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让工学结合成为县级电大高职学生成长的彩虹桥

让工学结合成为县级电大高职学生成长的彩虹桥

时间:2022-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一方面是因为县级电大的高职学生主要来自于全县范围内的应届初中毕业生。在工学结合结束阶段,学生们消极怠工的倦怠情绪又占了上风。我国目前还没有相关的具体法律法规约束、要求企业必须承担职业院校工学结合的职责,因此绝大多数企业都不热心建立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模式。学校要想办法让企业从工学结合的活动中得到益处。

让工学结合成为县级电大高职学生成长的彩虹桥[1]

张 霞

摘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务必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顶岗实习等教学模式。工学结合强调在实践中学、学后再实践,作为一种把课堂学习与生产岗位实习有机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在县级电大的教育教学的开展过程中存在哪些困难?学校在电大学生工学结合中承担怎样的角色,以更好地开展?

关键词:工学结合 县级电大 高职 彩虹桥

一、理论背景

(1)《国家中长期教育和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①在发展职业教育中,要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②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鼓励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鼓励企业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

(2)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

(3)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思想:“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作为中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

二、主要观点

(一)县级电大学生工学结合的概念及意义

1.县级电大学生工学结合的概念

这是高职专业中一种有别于传统的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它是在电大学生学习期间,将学校和企业紧密联系,同时运用电大院校、企业两种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把课堂学习与生产岗位实习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学、学后再实践的教学模式。

2.县级电大学生工学结合的意义

(1)对于学生而言:这种“知识+能力+素质”的职业教育方式,给学生提供了接触社会的机会,增加了一定的社会生活与工作经历,有利于促进学生技能的学习与巩固,提高理论联系实际水平,培养和提高高职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调整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观念和综合素质,激发职业学习的兴趣,增强未来在人才市场上的就业竞争能力。

(2)对于学校而言:一方面可以在教学中有效地将书本理论与生产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更具前瞻性和实用性,改变学校纸上谈兵、闭门造车、脱离生产的教学弊端;第二方面可以通过对学生工学结合时出现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归纳,进一步了解学校教学、管理中的缺陷与不足,制定出教学改革的方案和实施计划,从而更好地实施职业教育教学活动;第三方面还可以因为在学期中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生产实习,从而有效地弥补学校师资、实训车间等的不足。

(3)对于企业而言:电大学校毕业的学生与一般的社会工人相比,具有较高的个人素质及专业素养和较强的学习能力,在进入企业后能经过较短的培训而适应工作需要。一方面可以降低企业的培训和管理费用成本;另一方面也可以充实企业的人力资源库,为企业积累高素质的员工人才;第三可以通过工学结合这样的校企合作,更好地宣传自己的企业文化、形象等,在获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能够得到较高的社会效益。

(二)当前县级电大高职学生工学结合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学生的心理及适应问题

(1)在工学结合之前学生们容易产生抵触情绪

一方面是因为县级电大的高职学生主要来自于全县范围内的应届初中毕业生。他们中的一部分学生,从来没有离开过家人独自生活的经验和能力;另一部分学生虽然离开过家人,但是也只是在一个县域范围内的短暂离别,周末时可以回到父母身边。这些学生在遇到困难和问题的时候,常常由家长或老师帮助协调解决而缺乏独立、自主等能力。当这些学生进入企业时,必然会因为担心产生较多的不适应而产生抵触情绪。

另一方面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许多学生常常利用休息时间在县域范围内的企业和店铺内打零工,取得了一定的收入和待遇。当他们通过多种途径了解了工学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后,并将企业提供给自己的岗位和待遇与自己的期望相比较,当两者之间有差异时也会产生抵触情绪。

(2)在工学结合期间学生们容易产生适应难的问题

一开始当学生进入企业被分配到各自的岗位后,其学生的身份变为了企业职工,他们既要严格遵照企业的规章制度,同时还需在最短时间内掌握工作要领,进入工作状态,适应生活的压力很大,因而易产生紧张、退缩的情绪。

在企业的岗位工作过程逐步熟悉以后,企业特定的文化、相对学校而言较复杂的人际关系又成为学生适应的另一个难题,再加上学生初到企业的新鲜劲已过,每天固定的工作成为了机械的、枯燥无味的、高强度的体力劳动,学生们的工作热情和责任心会大大减少。

在工学结合结束阶段,学生们消极怠工的倦怠情绪又占了上风。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生产实习,学生们对企业内的工作要求、规章制度、人际关系、生产管理等有了较多的了解,初入企业的陌生、听从被熟悉和有思想取代,相同的工作要求、不同于一般员工的实习津贴和工作补贴,又让学生觉得自己的劳动付出和实际收入不相符合,在学生的心理上要么是产生抱怨,工作兴趣减退,要么表现为虎头蛇尾、消极怠工。

2.企业的质量及待遇问题

县级电大高职院校工学结合选择的企业一般分为县内和县外两大类。

为了减少学生外出难管理的风险,同时也方便派出教师到企业跟班管理,学校一般会考虑选择县内企业进行工学结合。但是县级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往往比不上大城市,从而导致县内的知名企业比较少,规模比较小。大多小作坊式的企业既不具备一下子容纳整个班级学生实习的能力,其企业内部的管理、实力、开出的待遇也较难与校方的实训要求取得一致。因此,县内企业的工学结合往往只能是小规模的,学校为了能让至少一个班的学生同时进行工学结合,有时不得不降低学生的实习待遇、缩短实训时间、减少实训内容,使得工学结合大打折扣。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生产性组织。从短期来看,企业承担人员培训的任务势必影响其经济效益。我国目前还没有相关的具体法律法规约束、要求企业必须承担职业院校工学结合的职责,因此绝大多数企业都不热心建立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模式。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学校要在县外找到能够接受整班学生进行工学结合的具有良好信誉、强大实力的优秀企业难度很大。学校要想办法让企业从工学结合的活动中得到益处。事实上,为了能够让优秀企业接纳学生工学结合,高职学校之间形成了竞争——降低学生实习期间的待遇、降低实训要求、完全听从于企业的安排等,这对于企业而言,无疑制造出了劳动力供过于求的局面,从而使得学校的工学结合更加被动和难以开展。

企业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的顶岗工作创造价值,在工学结合中,不能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和资源提高技能水平、无法掌握关键岗位的技术等问题也必定会时有发生。

3.学校的管理及制度问题

在学期中间开展工学结合,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师资、校内实训场地的紧张问题,但是组织学生外出势必会增加许多的安全隐患:上下班途中的交通安全、工作中的生产安全及其他不可控因素等,实际上加大了学校管理的难度。

学校的要求和企业的要求之间有差异,也是造成管理难度加大的因素之一。学校管理是针对学生全方位的,既有学习上的要求,又有生活上的要求,还有思想上的要求。而在企业,则以生产要求为主,其他方面涉足不多,给“学生员工”的自主空间相对较大。

学生在学校里接受校园环境的约束,学校的每个老师、职工都是教育者。而如果到企业里工学结合,学生们在具有宽容气氛的空间里,教育管理的重担落在了跟班教师个人的身上,跟班教师需要全方位地关注、全程跟踪、全面疏导,教师个人的工作压力很大。

近些年来,随着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推广,各个高职院校在实施过程中逐渐积累了一些管理经验、方法,但是这些经验还是停留在个别化的实践层面,尚未形成完善的管理制度,工学结合中尚未有较为完备的实习管理和考核要求出炉。

三、解决对策——学校,努力成为电大高职学生工学结合中的“两面派”

1.学校成为学生心灵的守护者、最大利益的争取者,是学生的亲密朋友

(1)全面了解,知己知彼,在工学结合前,帮助学生做好思想上和心理上的准备。一方面,学校向学生全面详细的介绍工学结合企业的情况、校企合作实习协议、学生的权利和义务,使学生对工学结合的相关情况有全面的认识;另外一方面,企业工作人员可以来校进行介绍企业管理、行业、就业等情况,先行向学生明确员工的素质要求、岗位需求等。

(2)全面关注,授之以渔,在工学结合中,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好内外部人际关系。首先教育和引导学生务必明确实习的目的,找准自己的定位,调整好个人心态,做好角色的转换——到企业后,就成为了企业员工,即职业人。不仅代表学生,而且代表着企业,必须肩负起员工的责任和义务。同时要求学生树立全局观,大局意识,克服困难。先将自己融入到实习企业的氛围中来,摆正心态,冷静处理问题,正确处理好各种冲突,对企业的师傅与领导要以诚相待,少说多做,具备吃苦耐劳、诚实可信的良好品德,学人之长,改进不足,创造一个和谐的校企合作环境。

(3)全力争取,合法操作,在工学结合后,让学生觉得学有所长、学有所获。一方面,学校要选择管理正规,具有较高知名度、能为学生提供生活补贴的企业。企业的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可以让学生们在工学结合中更好的学习、掌握技能,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而企业提供合理的津贴和福利待遇,则可以让学生们获得对工作的满意感,减少由于学生不良情绪而影响工作的机会成本和企业重新招聘人员的交易成本,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另一方面,学校应与企业签订相应的工学结合合作协议。明确实习的时间、津贴、双方权利与义务等必要条款。以合同为依据,把实习工作作为一种合作信誉。同时,共建校企合作管理委员会,建立工学交替校企合作运行管理部门,研究工学结合合作机制和企业化管理模式,转换校园内的师生角色为企业职业人。

2.学校成为企业管理的支持者、最大效益的促成者,是企业的合作伙伴

(1)转变合作理念,合理安排工学结合时间,寻求校企合作共同基础。对于学校来说,工学结合是促进县级电大高职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是大力提升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适应社会需要的必然。对于企业而言,盈利是其直接目的,接受学校工学结合的安排要求,是为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作储备,各自的利益出发点不完全一致。合理安排工学结合时间,是校企合作的共同基础。

企业经营有旺淡季之分,工作有忙闲之别。在企业淡季时,充分利用企业的闲置资源对学生进行培训,而在企业临时承接一个大的项目任务时,组织学生规模实习,既解决了企业的难题,又使得学生的实习变得更扎实、符合社会的需要。

(2)完善管理制度,健全考核评定要求,寻求校企合作结合点。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与目标为总方针,以实习生为核心,综合考虑学校、企业及实习生三方面的不同特征,建立完善的实习管理制度,根据实习目标和岗位要求,制定工学结合考核项目,实施达标管理。

在实习前,明确实习目标和安排,让学生做好充分准备;在实习中,构建管理网络、加强跟踪;在实习后,做好总结评定、及时奖惩。重点搞好以敬业和诚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3)加强人才交流,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校企合作质量。学校一方面要建立教师下企业实践制度:有扎实的理论水准和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既上得了讲台,也下得了车间,在企业看来像高工,在学校看来像学者;另一方面学校还要制定兼职教师聘用政策,面向社会聘用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

配备工学结合指导老师和师傅,加强校企之间的人才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全面了解实习生的学习、思想、生活等状况,及时解决业务上的各种问题,指导利用接触实际的机会深入研究专业、岗位、管理、就业等问题,教会学生自我保护的本领,帮助学生顺利度过“在校择业,毕业就业”的成长关。

四、实践尝试

学生心得一:学校安排了15天的工学结合,我感觉自己长大了许多。企业严格的规章制度、细致的工作要求,让我终于知道从一个无忧无虑、不知天高地厚的学生逐步成长为一名有工作、负责任的工作人员这中间是多么艰辛,要付出多少努力。我开始认真地思考自己以后的道路,马上要走出校园了,需要自己面对未来,但是我相信我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我一定会越来越勇敢。

学生心得二:学校老师的“搀扶”让我有信心和勇气顺利完成了这次实训活动。然而,我还是深深地感觉到自己所学知识的肤浅和在实际运用中专业知识的匮乏。在学校时,我总以为自己学得还行,一旦接触到实际,才发现自己的能力远远没有达到工作的要求,实际工作远比想象中要复杂、细致得多,而这些不是书本上就可以学习到的,需要到实践当中去体验、积累。

学生心得三:如果把我们比作一盆花,那么学校就是温室,处处是温暖和呵护;而未来的职场则是大自然,阳光和风雨同在。工学结合,就是学校把我们这些温室中的花儿先搬到外面的大自然里进行适应,是我们跨越书本理论与工作实践的彩虹桥,目的是帮助未来的我们能够在大自然里茁壮成长。

五、结论总结

学生工学结合的过程,依然是不断学习的过程,学生们在真实的企业里不断完善、不断充实,原本模糊的理论知识变得更加清晰,社会适应能力、工作能力才会变得越来越强。因此,学校要当好学生工学结合时的“引导者”和“搀扶者”,既对学生严格要求,又为学生争取最大利益和锻炼机会,真正培养出“具有一技之长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李汉斌.职业院校“工学交替”办学模式初探.职业技术教育,2006(1)

[2]丁宗胜.高职教育模式若干问题探索.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

[3]施祝斌.高职院校有效实施“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职业技术教育,2009(11)

[4]朱蓉.构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0)

【注释】

[1]原载《如东学院学报》.2011(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