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对策初探

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对策初探

时间:2022-0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研究和探讨国内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为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提供一些参考。目前,西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旅游业已明显升温。西部地区旅游业目前高成本、低效率的开发模式是与陈旧的旅游业发展观、资源观密切相关的,旅游业发展仍在走照搬东部的经验、不突出西部地方特色的老路子。西部地区旅游业的服务水平还低,旅游者的正当权益得不到保护。

曲靖工商职业技术学校 付学谨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旅游业有了非常迅速的发展,但是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广度、深度都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民对旅游消费的需求将进一步上升,国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本文研究和探讨国内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为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西部地区 旅游业 发展问题 对策

一、西部地区旅游资源及旅游业发展的概况

(一)以自然景观为主的旅游资源

我国西部地区雪峰耸立,山岭起伏,高原绵延,江河奔流,大漠戈壁莽莽,草原牧场茵茵,雪山冰川映日,湖泊瀑布挂月,地下洞府神奇,深山峡谷幽静,这些自然景观不仅在国内其他地区罕见,在全世界也是独一无二的。我国西部地区具有包括地质地貌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象景观在内的所有自然旅游资源。

(二)以民族文化为辅的旅游资源

民族文化是汇聚积累了各民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并处在生动演化过程中的鲜活文化,因此,更具有吸引力。西部地区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是我国各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历史悠久,民族众多,文化灿烂,有非常丰富、深厚和品位极高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

(三)西部地区优良舒适的自然生态环境是重要的旅游基础条件和珍贵的旅游资源

与东、中部地区比,西部大部分地区近现代工业水平较低,规模有限,人口密度比较低,因此,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破坏比较少。而绝大多数旅游活动需要在景色优美、气候适宜、空气清新、水流清澈和没有污染的环境中开展,这些更是现代旅游所追求的首要目标,因此,也是旅游发展的资源和环境基础。

(四)人文社会环境与自然有机和谐统一是西部地区旅游资源的突出优势

西部地区的人文社会旅游资源与自然旅游资源很多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特别是一些精品、极品资源和项目,例如,云南大理,具有苍山、洱海等优美的自然风光的同时还融入了白族独具风情的民族文化。再如,西藏,青藏高原的蓝天白云、雪域戈壁等优美自然风光与藏族民族艺术、宗教文化等人文旅游资源的有机结合,还有西北的荒漠戈壁、雅丹地貌与陕北的窑洞文化的结合,西南的喀斯特地貌与西南地区众多的少数民族文化的结合,这些都是民族传统文化与自然充分结合的典型例子,既能体现自然的美也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及民族文化。

二、旅游业的发展对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和意义

(一)旅游业的发展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

旅游业被确定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各地发展旅游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加快培育旅游业发展的新措施、新办法不断出台,国家有关部门也加大了对旅游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中国旅游业的总体发展环境和投资环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好。旅游业成为第三产业中的龙头产业。在当前正在进行的产业调整中,大多数地区均把旅游业作为优势产业或支柱产业,采取很多扶持措施促进其发展。西部大开发为西部旅游业的大发展带来了强劲东风,为西部地区把旅游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创造了基础条件。目前,西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旅游业已明显升温。旅游业作为新兴的无烟产业,正成为中国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旅游业的发展对西部地区社会发展的意义

西部地区地方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而且具有独特性,发展旅游产业是真正的优势之所在。而且还拥有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旅游资源品位高、种类全、有特色,这些优点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旅游业的发展还带动了商业、交通、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和行业的发展,同时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最近十年,劳动密集型的旅游业直接或间接解决了中国3500多万人的就业问题。毋庸置疑,旅游已经融入了中国百姓的社会经济生活中,旅游业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西部地区把旅游业发展好将会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旅游业还能带相关产业,这就必将提高其他行业的效率和竞争力。旅游业的发展能够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活力,旅游文化的传播必将增强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为精神文明的建设推波助澜。

三、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观念滞后,制约旅游业的顺利发展

西部地区旅游业目前高成本、低效率的开发模式是与陈旧的旅游业发展观、资源观密切相关的,旅游业发展仍在走照搬东部的经验、不突出西部地方特色的老路子。旅游业观念陈旧的原因在于,对旅游市场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认识不清,存在着盲目市场化思想,还有受一些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思想的影响,旅游业的发展没有真正充分发挥它的作用。这也是西部旅游业发展的共性,最主要的还是旅游业发展还没有得到特别重视,西部旅游业跨越式发展必然要求观念和思想的大解放,摒弃传统的思维定势,突破传统的观念障碍

(二)旅游资源开发力度不够,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部分地方因规划不当,造成景观的破坏和景点的重复建设,大大损害了旅游景点(区)的形象。加之旅游资源的开发,资金来源不稳定,有些好的旅游项目因资金问题而搁浅,其开发速度远不能与迅速增长的游客需求相适应,开发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另外,由于资金不足,相配套的交通、能源和自身基础设施欠账太多,制约着旅游业的发展。许多景观资源,由于地处边远地区,旅游路线长,景区开发较差,服务设施不配套,景观资源的开发较单一,交通设施落后,可进入性差,导致这些颇有价值的景观不为人知,造成资源特色的浪费。良好的旅游基础设施是旅游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因为旅游景观的吸引力不仅来自于其本身的旅游美学价值,也来自于其可进入性。

(三)缺乏高质量的旅游人才,旅游企业用人机制不够健全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人才队伍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但质量却不尽如人意。在旅游业发展中提供导游服务、旅游交通、餐饮、住宿、娱乐等的旅行社、旅游交通部门、旅游饭店三大支柱产业的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和水平都还很低,还不能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从业人员队伍呈现年轻化、平均学历偏低的状况,兼职比例大,还没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政治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诚信意识都还很差,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良好风尚还没有形成。

导游服务管理体制和用人机制不健全,对导游人员的管理服务跟不上,致使部分导游人员的服务水准下降。而导游人员的薪酬机制、激励机制特别是劳动保障机制不健全、不完善,部分导游人员甚至没有劳动合同、没有固定薪酬、没有劳动保险,致使导游队伍职业稳定性下降,并导致部分导游人员在带团过程中降低服务水平或减少服务提供,以获取收入。旅游企业人员流失较快,甚至花钱培养出的人才却“孔雀东南飞”。

(四)旅游法规不健全,经营秩序混乱

旅游业作为一个服务性的行业,其服务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旅游业的兴衰。西部地区旅游业的服务水平还低,旅游者的正当权益得不到保护。有些地区地方保护主义严重,游客被宰被骗,屡见不鲜。由于旅游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容易导致垄断价格,经营者甚至出现自行定价,巧立名目,但与之相对应的法律、法规却不够健全,导致经营秩序混乱。

(五)旅游业信息化建设仍落后

信息产业的发展成果没有充分体现到旅游业上来,互联网等科技成果的运用在西部地区还没有得到重视,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好多景点(区)的信息化建设很落后,基本处于起步阶段。

四、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对策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致力发展旅游业

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强、关联度高、蓬勃发展的新兴产业,对相关产业、行业的影响、促进作用日益显现,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西部地区的旅游业发展只有在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下,不断提升旅游产业素质,发挥旅游产业功能,才能推动旅游业快速、健康发展,为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要充分认识旅游业发展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提高旅游支柱产业的竞争力。在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相结合的发展模式下,理直气壮地抓旅游。把旅游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摆在重要的战略位置,制定目标、精心培育,从各方面支持,使旅游业在品牌塑造、产品开发、市场开拓、创新能力的提升、经济规模的扩张等方面有雄厚的资源保障,形成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更要树立市场化、协调化、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科学规划,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力度,搞好基础设施建设

旅游资源的开发,要根据本地区的经济实力,做到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有先有后、分期建设。要注重分析和预测市场需求,通过市场调研工作摸清项目开发后的游客来源、客源类型、市场规模、游客的消费水平以及开发地周围一定距离内有无竞争的同类旅游点等。要以较小的投资耗费和较短的建设周期换来较大的经济效益,优先开发那些地理位置优越、易于旅游者前往的旅游资源,以便使其较快地产生出效益。同时,还要注意旅游业的超前发展战略研究和制订正确可行的长远发展计划。必须防止在发展规划中对旅游产业发展的速度、规模及作用的过高预期,避免因为盲目地“上项目”“辅摊子”而造成的资源浪费,不能不加选择地盲目开发。

要对旅游资源进行普查,制订综合开发规划。对各地旅游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自然环境、社会条件等方面进行普查、分析和综合评价,为合理地开发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在规划过程中要充分调研论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中心,以资源为依托,重视旅游市场的分析研究,把握旅游需求的变化,推出“卖点”抢眼、富有新意的产品项目,防止雷同、重复建设,避免资源浪费。坚持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突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优化,突出对文物古迹、民俗风情的保护性开发。做到规划科学合理、符合实际、面向市场、突出创新、操作性强,有利于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保护和利用,有利于旅游业跨越式快速发展。

为了使旅游资源具备可进入性,就需要解决交通运输问题,服务接待、社会治安、检疫、外交等方面的工作都得跟上去,形成一个以旅游为中心的综合服务体系。在配置旅游设施时要注意,配套设施的建造地点应与游览的中心保持必要的距离,设施的高低、大小、形式结构,要与景观相协调,要朴实无华,具有乡土风味,不要喧宾夺主、压倒风景名胜。

(三)加强旅游商品开发,加大宣传力度,扩宽旅游产品销售渠道

所谓旅游商品,就是为满足旅游者需求以出卖交换为目的而提供的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的有形和无形服务的总和。近年来,国内相继举办旅游商品设计大赛,旅游商品博览交易会,有力地推动了旅游商品的开发和生产。西部地区民族工艺品、土特产生产历史悠久、种类较多,这就应该多部门合作开发既有民族特色、地方特色、景点特色和文化内涵,又精致美观,集观赏、实用、纪念于一体的旅游商品,争取创出名牌,使商品具有知名度。同时,应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抓好各类旅游商品专业市场、批发市场和名店名街的建设。旅行社的旅游活动中,要安排适当的购物时间,满足旅游者的购物需求,扩大旅游商品的销售,还要重视市场研究,加强宣传,促销。旅游业的发展,一方面要根据市场需求推出新产品;另一方面则是要加强宣传促销,引导旅游者的消费观念,提高产品的吸引力和知名度。旅游宣传促销需要政府主管部门和旅游企业共同参与,从旅游地形象、旅游产品、信息提供和咨询以及宣传媒体、宣传形式、宣传手段等方面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增加旅游促销费用。要加强研究和对外交流,注重学习先进的促销策略、促销方式和促销的技术,除了进一步深化传统的推广方法外,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网络宣传、中介机构等行之有效的宣传促销方式,增强宣传效果。

(四)加快人才培养,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创新用人机制

旅游业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是旅游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的竞争。旅游形象的创立、品牌塑造,旅游产品的开发,旅游宣传促销,旅游设施、设备技术的应用,旅游服务的提供,都离不开人力资源的投入,并且人才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旅游产品质量的旅游业的竞争力。要通过培训提升现有旅游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并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鼓励旅游从业人员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教育培训;要发展旅游院校教育,加大对旅游教育的投入,加强旅游师资队伍建设和旅游学科建设,扶持旅游科研项目,多出成果、出人才,合理培养旅游专业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高职、中专生等各层次人才,逐步满足旅游业对旅游专业人才的大量需求。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需要共同在用人机制上加大创新力度,对员工的学历层次、职务职称、资格认定、奖励等方面做出相关规定,出台激励和吸引人才的具体制度安排必须能够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培养人才,为人才提供用武之地,解决实际困难,创造出良好的用人环境和氛围,才能真正解决长期以来制约旅游业发展的人才短缺的问题。在这方面,企业本身的努力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靠各级地方政府发挥服务功能和主导作用,才能形成“有了梧桐树引来金凤凰”的人才流动效应。政府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进一步落实国家的各项政策法规,同时制定和完善本地区的旅游规划和政策;另一方面直接为旅游企业服务,主要是帮助企业引进急需的人才,为旅游人才创业提供良好的条件。

(五)加强管理,注重规范化,保持良好的经营秩序

感受良好的服务,游客就会从心底里感到满意,就会成为这个接待单位的宣传员和回头客。“情感化服务”包括语言沟通和情感沟通,核心是要把对客人的尊重、关切、体贴全部融化在谦恭随和、善解人意、机灵麻利、办事稳妥、随机应变的服务之中。以规范化服务为基础,再在个性化、情感化服务上下功夫,旅游服务才能广泛赢得游客,优质服务才能真正实现,服务水平才能得到保证。

良好的经营秩序一是在经济上要充分利用价格杠杆,制订优质优价,特质特价,大众低价,竞争保护价的内容;二是调节淡旺季差价;三是利用法律手段,打击不法经营,维护旅游者的正当权益,改善旅游业的经营秩序,使旅游业健康发展。还要利用行政手段,制定有关的产业政策,指导旅游业协调适度发展。

(六)健全和完善旅游法律、法规

旅游主管部门要在法律指导下,同有关部门制订出旅游业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实施细则及配套措施,并不折不扣地贯彻。利用国家颁布的法规如《旅游法》、《保护消费者权益法》加强对旅游业的管理,还要不断健全法律、法规,更好地为旅游业发展提供法律和制度保障。

(七)加强旅游业信息化建设,重视新技术,推广电子商务

运用网络技术和开展电子商务,不仅是旅游信息传输、营销技术的突破,还会是旅游企业经营理念都发生变化,它将大大增强旅游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建设一些旅游信息网络及信息传递系统并培训大量的计算机人才,以适应旅游业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以先进的信息技术、流畅的信息渠道、优质的信息服务为支点的旅游业信息化建设将激发整个旅游业的潜能,不断推动旅游业向前发展。

总之,只有因地制宜地探索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之路,充分发掘旅游资源和潜力,才能把西部地区的旅游业整体地、全面地推上一个崭新的台阶。旅游业发展的现状亟待改变,搞好旅游业必将给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勃勃生机,促进地方经济的全面发展。我们期待西部地区旅游业的发展能够走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喻学才.近七年旅游文化研究综述[J].旅游经济,1997(2).

[2]刘蓬春.新编旅游市场营销[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

[3]邹镜钎.旅游开发与规划[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1993.

[4]余昌国.旅游产品[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

[5]蒋丁新.旅游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8).

[6]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7]李天元.中国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

[8]杨桂华,钟林生,明庆忠.生态旅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9]张隼.旅游市场营销学[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2.

[10]吴人韦.旅游规划原理[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