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献检索课分阶段多层次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文献检索课分阶段多层次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对文检课实施分阶段多层次的教学改革,按照原定的改革方案,应该到2010年才有专业(或学科)开设《信息检索与利用》课。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道德,使学生具备基本的信息能力,为后续的《信息检索与利用》课打下基础。

文献检索课分阶段多层次教学的改革与实践[1]

石德万 梁晓天 廖 球 戚 敏 陈 岚

(广西工学院图书馆,柳州545006)

摘 要:为配合学校的教学整改,把文检课分为《信息检索基础》和《信息检索与利用》两部分,采取分阶段多层次的教学模式。三年的实践表明,改革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文章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改革的措施。

关键词:文献检索课;分阶段教学;多层次教学

1 引言

2005年,我院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随后将2006年确定为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整改年,对部分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制订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新的培养方案强调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提出培养基础实、口径宽、适应广、诚信好、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新的教学计划要求优化课程设置,减少课程学时和学分,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加大学生选课的自由度。在这种环境下,《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课(以下简称文检课)作为一门专业(或学科)任选的基础课,能否在改革中存在和发展下去将取决于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需求。因此,对文检课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只有立足于学校的改革需要,从人才培养方案出发,兼顾学生的需求,对文检课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文检课才有可能在优胜劣汰的大环境中得以生存与发展。

2 改革方案

国内外虽然已经有一些文检课改革的成功经验,但这些经验对我们地方普通高校是否适用尚是未知数。为此,我们走访、了解了不同年级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及他们在查找、利用信息时存在的主要困难,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收集学生在提高自身信息素养方面的需求以及对文检课的意见和要求。然后根据掌握的数据信息,结合学校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的要求,提出了文检课分阶段多层次教学的改革方案。

具体的改革方案是把原来的文检课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信息检索基础》,主要讲授信息检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的检索技术,介绍现代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构成和特点、现代图书馆的服务体系。重点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道德和初步的信息能力。这一部分为全院公共必修课,8个学时,在大一开课,使学生进校后能够很快地了解图书馆、更好地利用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促进自己各种素质的提高。另一部分为《信息检索与利用》,这一部分结合学生的专业背景和特点,具体讲授各类信息检索的方法、技巧,以及信息的获取、评价和利用,主要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这部分为专业(学科)任选课,16个学时(其中有部分上机实践学时),在大三下半学期或大四上半学期开课,以利于学生完成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我们的改革方案得到了学校的支持,并从2007级新生入学后开始实施。

3 实践的效果

截止2010年上半年,共有257个班,40多个专业,超过10 000名的学生参加了《信息检索基础》课的学习。跟踪调查表明:高达91%的被调查者认为有必要开设《信息检索基础》课,甚至超过一半的人认为很有必要开这门课。96.8%的被调查者认为,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对自己的学习等方面至少有点帮助,甚至54.8%的人认为很有帮助,仅有3.2%的人认为没有帮助。

我们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对文检课实施分阶段多层次的教学改革,按照原定的改革方案,应该到2010年才有专业(或学科)开设《信息检索与利用》课(大三下半学期或大四上半学期)。但由于课程的开课时间由系部掌握,因此,有的专业(两个班)大二就开课了,截止2010上半年,共有10个班,5个专业的400多人开设了《信息检索与利用》课。通过对这些班级的跟踪调查表明:94.5%的被调查者认为,该课程的学习有助于他们的专业课及其他课程学习;甚至51.7%的人认为,该课程对他们的专业课及其他课程的学习很有帮助;98.9%的被调查者认为,该课程的学习对自己利用图书馆有帮助,57.3%的人认为很有帮助。

可见,总体来说,课程的改革是成功的,得到了学生较高的认同。

4 存在的问题

4.1 学时问题

根据三年的教学实践及学生的反馈意见,我们觉得《信息检索基础》8个学时显得过少。在这三年的教学实践中,本课程学时太少的缺陷不断凸显,比较明显的一个问题是学时太少,而又必须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强迫教师在课堂上赶内容,课堂互动的机会少,甚至没有;另一个问题是学生没有上机实践的机会,学了东西没机会消化,达到不到教学目的。因而,94.7%的被调查者认为,有必要或者很有必要在《信息检索基础》中增加总学时和上机学时。

由于大一已经经过8个学时的学习,因此75.3%被调查者认为《信息检索与利用》16个学时比较合适,这说明我们最初的教学设想比较合理。在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学时的分配上,59.5%的被调查者认为现行的比例(1∶1)比较合适,而从高达23.6%的人认为两者的比例应为3∶5这一点来看,有相当多的学生更希望在上机操作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因此,我们还必须对现行的课堂结构和教学模式进行有效的调整。

4.2 教学的内容

我们原认为《信息检索基础》作为大一学生信息检索的基础课程,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有关信息检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信息检索的基本技术,了解现代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结构和服务体系。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道德,使学生具备基本的信息能力,为后续的《信息检索与利用》课打下基础。可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多数被调查者更关心网络信息的检索方法,虽然这部分内容我们已经作为检索技术的应用实例进行讲解,但他们还是需要更详细的分解。而仅有16.2%的人认为课程的教学重点应该是信息检索的基础理论,这与我们的初衷有些出入。

另外,虽然现在数字信息极大丰富,并且网络环境已经非常成熟和完善,但仍有77.4%的人认为有必要学习纸质检索工具,而持相反意见的仅占9.3%。这可能与大一这一特殊群体的信息素养有关,他们刚脱离高中阶段的应试教育,受那个阶段习惯的影响,他们利用的信息主要还是以传统的纸质信息为主[1]。因此,考虑到大一学生信息需求的特点,在《信息检索基础》中讲授纸质检索工具很有必要。

在《信息检索与利用》课中,我们主要是结合专业讲授各类信息的检索途径和方法,并兼顾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可能需求。由于教学内容比较灵活、针对性强,课程安排比较紧凑,因此,比较适合学生的要求。在教学的重点方面,我们原计划中外文数据库的检索方法和利用作为教学的重点,但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的被调查者认为,教学的重点应结合专业特点,通过检索实例讲解“检索词的选取”和“检索技巧”。

4.3 考核方式

对于《信息检索基础》,我们曾经计划建设相关的试题库,在小学期末(我们学校每学年划分为四个小学期)以开卷或闭卷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考核。但在实际操作中碰到了困难。主要是《信息检索基础》不仅学习的人多、学时少,而且排课的时间比较分散,期初、期中、期末都有。这样,结课的时间差别很大,统一在期末考试对期初结课的同学不公平。同时,学校教务处也认为,这门课学时太少,选修的人多(每年有4 000多人),为了这么少的学时,进行大量的考务工作,效益太低。因此,建议我们以大作业的形式进行考核。为此,我们把考查的权限放给任课老师,要求任课老师在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的前提下,综合平时成绩(包括考勤和课堂表现)和作业成绩作为考核结果。作业的内容、类型由任课老师自行决定。实际操作中,有的老师每次课布置一次作业,共四次作业;而有的仅布置两次大作业。作业的内容和类型也多种多样,但都结合教学内容,符合教学大纲要求。从调查结果中看,55.9%的被调查者认可了这种考核方式,但也有24.2%的人提议根据一些课题的要求检索相关的资料,甚至有10.6%的人提议由老师命题或自拟题目以小组的形式检索相关的资料并根据资料撰写一篇综述报告;仅有4.8%的人认为以笔试的方式进行考核。从这里可看出超过三分之一的被调查者认为本课程的考核应该重在学生信息检索的操作能力方面,这是我们以后进行教学设计必须考虑的内容。

而对于《信息检索与利用》课,我们的考核方式是平时作业+结课后的综述报告。也就是说,第一次课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或兴趣爱好、专长,自选一个研究课题,随着课程的深入,围绕课题查找各种类型的相关资料,并作为平时作业。最后要求研读检索得到的文献资料,并撰写一篇关于所选课题的综述报告,综述报告要求以2~3人的小组方式完成。当然,具体操作中,不同老师可能有自己的风格与特点,但大的原则是一致的。但是,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同学更希望上机检索一些课题作为课程的考核方式,这也要求我们必须重新考虑考核方式。

5 进一步完善教学改革的设想

虽然把文检课分为《信息检索基础》和《信息检索与利用》两部分,采用分阶段多层次的教学模式是成功的,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在改革实践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我们正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使课程改革更加完善。

5.1 建设课程教学网站

三年来的实践证明,选修16学时的《信息检索与利用》的专业并不多,但这并不等于他们不需要这门课程,而是由于总学时的限制,他们放弃了这门课。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被调查者都认为,《信息检索与利用》不仅对他们利用图书馆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对他们其他课程的学习也很有帮助。因此,我们正在建设文检课教学网站,以提高课程的受益面。在建的教学网站能够提供课件下载、视频点播、检索实例、智能解答、教材选评、自我测试、在线答疑等服务。利用教学网站,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根据教学情况,包括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课堂表现,随时抽取相关的题目作为学生的课堂测试,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学生可以在任意的时间通过登录网站进行自我测试,系统自动对题库习题的答对率进行统计,指导教学内容改革。同时,没有选课的学生可以从网站选取自己感兴趣或需要的内容进行学习,并通过智能解答或在线答疑系统得到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以提高自己的信息能力。

另外,教学网站的自动测试系统还可以作为对学生考核的工具,对选修本课程的学生进行开放式的结业考试。在测试中,试卷的生成和判卷都是由计算机自动完成,参加测试的学生在给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套试题的内容,考生提交的答题由计算机批改后自动提交成绩到教学管理系统中。而且考试系统对生成的每道试题进行标识,统计其选中率和答对率,为以后教学内容的改进提供参照依据。

5.2 改革授课方式

由于69.7%的被调查者认为上机实践时,有必要让教师再次演示检索实例,这说明目前我们所采用的大班授课方式显然不能完全适应课程的要求。如果条件允许,我们将采取如下的授课方式:除绪论外,所有其他内容尽可能在机房授课,并采取小班上课、边讲边练的授课方式,以确保学生及时掌握课堂内容[2],并避免人为把理论与实践割裂开。

5.3 调整教学内容结构

随着数字资源的快速发展,数字信息已经成为大学生最常用的信息类型,而相关的调查表明,大学生利用信息的途径,其首选是通过搜索引擎查找网络信息。但网络信息不仅浩瀚多样,而且良莠不齐。这样,对信息,特别是网络信息进行鉴别和分析就显得非常重要。同时,随着个人收集的数字信息越来越多,如何有效管理所获得的信息也成为突出的问题。因此,我们计划在教学中增加分析、利用、管理信息的内容,如网络信息的鉴别和分析、NoteExpress、EndNote等文献管理等授课内容,以提高学生对数字资源管理和使用能力。为此,我们已经组织老师编写了相关的教材;同时,为提高教材内容的针对性,新的教材分为理工版和经管文版两个版本。而对于《信息检索基础》的教材,我们也已经进行了修订(《信息检索基础》是我们教研室组织申报并被确立为广西工学院“十一五”期间第一批教材建设重点立项、广西高等学校十一五优秀教材立项的项目),将在2010年秋季使用修订后的教材。

5.4 和院系配合,结合专业课,提高文检课的教学效果

这方面,我们决定借鉴其他兄弟院校,如上海交大的成功经验,结合本校的实际,由文检课老师和各院系的专业教师共同开展文检课的教学。当然,这对我们来说是新的课题,需要时间来实践和探索,我们已经和机械系主管教学的领导交流和探讨,决定先在机械系的部分专业试行,总结经验后,再在全院推广,以避免盲目在全院执行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杨琳.90后大学生的图书馆信息行为研究——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例[J].科技情报与经济开发,2010,20(6):15-18.

[2]顾萍.南方医科大学本科生信息检索课教学效果的调查与分析冰[J].情报探索,2009(5):16-17.

【注释】

[1]本文为广西工学院教改项目“信息检索与利用课教学改革与实践的研究”成果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