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档案学范式研究

档案学范式研究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档案学范式是档案学共同体共有的经验研究、理论研究、方法论和世界观的总和。丁华东认为档案学研究中,对范式问题有以下方面值得探讨:①各相关学科领域范式研究的理论状况及其实践影响研究;②档案学理论发展的历史考察与范式建构研究;③我国当前档案学范式与发展趋势研究;④档案学范式转型与社会变迁研究;⑤档案学范式与学科发展研究。此外,学者们还对档案社会学、民族档案学等方面展开了研究。

8.2 档案学范式研究

范式理论是美国科学史家、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提出来的,因其对科学发展和科学革命的解释力,近年来不少学者运用范式理论对档案学的发展阶段进行了研究。档案学范式是档案学共同体共有的经验研究、理论研究、方法论和世界观的总和。根据“前科学——常规科学——反常与危机——科学革命——新的常规科学”这一科学发展的动态模式和后现代档案学者的观点,陈祖芬认为现阶段档案学处于常规科学的晚期,正处于常规科学向科学革命转变的过程中(62)。李珍和丁华东认为从20世纪30年代档案学开始脱离史学发展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到20世纪50年代初国家规模意义上的档案事业起步处于前科学时期,之后一直到现阶段我国档案学处于常规科学的发展阶段(63)。另外,陈祖芬还以范式论为理论依据,采用文献调查和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分析出档案学范式的核心共有理论是来源原则,其标志性成果是《荷兰手册》,而中国接受全宗原则的标志是1956年4月16日国务院《关于加强国家档案工作的决定》的颁布实施(64)。丁华东认为档案学研究中,对范式问题有以下方面值得探讨:①各相关学科领域范式研究的理论状况及其实践影响研究;②档案学理论发展的历史考察与范式建构研究;③我国当前档案学范式与发展趋势研究;④档案学范式转型与社会变迁研究;⑤档案学范式与学科发展研究。此外,他还认为管理范式与档案政策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协调性,即范式变化由档案政策的演变反映出来,同时档案政策的演变又表达了范式转变的意涵(65)。因此,从档案政策的发展演变中可以发现档案管理的范式转变脉络:一是由政府范式向社会范式的转型,二是由史料管理向信息资源、知识管理范式的转型。此外,学者们还对档案社会学、民族档案学等方面展开了研究。引入其他学科的理论研究,可以使我们有更广阔的视角来看待档案学基础理论,有利于基础理论研究向形而上层面的跃迁,同时也体现了档案学发展的一个趋势。

除了上述八个方面是近五年来学者们研究较多的内容以外,还有档案学术规范、档案学术尊严、档案工作职业道德、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文件连续体理论、档案学教育理论等方面也是学者们较关注的热点,由于篇幅等原因,本文不可能面面俱到。加之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范围较广,学者们对其理解的角度与深度也有所不同,在此只能将我们从“两刊”上查阅的情况,以我们自己的理解进行综述,难免有不全和不周之处,敬请各位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作者简介】

img19

朱玉媛,见《薪火相传继往开来——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档案学学科建设回顾与前瞻》一文作者介绍。

晋彦杰,男,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2009级研究生。

【注释】

(1)冯惠玲,张辑哲.档案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94.

(2)朱玉媛.关于档案学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研究范畴的认识[J].档案学研究,2008(5):11.

(3)宗培岭.对中国特色档案学理论主体内容的探讨[J].档案学通讯,2008(1):16;宗培岭.对中国特色档案学理论主体内容的探讨(续)[J].档案学通讯,2008(2):17.

(4)朱玉媛.谈谈中国档案学学科体系及档案学理论体系[J].档案学通讯,2009(1):8.

(5)倪丽娟.民生档案及其管理辨析[J].档案学研究,2009(4):10.

(6)张卫东.档案服务民生:理念与模式[J].档案学通讯,2009(5): 78.

(7)欧阳琳,彭海艳.两型社会建设中民生档案工作的问题与策略[J].档案学研究,2010(1):23.

(8)刘一力.档案运行进程与价值机制初探[J].档案学通讯,2006(2):29.

(9)覃兆刿,范磊,付正刚,乐庆玲.椭圆现象:关于档案价值实现的一个发现[J].档案学研究,2009(5):4.

(10)冯惠玲.档案信息资源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综合贡献力[J].档案学研究,2006(3):13.

(11)黄雄.从《劳动合同法》的视角看档案的维权作用[J].档案学研究,2008(2):26.

(12)张芳霖,王辉.档案文化的发展趋势:知性·自觉·主动[J].档案学通讯,2010(2):21.

(13)丁华东,沙菲.论档案专业文化的自觉与建设[J].档案学通讯,2009(2):4.

(14)王霞,张敏.试论档案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价值[J].档案学通讯,2006(3):26.

(15)任汉中.人本位—君本位—官本位—以人为本中国档案文化的回顾与展望[J].档案学研究,2006(2):8.

(16)樊如霞.从构建和谐文化视角论档案文化建设[J].档案学通讯,2009(6):22.

(17)杨东权.在全国档案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2009-10-30].

(18)郭红解.论我国公共档案馆建设的实践基础和理论准备[J].档案学通讯,2008(5):26.

(19)肖文建,彭宁波.关于档案馆功能拓展与模式转换的思考[J].档案学通讯,2008(6):23.

(20)罗军.还档案馆“文化事业机构”本来面目[J].档案学通讯,2007(1):18.

(21)马英杰,黄存勋.档案馆运行机制再造论——以参与政府信息公开为起点[J].档案学研究,2009(6):47.

(22)吴营.公共档案馆之多元化建设[J].档案学研究,2007(4):18.

(23)张锐.档案馆多维“双向互动”机制建设刍议[J].档案学研究,2007(4):20.

(24)陈忠海.公共档案馆理论研究评析[J].档案学研究,2010(1): 9.

(25)李国庆.对我国公共档案馆建设的理性思考[J].档案学研究,2007(1):26.

(26)胡燕.论公共档案馆研究的新视角[J].档案学通讯,2010(1): 26.

(27)杨立人.试论公共档案馆体系之构建[J].档案学研究,2006(5): 24.

(28)潘玉民.论公共档案馆的文化责任[J].档案学研究,2010(1): 14.

(29)戴志强.以公共档案馆为主体整合共享性档案信息资源的思考[J].档案学研究,2010(1):33.

(30)吴广平.“两个体系”建设应避免的几种思想倾向[J].档案学研究,2010(1):38.

(31)张林华,张小娟.政府信息公开环境下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J].档案学研究,2009(4):38.

(32)裴友泉,马仁杰.徽式探索的法律意义[J].档案学通讯,2007(4):17.

(33)崔海燕.整合档案资源服务和谐社会[J].档案学通讯,2007(6):5.

(34)叶晗.论转型期的档案信息资源管理模式[J].档案学通讯,2007(3):31.

(35)马海群.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顶层设计[J].档案学研究,2008(3):35.

(36)饶圆,李财富.政务公开背景下的档案利用探微[J].档案学通讯,2007(1):28.

(37)吕元智.论现阶段我国档案信息资源复合动态服务模式构建[J].档案学通讯,2007(2):39.

(38)聂云霞.信息公开环境中档案信息服务之对策思考[J].档案学通讯,2007(6):35.

(39)朱颖.个性化档案创新服务模式研究[J].档案学通讯,2010(2): 81.

(40)饶圆.档案服务社会化研究[J].档案学通讯,2009(6):51.

(41)李财富,杨晓晴.档案服务社会化的伦理解读[J].档案学通讯,2010(1):4.

(42)刘国能.档案事业发展规律研究(续)[J].档案学通讯,2006(1): 4.

(43)马仁杰,张浩.关于完善我国档案事业管理体制的若干思考与建议[J].档案学通讯,2009(6):4.

(44)刘国能.一座新的历史丰碑——国家档案事业体系的形成和发展[J].档案学研究,2008(3):6.

(45)吴荣政.高举旗帜,推动我国档案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J].档案学通讯,2008(3):4.

(46)黄夏基.经济因素在当代中国档案事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J].档案学研究,2007(2):16.

(47)何振,卢加明.政府信息公开环境下档案开放问题探讨[J].档案学通讯,2009(2):36.

(48)匡定发,吴文革.论政府信息公开与档案开放的共性与差异[J].档案学通讯,2009(3):22.

(49)陈晓.关于档案工作中知情权与隐私权问题的思考[J].档案学通讯,2009(2):50.

(50)裴友泉,马沐.论政府信息公开对档案利用的牵引[J].档案学通讯,2008(2):46.

(51)赵力华.政府信息公开提速下的档案开放立法对策[J].档案学通讯,2009(1):33.

(52)王协舟.中国档案学的动力机制[J].档案学研究,2009(3):11.

(53)周毅.变革时期档案学研究边界的适度拓展[J].档案学通讯,2007(4):21.

(54)黄霄羽.全球档案专业的新思维、新目标[J].档案学通讯,2008(6):5.

(55)周毅.变革时期档案学研究边界的适度拓展[J].档案学通讯,2007(4):23.

(56)胡鸿杰.从档案学的“濒危学科”谈起[J].档案学通讯,2006(5):7.

(57)任宝兴.对中国档案学发展的几点看法——兼与胡鸿杰教授商榷[J].档案学研究,2006(3):59.

(58)周毅.试论档案学研究路向的转型[J].档案学通讯,2009(5): 28.

(59)王协舟.中国档案学的价值取向[J].档案学通讯,2009(5):36.

(60)宗培岭.档案学理论与理论研究批判[J].档案学通讯,2006(2): 6.

(61)颜海.档案学专业发展历程、机遇与基点[J].档案学通讯,2008(5):61.

(62)陈祖芬.档案学革命发生与否的范式论分析[J].档案学研究,2009(1):13.

(63)李珍,丁华东.关于档案学学术分期的思考[J].档案学研究,2007(5):14.

(64)陈祖芬.档案学研究成果的范式论评析[J].档案学通讯,2010(1):23.

(65)丁华东.档案学范式研究的认识论意义及其题域[J].档案学研究,2007(3):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