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任务型学习教学理论

任务型学习教学理论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任务型教学的理论基础是“输入与互动假设”。Krashen强调,掌握语言大多是在交际活动中使用语言的结果,而不是单纯训练语言技能和学习语言知识的结果。Krashen认为:学生掌握语言必须通过“可理解性的输入”。Long比Krashen更重视输入如何被理解。“变化性互动”与语言习得的关系可用以下三句话表示:根据上述理论,外语课堂教学应具有“变化性互动”的各项活动,即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对话性互动,进而产生语言习得。

任务型教学的理论基础是“输入与互动假设”(input and interactionist hypothesis)(Ellis,1999)。Krashen(1982)区别出了两个语言学习概念:学习(learning)和习得(acquisition)。学习是指通过教学有意识地学得语言;而习得则是指通过交际无意识地接触语言系统而掌握语言。Krashen强调,掌握语言大多是在交际活动中使用语言的结果,而不是单纯训练语言技能和学习语言知识的结果。Krashen认为:学生掌握语言必须通过“可理解性的输入”(comprehensive input)。假如输入在一定程度上超出个人的水平,习得就自然而然地产生。

Long(1983)提出,语言必须通过“对话性互动”(conversational interaction)才能习得。Long比Krashen更重视输入如何被理解。他认为,语言习得不可缺少的机制是“变化性的互动”(modified interaction),比如学生通过改变话语来理解并获取信息。例如,用“I can't understand.Can you say it again?”等。这样,学生所需要的并不是简单的语言形式,而是可理解的输入与输出的机会。“变化性互动”与语言习得的关系可用以下三句话表示:

(1)变化性互动可使输入具有可理解性;

(2)可理解性的输入有利于语言习得;

(3)变化性互动有利于语言习得。

根据上述理论,外语课堂教学应具有“变化性互动”的各项活动,即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对话性互动,进而产生语言习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