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任务型教学的理论建构和操作创新

任务型教学的理论建构和操作创新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事实上,任务型语言教学仍然非常重视语言的准确性,将语言的词汇、语法置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两位任务型教学系统理论的建构者对语言知识教学都有非常重要的论述。所以任务型教学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特别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

1.任务型教学的理论建构

在进行了理论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对我校学生样本进行需求调查分析。在分析中,我们发现有85%以上的学生的学习需求就是考上高一级学校,而非运用语言。针对这一现实,按照有关理论,我们对任务的定义和理解是:任务是从练习到实际做事之间的连续桶。

如果将这个连续桶拉长的话,那么任务的延长段的一端接下去的该是project(项目),也就是我们平常所提的研究性学习(project based learning),同样,研究性学习中也涵盖了无数的任务、主题和练习,而将exercise一端再延长的话,那么它的另一端则是操练(drill)。广义的任务就应该包含连续桶的全部。要定义好我们实验的任务就必须结合教学对象的需求。

在2001年全国外语教学第十届年会上,来自美国加州大学的美籍华人学者刘伟先生在他的“语言形式和语言意义”的报告中指出:对于考试来说,语言形式教学的提高远比意义教学要快得多。面对像中国这样的高考,相对于意义来说形式显得更重要一些。在了解了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需求是为了升入高一级学校以后,我们思考能不能找到可以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的教学理论和方法呢?我们将任务分成了两类。第一类是Knowledge constructing Tasks,即以语言知识为基础的任务;第二类是Language activating Tasks/Fluency stretching Tasks,即以语言意义为基础的任务。前者更多地注重加强学习者对目标语的知识积累,对语言的准确性也有非常严格的要求。而后者则激发学习者对语言运用的积极性,更加强调学习者对目标语的流畅性和意义交际的掌握。前者更多地出现在将英语作为外语加以教学的国家和地区。而后者则更多地在一些开放程度较高,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或官方语言的国家和地区。所以,面对我国绝大部分地区的英语学习者,包括浙江省沿海发达地区的高中英语学习者来说,我们的任务定位应该以第一类,即以Knowledge constructing Tasks为主。

其实这与任务型教学理论并不矛盾,因为任务型教学不仅仅注重语言的活动量和学生的参与度。事实上,任务型语言教学仍然非常重视语言的准确性,将语言的词汇、语法置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两位任务型教学系统理论的建构者对语言知识教学都有非常重要的论述。

Skehan(1994)提出了任务语言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是:

1)准确程度:语法、语言的准确性是十分重要的;2)综合程度:任务型语言教学强调语言的综合运用;3)流利程度: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流利程度。

Nunan(1993)提出课堂教学应该教语法的形式,以及这些形式可以怎样运用,以达到交际的目的。

2.任务型教学的操作创新

鉴于任务型教学的主要哲学基础是人本主义的教育思想,其思想起源于多种学习理论社会建构主义就是其重要的理论基础之一。依据该理论,我们知道在学习过程中有四个主要的因素,即学生(知识建构的主体)、教师、任务和外部因素——环境。其中四要素中最重要的是学生和教师,而学生个人的发展是教学的核心。所以任务型教学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特别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语料和情景,让学生自己进行意义建构。

正是基于任务型教学理论和它的思想基础,以及我们对任务的定位,在操作过程中我们设定了以下原则:1)尽可能以意义为基础;2)尽可能拉近与学生生活的相关性;3)尽可能将形式和意义有机结合;4)尽可能得出以意义为主的任务结果。

具体地说就是做到“五个性”。

情景性:语言教学的课堂应是以交际为核心,意义建构为灵魂的,而交际只有在具体的情景中才能进行,意义也只有在一定的情景中才能被学习者理解并接受。所以,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学习任务是与具体交际情景结合的任务,具有情景性是其首要的、根本的条件。由于经典的课文受限于篇幅,往往是缺乏情景性的,至少是情景信息不足或滞后的。因此,教师在设计、实施教学时,就必须为教材材料补充一些现实的情景信息,让交际任务丰富起来,更具情景性、真实性和时代性。

如在New Integrated English教材中,第一册第一单元的话题为The Life of a Soldier。文章是以工蚁的语气写的。碰巧学生刚在暑期进行过军训,将其作为引子,我们设计了以下任务供学生练习:During the summer vacation,you were trained as soldiers.Tell the class about the daily life you experienced in the camp.因为有了生活体验,学生们能热烈地尝试交流,形成了良好的课堂氛围,为课文的学习作好了充分的准备,也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

相关性:相关性是指课堂教学中教师所选择的学习任务一方面要与教材的主题相关,另一方面要与学生的经验相关。与教材主题相关要求教师设计的学习任务是教材内容的直接展开,在课堂交际中,教师要控制交际过程的展开,使之不偏离主题。与学生的经验相关就是要抓住学生大脑中的“固着点”,即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只有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关,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到交际过程中去的欲望;只有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关,才能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产生体验,进入到体验式学习和探索性学习的状态,这种学习方式最有利于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拓展,从而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增强。

如在Study Skills单元中,作为引题,我们首先设置了一问What do you think Study Skills refer to?学生有了十来年的学习经历,自然有他们各自的看法。你一言我一语地谈了自己的理解。接着,我根据课文内容,把归纳信息的任务集中在“Skills for reading and listening”,分男、女生两队进行竞赛。在各自进行了两分钟的小组讨论后,通过竞赛的形式继续深化和细化任务的信息交汇。在大约8分钟的活动中,同学们积极动脑,大胆发言,语言的输出自然、流利。

扩展性:课堂教学必须在具体的情景中才能展开,而交际情景的形成必然要求教学内容的拓展,扩展性自然也就成了“任务”的重要特点。把教学内容扩展到“真交际”情景水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意义建构才是有价值的。否则,只能成为无“意义”的哑巴英语。

教学内容拓展的基本方法有:

(1)交待背景,把任务所涉及的事件的时代背景、情景背景或相关知识呈现给学生。

(2)主题引申,对任务的主题所涉及的领域的最新发展状况和相关联的领域的有关情况,给予适当的交待。

(3)情节扩充,将与教材内容相关联的前后情节展示给学习者,如学习节选于文学作品的内容,应将相关的前、后的主要情节告知学生。

如在Advertising单元中,在学生了解了有关广告的要求后,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课外任务:Design your own advertisement and then give a 5minute performance to show it to the class.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个性,大胆想象,或独立完成,或同桌两人完成,或小组分工合作完成。在整个课外准备中,大家的语言能力和动手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在课堂的展示表演中,同学们兴趣浓厚,纷纷上台一展风采。

文化性:语言是一种文化性极强的东西,同一个话题,同一个内容,不同的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其表达方式、交际过程是有很大差异的。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有人认为,在外语学习中,克服交流中的语言障碍是重要的,但比起语言障碍,文化的、风俗的、思维的障碍在跨文化交流中是更难跨越的。为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这种差异,明确存在的障碍,从而跨越文化障碍,在设计课堂教学的任务时,就必须把文化差异考虑在其中。

在设计课堂教学的任务时,要有意识地把因文化、风俗、思维的差异而造成的表达方式、交际方式等与学习者母语情景中的不同突出出来,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领会文化的差异,从而帮助学生在突破语言障碍的同时突破文化的、思维的障碍,真正地学会一种外语,理解一种文化,实现外语教学的最佳效果。

在学习一些情景性的语言交际材料时,给学生提供一些西方人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传统文化方面的知识,也是一种常用的教学辅助手段。

兴趣性:要尽可能地找一些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来创设任务。增强任务的兴趣性,要注意以下问题:

(1)学习任务要适合学生已有的语言水平,并能引导学生向最近发展区迈进,即形成“跳一跳,摘桃子”的学习状态;

(2)任务要能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调动学生的经验,从而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引起体验式学习;

(3)任务的内容对学生来说应该具有丰富、活泼、新颖的特征,适合中学生求新、求变的心理特点。

如让学生在上课开始的两分钟进行Free Talk 或News Report;之后又尝试了Short plays;最后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在课堂上用自己的语言进行书籍介绍等等。要尽量经常变化这些内容,通过不同任务的布置,让学生不觉得枯燥,渐渐地在体验语言的过程中领悟要领。

在任务设计中如能充分考虑任务本身的交际情景性、主题相关性、知识的扩展性、背景的文化性和内容的兴趣性,再辅之以正确的任务实施和展开方法,任务就能吸引学生的充分参与,在真交际的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堂教学中的任务实施方式有以下几种:

作品展示式:对于节选自文艺作品的教材内容,适宜采用作品展示方式实施任务。可把与学习任务有关的情节的文字材料布置学生课前进行阅读,形成有利于学习进行的情景;可用影像材料(如电影、电视剧等),呈现相关的内容和场景给学生,增强学生的现场感;可利用学生对教学任务的想象性发挥的自创作品的展示,创设任务情景。

如在Roots单元中,我们先播放了一段Kunta在森林中伐木时的录像,然后暂停,给学生两个任务讨论:1)Why was the black man caught?2)What do you think would become of him?学生通过想象,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答案。再回到课本上去,加深了印象。

辩论、讨论式:有的教材内容本身就是就某一问题或论点展开的讨论式的、辩论式的任务,针对这一类学习内容,组织学生围绕同样的主题进行讨论、辩论,在充分调动学生生活经验和自身体验的基础上,形成扩展性的学习情景,促使学生进入体验式的学习状态之中,能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

如在New Integrated English教材中,有一单元主要学习debate,motion,oppose,propose,house,floor,chairperson,vote等与辩论相关的词汇。为了使学生充分领悟词义,针对这一单元,我们专门设计了学生有兴趣也有一定词汇量表达的两场辩论赛:1)School Uniform Should Be Abolished 和2)Children's Television Viewing Should Be Restricted。整个过程由学生主持,学生投票,其间只能用英语。年轻人的好胜好学在整个任务的完成中得以尽情展露。

小品表演式:对取自生活场景的,或对生活中存在的某种现象进行披露、嘲讽之类的教学内容,可采用小品表演式的任务实施方法。事先布置有关同学进行准备,上课时把准备好的小品表演给学生看,给学生更为形象的印象。在任务的实施过程中,可安排学生模拟小品的形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角色扮演,增强学生的体验。如在Merchant of Venice的学习中,事先要学生观赏有关影片,课堂上则安排了学生小组在学习中进行角色扮演环节,并选出比较成功的小组在全班进行展示。小品表演式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加深情感体验和方式、方法的情景性的体验。

情景模拟式:把学习任务变成课堂教学、学习的现实,通过有意识地设计和引导,把课堂环境变成一个接近真实的模拟交际场景,让更多的学生充分参与其中,并在这样的交际场景中,完成学习过程,提高交际能力。

如在人物类的单元中,设计一个采访任务,让学生进入角色去采访Madame Curie,Alex haley,Gandhi,helen Keller,Albert Einstein等等,挑战自我,挑战对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