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杨凌示范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年)

杨凌示范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年)

时间:2022-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把全面推进中小学教育信息化作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进一步加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不断提高教育信息化普及和应用水平。

杨凌示范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2012—2020年)

(杨管办发〔2012〕42号,2012年9月5日)

根据《陕西省教育厅、杨凌示范区管委会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和《杨凌示范区管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快基础教育发展的意见》(杨管发〔2012〕13号)精神,为了进一步推进全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和水平,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和谐,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领会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办好每一所学校、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理念,以“区域均衡、城乡共进、分类指导、积极推进”为原则,以改善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办学条件为重点,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均衡配置教育资源,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和特色学校建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和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二、主要目标

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消除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择校和大班额现象。力争到2020年,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100%达标,教育信息化和应用水平得到提高,教育资源实现城乡均衡配置,小学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100%,初中入学率100%、巩固率99.5%,打造一批省内知名的特色学校。实现我区义务教育学校在办学条件、师资水平、管理水平、教育质量等方面均衡,实现教育公平。

三、主要措施

(一)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

1.合理调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根据学校标准化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发展、城乡统筹发展和城镇化建设进程的需求,按照“城乡一体规划、建设标准一致、设施配置相当、师资配备均衡、服务质量均等”的思路,坚持“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和“先建、后撤(并)”的原则,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科学调整学校网点布局规划,新建初级中学2所,小学10所(新建5所,改扩建5所)。将学校网点布局规划与城市规划相结合,并预留学校建设用地。

2.加快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快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和设施设备配置工作进度,加强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实验室、图书室、计算机室等功能教室建设,提高实验仪器设备和图书的装备水平和使用效益;继续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健全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集中开展危房改造和抗震加固,实现城乡中小学校舍安全达标;加强学校食堂、厕所、饮水设施、体育场地和素质教育基地建设,全面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

3.提升中小学信息化水平。把全面推进中小学教育信息化作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进一步加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不断提高教育信息化普及和应用水平。加大教育信息化资金投入力度,用足用好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中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费,力争到2015年使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实现“班班通”,为农村乡镇中心小学配备计算机教室。加强远程教育资源平台建设,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充分运用信息化的手段和方式,把优质教育资源引进课堂教学,有效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全力营造校园文化建设的浓厚氛围,提高校长文化自觉意识,引导学校把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策略,用文化建设推动学校主动发展。要在价值文化、活动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建设一批“书香校园”、“墨香校园”,实现校园文化气息浓郁、教育内涵丰富的目标。

(二)实施教学质量提升工程

1.全面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制定《“高效课堂”教学改革三年行动计划》,以“高效课堂”教学改革为载体,形成我区中小学教学质量持续提高的核心竞争力,探索出具有本区特色的教学模式。在试点推行的基础上,加大教学改革的推进力度,努力实现以课堂教学效益显著提高为核心,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显著增强为重点的质量提高方式,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2.加强教育科研指导。建立健全教育科研机构,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科研规划和实施方案,有针对性地开展课题研究,有效解决新课改和提高教育质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要求,认真落实新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强化全员参与校本研修,积极开发符合学生实际、具有自身特色的校本课程。

3.扩大教育交流合作。在城乡中小学幼儿园之间、办学水平较高的学校与薄弱学校之间积极组织开展对口支援、结对帮扶、交流服务等活动,通过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交流活动,切实提高农村中小学、幼儿园、薄弱学校的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在继续抓好与北师大教育培训中心、宝鸡中学、交大附小等教育交流合作的基础上,再选择一批省内外知名中小学、幼儿园进行教育交流合作。

(三)实施教师素质提高工程

1.足额配备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按照编制标准足额配备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在核定的编制总额内倾斜配备农村学校教师编制,落实寄宿制学校的安全保卫、生活管理、卫生保健等人员编制。新增教师优先满足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需要。

2.建立教师素质提高机制。制定教师培训中长期规划,以五年为周期,对全区教师进行一次全员培训。促进教师队伍学历提高,小学教师大专100%达标,初中教师本科学历达85%、研究生达到3%以上。积极开展教师基本功技能大赛,激励教师专业成长。

3.建立干部教师城乡互动交流机制。建立城镇中小学教师定期到农村支教制度。逐步推行中小学校长定期交流轮换。城镇中小学教师晋升高级教师职务以及参评优秀教师、特级教师应有在农村学校任教二年以上的经历。进一步强化名师送教下乡制度,建立农村校长、教师到城区学校任职、培训制度。

(四)实施蓝天助学工程

1.完善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课本费,全面免除农村女童、残疾儿童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作业本费和住宿费,对城镇低保家庭子女免住宿费。鼓励社会力量捐资助学,帮助贫困家庭学生接受义务教育。

2.保障进城务工就业人员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坚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就读为主”的原则,将进城务工就业人员子女的义务教育工作纳入教育发展规划,保障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建立由政府统筹、相关部门和农村基层组织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有效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3.保障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完善普通教育学校接受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办法,保障特殊儿童、少年受教育权利。积极创造条件,对未完成义务教育的少年犯和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未成年人开展义务教育。

(五)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经费投入

1.依法增加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深化农村中小学预算编制制度改革,实行义务教育经费预算单列,确保教育投入的“三个增长”。不断提高公用经费保障水平,确保我区义务教育阶段公用经费不低于国家规定的基准定额标准。加大义务教育教研经费投入,对科研经费实行项目化管理,并纳入教育经费管理。完善中小学教师待遇保障机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落实教师政策性补贴。

2.加大农村教育经费投入力度。确保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实现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持续稳定增长。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确保各项政策措施得到贯彻落实。“十二五”期间,进一步加大对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的投入,安排和用好中、省、示范区和区级专项资金。

3.全面落实已出台的义务教育筹资政策。认真落实中、省出台的多渠道筹措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各项政策。足额征收城市教育附加费,主要用于义务教育。加大对义务教育经费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四、工作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实行目标管理。教育部门负责全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统筹、规划、指导和协调;财政、人事、编制、发展改革、建设、公安、国土等有关部门依法履行义务教育相应职责。

(二)维护校园安全稳定

加强学校安全基础能力建设,落实校园安全稳定工作责任制,完善校园和周边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强化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妥善处置各种突发事件,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创造安定有序的教学和生活环境。

(三)强化督导评估

开展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课题研究,建立督导评估机制,对各有关部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定期开展督导评估,将督导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布,并作为领导干部政绩考核重要内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