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出口的影响

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出口的影响

时间:2022-1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次贷危机对我国出口贸易的最大影响来自美国经济疲软和全球经济的放缓。目前中国外贸出口增速和外贸顺差出现明显下降。总之,次贷危机对我国出口贸易的负面影响正在显现,其传导途径有如下几种: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使得我国外贸出口对美国经济的依赖程度较高。正是这种对美国市场的高度依赖性,使得次贷危机后的美国经济衰退,对中国出口和经济增长会产生较大负面影响。

三、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出口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经济作为一个巨大的日益开放的经济体,与世界经济共振明显。次贷危机对我国出口贸易的最大影响来自美国经济疲软和全球经济的放缓。据美国大型企业联合会(Conference Board)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美国领先指标综合指数(Leading Indicators)自2007年10月连续下降5个月后,于2008年3月至4月微弱反弹0.1%,5~6月则再次连续下跌,显示美国经济复苏乏力,衰退基本成定局。根据IMF最新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更新报告说,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目前正处于“艰难境地”,全球经济2008年和2009年将分别增长4.1%和3.9%,明显低于2007年5.0%的增速。

全球经济放缓尤其是美国经济衰退,使得对我国产品进口需求回落,从而对我国外贸出口构成负面影响。目前中国外贸出口增速和外贸顺差出现明显下降。据海关统计,2008年上半年中国出口6666亿美元,同比增长21.9%,增速比去年同期低5.7个百分点;进口5676亿美元,增长30.6%,提高12.3个百分点;上半年贸易顺差为990.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1.8%,净减少132.1亿美元。这是当前国际环境和国内政策(如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调整等)共同作用的结果。考虑到美国经济衰退和世界经济放缓,预计2008年下半年,我国出口增速将继续回落,贸易顺差将低于去年。总之,次贷危机对我国出口贸易的负面影响正在显现,其传导途径有如下几种:

(一)外需回落促使出口增长放缓

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使得我国外贸出口对美国经济的依赖程度较高。根据商务部的统计,美国一直是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而我国外贸依存度也一直处于高位。表4-1显示中国对美国的进出口贸易依存度近年来持续上升,从2001年6.08%上升到2006年的9.76%,2007年仍达8.95%;对美出口依存度上升较快,从2001年4.10%升至2006年的7.56%,2007年仍达6.89%。

表4-1 中国对美国的贸易依存度(单位:%)

img8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及中国海关数据。依据当年当月的人民币汇率计算。

正是这种对美国市场的高度依赖性,使得次贷危机后的美国经济衰退,对中国出口和经济增长会产生较大负面影响。美国经济过去20年来的主要增长动力来自居民消费,而居民消费的动力来自家庭资产升值的财富效应以及非常容易得到的消费贷款。次贷危机后的房地产市场的降温和信贷紧缩影响到消费者的消费信心和预期。自2007年以来,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开始走低,2008上半年大幅下跌,7月达到51.9,略平于6月的51.0,但大大低于2008年1月的87.3。

这意味着房价下跌的负财富效应将使美国消费疲软持续较长一个时期。因为美国已经成为中国最主要的市场,而中国产品在美国消费者生活中并不是必需品,而是日用品。美国人因为经济衰退而削减家庭日常开支,首先想到的就是减少电视机、电脑、玩具的购置,而这些正是中国出口美国的大宗产品。再加上我国内部市场发育不全,国民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乏力,更加剧出口市场的萎缩。2007年中国对美国出口2327.0亿美元,同比增长14.4%,大大低于2006年的24.9%和2005年30.4%。

在中国出口最多的前几位产品中,如电子与机械产品、服装类产品、钢铁类产品、塑料制品、玩具及家居用品等,其主要市场均在美国。因此,美国需求下降会在很大程度上引起这类行业的出口减缓。

(二)美元贬值减弱我国产品的价格优势

由于对美国经济放缓的担心,美联储连续降息,自2007年9月19日~2008年4月30日的半年时间内,已经连续7次降低利率,从5.25%降至3年来的最低点2.00%。美联储的连续降息举措,再加上多次注资,加大对市场的货币投放等措施,进一步导致全球市场美元泛滥,进而导致美元迅速下跌。从2007年7月2日~2008年3月21日的8个多月里,美元指数下跌了10.67%,贬值幅度之大为20多年来所少有。与此同时,面对来自通货膨胀、美元不断贬值以及外界要求人民币升值的三大压力,2007年,中国央行史无前例地6次动用加息工具。中美两国背向而驰的货币政策将使两国息差进一步扩大,导致资本向高息货币国家涌入,进一步加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逼迫人民币对美元加快升值。自2005年7月人民币汇改以来,目前累计升值约16.5%。

人民币大幅快速升值,使得我国出口产品价格上升,减弱了出口产品的价格优势,导致我国外贸出口迅速下滑。由于我国主要出口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缺乏核心竞争力,中高档产品少,鲜有国际知名品牌,国内高端市场大多被国外品牌占领,因此受人民币升值影响较大,出口前景不容乐观。海关总署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前7个月,我国出口增速比去年同期减缓6个百分点。纺织服装行业在2008年前5个月利润总额较去年同期下降近37个百分点。同时纺织企业出口成本增加,国际订单减少而向其他国家转移,近期已有部分订单流向巴基斯坦、印度、越南、柬埔寨等国家。2008年2月,中国对美国纺织服装出口13.86亿美元,出现了−17.60%的负增长。其中纺织品和服装各出口5.24亿美元和8.62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幅度分别下降了8.23%和22.41%。

值得注意的是,2008年7月中旬开始,美元汇率出现一波明显反弹的行情。美元升值能暂缓人民币升值压力,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出现回落,国内制造业企业面临相对好转的外部市场环境,使受压抑的出口导向型企业得到难得的喘息机会,尤其是对国内的纺织、家电、汽车以及玩具业来说,随着出口景气度的回升,其行业利润将会得到一定改观。

但是,如果单靠出口部门的一枝独秀,是不能力挽美国经济衰退的,除非美国经济增速和就业人数指标上扬,否则就不能太早下结论认为次贷危机已经结束。因此,此轮美元反弹的经济基础较为薄弱,不能对此轮美元反弹行情抱有过于乐观的期待。

(三)通胀加剧压缩出口企业利润空间

次贷危机之下的弱势美元和降息政策搭配加剧了全球流动性过剩问题,全球通胀压力加大,导致国际资源类产品价格不断上涨,压缩我国出口企业利润空间,不利于外贸出口。一方面人民币升值压力迫使央行扩大基础货币投放,加大通胀压力;另一方面,次贷危机推动大量投机资本涌向期货市场,推动全球油价、大宗商品价格走高,加上美元疲软使得按美元计价的资源类产品价格上涨,对我国构成输入型通胀压力。

目前,世界资源类商品价格不断创历史新高。2008年以来,国际市场商品价格不仅持续走高,且涨幅惊人。2007年末国际油价涨到几乎100美元/桶,2008年以来价格更是不断冲高,一度逼近150美元/桶的水平。IMF发布的以美元计价的初级产品价格指数显示,截至2008年6月,全球初级产品价格同比上涨62.1%,其中食品上涨44.5%,石油上涨92.9%;仅在1~6月,全球初级产品价格上涨37.4%,其中食品上涨23.3%,有色金属上涨14.6%。

由于中国经济发展对世界资源性产品的依赖程度提高,国家资源类产品价格暴涨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冲击已经显现。尽管中国利用劳动力比较优势化解了其中部分风险,国内日益高涨的CPI,政府部门已高度警惕并全力应对,但以资源类商品领头的全球市场商品价格暴涨对中国形成的输入性通货膨胀的风险不能小视。2008年5月,我国通胀率虽从4月份的8.5%下滑至7.7%,但通胀压力仍然较大。石油、钢材等原材料价格不断创出历史新高,成为造成出口企业成本上升不可忽视的因素。家电行业如空调、冰箱、洗衣机等对钢材铜铝的价格比较敏感,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较大。目前家电企业普遍开始出口产品提价,直接导致中国出口产品竞争力降低,出口形势不容乐观。

更重要的是,我国作为制造业大国,并且是资源类产品的重要进口大国,却并不掌控这些资源类产品的定价权。2008年铁矿石谈判已经尘埃落定,铁矿石协议价格比上年上涨65%。作为钢材生产的重要原料,铁矿石往往占到成本的30%至40%。铁矿石涨价对很多钢铁公司来说也就意味着成本的大幅上涨,进而会对整个钢铁业的盈利能力和业绩产生影响。2008年上半年,我国钢材出口延续了2007年下半年以来增长势头回落的状态,并且上半年单月出口量未能超过600成吨,均呈现负增长态势。截至6月份,钢材累计出口2694万吨,同比下降20.2%。

(四)贸易保护主义升温恶化出口企业外部生存环境

美国正值大选年并发生经济减速,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情绪升温,贸易冲突可能性增加,从历史经验来看,每当全球经济出现问题,贸易保护主义总会抬头。

次贷危机已使美国经济增长减速,失业率上升。在美国经济复苏乏力和美国贸易逆差高居不下的情况下,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将更加频繁。2007年,美国对中国提起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案件数量增加,频率加快。截至2007年,美国对中国产品共发起约129起反倾销调查。其中,2007年新发起5件单纯反倾销调查,涉案产品为六偏磷酸钠、钢钉、钢丝衣架、电解二氧化锰、聚酯薄膜。另外,美国分别对中国标准钢管、复合编织袋、工程轮胎、亚硝酸钠、薄壁矩形钢管、橡胶磁铁和低克重热敏纸发起7起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5]。

2008年7月29日,历经7年的世贸组织多哈回合谈判破裂。这次谈判受挫,对世界多边贸易体系是沉重打击,不利于目前全球贸易的稳定发展,多边贸易体制会出现一段低潮。也将使中国外贸的外部环境趋紧,贸易摩擦增多。我们应加快做好应对贸易摩擦的准备,同时加强与弱小经济体和最不发达国家的贸易往来。

(五)次贷危机下的中国出口企业现状

投资、出口、消费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其中出口对我国GDP的贡献率从2000年14.5%迅速上升到2007年的21.5%。在改革开放20多年中,出口率以每年20%~30%的速度飞速增长,这在一定程度上表示我们参与全球经济的能力在不断提高,也说明我们的产品越来越受到各国消费者的青睐。同时国内从事出口业务的企业发展迅猛,数量也在急剧增加。

但是发展的同时我们还要看到,高贸易顺差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问题。我们不仅成为全球接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而且对全球经济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对外依赖度已经达到了45.9%,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44%)。当然,高依赖性给我们带来的就是高风险,一旦我们的贸易伙伴国出现经济波动,我们就会受到牵连。

2007年,全球经济开始回落,虽然我国的出口额仍在增加,但增速已从过去的33%下降到2008年上半年的11.2%。2008年1月~8月,我国的出口总额为9376亿美元,虽然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2.4%,但这却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7年来增幅的首次下滑。其中一些主要依赖出口的中小企业,在2008年的春天和夏天就感受到了一些“寒意”。我们的产品在国际市场的销售出现萎缩,很多企业出现订单大量流失、成本上升、竞争力下降的问题,数万家实力较弱的企业甚至无法维持而倒闭。我们可以通过表4-2深切地体会到企业所面对的这种危机。

表4-2 中国各地区出口企业现状

img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