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促进甘肃信息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促进甘肃信息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时间:2022-1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物联网将是未来10年最重要的产业大趋势,至2020年可望成为全球经济新一轮的增长点。甘肃信息产业的基础薄弱,内生动力不足,要积极争取国家在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的扶持,保持投资的稳定性和持续性。继续落实财政、金融、税收、土地等相关政策,加大对甘肃信息产业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放宽和取消配套资金的比例要求,使甘肃特惠政策发挥最大的拉动效应。

四、促进甘肃信息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依托产业化项目建设,推进甘肃信息产业快速发展

项目是信息产业发展的载体,按照“龙头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的发展思路,合理调整甘肃信息产业分工格局,积极争取国家对甘肃信息产业中的重点产业和重大项目的支持,是建立远期的产业战略规划,提高信息产业的运行质量的关键所在。一要通过项目建设,实现过程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链条升级。在编制好全省信息化“十二五”规划的同时,对于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基础性技术等方面的创新进行梳理,形成有核心技术项目和重点项目或工程,争取纳入到政府的科技、技改、产业专项支持中,集中人力、财力、物力,组织企业、科研单位、高等院校、行业组织等各方的力量进行突破。通过加大项目建设推动力度,建立和筹备一批有发展前景、市场潜力大、竞争力强的信息化、电子制造业、软件服务业等项目。二要因地制宜。在信息产业发展上,不能急功近利、求新求快,要充分考虑甘肃在发展基础、资源禀赋、战略定位方面的差异性,立足甘肃的目标规划、战略机遇和发展实际,正确处理好传统产业和信息产业的关系,更多地依靠市场资源、财税政策和金融扶持等手段进行引导,提升产业配套能力,形成资源、市场的良性互动。三要明确定位。在电子材料产业方面,要发挥兰州白银传统材料的基础和优势,支持白银、金昌等市发展电子基础材料的规划,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加快发展新型电子材料;在制造产业方面,重点落实建设好天水华天电子科技园、新方圆光电产业园;在技术创新方面,要切实增强自主创新和技术攻关能力,重点发展集成电路封装、数控机床、仪器仪表等重大装备制造业,提高甘肃装备制造的研发设计、加工制造和系统集成的整体水平;在软件产业方面,进一步提升兰州高新区软件园配套服务水平,同时走“一区多园”的发展路径,建设和培育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水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软件产业。着手制定兰州软件外包服务产业发展规划,并争取列入国家软件外包服务示范城市。

(二)围绕新的需求与应用,积极培育和发展新的产业增长点

新一代宽带网络、云计算、系统级芯片等新技术及应用将推动信息产业实现新的质的飞跃,带动物联网、智能电网、电子商务等多个产业强劲增长,并改变原有的商业模式和管理模式。一是基于3G网络的新业务开发的大幅扩张,通信领域的系统集成和软件服务市场前景看好,以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在甘肃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将日益增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快速成长将更加突出,通信业应为下一步的新业务发展做好积极准备。二是随着2010年7月国务院公布第一批12个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国家试点地区(城市),三网融合建设正式拉开序幕,今后通过一张网络就可完成上网、看电视、打电话等几乎所有的日常信息处理活动,而三网融合建设涉及无线网、数据网、传输网、终端、核心芯片、增值业务等产业生态群,经济规模巨大,可拉动信息产品制造业发展。三是物联网(RFID)技术的应用将带动物流产业的发展。射频认证(RFID)是芯片技术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是商品条形码的电子化。物联网产业门类庞大,涉及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产业链可细分为传感器制造、芯片制造、设备制造、网络服务、网络运营、软件开发、服务商等环节。物联网将是未来10年最重要的产业大趋势,至2020年可望成为全球经济新一轮的增长点。目前,我国的射频标签已经应用于铁路、邮政、公安、制造、物流、烟草、零售、医药、金融收费等诸多行业和相关领域。这项技术的应用将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并能提供可观的经济效益,相关部门和企业应进行跟踪、研究和谋划,争取在下一轮的产业发展中发挥作用。

(三)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和市场品牌,加强中小企业的信息技术改造

龙头企业具有较大的生产经营规模、较强的辐射带动作用,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导力量,是培育信息产业的重要支撑。“十二五”的产业发展,必须审视全国,立足甘肃,形成更加合理的产业分工格局,培育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引领信息产业快速发展。一要转变观念。长期来,甘肃工业的资源依赖性强,发展方式粗放,大企业直属中央,规模小而散的企业属地方,造成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传统的发展理念、经营模式和技术条件,已难以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模式,进一步深化对甘肃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认识,充分借鉴国外和东部发达地区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着力引进和培育引领信息产业发展的领军产业,形成产业规模和竞争优势,推动产业特色化、规模化、集群化发展。二要争创品牌。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也是企业竞争力的外在体现。甘肃信息产业也曾有过市场上叫得响的品牌,历史证明,没有了品牌就失去了市场的主动权。因此,必须坚持围绕优势产业和重点企业,加大品牌扶持力度,鼓励发展品牌经济,支持企业争创国家驰名商标和区域性知名品牌,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能力和市场占有率。三要对中小企业进行信息技术改造升级。“十一五”以来,国家产业政策对落后工艺、落后产能的淘汰速度越来越快,对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高。目前我省的大型企业已都进行了信息化改造,作用效果明显增强,虽然大多数中小企业发展处境艰难,但如果不走改造升级的路子就更难生存。因此,甘肃要立足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战略,提高信息技术在生产过程控制和产品营销上的创新能力,引导中小型企业生产经营向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和协同化方向聚集,形成产业梯次发展格局,争取到2015年,使传统产业信息技术改造的深度和广度有较大提高。

(四)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营造有利于信息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甘肃信息产业的基础薄弱,内生动力不足,要积极争取国家在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的扶持,保持投资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一要突出重点。在新一轮经济竞争和产业转移中,采取财政贴息、建立风险基金、建设东部产业转移示范园区等的方式,大力发展信息产业。继续落实财政、金融、税收、土地等相关政策,加大对甘肃信息产业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放宽和取消配套资金的比例要求,使甘肃特惠政策发挥最大的拉动效应。二要主动出击。甘肃对外开放的意识和水平明显滞后,要抓住目前国际和东部产业转移的机会,坚持把发展信息产业作为加快甘肃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来抓,及时掌握信息产业发展政策导向和项目线索,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内应外联,使更多适合在甘肃发展的产业有序、梯次转移进来,把意向性投资落实到具体的项目上,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三要完善机制。发展信息产业要从健全国家政策扶持、地方政府协调服务、企业发展激励、金融服务支持机制入手,不断充实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创新支持方式。统筹考虑区域信息产业的共性和差异,逐步建立区域利益协调机制。加大政府资金的引导和支持力度,认真落实财税、土地、金融等优惠政策,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参与信息产业发展,力争把甘肃的信息产业打造成为“政策的高地”和“成本的洼地”,吸引更多社会投资和企业的参与。

执笔人:张晋平

课题组成员:魏学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