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时间:2022-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建构主义者主张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首先向学生呈现整体性的教学任务,让学生自己发现完成整体学习任务所应该首先完成的基本任务,以及完成各级任务所需要掌握的各级知识和技能,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解决问题。该教学模式是建构主义教学观的必然要求,得到了认知心理学的支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流派纷呈,而实际上这些理论只是侧重点不同,论述的是不同方面,都有其合理的一面。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某种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和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的认知工具。在这种场合,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四大要素与传统教学相比,各自有完全不同的作用,彼此之间有完全不同的关系。

在上述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下,目前已开发出的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56]

1.随机进入(随机访问)教学。该教学模式是在认知弹性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教学中,对同一教学内容的呈现,要注意因时间、情境和教学目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方式。换句话说,学习者可以自由地、随机地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式进入同样教学内容的学习,对同一内容或同一问题进行多方面的认识与理解,这就是所谓的“随机进入教学”。学习者通过多次“进入”同一教学内容,不仅能重复和巩固同一知识内容,而且能比较全面深入地掌握该知识内容。随机进入教学主要有呈现基本情境、随机访问学习、思维发展训练、小组协作学习和学习效果评价几个环节。

2.自上而下的教学。传统教学设计是自下而上的,把知识分为一个个小单元,学生一步一步地学习,最终理解并掌握整体知识。建构主义者主张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首先向学生呈现整体性的教学任务,让学生自己发现完成整体学习任务所应该首先完成的基本任务,以及完成各级任务所需要掌握的各级知识和技能,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解决问题。这种教学设计适用于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抛锚式教学。这种教学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以真实事例或问题为基础(作为“锚”),有时也被称为“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对这类真实事件或问题的确定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因为一旦这类事件或问题被确定了,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被确定了(就像轮船被锚固定一样)。该教学模式是建构主义教学观的必然要求,得到了认知心理学的支持。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掌握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联系,最好的办法是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即通过获取直接经验来学习),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例如教师)对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抛锚式教学的特征是学习者中心、情境中心,一般由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效果评价几个环节组成。

4.支架式教学。该教学模式是在维果茨基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根据欧共体“远距离教育与训练项目”的有关文件,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支架式教学是通过支架(教师的帮助)将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渐从教师手中转移到学生手中,最后撤去支架,让学生自主学习。[57]这种教学由教师引导着教学的进度,使学生建构所学的知识技能,不断从事更高水平的认知活动。支架式教学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又肯定了教师的指导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注意力放在学生身上,适时引导指点,适时提供帮助,最终让学生实现自我监控学习与自我管理学习。[58]支架式教学一般由进入情境、搭建支架、独立探索、协作学习和效果评价几个环节组成。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流派纷呈,而实际上这些理论只是侧重点不同,论述的是不同方面,都有其合理的一面。但在有关学习的理念和方法上各流派是一致的,它们分享很多的理论假设,对学习行为的研究有相当明显的一致性,各流派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可以相互补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