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浅释

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浅释

时间:2022-04-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浅释罗颖德任务型语言教学是当下外语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热点之一。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核心思想是模拟人们在社会、学校生活中运用语言所从事的各类活动,把语言教学与学习者在今后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应用结合起来。任务型语言教学把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做的事情细分为若干非常具体的“任务”,并把培养学生具备完成这些任务的能力作为教学目标。

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浅释

罗颖德

(上海城市管理学院 200438 中国)

任务型语言教学是当下外语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热点之一。本文旨在对该教学模式的基本理念、主要原则、常见任务类型与设计方法等作一简单介绍。

一、概念界定

20世纪50年代,任务型语言教学开始用于职业教育。美国军队也一直采用“任务型训练”方式来培训军人使用武器。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马来西亚、印度等亚洲国家进行了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实验,但鲜有系统介绍和研究。直到80年代中期,L2学习研究者Long,Crookes,Willis和Nunan等才系统地提出任务型语言教学的主张。此后,任务型语言教学作为L2教学的一种方法,开始真正兴起。

关于“任务”一词有各种各样的定义。当然任务首先指人们在非教育环境下的“日常生活、工作、娱乐中所做的各种各样的事情,比如:刷篱笆,给孩子穿衣服,填表,参加驾驶考试……”(Long,1985)。任务型教学中的“任务”主要是指在教育环境下的学习任务,是有目标的交际活动或为达到某一目标而进行交际活动的过程。教师围绕特定的交际目标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可操作的任务型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多种语言活动来完成任务,达到学习语言和掌握语言的目的。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核心思想是模拟人们在社会、学校生活中运用语言所从事的各类活动,把语言教学与学习者在今后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应用结合起来。任务型语言教学把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做的事情细分为若干非常具体的“任务”,并把培养学生具备完成这些任务的能力作为教学目标。

二、理论基础

任务型教学是20世纪80年代外语教学研究者经过大量的对二语/外语学习研究所提出的一种有重要影响的语言教学模式,是交际教学思想的一种发展形态,其理论基础是“输入与互动假设”(input and interaction hypothesis)(Ellis,1999)。Krashen认为语言学习有两个概念:学习(learning)和习得(acquisition)。学习是指通过教学,有意识地学得语言;习得是指通过交际,无意识地接触语言系统而掌握语言。Krashen强调,掌握语言大多是在交际活动中使用语言的结果,而不是单纯学习语言知识训练语言技能的结果。学生要掌握语言必须通过“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是指输入的语言既不能太难,也不能太容易,它应当稍微高于学习者目前的语言水平。Long比Krashen更重视“输入”如何被理解习得。他认为:单纯的语言输入对语言学习是不够的。学习者必须要有机会使用语言,即输出语言,也就是说语言必须通过“交互”才能习得。在“交互”的过程中,学习者通过“修正”(modifications),例如:请求重复、澄清、理解、核实等各种策略,待得到各种反馈后,“输入”才能被理解,从而习得语言。根据上述理论,外语课堂应具有“交互性”的各种活动,即“任务”。

语言交际是一个综合过程。语言习得更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它涉及方方面面的因素,比如:认知过程,感受与经历,信息分析与整合,学习环境与策略等。基于对语言学习过程的大量研究而提出的任务型教学,超越语言本身而关注人的全面全程发展,使学习者更有效地获得语言知识和语言交际能力。

三、构成要素

Nunan在“Designing Tasks for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一书中提出了交际语言任务的框架。这个框架包含了任务构成的要素:

1.目标:指的是通过让学生完成某项任务而希望达到的目标。任务型教学的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这不仅是语法正确的语言运用能力,还包括社会语言能力、话语能力、策略能力、对语言文化的理解能力。值得指出的是目标可能是隐性的,一个复杂的任务也可能同时有几个目标。

2.输入:指的是构成任务内容的材料输入。输入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报刊、小说、影视文学作品、广告等,但应贴近社会生活。

3.活动:指的是基于输入材料而设计的各项活动,而不是练习。因此,构成任务的活动有三个特征:A.社会生活的演练,体现真实性和交互性;B.有助于语言的习得和运用;C.注重交际语言的流利性、准确性、得体性。

4.师生角色:在活动中学生是交际者,其主要任务是沟通信息,具有学习的自主性和对自己学习策略的运用意识。为了使学生成为交际者,教师应充当学生习得的促进者、任务的设计者、组织者、向导、答疑者、完成任务的监督者。

5.环境:指的是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包括任务完成的方式,时间的分配,课堂活动或课外活动。

四、任务设计与分类

任务具有难易性。Skehan指出,恰当地选择与设计任务可以在“语言流利性和准确性方面起平衡作用”,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自信心,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从不同的角度,任务可以有不同的分类。

●从任务的真实性角度:教育性任务和真实性任务。

●从任务中的信息角度:静态信息任务(指任务前后没有信息变化的任务)、动态信息任务(指有新的信息生成的任务)、信息转移任务和交换意见的任务。

●从任务中交换模式角度:活动性任务、交互性任务、定型性任务和不可预测的任务。

●从任务中使用的语言技巧角度:获取技能的任务、使用技能的任务、接受性任务、出产性任务、短话语任务(培养反映与协调能力)和长话语任务(培养语言组织能力)。

必须指出:任务型教学中的任务不是单一的、孤立的,而是具有一定的层次和连续性的。

五、课堂教学模式

Wills(1996)就任务型教学的实施提出了五项原则:(1)提供有价值的和真实的语言材料;(2)运用语言;(3)所选任务应能激发学生运用语言;(4)在任务中适当注重某些语言形式;(5)应循环地适当突出注意语言形式。

根据这些原则,Wills提出了以下课堂任务型教学模式:

●前期任务——引出话题和任务

●任务环:A.任务——执行任务;B.计划——计划如何汇报完成任务的情况;C.汇报——汇报展示任务完成情况

●语言聚焦:A.分析——分析任务执行情况;B.操练——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练习语言点

Wills的任务型教学模式为外语教学提供了一个操作性很强的框架和指导思想。

六、结束语

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抛弃以往行之有效的方法,而是把新的和现有的做事方式结合起来(Nunan,1999)。外语教学与学习没有什么可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没有适合各种情景的万能方法。实施任务型语言教学没有必要全部否定语法教学,更没有必要过分追求任务之“热闹”,而忽视基本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对我们而言,重要的是吸收新的理念,尝试和探索新的方法。在吸收新思想和借鉴新方法的同时,仍可保留过去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康林,刘卫东,论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及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2007(2)

[2]丁晓蔚,任务型语言教学法述评[J],教书育人:学术理论,2006(11)

[3]胡艳,胡新建,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下任务的分析和设计[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4)

[4]李海,英语“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几点思考[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05(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