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学语言的要求

教学语言的要求

时间:2022-04-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教学语言的要求1.规范性教师的言传与身教的有机结合是教学语言艺术的重要内容。教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在影响感染着学生,这就要求教师的言语、行动均要做到为人师表。所以使语言规范化,不断提高教学语言艺术水平,是做合格人民教师的前提。为了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学语言必须体现生动性的原则。

二、教学语言的要求

1.规范性

教师的言传与身教的有机结合是教学语言艺术的重要内容。教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在影响感染着学生,这就要求教师的言语、行动均要做到为人师表。语言方面,语音、词汇、语法要完全规范化,不能说错字,用词要准确,保证用语的感情色彩、语体色彩的正确,使达意传情恰如其分,正确精当,态势语要用得精彩有力,和谐统一。教学语言的规范性就是必须要用普通话进行教学,教师要做推广普通话的典范,学生语言规范化的榜样。发音清晰准确,语流通畅,感情充沛,节奏明快。教学语言要逻辑性强,能把思路梳理得有条有理,简洁明白,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语言形象生动,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语言感情充沛真挚,能催人泪下,打动人心,在学生心里留下深深的烙印,以至终生难忘。相反,教学语言没有条理,逻辑混乱,则能搅乱学生思路;啰唆絮叨则使人把握不住重点,找不出中心;讲话平淡无奇,则不能吸引人的注意,令人乏味难耐;教学语言没有节制和分寸,则可能刺伤人心,造成难以挽回的憾事。所以使语言规范化,不断提高教学语言艺术水平,是做合格人民教师的前提。

2.可接受性

可接受性是教学语言的根本要求。教学语言必须根据教材内容的实际和学生的接受能力,选用精粹的语言把重点讲透,难点变易,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在社会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能顺畅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和信息,并能在实践中得以应用,使学生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认真了解学生的基础情况和接受能力,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艺术化的教学语言,有针对性地因人、因地、因时施教。为了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学语言必须体现生动性的原则。具有生动性才会有感染力和吸引力,才能促使学生精神亢奋,思维活跃,对听讲内容产生“海绵吸水”效应。教学语言生动一要通俗,二要形象。通俗就是朴素、自然,就是以浅显明白的教学语言表达深刻和专门化的科学内容。教育学家研究证明:人们最乐于接受和最容易接受的信息是形象化的信息。所以通俗、形象化的教学语言是提高学生接受能力的重要途径。

3.知识性

“言之有物”这是语言表达最基本的要求。科学知识、特别是专业知识是教学语言的主要内容。知识储量多少、专业知识水平高低决定着教学语言水平的高低。教师只有广博的知识积累,纯熟地掌握专业知识,才能做到叙述简洁,深入浅出,条理清晰,举一反三,把抽象的原理和公式讲得生动形象,妙趣横生。只有广博的知识与高超的语言艺术结合,才能真正成为教学语言艺术,才能使学生在艺术享受中获得更多、更新的知识,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出善于思考和创造的新型人才。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持之以恒地勤奋学习,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始终站在本专业理论发展的前沿,注意研究和掌握本专业学科知识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创新性,才能确保教学语言的准确性、逻辑性和生动性。语言表达离开了知识,就成了空壳;知识离开了艺术语言,就成了茶壶里的饺子,将无法倒出。课堂教学,教师就应把知识和语言艺术巧妙地结合起来,形成高超的教学艺术,学生听课犹如步入了知识的海洋,漫游了语言艺术的殿堂,这样课堂教学就像一块磁铁,紧紧吸引着学生,虽然紧张,但没有厌烦乏味之感,而是一种享受。

4.激励性

一位教育家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激发进取的激励性,这是时代发展,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教学语言艺术是否高超,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看他的语言是否拨动了学生的心弦,是否对学生产生了激励作用,达到了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有人说,人到晚年的时候,记忆最清楚的,一是他的父母,二是他的老师。从一个人的成长来看,除了他的启蒙老师——父母对他产生过巨大影响外,再有就是他的授业老师了。因为老师的语言曾激励过他思考、进取、创造、成长……鲁迅先生在弥留之际,还在顽强地疾书回忆他的老师——章太炎先生的文章。由此可见,教师语言的激励作用,对学生的成长有着神奇般的作用。它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多用有激励性的语言,少用或不用消极性的、刺激性的语言。教学的激励语言来自于对教育事业和学生的热爱,对事业的高度责任心。教学语言要做到声发于情,意寓于情,理融于情。沟通教师与学生间的心灵通道,语言表达才能亲切真挚,温和甜美,把课堂筑成一个欢快轻松的学习情绪场,形成关心、体贴、互助、谅解、尊重、友好、真诚、信任、蓬勃向上的良好学习氛围。学生听得愉快,学得轻松,不但获得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和怎样学习的方法,更使心灵受到激励和震撼。在教学语言的激发下,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动脑思索、动口表达、动手操作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效率,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他们以新的思路,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敢于想前人没有想,敢于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敢于闯未知的世界。形成了可喜的创新意识,教师就要善于捕捉学生中的创新火花,及时鼓励,珍惜他们的创新精神,不断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在实践中经过千锤百炼,内化为创新能力。

总之,掌握好教学语言是教师一切基本功中的最重要的基本功。现代教学手段不管多么复杂、先进,都无法替代教学语言,它仍然是最基本、最有效的教学手段。每位教师都必须下苦功夫,花大力气,按照规范化、可接受性、知识性、激励性的要求,加强教学语言的艺术修养,才能把课讲得生动有趣,亢奋创新,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