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文献检索课改革与发展的探索

高校文献检索课改革与发展的探索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信息环境、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传统的“文献检索课”教学内容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信息检索课”开始逐步取代“文献检索课”,创新纳入信息教育为检索课提供了新的活力。课程多数被定名为《文献检索》。在此期间教育部分别于1998年、2002年2次发文指导高校检索课教学,对218种专业,在其“业务培养”项中明确规定需“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或“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高校文献检索课改革与发展的探索

张承华 许福运 陆晓林 李 庚

(山东建筑大学图书馆,济南250101)

摘 要:从高校信息检索课的发展历程,探讨了信息检索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重点论述了增加创新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以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信息检索;课程改革;教学方法

检索教学已经走过了26年的历程。随着信息技术和信息环境的迅速变化,教学内容、方法、手段都面临挑战。最近几年,某些省市的教学主管部门根据有关文件精神,拒绝对信息检索课教师资格进行认定,在一定程度上也挫伤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为此我们考虑到检索教学的具体情况,应该重新审视检索教学的内容和学科定位。由于信息环境、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传统的“文献检索课”教学内容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信息检索课”开始逐步取代“文献检索课”,创新纳入信息教育为检索课提供了新的活力。其课程功能不再是仅仅培养学生的检索技能,而且还担负着信息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任。从高校信息检索课的实践层面看,信息检索课还面临着诸多亟须解决的问题,与时俱进、寻求发展成为高校信息检索课的当务之急。

1 高校开设信息检索课的历史回顾

1.1 探索期(1974—1983)

1974年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在全国高校率先开设情报检索讲座,讲座内容主要围绕国内外出现的各种检索工具的应用,以印刷型二次文献作为主要检索结果。随后许多高校纷纷效仿,形成了一股情报检索热。

1.2 规范期(1984—1994)

1984年教育部颁发《〈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的通知》文件指出,《文献检索与利用》是一门很有意义的课,凡有条件的学校可作为必修课,不具备条件的学校可作为选修课或开设专题讲座,然后逐步发展完善。在次文件的规范下,全国1千余所高校陆续开设了检索课,各种综合性和专业性的检索教材面世。课程多数被定名为《文献检索》。授课内容多数以印刷型载体为主手工检索,扩展到联机检索。课程性质以选修课为主。

1.3 创新期(1994至今)

1994年,因特网在我国迅速兴起,网络环境下的索引擎对传统的检索方式带来了严重的冲击。因此改革检索课的内容体系、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成为检索课生死存亡的关键。在此背景下,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信息检索与创新结合等多种教学方式被引入,涉及网络信息检索的各类教材突破1千种,第一部将信息检索与创新结合的教材将于2010年下半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在此期间教育部分别于1998年、2002年2次发文指导高校检索课教学,对218种专业,在其“业务培养”项中明确规定需“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或“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课程多数被定名为《信息检索》、《信息检索与创新》,出版教材1千余种。

2 高校信息检索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2.1 信息检索课在高校课程体系中的定位需要进一步明确

目前,各高校信息检索课的教学计划政出多门,有的是图书馆负责,有的属于教务处安排,也有一些由院系制订。开课时间缺乏衔接,课时带有很大随意性,课程性质有公共选修课、专业限选课、专业必修课等多种类型。课时数也有16学时为主发展到24学时、32学时、36学时、40学时不等。现在应该明确的是培养大学生具备信息检索与创新能力,是高校学科布局系统工程的重要的子系统之一。在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信息检索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信息检索的教学目标可以归纳为:培养当代大学生具有强烈的信息意识,熟悉并掌握国内外各种网络数据库及检索系统的操作应用,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具备基本的科研创新能力;同时达到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合作的新目标,提倡知识、能力、素质的和谐发展,培养创新人才,与新世纪高校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相一致。笔者认为,作为选修课该课程应作为各学科的公共基础课来对待,作为专业基础课它是学生达到专业培养目标所需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课程之一,是打造厚基础、宽口径人才的基础课程,其在高校整个课程体系中应占有重要地位,应纳入学校整个教学工作中去,而不仅仅是图书馆自身的事。除此之外,信息检索必须与创新相融合,使课程具有依托基础和发展空间。

2.2 建立多层次的教学体系

检索课教学的对象由早期的本科生发展到目前的多种学历层次,包括专科、本科、全日制研究生以及各种专业硕士,不同学历层次和年级的学生信息需求存在较大的差异,信息检索课必须建立由浅入深的多层次、多角度教学体系,分阶段实施信息素养教育,既满足了不同时段学生的实际需求,又能确保教学的实际效果。针对学生的实际需求,建立初级、中级、高级三个层次的教学体系,初级信息素养教育由图书馆基础应用知识和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构成,中级信息素养教育指能在任何学科与日常生活中持久地进行识别、检索、评价信息的能力教育,高级信息素养教育要对不同学科信息资源进行纵深介绍,提高学生的知识挖掘和创新能力。

3 高校信息检索课改革拓展的探索

山东建筑大学作为一所省属综合性大学,开设信息检索课已经有26年的历史,从2004学年开始探索课程改革与发展,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知识系统化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突出了信息检索与创新的结合,融入了创新思维、创新技法,把信息检索作为创新工具作为教材的主线贯穿其中,把培养学生的信息存储与检索技能以及在网络环境下的检索能力作为出发点,进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主要改革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3.1 在检索教学中凸显创新特色

经过5年的努力初步构建了高校本科学生创新与信息检索教育教学体系、创新与检索课程设置要求及标准、校内外创新与检索教育实训基地建设标准、试点专业和班级创新与检索教育教学及考试改革方案,在本校四届学生50余个班级1 500名本科生中进行了创新与检索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并进行了总结分析。近三年指导学生申报发明专利200余项,发明申请已公开进入实审182项,发明专利已授权3项,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授权400余项,出版《信息检索与创新》高校教材一部,获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山东省特等奖、全国铜奖一项。在学校2007年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教育部评估专家认为“创新及检索教育在全国独树一帜,很有特色”。

3.2 把专利检索与利用理论与实践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

专利和专利信息是科学技术创新成果的重要表现形式和主要载体,是不容忽视的资源宝库。专利信息资源的开发质量与应用效果决定着国家创新能力的层次。全世界技术成果的90%~95%首先发表在专利文献上,每年大约有100万件以上专利文献面世,目前已经累积专利文献3 000多万件。我们把网络免费专利信息资源检索利用和网络收费专利信息资源检索系统作为检索操作重点,结合创新思维、创新技法、创新步骤的讲授,使每个学生能够完成一项专利创新,力争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专利授权。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学习创新兴趣大增,并且还可以得到2个创新必修学分。

3.3 增加文献获取和文献分析的知识内容

原始文献获取和分析在信息咨询中具有重要作用,也一直是信息检索的目标之一,为此我们增加原始文献的获取与文献分析的教学内容,教会学生如何通过图书馆的馆藏数字化资源、搜索引擎、网上免费网站、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等多渠道获取原文以及如何进行文献的分析和整理。比如读秀的文献传递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

3.4 把网络信息检索作为教学重点

网络信息检索作为最新的信息检索技术,在计算机信息检索中占有重要地位,应成为计算机信息检索教学中的重点部分。要逐步建立起以网络信息资源为核心的教学新体系,将授课重点转移到典型的检索工具和数据库以及网络资源的获取上。注重检索思路、检索方法及检索技巧的训练,注重学习方法、科学方法及思维方法的传授,不断更新网络信息检索知识,如增加网上专利搜索引擎技术、P2P搜索利用、网上查找免费数据库资源的技巧等知识。我校在讲授国外数据库检索内容时充分利用其免费功能进行实践性教学。网络收费检索系统如Dialog、STN、德温特专利创新索引(DII)等系统的数据质量非常高,但检索费用也很昂贵,我校没有购买资源供学生检索实习,在授课中我们充分利用这些系统的免费功能。2007年底Dialog公司开通了基于Dialog Select界面的Open Access检索服务,通过它检索者可以免费浏览Dialog数据库中的文献题目。除了在理论授课时向学生介绍这些联机检索系统外,在机检实习时,也向学生讲解如何利用Dialog Web的数据库总索引免费查找功能获取相关信息。这样既能向学生传授新知识,又能丰富教学内容。

3.5 撰写文献综述和科技查新列为信息检索的实训环节

科技论文写作、综述报告的撰写、科技查新等方面的知识对学生今后工作比较实用,对培养创新思维作用较大,可考虑列入教学内容。学生通过不同的选题,应用本课程学到的知识进行检索实习查找有关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情况,最后独立完成一个检索报告或者文献综述。学用结合使学生对课程体系有一个系统的全面掌握,也为毕业论文的撰写打下坚实的基础。

3.6 探索案例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可以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可以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前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虽然也有案例教学,但数量较少,且缺乏针对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从2009学年开始,我们尝试以实际案例引导学生专利申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例如:我们利用光学视觉效应的案例,从科学原理到信息检索以及创新程序和方法对学生进行全方位训练,引导学生就一个课题申报20余项专利。从这项教学改革实践中,我们对案例教学的优势有了新的认识。

4 优化教学手段与教学环境

4.1 构建信息检索课教学网站

检索课教学网站对提高文献检索课教学质量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应尽快建立完善的信息检索课教学网站,进行互动式教学。网站内容应包括:课程介绍(课程性质、课程类型、使用教材、任课教师等)、教学大纲(介绍各章的教学内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案、教学课件、视频参考资料、教学参考书、检索案例、思考题目、作业、相关链接、学习需求反馈等。

4.2 构建教学信息共享空间

信息检索教学最佳的教学环境是构建信息共享空间(information commons)IC。IC是在共享式学习和开放存取运动的背景下,围绕综合的数字环境而特别设计的新型教学设施与组织空间。作为一个概念上的教学空间实体,它涉及从印刷型到数字型信息环境的重新调整,以及技术与服务功能上的整合。信息共享空间既是一种新型的物理设施或空间,也是一种独特的识别、查询和获取信息的在线环境,更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站式信息服务,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方便共同学习和研究。信息共享空间已成为大学生知识获取过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构建信息共享空间方面,上海师范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为我们提供了范例。在这里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支持群组学习、交流和技术体验,从而促进学生信息素养和创新素养的培育。

5 展望与思考

高等学校开设信息检索课,对增强大学生的信息意识,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大学生查找、捕捉、获取所需文献信息的能力,进而提高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毕业后走上社会能够更好地开展T作和继续学习,无疑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要提高信息检索课的教学效果,就要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上不断地创新,在教学环境上构建信息共享空间,在教学模式上推广案例教学,在教学内容上从信息检索向知识管理过渡,充实由信息技术革命引发的信息创造、信息传播和信息利用诸环节涉及的知识产权的内容。引进创新技能训练以适应现代信息检索教学的需要,在教学方法上不断学习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使信息检索课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方面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晗,侯跃芳,崔雷.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在医学文献检索课教学中的实践[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5,14(1):42-44.

[2]张丹.高校信息检索课教学改革与创新.牡丹江大学学报,2009,18(3):160-161.

[3]孙安玲.文献信息检索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24(3):120-121.

[4]梁晓天.“信息检索与利用”在高校课程体系中的定位探讨.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9(18):176-177.

[5]张澎.专利竞争性情报与文献检索教学创新.现代情报,2007(11):211-213.

[6]孙红红,江葆红,李璐.网络环境下文献检索课教学现状与改革探讨.图书馆学刊,2007(6):71-73.

[7]梁蜀忠,石建.高等院校文献检索教育创新教学模式的思考.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7,16(1):47-49.

[8]相东升.“5E”教学模式在文献检索课中的应用[J].情报探索,2005(5):73-7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