的手工艺人。一个理想国家中各阶层的人应该如同个人灵魂的各个器官,各司其职,协调和谐。

近代和谐社会的概念最早是由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者莫尔提出来的。16世纪初期,面对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引发的各种矛盾和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莫尔提出了建立“最完美、最和谐的社会制度”的乌托邦理想。到19世纪初,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对和谐社会做了进一步的阐述,他认为和谐秩序不仅存在于自然体系内,也存在于社会体系内,并且预言,不合理不公正的现存制度和现存社会,终将被新的和谐制度、和谐社会所取代。空想社会主义者魏特林在《和谐与自由的保证》一书里,称资本主义为“病态社会”,称社会主义为“和谐与自由”的社会,并认为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和谐”不是“个人和谐”,而是“全体和谐”。(谢舜等,2006)马克思把共产主义定义为“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恩格斯称共产主义为“人类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

以上人类追求和谐的历程,也是智者们理解“和谐概念”内涵的过程。可以肯定,对和谐的理解还有很多很多,本书无法穷尽。但从国内外哲学家的观点中可以体会到,所谓和谐,一方面是针对一个整体而言,这个整体是由多个部分组成,各部分之间配合搭配得当,形成一个安然有序的状态。另一方面,这个整体中的各部分包含着对立的倾向,可是这种表面的对立却能导致最后的和谐。这其实就是在说系统,因为系统就是由多个部分组成,经过各组成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协调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和谐是这一有机整体的一种状态,它是整体层次上涌现出的特性,是不能单从对各部分特性的了解中所能完全理解的。比如,阴、阳本来是两种相对立的性质,可它们相互作用却能达到和谐,这是在把这两种性质搞清楚后,也无法完全理解和谐是如何得来的。

本书不打算对“和谐”下自己的定义,而采用《现代汉语词典》的定义:“和谐是在一个须由多个组成部分组合而成的整体中,各部分配合得适当和匀称。”这一解释简单、明了、全面,既符合社会系统,也适用于自然系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