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关于任务型教学法的探讨

关于任务型教学法的探讨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日语教师们开始在课堂教学中探究“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目前最具代表性的是任务型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任务型教学法要求老师把真实的语言材料引入教学中。任务型教学法强调学生亲身经历,要求学生通过探索自主学习。

关于任务型教学法的探讨

吴 玲[1]

(浙江工商大学日本语言文化学院)

摘 要:任务型教学法是目前高校日语专业课堂教学中兴起的新型教学模式,本文主要探讨其教学理念、基本特征、任务构成要素、任务设计原则及其实施步骤。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

一、引 言

扬州大学的方文礼教授认为任务型教学法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60—70年代,Caleb Gattegno在自己倡导的沉默型教学法中曾指出:“沉默型教学法培养的学生应该是独立的、自主的、负责任的——换句话说,是一个善于运用语言解决问题的能手。”方教授认为所谓用语言解决问题,就是任务型教学的相似说法。

“任务”一词进入应用语言学文献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它作为一种课堂教学新模式引起了应用语言学家和外语教师的兴趣,此后逐渐发展起来。

我国开始试行任务型教学法始于1998年,首先在高中英语课堂中试行,此后普及到了初中、小学。高校日语专业的课堂教学中试行任务型教学法目前刚刚起步。

传统的日语教学模式一般为PPP(介绍presention、练习practice、产出production)教学法,即利用课文,向学生输入某种语言形式,通过对这一语言范本进行深入细致的讲解,经过学生的反复操练,以期形成正确的语言习惯。这种把学术内容灌输给学生,学生机械地重复语言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严重抑制了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近年来,日语教学界逐渐意识到了传统教学法“以教师为中心”的理念的局限性,于是,“以学生为中心”成为近年日语教学界常常听到的一句时尚口号。日语教师们开始在课堂教学中探究“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目前最具代表性的是任务型教学法。

本文主要探讨任务型教学法的教学理念、基本特征、任务构成要素、任务设计原则及其实施步骤。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日语学习归根结底是学生自身的学习。课堂是学生语言实践的重要场所。课堂教学不仅要扩大学生的语言知识,还要加强和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要让学生懂得日语课是一门实践课,要求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实践,不断积累,持之以恒。

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卡尔·罗杰斯(Carl Rogers)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论,要求学校将学生摆在中心位置上,让人的天生潜能自由地表现出来。“以学生为中心”这一教学理论要求学习者整个沉浸于学习之中——躯体的、情绪的和心智的,教学方向来自于学生,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和自我依赖性。

1998年10月5日至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大会通过了大会宣言:《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及相配套的《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优先行动框架》。宣言中指出:“在当今日新月异的世界,高等教育显然需要‘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视角和新模式。”这是“以学生为中心”首次见诸联合国机构的正式文件,从此这一提法逐渐成为权威性的术语,得到了全世界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任务型教学法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它的任务设计、实施步骤都紧紧围绕这一理念展开。它强调对学生的理解和尊重,强调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它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学生的有意义学习,更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换句话说,它强调把课堂的重心从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转移。

三、基本特征及任务构成要素

任务型教学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1)任务型教学法要求老师把真实的语言材料引入教学中。(2)学生不仅仅要关注语言项目,更应该重视学习过程本身。(3)任务型教学法强调学生亲身经历,要求学生通过探索自主学习。(4)任务型教学法还要求学生把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结合起来。

作为任务型教学法中的课堂教学任务,至少应包含以下六个基本构成要素:(1)目标。教学任务应该具有较为明确的目标指向。(2)内容。任务的这一要素可简单地表达为“做什么”。任何一个任务都需赋予它实质性的内容,任务的内容在课堂上的表现就是需要履行的具体的行为和活动。(3)程序。指学习者在履行某一任务过程中所涉及的操作方法和步骤,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怎样做”。它包括任务序列中某一任务所处的位置、先后次序、时间分配等。(4)输入材料。所谓输入材料是指履行任务过程中所使用或依据的辅助资料。输入材料可以是文字材料,也可以是照片、图片等非文字材料。(5)教师和学习者的角色。教师既可以是任务的参与者,也可以是任务的监控者和指导者。在任务设计中,设计者也可考虑为教师和学生进行明确的角色定位,促进任务更顺利有效地进行。(6)情景。任务的情景要素指任务所产生和执行的环境或背景条件,包括语言交际的语境,同时也涉及课堂任务的组织形式。在任务设计中,应尽量使情景接近于真实,以提高学生对语言和语境之间关系的意识。

任务的这六个基本要素从某种意义上也反映了任务的本质。任务本身是一种方法、一种手段、一种形式,通过它,可以促进学生的互动,促进学生的人际交往,促进学生思维、决策,为他们提供在真实或接近于真实的环境中进行交际和用目的语解决问题的机会,从而使语言学习摆脱单纯的语言项目练习,而成为有语境的、有意义的、有交际目的的语言实践。

四、任务设计原则

任务型教学法的关键是任务的设计,我们在设计任务时,必须遵循以下七条原则。

(一)语言、情景真实性原则

此原则是指在任务设计中,任务所使用的输入材料应来源于真实生活,同时,履行任务的情景以及具体活动应尽量贴近真实生活。当然,“真实”只是一个相对概念,任务设计的真实性原则也不完全反对非真实语言材料出现在课堂任务中,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要尽量创造真实或接近于真实的环境,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和加工真实的语言信息,使他们在课堂上使用的语言和技能在实际生活中同样能得到有效的应用。

(二)形式—功能性原则

传统语言练习的最大不足之处便是语言脱离语境,脱离功能,学生可能知道不同的语言形式,但不能以这些形式得体地表达意义和功能。形式—功能性原则就是在真实性原则的基础上,将语言形式和功能的关系明确化,让学习者在任务履行中充分感受语言形式和功能的关系,以及语言与语境的关系,增强学习者对语言得体性的理解。

(三)阶梯形任务原则

任务的设计应该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前后相连,层层深入,形成由初级任务向高级任务以及高级任务涵盖初级任务的循环,并由数个微任务构成一串“任务链”。这样,每一课或每一教学单元的任务系列构成一列教学阶梯,使学习者能一步一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任务的顺序可多种多样,如从接受性技能到产出性技能,或从预备性任务向目标性任务过渡等。

(四)做中学原则

自始至终引导学生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活动来学习语言,让学生为了特定的学习目的去实施特定的语言活动,通过完成特定的交际任务来获得和积累相应的学习经验。

(五)可操作性原则

在任务设计中,应考虑到它在课堂环境中的可操作性问题,应尽量避免那些环节过多、程序过于复杂的课堂任务。必要时,要为学生提供任务履行或操作的模式。

(六)实用性原则

任务的设计不能仅注重形式,而不考虑它的效果。课堂任务总是服务于教学的。因此,在任务设计中,要避免为任务而设计任务。任务设计者要尽可能为学生的个体活动创造条件,利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互动和交流的机会,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七)趣味性原则

任务型教学法的优点之一便是通过有趣的课堂交际活动有效地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使他们主动参与学习。因此,在任务设计中,很重要的一点便是考虑任务的趣味性。机械的、反复重复的任务类型可使学生失去参与任务的兴趣,所以任务的形式应多样化。需要注意的是,任务的趣味性除了来自任务本身之外,还可来自多个方面,如多人的参与、多向的交流和互动,任务履行中的人际交往、情感交流,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后的兴奋感、成就感等。

上述七个原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实际操作时要注意它们的相互联系和制约,注意配合使用,从而推动学生的认知能力、语言能力、交际能力的相互促进和协调发展。

五、实施步骤

任务型教学法的实施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进行。

(一)任务前准备阶段

在进行学习任务之前,教师主要通过讲解一些有用的单词、短语,或听一段录音,看一段视频,阅读部分文章等引入话题。然后要让学生理解、明确学习任务的目标和结果。教师在布置学习任务时的指令性课堂语言一定要简单明了,学习任务的目标越具体越好。

在学生进入任务实施阶段之前,教师一般要给学生一点准备时间。但如果需要强调完成某个学习任务时语言的自然性的话,也可以不给准备时间直接进入任务实施阶段。

(二)任务实施阶段

1.执行任务环节。学生以两人或小组的形式完成任务,教师在一旁监督、鼓励学生参与学习任务。

2.设计环节。学生讨论并准备向全班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汇报他们执行任务的情况、他们的决定或新发现等。教师以语言顾问的身份帮助学生纠正口头、笔头语言中的问题。

3.汇报环节。各个小组向全班报告任务完成的情况,或互换书面报告,比较各自的任务结果。老师充当主持人的角色,并对每份报告的内容和质量做出评价。

(三)任务后阶段

1.分析环节。学习者通过讨论各组执行任务的情况,分析录音材料或任务执行中使用的语言点,并把其中的生词、短语、句型、语法等记录下来。

2.操练环节。教师在讲解了这些语言点后给学习者提供相对应的语言练习。必要时可以在完成这一系列步骤后,让学习者更换合作伙伴后完成新的类似的任务,以强化相关语言的使用。

六、结 语

高校日语专业的课堂教学中试行任务型教学法目前刚刚起步,还处于摸索阶段。我们必须认识到实施任务型教学法是个渐进的过程,不能泾渭分明,实行一刀切。但笔者认为任务型教学法符合当今“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可以在我院日语教学特别是高年级阶段的日语教学中适当运用。

参考文献

[1]高晓峰.“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英语教学理念探析[J].科技信息,2012(13):257.

[2]朱炯翟.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探讨[J].新课程研究,2012(264):81—82.

[3]郭惠斌.以学生为中心的外语教学模式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2(1):120.

[4]原苏荣,方乐.任务型语言教学的课堂活动模式[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4,7(2):26—28.

[5]赵艳芳.认知语言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6]方文礼.外语任务型教学法纵横谈[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174(9):17—20.

[7]吴文.任务型教学法的产生发展及反思[J].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7(3):289—291.

[8]贾志高.任务型教学法的产生发展及反思[J].课程·教材·教法,2005,25(1):51—55.

[9]袁昌寰.任务型学习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实践[J].课程·教材·教法,2002(7):40—43.

【注释】

[1]吴玲,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日语教学、中日文化交流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