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趋势预测与对策建议

趋势预测与对策建议

时间:2022-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09年应对危机时主要强调宽松,但在2010年宏观经济正常化的过程中必然要强调“适度”。从2010年信贷供求来看,贷款总量将会保持适度增长,但也会存在结构性矛盾。加强房地产市场和房地产金融运行监测分析,督促金融机构严格执行房地产信贷政策,密切关注国家房产新政出台后出现的房价下调、成交萎缩等可能引发的信贷风险,并积极予以化解,促进房地产金融健康发展。

第四节 趋势预测与对策建议

在2009年我国以超常规刺激计划实现经济复苏之后,2010年将是我国经济经过危机冲击触底、进入新一轮经济上升周期的起点。宏观政策的正常化,即从危机应对时期的超常规刺激政策中平衡退出、向正常化回归将是2010年宏观经济走向。“正常化”与“退出”意味着宏观政策将从超常规状态,通过适当的时间窗口、政策工具、退出渠道与节奏,逐步回归到正常宏观经济环境下所需要的正常化政策。2009年的信贷增长对我国经济应对危机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然而,如此高速的信贷投放是难以为继的,在宏观经济回复到正常状态后,宏观政策的正常化就必然涉及信贷投放的调整,适度宽松同样需要强调宽松的“度”。2009年应对危机时主要强调宽松,但在2010年宏观经济正常化的过程中必然要强调“适度”。虽然银行信贷有明显的减弱趋势,但2009年和2010年两年合计信贷规模在历史上仍处于高位水平。2010年以及未来一段时间,相对低迷的全球经济以及相对较低的资源价格,为我国加速城市化提供了良好的布局机会。这将有利于重新布局资源,重新调整产业结构,重新整合实用的产品、技术、品牌和资源,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在世界金融危机冲击下,凸显出的我国经济结构问题,越来越得到社会的广泛承认。中国面临的经济结构战略调整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种关系与多种类型结构调整,这就要求中国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必须在整体统筹、均衡协调中进行。特别是世界范围内兴起的新能源、低碳经济革命,预示着以新能源为先导产业的生态经济,将会成为未来世界各国竞相占领的新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将会成为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机遇。我们应该将正在进行的城市化、工业化、小康社会建设纳入到生态经济模式中,正确处理经济生态化与传统工业化的关系,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低碳经济之路。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很有可能在一些新兴技术领域进入全球领先行列并形成突破。中国加工制造能力很强,如新能源之类的新兴领域等,有可能做得更好。同时,关注新兴产业,也可以使得中国的企业在向全球购买适当的技术和企业时,能够更好地把握全球产业波动的趋势,避免收购那些可能在下一轮经济周期中被淘汰、被更新的产业。

从2010年信贷供求来看,贷款总量将会保持适度增长,但也会存在结构性矛盾。目前,上海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仍然较多,贷存比总体较低,中资银行的流动性较为充裕。商业银行为增加利润来源,扩大贷款的意愿较强。同时,上海正在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淘汰过剩和落后产能,发展新兴产业,对信贷结构调整提出了新要求。商业银行将加大对信用风险的审查,贷款投放更加谨慎。因此,各商业银行增加或减少贷款供给的因素同时存在。

从第一季度信贷运行看,上海市信贷运行总体平稳,贷款投放节奏相对均衡。受世博建设工程款集中提款和企业生产经营持续转好等因素影响,中长期贷款增长较快。新增人民币企业贷款主要投向第三产业。当季全市新增的人民币企业贷款(不含票据融资)中,投向房地产业、租赁商务业、批发零售业、交运仓储邮政业和水利环境公共设施业的贷款分别增加462.3亿元、357亿元、194.8亿元、169.3亿元和124.6亿元;投向第二产业的贷款增加286.1亿元,其中制造业贷款增加150.3亿元。

1.继续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2010年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关键之年,宏观调控面临的形势仍然艰巨繁重。要密切关注国际金融危机发展趋势、国内外经济运行和市场流动性变化,加强货币信贷增长和流动性监测分析,认真实施存款准备金调整等措施,灵活运用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根据形势变化及时调整资金供求,确保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落到实处,巩固经济回升向好的势头。目前我国货币信贷供给正由在刺激经济增长特殊情况下必要的超常规投放,逐步转向更加注重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条件下的正常合理投放。各金融机构要增强宏观意识、责任意识,树立持续稳健的经营理念,改进金融服务,用好新增资金,实现均衡平稳投放,满足实体经济发展的合理资金需求。坚持有保有压、区别对待,保持信贷的适度合理增长。同时,要坚守风险底线,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防止出现“惜贷”和盲目贷款两种倾向,防止“贷长、贷大、贷集中”和存贷期限错配产生新的系统性金融风险,确保信贷质量和银行业稳健运行。根据国家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要求和项目需求特点,调整信贷投向,优化信贷结构,切实做好各项配套金融支持和服务工作。下大力气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发展方式转变。加强对“三农”、就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转移等的信贷支持,重点支持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节能减排、企业技术创新、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严格控制对高能耗、高排放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促进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信贷质量和效益。引导资金主要用于在建、续建项目,严格控制新开工项目的贷款投放。在支持稳定出口的同时,进一步支持国内消费需求,完善消费信贷政策,大力发展消费信贷。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住房贷款需求,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落实支持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2.大力加强信贷风险管理

强化信贷政策执行情况的检查监督,督促金融机构加强信贷风险管理,严格执行放贷条件和项目审查评估,防止资金挪作他用。防范地方融资平台信用风险,加强贷款用途管理,严格执行项目资本金制度,防止变相使用银行贷款资金作为项目资本金。加强风险提示,引导金融机构提高风险定价、评估和管理能力,确保贷款进入实体经济,提高使用效率。充分发挥贴近市场和实时监测的优势,加强国内外宏观经济金融跟踪分析,及时反馈货币政策实施效应。继续关注国际金融危机动向,做好危机及时退出策略的监测分析。加强房地产市场和房地产金融运行监测分析,督促金融机构严格执行房地产信贷政策,密切关注国家房产新政出台后出现的房价下调、成交萎缩等可能引发的信贷风险,并积极予以化解,促进房地产金融健康发展。

3.积极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

积极探索将人民币结算范围逐步扩展到整个服务贸易领域。扩大境外和境内试点地域范围,增加试点企业数量。适时拓展海外人民币贷款业务,推动人民币跨境直接投资、人民币境外担保等跨境人民币业务。推动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加快人民币金融产品中心建设。开展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下有关人民币融资业务,做好境外参加行和境内代理行之间的人民币账户融资管理工作。要深入企业和银行,摸清市场需求,着力推进大型企业集团,特别是中资跨国公司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着力推进业务创新,引导商业银行推进海外工程人民币融资、中资银行海外分行发放境外人民币贷款、跨境转贷、海外直接投资和境外主体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及利用互换人民币资金支持贸易融资等业务,进一步利用人民币在岸金融市场优势,推进境外机构在上海开立人民币结算账户,探索发展境内人民币离岸市场。加强对人民币现钞跨境管理、跨境人民币交易清算制度安排、境外人民币使用、人民币回流机制、银行业“走出去”、金融市场开放发展及国际地位等战略性问题的研究,为持续推进试点提供必要的政策准备。

4.继续推进上海“两个中心”建设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配合有关部门加强金融机构和业务体系建设,完善金融服务设施和布局规划,提升金融服务水平。积极探索和推动境外机构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外资法人银行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和金融租赁公司发行金融债券。推动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产品试点。推动中小企业利用债券市场融资。规范和引导民间金融健康发展,发挥民间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满足民间资金需求的独特优势。探索发展股权投资基金等投融资方式,吸引更多社会资金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和企业改革重组。研究建立票据交易平台和发行商业本票试点,推动银行间票据市场健康发展。创新工作方式,完善全球金融市场实时监测,健全黄金、外汇、票据、理财、信托等市场监测体系。推动外汇市场发展,丰富汇率风险管理工具,提高金融机构自主定价和风险管理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