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残疾人事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建议

残疾人事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建议

时间:2022-03-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国家和行业信息化建设标准为指导,完善浙江省残疾人事业信息化标准体系,统筹规划全省残联系统信息化工作。
残疾人事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建议_残疾人社会工作

三、残疾人事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建议

(一)主要问题

面对信息时代的要求、残疾人事业的快速发展和广大残疾人的迫切需要,残联系统信息化工作还存在需要加强和改进的方面:一是各级残联的信息化建设普遍缺乏顶层管理、顶层设计、顶层协调的管理机制和有效的执行力度。一些部门和领导对信息化工作重视不够,信息化工作存在边缘化倾向;二是工作机制不顺,统筹协调不.,信息化建设各自为政,低水平重复建设突出,数据资源不能共享;三是机构队伍不健全,缺人少编现象严重。

具体地说,存在问题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名不正,制不顺

建立完善的组织体系是做好信息工作的基础保障,目前,残联系统普遍存在信息化建设缺乏通盘考虑,缺少组织和制度保障。许多省残联本级仍无成立信息中心,所有业务由办公室代管,人员缺乏,职责不明。省本级应从“管理创新是信息化之本”的高度,协调编制,建立信息化机构,赋予相应的职能,并辅以制度作保障,以更好地为地方业务的开展提供指导和服务。

2.重硬件,轻软件

目前,各级残联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出现软、硬件建设比例失调现象,重硬件,轻软件,在硬件方面的资金投入明显高于软件。在应用系统的建设方面投入甚少。各级残联应加强组织、协调和管理,加大应用力度,逐步使其制度化,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项目。通过加大对各业务子系统的应用力度,促进并带动工作发展。

3.轻培训,弱应用

保证信息化建设的稳步推进和应用系统的正常运行,就要有较高的应用和操作水平作保证,这是信息化工作成功与否的关键。各级残联要注重本单位职工的信息化知识和技能培训,制定考核标准和制度,提高职工的信息化素质,使信息化工作渗透到残联工作的每个环节,这样才能发挥信息化投入后的最大效值,多层次促进残疾人工作。

4.高投入,低产出

障碍信息技术应用的市场化运作水平相对低。残联信息化建设除了建设电子政务之外,更重要的是开发无障碍信息技术,打造各类残疾人无障碍上网的平台,开发和应用各类无障碍信息技术的产品,以市场化手段反哺事业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二)对策建议

1.提高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残联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消除思想上存在的误区和顾虑,积极投身信息化建设。同时,各级残联要把信息化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抓紧建立领导小组,落实职能部门,明确人员职责,做到有人管、有人建、有人运行维护。建立健全考核、管理机制,确保信息化建设有序推进、科学管理、安全运行。

2.统筹渐进,服务各项业务开展

残疾人社会工作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建设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不断评价和完善过程,通过信息化水平绩效的评价,反映信息化建设的经济性以及信息化的效应对残疾人事业的影响程度等状态。以浙江省为例,统筹规划、循序渐进,浙江省重点部署“一中心二库三平台”建设。

(1)完成省级残联数据中心建设。依托全省电子政务网络完成省级残联数据中心建设,实行省级数据资源集中管理,并与中国残联数据中心互联共享。完善网络与信息安全审查机制,提高网络和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能力。构建完善的信息化运维体系,为基层残联业务提供信息化支撑。

(2)建设残疾人人口数据库和涉残资源库信息管理系统。建设覆盖全省的残疾人人口综合数据管理系统,形成省级涉残数据资源中心。充分发挥各级残联、涉残组织作用,全面继续推进全省持证残疾人实名制需求采集和登记,针对残联主要业务工作和残疾人需求,重点收集残疾人在康复、教育、就业、扶贫、社会保障、残疾人证管理等方面的综合信息。

(3)建立并完善残疾人业务支撑平台。对原有综合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升级改造,推广协同办公系统、残疾人档案系统和残联综合业务系统,逐步做到数据的电子化向流程的信息化转变。以国家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信息服务体系为契机,积极纳入人口信息共享工程,建立与公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民政、卫生、扶贫等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开展残疾人人口综合数据与就业、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最低生活保障、扶贫等相关业务的信息共享交换,为残疾人享受国家优惠政策以及政府宏观决策提供支持。实现与省财政厅地理信息平台项目绩效评估数据交换,升级完善浙江省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信息管理系统,推进项目管理科学化、精细化,实现所有扶残助残项目绩效信息的电子化管理以及省级补助项目经费的跨年度结算。利用统一搭建的残疾人事业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开展地方信息资源库建设试点工作,逐步实现涉残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共享。

(4)完善并应用政务信息采集平台。建设政务信息采集平台,规范省残联杂志、门户网站和内部参阅信息的信息稿件报送,统一建立网站信息库、期刊库、图片库、和内参资源库,并对采稿进行量化统计。

(5)加快浙江省残疾人服务平台建设。深入分析挖掘残疾人需求,积极引进社会服务管理模式,吸引和汇集残疾人相关资源,拓展网上服务形式和范围,以持证残疾人为主要服务对象,建设浙江省残疾人服务网,开展创业扶助、远程教育、就业服务、爱心捐助、康复资讯、辅助器具等个性化网上服务。继续推进图书和声像数字资源的无障碍化,加强网上盲人数字图书馆和残疾人数字图书馆的共建。

(6)继续加强政务网站建设。加大残联网站政务信息公开力度,推进残联政务信息服务向基层延伸。不断完善网站管理和安全防护措施,健全网站评估体系和工作制度。省级残联和有条件的市县残联要积极推进网站信息无障碍服务,方便残疾人获取信息。

(7)提高面向残疾人的信息无障碍服务能力。将信息交流无障碍纳入信息化建设规划,积极推动政府和公共服务部门网站无障碍技术应用示范。以信息无障碍标准规范为基础,配合相关部门,研究面向视障和听障人群为主的无障碍关键技术,推进互联网和手机、电脑等信息无障碍实用技术产品的研发、应用,改善残疾人公平获取信息环境。

(8)建立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以国家和行业信息化建设标准为指导,完善浙江省残疾人事业信息化标准体系,统筹规划全省残联系统信息化工作。制定和完善符合我国信息无障碍发展现状的信息无障碍标准规范体系和评估机制。

(9)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基层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完成基层技术人员的知识更新和技术培训。利用自主研发的远程教育平台为残疾人提供计算机能力和业务应用普及培训。

3.务实创新,引领残疾人业务发展

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的通知》(浙政办发〔2010〕95号)的要求,加快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创新残疾人服务和就业模式,积极发展残疾人助残呼叫服务和引领科技助残的发展方向,以信息化手段为残疾人提供一站式服务和创业支撑。以浙江省为例,具体如下。

(1)助残呼叫服务平台建设通过助残呼叫服务平台(the Disabled Service Call‐Center Platform)的建设,创新服务体系、健全服务网络是稳步提高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和水平的重要体现。

助残呼叫服务平台是在杭州市助残直通车经验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是按照“企业主体、市场运作、政府推进、残疾人共享”的理念,以信息化网络和数据库为支撑,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发动志愿服务,以多渠道接入,便捷运营,为广大残疾人提供立体式、多功能、全方位的助残服务的系统工程。旨在让残疾朋友只要在家里拨拨电话、发发短信、点点鼠标,就可以享受到专业、方便的助残服务,提高残疾人的小康实现程度和幸福感。

平台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采取集中受理、分布处理的方式,为残疾人提供康复、就业、培训等各项服务的专业信息平台。为有效受理、处理残疾人的服务诉求,残联可拟建立助残呼叫服务平台,并聘请个别残疾人专职从事残疾人服务工作。残疾人可以通过四种途径提出服务诉求:一是拨打助残服务特服号码(如96302)。为方便盲人、重度残疾人拨打热线电话,由网络运营商开发无障碍特制手机和关爱套餐。二是编辑发送短信至助残呼叫服务平台,短信服务是针对言语听力残疾人语言沟通障碍的实际情况而特别开设的。三是登录残联官方网站。四是通过各城区残联办事窗口和市民之家残疾人服务窗口。

助残呼叫服务平台能为残疾人提供十项基础性服务:一是康复需求。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政策、信息的查询,受理残疾人的需求等服务。二是培训报名。为残疾人提供当前残联举办的各类残疾人免费培训项目信息,并接受培训报名。三是就业服务。为残疾人解答各类就业政策,提供当前可招聘的岗位,并受理残疾人的就业申请。四是托安养申请。解答残疾人托安养工作的政策与信息,受理残疾人的托安养申请。五是政策咨询。答复残疾人提出的各种咨询,包括残疾人政策法规、各办事流程、主要活动通知等。六是维权受理。受理残疾人的维权需求。七是法律援助。聘请职业律师为残疾人提供专业的法律咨询及援助,残疾人可通过直通车平台获取法律帮助。八是心理咨询。聘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为残疾人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九是家政服务。受理享受居家安养政策的残疾人的各类家政服务请求,由专业家政服务企业提供服务。十是爱心结对。受理社会爱心企业或个人结对残疾人的爱心意愿和捐助项目。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各地残疾人工作实际,增加以信息化为手段的特色助残项目。

助残呼叫服务平台可按照“企业主体、市场运作、政府推进、残疾人共享”的理念执行,充分借鉴“96345”、“老年帮扶热线”等成功的运营经验,考虑残疾人服务事业的特殊性,发扬公益助残的理念,对接各慈善机构和爱心企业,以及志愿者协会,形成资金来源多渠道、项目运营透明化、服务质量有监管的良性机制。通过政府为残疾人个体发放服务券、会员单位上门提供标准化服务、呼叫中心进行服务评估和满意度回访、定性定量结算的运作体系,让政府明明白白花钱,残疾人得到切切实实服务。

助残呼叫服务平台一站式的服务工作机制,在一个平台有机联通了残联内部各部室、市与区残联组织的主要业务,形成了“集中受理,分布处理,统一反馈”的服务模式;构建了多嵌入的服务保障平台,实现了上联中国残联、省残联信息服务平台,横通市政府电子政务平台,下贯街道、乡镇乃至社区数字民生平台。

助残呼叫服务平台有效解决了残疾人无障碍的服务诉求渠道,提升了残疾人服务的效能,做到“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反馈”,有效破解了残疾人“办事不方便”和“信息不对称”的难题,残疾人足不出户即可享受专业、便捷的服务,切实保障和改善了残疾人民生。

(2)科技助残孵化园(the Technology of Disabled Service Incubation Park)建设。在贯彻执行有关残疾人就业扶持政策方面,各省已取得初步成就,如扶贫基地的开发、就业责任状的签订等,但更应充分利用现有有利条件和基础,大胆创新,在相关政策的导向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变输血为造血,引导残疾人从传统就业模式向高科技领域就业转变,从原有的弱势群体弱势就业向高附加值、高技术门槛的弱势群体强势就业转变。

在新形势下,随着惠残、助教政策的不断出台和落地,残疾人的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其就业意愿和要求也发生相应的改变。对残疾人的就业安排,由传统的简单的手工业、劳动密集型行业就业,转为要针对受过高等教育的、有更高就业要求的相关人群,进行新形势下的高科技就业或者创业,从而使其学以致用、回馈社会是残联义不容辞的责任。

如何帮扶和促进残疾人在高科技领域的创业和就业,目前仍然在探索,科技助残孵化园的筹建符合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律,符合残疾人事业的发展特征,同时经过对残疾人科技领域创业的培育,通过政策的扶持和倾斜,会引导残疾人从传统就业模式向高科技领域就业转变,从原有的弱势群体弱势就业向高附加值、高技术门槛的弱势群体强势就业转变;孵化园的成功其示范效应会/辐射延伸。

前期对部分地区残疾人高科技创业就业有关情况的调研、分析,数据收集和统计,目前知识型、高素质残疾人就业创业普遍面临如下问题:一是有知识、有能力,没条件;有创业冲动,缺少途径或是资金、政策的具体扶持,是这个群体目前面临的一个首要问题。二是单打独斗,缺乏规模效应,而由于残疾人数量较大,国家相关政策难以做到点对点单独覆盖,因此短期内,难以达到创业目标,导致创业失败,此为这个群体目前普遍面临的问题,也是失败的主要原因。三是有创业想法,没有方向,具体项目或是相关的商业运作、流程指导咨询、服务。四是缺少合适的办公场地或租金昂贵,无法负担等软、硬件条件限制。

建立“科技助残孵化园”或者“残疾人高科技创业园”的设想,将高素质、知识型,有志创业的残疾人聚拢,依据国家、地方相关政策,由政府牵头,进行一定程度的帮扶,使其完成创业的愿望,更好地体现其人生价值,回馈社会。并且为推动经济发展,完善社会弱势群体公平就业、创业目标,充分体现我省响应国家鼓励残疾人创业就业的号召和强劲的执行力度,为全国范围内的高素质残疾人创业,开辟一条快捷、有效的途径。并且,由高素质残疾人的成功创业,辐射带动、解决更多残疾人的就业。为此,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科技助残孵化园”作为残联信息化建设、就业创业重点示范落地项目,协调有关部门,完成孵化园的调研和申报,出台如残疾人高科技创业就业的帮扶激励等相关政策。

第二,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租赁或者应用有关场地,作为“科技助残孵化园”的落地场所,在租金、税收等方面给予照顾或者减免优惠,吸引高素质残疾人或者为残疾人事业提供特性化服务的高科技公司入驻。

第三,为了加强对入园公司的审核和管理,以及形成绩效动态管理体系,由残联或者第三方注册“科技助残孵化园”管理公司,此公司为民办非企业性质,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制定入驻政策及相关条件,对入园残疾人团队和公司进行评估,做到资源集中与整合,动态匹配,严格把关,成熟一批,扶持一批,带动一批。

第四,由残联牵头,联合媒体和社会各界,对于科技助残孵化园整体的公益形象和有关政策在媒体上进行有力宣传,以营造全社会关心、关爱残疾人的良好氛围。并对社会知名企业公益助残的行为予以宣扬,力求将助残孵化园概念、整体V I,迅速推广,形成规模优势,吸引更多相关公司入驻,解决更多残疾人创业就业问题,达到广泛扶持目的。

第五,根据入驻产业园的各企业自身情况及特点、安置残疾人的情况、行业属性、销售情况等,主办方自己或者委托管理公司根据有关政策,统一把握,分配政策资源,调整优惠力度。以管理公司或者聘请专业公司,在各方面(人力资源、财务、经营等)进行协调、统一管理,将政策扶持以面盖点,最大限度、合理地用于高素质残疾人就业的帮扶。

第六,重点推动网络类、科技类、创新类公司的创业,入驻。对于新兴朝阳行业及产品,有科技创新项目,经营范围、产品、采购、销售渠道等,与残疾人事业关系密切的公司,给予特别的政策倾斜。鼓励入驻公司根据政策导向调整经营方向等,结合残疾人行动不便的特点,鼓励产业园内公司部分员工以居家形式就业,从各方面给予高素质残疾人创业政策帮扶和人文关怀。

第七,与知名大型公司如淘宝、智联招聘等公益合作,为相关残疾人创业创造更广泛的良好条件,形成规模集群效应。同时,建议入驻孵化园的公司与当地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并与其他项目如工艺品加工、信息化平台等形成上下游产业关系。

4.日臻完善,不断健全工作机制

目前,残疾人事业业务格局已经形成,走上轨道。相对于其他各业务领域,信息化工作机制仍有待完善。一些地方残联信息化工作缺少强有力的行政驱动,沟通协调不到位,业务需求缺少深入的挖掘,有些信息系统脱离了业务工作实际。各级残联要进一步加强信息化管理机制建设,强化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的管理与组织协调,相关业务部门在业务流程中要进一步明确对信息化的需求,信息中心在具体实施中要加强对业务需求的准确把握和前瞻设计,形成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优势互补的工作模式,使信息化真正成为残疾人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和业务工作的助推器。

5.做好培训,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障。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是要建设一支既懂得信息技术又懂得业务工作的复合型人才队伍。一是要加大各级残联信息化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特别是在省级残联,如果没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技术队伍,将信息化工作完全委托社会承办,缺少业务与信息化的沟通,这样的信息化工程很可能成为无法应用的项目。二是要做好残联工作人员的信息技术普及培训。目前中国残联部署的综合业务管理系统在全国各级残联的用户已达1万多人,网络化的业务管理平台将成为全体残疾人工作者的业务工作平台,各级残联要切实有效地加大计算机应用的培训,提高每个残疾人工作者计算机的应用能力。

6.防患未然,加强信息安全意识

随着信息网络的广泛渗透和深度应用,信息泄漏、信息窃取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各残联普遍建立信息网络和业务系统后,这些信息系统已经成为存储、传输和处理残疾人事业信息资源的重要载体,涉及残疾人个人隐私、残疾人事业宏观决策、残疾人事业业务发展等重要信息,其中很多是敏感信息,甚至是国家机密。各级残联要在加大信息化建设的同时,进一步提高网络安全防范能力和应对能力,做到技术上有措施,管理上有手段,做好信息系统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备案工作,确保残疾人事业各种关键信息不发生网络失泄密问题,确保残疾人事业信息化的稳步发展。

7.统筹规划,努力实现资源共享

残联信息化建设要纳入政府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在技术、资金、人员等方面做到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安排,统一实施,避免零敲碎打和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大力推进内部办公OA系统的应用,着手构建省、市、县三级残联之间的信息网络管理系统,推广应用统一的政府信息网络平台,逐步实现业务部室之间、残联系统之间、残联与政府部门之间的互联互通,避免信息的重复采集、重复加工,节约行政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消除“信息孤岛”,实现资源共享。

8.立足服务,大力推进服务平台建设

以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广大残疾人为宗旨,切实加强门户网站建设与维护。要设立领导信箱、举报投诉、网上调查、网上咨询等互动栏目,了解残疾人需求,倾听残疾人呼声,解答残疾人诉求;要设立表格下载、办事指南、招聘就业、需求登记等便民栏目,为残疾人及社会公众提供尽可能多的康复、教育、就业、扶贫、维权等方面的快捷服务;要认真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及时发布和更新政务信息;要积极推进信息无障碍技术在网站上的应用,使残疾人可以在无障碍的互联网上参与社会生活,实现自我价值。

【本章习题】

1.如何理解信息化的含义及其特点?

2.如何理解残疾人事业信息化建设的含义?

3.如何认识信息化建设在残疾人事业发展中的地位?

4.请结合实际,试述我国残疾人事业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显著成效。

5.简述残疾人工作信息化的根本问题是管理和服务问题。

6.如何积极推进残疾人事业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残疾人工作基本知识读本.北京:华夏出版社,2009.

2.《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

【注释】

[1]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编:《残疾人工作基本知识读本》,华夏出版社2009年版,第230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