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甘肃传统体育旅游业发展的对策

甘肃传统体育旅游业发展的对策

时间:2022-02-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交通是制约甘肃旅游业发展的“瓶颈”,必须大力发展立体化交通网络以提高游客可进入性。
甘肃传统体育旅游业发展的对策_甘肃传统体育回顾与展望

二、甘肃传统体育旅游业发展的对策

体育旅游业是一项高经济、高文化、高科技、高体能、高艺术、高社会性、高生态性、高综合性、高启动性,同时也是高敏感性、高复杂性的康乐休闲型的和平产业和文明事业。体育旅游的这些基本特征,决定了甘肃在发展体育旅游业时,必须树立正确的态度,科学的观念,发展与保护并重的意识,使旅游业走上一条“发展促保护、保护促发展”的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之路。

1.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交通是制约甘肃旅游业发展的“瓶颈”,必须大力发展立体化交通网络以提高游客可进入性。将兰州中川机场建设成国际航空港,扩建敦煌、嘉峪关、庆阳机场,新建夏河机场、陇南武都机场、金昌机场,力争列入国家支线机场建设规划,将酒泉张掖武威、天水、平凉军用机场改为军地两用机场。利用陇海、兰新铁路和312国道,在旅游旺季时加开旅游特快专列;兰渝铁路将于2015年投入使用,届时,大大缩短西南到甘肃的行程和时间;方便甘川及西北、西南游客流入。完善东中西三条主干旅游线路的通道,延伸和解决好国道、省道与景点的连接问题。延伸内河航运,实现主要河段区通航。尽量减少体育旅游者的出行费用和出行时间,提高体育旅游者进入体育旅游景区(点)的便捷程度。加强和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提高景区餐饮、住宿条件,吸引更多游客。

2.坚持政府主导、实行跨越式发展。体育旅游业综合性、产业关联度带动功能强、外部经济性明显,完全靠市场机制不能实现旅游产品的供给,需要加强政府主导,这是产业发展的自身要求,也是政府推动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方略。甘肃要把旅游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产业优势,实现由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大省和旅游强省跨越,必须强化地方政府主导,建立高层次的旅游协调机构加强宏观管理,旅游企业向集团化、品牌化和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3.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力度、平衡淡旺季差异。在充分利用“西陇海兰新经济带”建设为旅游发展提供的良好机遇的基础上将传统“丝绸之路”旅游与特色体育活动结合,同时深入挖掘甘肃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的内涵,推出比较成熟、品位比较高、质量比较好的王牌体育旅游景点(敦煌莫高窟、雅丹魔鬼城、鸣沙山月牙泉、嘉峪关城、张掖大佛寺、武威雷台汉墓;兰州百里黄河风情线、永靖黄河三峡、甘南草原、夏河拉卜楞寺;天水麦积山、平凉崆峒山),围绕王牌景点形成旅游景区(敦煌景区、酒泉、嘉峪关景区、张掖景区、武威景区、兰州景区、临夏、甘南景区、天水陇南景区和平凉庆阳景区等),景区以交通线连接形成景区群,由景区群构成沿丝绸之路分布、文化丰厚、特色突出、品牌众多旅游黄金带(丝路画廊、黄河玉带、麦积烟雨等)。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总体格局应以体育旅游中心城市为核心,体育旅游城镇为节点,重点体育旅游景区为支点,专项和特色体育旅游线路为纽带,打造体育旅游资源区域系统、分步骤层次推进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和产业发展。

在观光旅游的基础上构筑多层次、多功能的立体型旅游产品。在继续巩固以“人文观光”为主的大众旅游的基础上,推出以名胜古迹带动自然风光、传统风情、现代城乡风貌等多样化的观光旅游,侧重表演展示的乐舞、传统风情、节庆、庙会等旅游项目,游戏娱乐、购物等参与式及生态、探险、冰雪、滑草、红色、工业、农业体育、公务、会议、商务、度假、疗养、修学等专项性的旅游活动,构筑多层次、多功能的立体型旅游产品。

旺季采取规定环境容量限制游客进入、提高旅游产品价格、发布旅游引导信息等措施,淡季采取开发季节性不明显的旅游产品、开展适合在淡季的旅游活动、举办节庆采风活动、降低旅游产品的价格和增加免费服务项目等措施平衡客流量

4.体育与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将体育与旅游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优化资源配置,突显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并找到资源配置与市场需求的最佳结合点。有进有退、有取有舍,从而获得整体的最优状态。取得“1+1>2”的效果。旅游是一项前景广阔的经济产业,又是经济性质的休闲产业。充分发挥体育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推动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在融合中实现提升:旅游产业以体育为内涵,促进体育资源的资本化与产业化;体育产业以旅游为重要载体,展示体育的内涵和魅力,实现体育的经济价值。从而实现体育旅游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和资源利用的“最优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