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现代英语技能教学理论

现代英语技能教学理论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果语法知识不牢固,听者可能无法对一闪而过的语音信息做出及时的反应与判断,势必影响到听力效果。受汉语思维影响严重。很多学生在听力理解过程中仍然采取汉语思维,即把听到的材料在头脑中先译成汉语,答题时再转为英语。
现代英语技能教学理论_英语翻译与文化交融

一、现代英语听力教学理论

(一)英语听力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材内容陈旧

好的听力教材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素质,还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而质量不佳的教材则会对教与学产生种种阻碍。可见,教材对听力教学活动的组织安排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很多高等院校所使用的听力教材都存在更新周期较长、层次性低、多样性差的特点,难以体现快速变化的时代特征。此外,教材内容普遍缺乏开放性,内容相对比较陈旧,编排也不尽合理,无法很好地体现最新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思想,因此也难以在听力教学中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

2.教学模式机械单调

许多教师对听力教学的目的与意义认识不清、理解不透,于是在进行听力教学时只是机械地遵循教材的要求,并采取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许多教师在授课时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一味盲目地让学生听,学生在听完一遍之后不能完成任务,就听两遍、三遍……教师盲目地教,学生盲目地听,而且听的时候也不甚认真,听完就等着对答案,听讲解,并没有强烈的学习动力,于是听力教学就成了机械地放录音的活动。

(2)多数听力训练都是以测试题的形式完成的,答题成为主要的听力教学方式。教师往往把听力任务放在应试题型的训练上,而忽略了听力实践能力的训练。

(3)大多数教师在听力课堂上忽视学生对于语篇的整体理解,仍旧采用“听录音、对答案、教师解释”的授课模式。这样学生不仅容易丧失学习的兴趣,甚至对听力课产生厌烦的情绪。

3.学生听力理解能力差

很多学生都感觉自己的听力理解能力严重不足,他们甚至对练习听力或做听力题目感到畏惧。具体来说,学生听力差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语音基础薄弱。很多学生缺乏必要的语音知识,音节、意群、连读、失去爆破等方面的知识也积累不足,因此他们对英语的语音、语调及韵律特征的敏感度较差,辨音能力弱。

(2)词汇储备量小。在听力理解的过程中,学生要对整体大意进行领悟,没有一定量的词汇积累是很难完成的。许多学生都是由于词汇量过低而在听的过程中遇到障碍

(3)语速适应能力弱。一般来说,在听力课堂上使用的音频通常都内容简单,语速过慢,再加上部分高校教师课堂授课的语速也偏慢。这就使学生习惯了这种缓慢的语速。因此,一旦遇到正常的交际对话及大篇文章就常常会不知所措。

(4)语法基础薄弱。在听力理解中,经常出现从句、虚拟及被动语态等语法知识。如果语法知识不牢固,听者可能无法对一闪而过的语音信息做出及时的反应与判断,势必影响到听力效果。

(5)受汉语思维影响严重。很多学生在听力理解过程中仍然采取汉语思维,即把听到的材料在头脑中先译成汉语,答题时再转为英语。其结果经常是好不容易弄懂了第一个句子,第二句话已经进行了一半。

(6)文化背景知识欠缺。语言和文化互相渗透,密不可分。许多学生无法理解听到的内容不是由于他们在语音、词汇、语法上的薄弱,而是由于欠缺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不理解西方的生活习惯、风土人情、生活方式等原因。此外,积累一定的习语和谚语对听力理解也十分有帮助。

4.学生听力习惯欠佳

学生的不良听力习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有些学生很难集中注意力,听着听着就走神了,听的效果自然不好。

(2)有些学生喜欢逐字逐句地听,一旦听到不熟悉的单词就卡住了,影响了听后面的内容。

(3)不少学生不会捕捉非言语提示、不会借助上下文进行逻辑推理,不会利用联想发挥等策略来检索输入信息以解决问题。

(4)情绪焦虑。听力理解过程是对学生心理素质的一次检验。有些同学一听到音频就进入了紧张状态随着音频的继续,情绪会变得烦躁不安或大脑出现空白。在这种焦虑的状态下,听力效果会受到直接影响。

(5)听力理解过程是学生对听力材料的内容进行联想、记忆、判断、分析、综合的过程。因此,学生必须具备分析、归纳、综合的能力,把有意义的信息进行长时或短时储存才能准确地把握听力材料的内容。然而,很多学生缺乏这种逻辑思维能力。

(二)英语听力教学的内容

现代英语听力教学的内容通常包括四个方面:听力知识、听力技能、听力理解和逻辑推理。下面我们就对这四项内容分别展开介绍。

1.听力知识

听力知识包括很多方面,如语音知识、语用知识、策略知识、文化知识等。同一个句子会因发音、重读、语调等的变化而表达不同的意思,表示不同的态度和感情。熟练掌握英语的发音、重读、连读、意群和语调等语音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音识别能力和对语音敏锐的反应能力。因此,语音知识不仅是语音教学的内容,还是听力教学的内容。教师在讲授语音知识时,需要重视对学生听音、意群、重读等方面的训练,训练内容既要包括词、句,也要包括段落、文章,使学生熟悉英语的表达习惯、节奏,适应英语语流,从而为学生提高听力理解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除语音知识以外,语用知识、策略知识、文化知识也是提高英语听力水平的必备“武器”。语用知识有助于学生真正理解话语的内涵;策略知识有助于学生根据听力材料和听力任务的不同选择合适的听力策略,提高听的效果;文化知识则有助于学生准确理解听到的内容,能避免对听到的内容产生歧义,并为学生补充那些未听清的内容。

2.听力技能

(1)基本听力技能

听力技能包括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①辨音能力。辨音能力主要包括音位辨别、重弱辨别、意群辨别、语调辨别、音质辨别等。

②交际信息辨别能力。交际信息辨别能力主要包括辨别新信息指示语、例证指示语、话题终止指示语、语轮转换指示语等。

③大意理解能力。大意理解能力主要包括理解谈话或独白的主题和意图等。

④细节理解能力。细节理解能力是指获取听力内容中具体信息的能力。

⑤选择注意力。选择注意力则是指根据听力的目的和重点选择听力中的信息焦点。

⑥记笔记。记笔记技能则是指根据听力要求选择适当的笔记记录方式。掌握良好的记笔记技能有利于获取听力信息。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以上这些听力技能不能一次性传授给学生,或要求学生一次全部掌握,而应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不同的英语教学阶段,将教学重点放在某一或某几个听力技能上,循序渐进地进行,以便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听力技巧

听力技巧主要包括猜词义、听关键词、过渡连接词、预测、推断等。掌握正确的听力技巧,可以有效提高听力理解的能力。例如,在与他人交际的时候或听语音材料的时候,学生可以根据上下文,或者借助说话者的表情、手势等猜测出生词的含义,从而促使交际顺利进行,或顺利理解语音材料。因此,训练听力技巧的各种听力活动也是听力教学的必要内容。

3.听力理解

教授听力知识和听力技能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理解听到的内容。因此,现代英语听力教学除了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之外,更多地应该通过各种活动训练学生对句子和语篇的理解能力,使学生的理解由“字面”到“隐含”再到“应用”,理解步步加深。

听力理解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1)辨认。辨认主要包括语音辨认、信息辨认、符号辨认等方面。尽管辨认处于第一个阶段,第一层次,但却是后面几个阶段开展的重要基础。一旦学生无法辨认听到的内容,那么理解也就无从谈起。辨认可分为不同的等级,最初级的辨认是语音辨认,最高级的辨认则是说话者属于意图的辨认。教师可以通过正误辨认、匹配、勾画等具体方式训练和检验学生的辨别能力,如根据听到的内容给听力材料的句子排序。

(2)分析。分析要求学生能将听到的内容转化到图、表中去。这个阶段要求学生可以在语流中辨别出短语或句型,以此对日常生活中的谈话内容有大致的理解。

(3)重组。重组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将听到的内容以口头或书面的方式表达出来。

(4)评价与应用。这是听力理解的最后两个阶段,要求学生在前面三个阶段获得信息、理解信息、转述信息的基础上,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评价和应用。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通过讨论、辩论、问题解决等活动方式进行。

以上这几个阶段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任何级别的听力学习都必须经历由辨认到分析再到应用的一系列过程,然后才能逐步得到提高。

4.逻辑推理

除听力知识、听力技能和听力理解以外,语法和逻辑推理知识也是正确判断和理解语言材料的必要条件。因此,现代英语听力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语法知识的巩固和逻辑推理的训练。

此外,学习语言是需要语感的,具备好的语感,听力理解的效果就会提高很多。因此,在听力教学中,教师还应注意对学生语感的培养,这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三)英语听力教学的目标

1.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英语听力教学的目标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所颁布的内容标准,从小学到高中的英语听力教学目标共分为九个级别,具体如下:

(1)一级目标:

①能根据听到的词语识别或指认图片或实物。

②能听懂课堂简短的指令并做出相应的反应。

③能根据指令做事情,如指图片、涂颜色、画图、做动作、做手工等。

④能在图片和动作的提示下听懂简单的小故事并做出反应。

(2)二级目标:

①能在图片、图像、手势的帮助下,听懂简单的话语或录音材料。

②能听懂简单的配图小故事。

③能听懂课堂活动中简单的提问。

④能听懂常用指令和要求并做出适当反应。

(3)三级目标:

①能识别不同句式的语调,如陈述句、疑问句和指令等。

②能根据语调变化,判断句子意义的变化。

③能辨认歌谣中的韵律。

④能识别语段中句子间的联系。

⑤能听懂学习活动中连续的指令和问题,并做出适当反应。

⑥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语段。

⑦能借助提示听懂教师讲述的故事。

(4)四级目标:

①能听懂接近正常语速、熟悉话题的语段,识别主题,获取主要信息。

②能听懂简单故事的情节发展,理解其中主要人物和事件。

③能根据连续的指令完成任务。

④能听懂广播、电视中初级英语教学节目。

(5)五级目标:

①能根据语调和重音理解说话者的意图。

②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谈话,并能从中提取信息和观点。

③能借助语境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

④能听懂接近正常语速的故事和记叙文,理解故事的因果关系

⑤能在听的过程中用适当方式做出反应。

⑥能针对所听语段的内容记录简单信息。

(6)六级目标:

①能抓住所听语段中的关键词,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②能从听力材料、简单演讲或讨论中提取信息和观点。

③能听懂正常语速的故事或记叙文,了解其中主要人物和事件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④能听懂日常的要求和指令,并能根据要求和指令完成任务。

(7)七级目标:

①能识别语段中的重要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推断。

②能根据所听内容做笔记。

③能根据话语中的线索把相关事实和信息联系起来。

④能听懂故事中对人和物的描写、情节的发展及结果。

(8)八级目标:

①能识别不同语气所表达的不同态度。

②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讨论和谈话并记住要点。

③能抓住简单语段中的观点。

④能基本听懂广播、电视英语新闻的主题或大意。

⑤能听懂委婉的建议、劝告等。

(9)九级目标:

①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演讲、讨论、辩论和报告。

②能听懂国内外一般的英语新闻广播及天气预报

③能抓住较长发言的内容要点,理解讲话人的观点及目的。

④能从言谈中判断对方的态度、喜恶、立场。

⑤能理解一般的幽默。

⑥能在听的过程中克服一般性的口音干扰。

2.大学阶段英语听力教学的目标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也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制定了具体的目标,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1)一般要求:

①能听懂英语授课。

②能听懂日常英语谈话和一般性题材的讲座。

③能听懂语速较慢的英语广播和电视节目,并能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

④能运用基本的听力技巧。

(2)较高要求:

①能听懂英语谈话和讲座。

②能基本听懂题材熟悉、篇幅较长的英语广播和电视节目,能掌握其大意,抓住要点和相关细节。

③能基本听懂用英语讲授的专业课程。

(3)更高要求:

①能基本听懂英语国家的广播电视节目,并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

②能听懂英语国家人士正常语速的谈话。

③能听懂用英语讲授的专业课程和英语讲座。

(四)英语听力教学的原则

1.激发兴趣原则

对于任何教学和学习活动而言,兴趣都是至关重要的。对于英语听力教学来说更是如此。在进行听力教学之前,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即学生喜欢何种听力活动,学生喜欢何种听力材料等,并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采用何种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教学的顺利开展,并提高听力教学的效率。

2.循序渐进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主要是指听力材料的选取应由易到难,并兼顾多样性以及真实性原则。在听力训练初期,学生的听力水平相对较低,教师应选择那些吐字清晰,连读、弱读较少,且语速较慢的材料。因为如果材料过难,学生听不懂,那么久而久之,学生便可能产生挫败感,甚至丧失对英语听力学习的兴趣。随着教学的进程,教师可以在各个方面提高听力材料的难度,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3.训练模式多样化原则

教学目的不同,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也不尽相同。就听力而言,在课堂上,学生锻炼听力的主要途径是听教师和周围同学讲英语。为了营造更佳的听力环境,教师应坚持全英教学,即用英语来组织课堂教学、讲解课文。当然,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遵循由慢到快、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并且在教学初期多鼓励学生大胆讲英语,以创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此外,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训练模式,如让学生区分练习各种语音,从而领会其表述的意义;事前给学生一些问题,让学生听材料时用母语做出答案;听以正常语速讲的所学过的各种对话;鼓励学生自由选听各种材料,然后说出或写出所听的内容。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听英语的机会和条件,使学生在通过听觉接触大量的英语,从而实现听力能力的提高。

4.交际互动原则

英语听力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听懂地道的英语能力,以满足交际的需要。在英语听力教学中,教师应坚持用正常的语速说英语,并确保发音准确无误。培养听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听录音,因而教师要充分发挥多样化电教设备的重要作用,让学生多听地道、纯正的英语表达。教师应注意选取多样化的听力材料,让学生习惯于听不同年龄、性别、身份的人在不同场合发生的对话。

5.综合性与分析性相结合原则

综合性原则即学生对听力材料的整体理解,遵循这一原则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总结听力材料主旨大意和分析材料整体思想的能力。分析性原则是指从细节上对听力材料的把握,这就要求学生在听时“抠”字眼,如对题中要求回答的事件发生时间、地点、年份、数字等就要求学生在听时特别注意并做简单记录。同时,教师在其听后的讲解过程中,为了确保学生对原文的每一细节都理解透彻,也应逐字逐句地分析并细听。

在听力训练中,由于听力题既涉及材料的通篇理解,又包含细节问题的考查,所以要求学生把综合性与分析性结合起来,以适应答题的要求。

6.分散训练和集中训练相结合原则

分散训练指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通过大量的口语表达,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听力的锻炼,如在举例或讲解文章时,尽可能口头完成。这种分散式的、潜移默化的教学对于学生听力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集中训练指的是在分散练习的基础上,每周专门抽出1~2课时进行大量的、有指导的强化训练,并帮助和指导学生解决在听力中遇到的具体问题。

集中训练和分散训练不是完全独立进行的两种训练,如在进行集中训练时,对于听力材料中容易混淆发音的单词,应进行分散训练,如conscience与conscious,由于两个词有相同的前缀,读音也有些相似,教师应该对这类词进行专项训练。在分散训练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进行短对话的集中训练、短文阅读的听力训练,听力理解难点进行重点训练,从而使学生的听力能力得以提高。

二、现代英语阅读教学理论

(一)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观念不正确

许多教师对阅读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存在不正确的认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将阅读教学等同于词汇教学、语法教学

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理论认为,词汇、语法和语言知识是阅读教学的重点。因此,许多教师过分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并把大部分课堂时间用于阅读材料的细节性解释上,常常抓住一个单词、语法点大讲特讲,使阅读教学呈现“讲解生词-逐句逐段分析-对答案”的定式。

(2)将阅读速度等同于阅读能力

有些教师认为,阅读速度加快就意味着阅读能力的提高,并据此来开展教学活动。事实上,阅读速度与阅读能力并没有必然关系。有些学生阅读得虽快,但理解不佳,有些学生阅读得很慢,理解也不好。因此,教师应根据阅读材料的题材、要求、目的来灵活掌握阅读速度。

2.教学方法落后

英语阅读教学方法的落后体现在,教师在课堂上只管使劲地讲,满黑板地写,一味地讲解生词、逐句逐段分析语篇。学生则在下面拼命地记笔记,被动地模仿、记忆和进行古板的、孤立的、教条式的句型操练和单句翻译。这种教学方法的应试性比较高,学生的主体地位不突出,无法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阅读习惯、阅读技巧等均得不到培养,学生很难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不少学生听课时心不在焉甚至打瞌睡,费时、低效现象严重。

教学方法落后的另一表现是教师对所有语言点不分主次、平均用力,忽视了对学生进行略读、寻读、猜测词义等阅读技能的训练以及从语篇中获取信息能力的培养。这种方法把完整流畅的语言肢解为片断教学,“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忽视了对整体篇章意义的理解,导致很多同学在认识全部单词的情况下仍然无法理解文章的意思。

因此,教师除对文章重要信息进行必要的解释外,重点应启发学生在阅读中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并培养学生在词汇猜测、结构梳理、内容预测等方面的能力。

3.学生阅读习惯欠佳

高质量的阅读离不开良好的阅读习惯,而不良的阅读习惯对阅读理解会产生不容忽视的阻碍作用。然而,中国很多学生在阅读时都存在一些不良习惯,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阅读视野狭小,不以句子为单位,习惯一个词或几个词地阅读。

(2)不能按照文章的顺序进行阅读,时常发生跳读;换行时不能迅速定焦看清文字。

(3)边读边将所读内容在心里翻译成汉语,然后再继续阅读后面的内容。

(4)有的学生喜欢在心里默读或者唇读,有的学生喜欢用笔或手指着阅读;还有的学生喜欢不断回头重复阅读。

这些不良的阅读习惯不仅影响了阅读的速度,更影响着思维的连贯性以及理解能力。因此,教师应指出并帮助学生克服自身的毛病,培养正确的阅读习惯,以帮助提高阅读效率。

(二)英语阅读教学的内容

英语阅读教学包含培养学生的各种阅读技能,通常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辨认单词。

2.猜测陌生词语。

3.理解句子之间的关系。

4.理解句子及言语的交际意义。

5.辨认语篇指示词语。

6.通过衔接词理解文字各部分之间的意义关系。

7.从支撑细节中理解主题。

8.将信息图表化。

9.确定文章语篇的主要观点或主要信息。

10.总结文章的主要信息。

11.培养基本的推理技巧。

12.培养跳读技巧。

(三)英语阅读教学的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与高中阶段英语阅读教学的目标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所颁布的内容标准,从小学到高中的英语阅读教学目标共分为九个级别,具体如下:

1.一级目标:

(1)能看图识字。

(2)能在指认物体的前提下认读所学词语。

(3)能在图片的帮助下读懂简单的小故事。

(4)能正确书写字母和单词。

2.二级目标:

(1)能认读所学词语。

(2)能根据拼读的规律,读出简单的单词。

(3)能读懂教材中简短的要求或指令。

(4)能看懂贺卡等所表达的简单信息。

(5)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

(6)能正确朗读所学故事或短文。

3.三级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

(2)能理解简短的书面指令,并根据要求进行学习活动。

(3)能读懂简单故事和短文并抓住大意。

(4)能初步使用简单的工具书。

(5)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4万词以上。

4.四级目标:

(1)能连贯、流畅地朗读课文。

(2)能读懂说明文等应用文体的材料。

(3)能从简单的文章中找出有关信息,理解大意。

(4)能根据上下文猜测生词的意思。

(5)能理解并解释图表提供的信息。

(6)能理解简易读物中的事件发生顺序和人物行为。

(7)能读懂简单的个人信件。

(8)能使用英汉词典等工具书帮助阅读理解。

(9)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0万词以上。

5.五级目标:

(1)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

(2)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3)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题,理解故事的情节,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

(4)能读懂常见体裁的阅读材料。

(5)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

(6)能利用字典等工具书进行学习。

(7)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

5.六级目标:

(1)能从一般文字资料中获取主要信息和观点。

(2)能利用上下文和句子结构猜测词义。

(3)能根据上下文线索推理、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

(4)能根据阅读目的确定不同阅读策略。

(5)能通过不同信息渠道查找所需信息。

(6)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20万词以上。

7.七级目标:

(1)能从文章中获取主要信息并能摘录要点。

(2)能理解文章主旨、作者意图。

(3)能提取、筛选和重新组织简单文章中的信息。

(4)能利用上下文的线索帮助理解。

(5)能理解和欣赏一些浅显的经典英语诗歌。

(6)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30万词以上。

8.八级目标:

(1)能理解阅读材料中不同的观点和态度。

(2)能识别不同文体的特征。

(3)能通过分析句子结构理解难句和长句。

(4)能在教师的帮助下欣赏浅显的文学作品。

(5)能根据学习任务的需要从电子读物或网络中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处理。

(6)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36万词以上。

9.九级目标:

(1)能阅读一般的英文报刊,从中获取主要信息。

(2)阅读一般英文原著,抓住主要情节,理解主要人物。

(3)能读懂各种商品的说明书等非专业技术性的资料。

(4)能根据情景及上下文猜测不熟悉的语言现象。

(5)能使用多种参考资料和工具书解决较复杂的语言疑难。

(6)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及良好的阅读习惯。

(7)能有效地利用网络等媒体获取和处理信息。

《英语课程教学要求》针对大学阅读教学目标划分了三个层次,具体要求如下:

一般要求:

(1)能以中等速度(每分钟70词)基本读懂语言难度重读、一般性题材的文章,理解其大意及主要细节。

(2)能以较快速度(每分钟100词)阅读篇幅较长、语言难度略低的文章。

(3)能借助词典阅读本专业的英语材料和题材熟悉的英语包括的文章,掌握中心大意,理解主要事实和有关细节。

(4)能读懂生活中常见表格如注册表、申请表、问卷调查表等。

(5)能读懂指示语、产品说明书、广告、海报、邀请函等。

(6)能读懂涉及日常生活的个人信件或一般内容的商业信函。

(7)能浏览互联网上的一般信息,基本读懂国内英语报刊,理解大意及主要事实。

(8)掌握基本的阅读技能,如根据上下文猜测生词或习语的意思、寻读、略读等。

较高要求:

(1)能以中等速度(每分钟70~90词)基本读懂英语国家大众性报刊上一般性题材的文章。

(2)能以较快速度(每分钟120词)阅读篇幅较长、难度适中的文章。

(3)能略读新闻、人物、事件等报道的主要内容,抓住其要点,能寻读有关材料,快速查找所需信息。

(4)能阅读所学专业的综述性文献,并能正确理解中心大意,抓住主要事实和有关细节。

(5)能借助词典读懂与专业相关的技术性论文,能从技术性手册中快速查找所需信息以及解决遇到的技术问题。

更高要求:

(1)能读懂有一定难度的文章,理解其主旨大意及细节。

(2)能借助词典读懂原版英语教材和英语国家报刊上的文章。

(3)能较为顺利地阅读所学专业的英语文献和资料。

(四)英语阅读教学的原则

1.因材施教原则

学生个体在很多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学生的个体差异直接影响了学生的阅读进程。因此,教师应根据不同水平学生的特殊需要,因材施教,尽可能使每个学生都能相应地发展阅读技能。对于一些阅读成绩不佳、甚至自暴自弃的学生,教师可以先给他们提供一些简单的阅读材料,并逐渐加大难度,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并多表扬他们,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而对于一些基础好的学生,仅仅靠课堂上的阅读是满足不了他们的阅读欲望的,教师应向他们布置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阅读任务,如介绍和推荐一些通俗的世界名著等读物,以满足他们的阅读欲望。

总的来说,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情况,结合每个学生的特点,有意识地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真正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2.真实性原则

阅读教学的真实性主要指两方面的内容:阅读材料的真实性和阅读目的的真实性。

(1)阅读材料的真实性

阅读材料要尽量选取本族语者编写的材料。同时,阅读材料的选择要考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交际需要,从现实生活中选择文体多样、适合学生的语言水平、能吸引学生兴趣的阅读材料。

(2)阅读目的的真实性

任何阅读活动都具有一定的目的,但不论是出于何种目的,都要以真实性为基础。人们阅读可能是为了获取信息或者验证自己已有的知识,可能是为了批评作者的思想或者写作的风格,也可能单纯为了消遣或者打发时间。不同的阅读目的就要求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此外,阅读的目的还在体现在阅读练习的设计上面,真正做到使学生通过阅读训练提高阅读水平,实现阅读目的。

3.调节速度原则

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因人而异。有的学生阅读速度快,理解能力却比较差;有的学有阅读速度慢,但理解能力强。因此,阅读速度的快慢和理解能力的好坏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在阅读训练阶段,教师应根据教学的进程,设置不同的阅读速度,在最初进行阅读教学时可以适当放缓阅读速度,重点关注学生对材料进行有效的理解。随着阅读实践的开展,学生的词汇量增加,语义、句法知识增加,语感增强和阅读技能提高以后,阅读速度必然会随之增强。在这个阶段,教师就可以进行相应的限时训练,加强训练的强度,有效完成阅读教学的目标。

调节速度原则的出发点就是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做到张弛有度,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做相应的调整,避免因一味地追求提高速度,而忽略了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程度。

4.激发兴趣原则

无论是何种学习,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得到最好的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激发一个人对事物的热情,可以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学生对阅读是否有浓厚的兴趣直接影响阅读教学的成效。学生对阅读产生了兴趣,便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阅读的学习当中。教师要注意适当变换教学内容,并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尽量避免教学活动的枯燥乏味,使阅读教学经常保持新鲜感,使学生学会阅读,乐于阅读,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

5.循序渐进原则

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阅读教学目标的完成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一个合理的总体设计和长远规划。

在材料选择、任务确定、阅读方法以及阅读教学的反馈等方面,教师都要提前做出全面、细致的考虑,并鼓励学生寻找符合自身学习特点的阅读方法,积极引导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稳步地学习,最终完成阅读任务,提高阅读水平。

6.精读与泛读相结合原则

阅读教学大致可分为三种:精读、泛读和快读。精读比较注重阅读的准确性,具有高质量的特点,精读有助于学生巩固与扩展词汇、语法以及语篇的知识,提高分析性阅读的能力。泛读则注重阅读的流利程度,增加阅读量,泛读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语感,提高综合性阅读的能力。快读侧重培养学生的各种阅读技巧,提高阅读速度,具有高速度的特点。

精读、泛读、快读三者相辅相成,精读是泛读的基础,泛读是快读的基础,而快读可以使泛读更广泛、使精读更深刻。只有将三者结合起来运用于阅读教学中,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因此,在英语阅读教学中,除了要加强精读和其他各环节教学之外,还要切实抓好泛读和快读教学,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训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