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电视制造观众

电视制造观众

时间:2022-0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电视开创了另一个世界”,今天的美国人都会那么说。“做旁观者”,在这里仅仅意味着休息与角色的转换。集体意识的丧失不仅表现在观众与观众之间的隔离,也表现在观众与表演者之间的隔离。电视机创造了奇迹,它的发展及普及速度使得它能够在短短数十年内征服了美国人,改变了美国人的整个生活。其实,并非电视文化导致了美国人的角色转换,而是日常生活本身使这种转换成为可能,电视经验只是生活经验的一个部分。

电视制造观众

“电视开创了另一个世界”,今天的美国人都会那么说。与照相机及留声机不同,拍照必须等照片洗出来后才能看到上面的景物;使用留声机也必须事先知道唱片的内容而有选择地播放;电视机却能够使观众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真正体验到整个世界。这种影响是除了汽车之外的其他发明根本难以达到的,从而这种影响也就成为世界性的。因为这种机器体现了现代人的一个根本特征:此时此刻。

每当夜幕降临,人们在一套套相互隔绝的寓所中,同家人一起坐在闪烁的电视机前,体味着这小小的荧光屏所展示出的世界的各种变化。这种情形常令人想起人类的祖先们在穴居时代围火而聚。那时,人们聚集在一起是为了得到安全、寻求温暖。而今天,人们则更多地在体验做旁观者的滋味。“做旁观者”,在这里仅仅意味着休息与角色的转换。

在美国以看电视作为休息,已经失去了休息的原初含义,这种休息仅仅还具有一些消除疲劳的作用。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使得人们对获得信息的速度及方便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同时兼有音响与画面效果的电视机正好适应了这一需求。新闻、气象预报、购物广告等等信息,人们更多地是从电视上得到的。即便不是为了得到这些信息,成千上万的美国人还是要每天花几个小时坐在电视机前。曾经有人做过一个实验,在几个家庭内拆除电视设备,在一周以后再重新装上。结果在这一周内,这几个家庭内部的相互埋怨、吵架频率升高。尤其每天晚上,不论成人或儿童,大都感到烦躁不安,无所适从。这种小机器居然成了家庭的灵魂。“休息”居然成为一种义务。

从前,看表演意味着观看者在现场观看。在教堂中,在音乐会上,在赛场中,置身于众多互不相识的观众之中,人们却会为同一表演情形而感叹、喝彩、鼓掌或报以嘘声。这里体现出来的是真正的集体意识。这种集体意识无疑会使表演更加活泼而有趣味。但在今天,这种集体已经被一个个相互根本就没有意识到对方存在的孤单的电视观众取代了。这个电视观众尽管同样能为电视中的场面而欢喜、悲伤甚至大声叫骂,但除了对他的情感了如指掌的家人之外,再也没有别人会听到了。陌生才能构成集体,既然熟悉取代了陌生,那么个体也就已经取代了集体。

集体意识的丧失不仅表现在观众与观众之间的隔离,也表现在观众与表演者之间的隔离。观众们坐在电视机前是为了分享人们的经验,但这种分享经验的方式却使得成百万的美国电视观众隔离了。他们所能做的只是看,他们无法表达自己的情感于大众之中,所以他们至多是个独白者。电视原来是想把文化变为大众文化,但在这同时,文化却难以令人置信地私人化了。

另外,电视的观看效果也与一切现场观看不同。人们在日常观看事物之时,大都根据个人眼光,从个人特定的立场对事物做出具体的价值判断。而电视则基本上是从多方面着眼,为了避免画面及效果的单调乏味,摄影机总是时刻变换着角度以适应大众的口味。特写镜头充斥着屏幕,使得电视观众比现场观看比赛的观众看得更加清晰;精致包装的商品广告随时会进入人们的视线;哗众取宠的多集连续剧将日常经验描绘得光怪陆离。这一切都使得真实世界笼罩在电视经验之中,电视机的这种此时此地的效果使得日常经验与电视经验之间的距离消蚀殆尽,大众文化作为一种娱乐型文化的宣传效果在电视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大众意识形态通过娱乐性的电视剧、广告、体育比赛、新闻报道甚至更为直接的教育节目而渗透到成千上万的电视观众中,从来就没有一种机器曾经具有过如此奇妙的感召力。

在电视文化的灌输下,人们对于日常生活中的价值取向也日益趋于大众化,趋于同一化。电视卡通片既适于儿童又适于成人,正反映了意识形态强大的宣传攻势甚至要消灭年龄间的差别。电视特有的此时此地的奇妙效果令观众们兴奋、激动并有成就感,而一旦这种从宣传中得来的成就感施用于日常生活之中,就使得生活经验本身模糊化,在这一过程中,角色扮演便具有了角色创造的意义。

电视机创造了奇迹,它的发展及普及速度使得它能够在短短数十年内征服了美国人,改变了美国人的整个生活。在电视文化的渗透下,美国人对于自己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开始根据大众文化的需求而加以控制、转变,或者是以固有文化模式为反抗对象而加以对抗并在此过程中参与“新角色”的扮演。总之,角色创造代替了角色扮演,电视观众从来就不仅仅是“旁观者”。

其实,并非电视文化导致了美国人的角色转换,而是日常生活本身使这种转换成为可能,电视经验只是生活经验的一个部分。对于美国人而言,日常生活经验的一个最显著的特征便是———消费。在这里消费是指大众消费。大众消费于本世纪20年代的兴起主要归功于技术革命。另外还借助于:采用流水线装配作业,产品大量生产而使成本降低;消费市场本身的巨大发展;分期付款购物法的推广等等。正是这些使得大众消费成为可能,使得汽车在今天取得了普遍的统治地位,以至于可能成为20世纪新的可移动的中世纪教堂。大众消费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消费型文化的发展。由于现代技术(汽车、电影、无线电等)和商业(广告术、信用赊买、一次性商品等)的发展,使得消费的领域几乎无限制地扩展,由此带来的文化则更具有普遍渗透性。这种文化代表着全新的生活方式,它在消费者与整个世界之间打开了可能性的大门。人们从此不再以传统的道德规范约束自己,人们在消费过程中的展示和炫耀成为一切成就的标志。

在这种消费型文化的笼罩之下,人们的角色创造过程中的创造性也逐渐失去其原初含义,而越来越具有“随从”的意义。在电影、电视和广告的引导之下,“创造”丧失了独立性。这种引导首先在衣着、举止、饮食和趣味等方面改变人们原有的习惯,接着便根本性地在家庭结构、社会道德和个人成就等方面产生影响。人们打破了旧有的习俗,却愈来愈屈从于新的习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