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预测与建议建言

预测与建议建言

时间:2022-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时候这些预测也是报社很多领导、同事商议、讨论、建议过我写的。有时候,自己也厌烦写这类预测了,转而让同事去写新闻稿来填补需要的版面。原因很简单,这是法律和科学问题。9月中旬,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明确表示,不再搞货币刺激,央行也明确了这点。比如,早在2007年,我在《华夏时报》发表了《中国银行业黄金十年》,就是借专家之口表达了我的看法。这样,邮储银行成立既未违规,也没有引进“海外”战略投资者。

前面已经说了关于货币政策的预言,其实,早在六七年前,已有大出版社让我专门写一本关于货币政策的预测,写下分析的依据与原因,那些年(2007—2012年)货币政策的变化太频繁了,每次都能精准预测到(包括拐点)的时候的确不多。个人觉得纯粹写这样的书意义不大,也不大有人会愿意看一个人的自吹自擂的,何况,这个有运气的成分。有时候这些预测也是报社很多领导、同事商议、讨论、建议过我写的(这句不是套话,是事实)。有时候,自己也厌烦写这类预测了,转而让同事去写新闻稿来填补需要的版面。这样的文章只选其中两三篇吧。我甚至不想选,我的同事、《华夏时报》编委程凯在他的专栏《地平线》中专门写过文章,提到我的预测。那时候他是头版编辑,后来我的金融编辑孟俊莲和唐玮以及《华夏时报》老读者们都清楚我的预测和文章,我觉得写预测的文章编在一起出书没意思,有时候还有部分矛盾的地方——因为形势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是这绝不是我当初不愿出书的理由,原因是:其一,我觉得不好卖,读者不大关注这个;其二,出版社给的版税太低。程凯编委现在在负责新媒体。读者可以通过搜索找到他的文章。

更多的是对其他货币政策的分析,比如对去年钱荒爆发的原因,央行反常举动等分析,今年的有关政府部门的报告中有援引我去年分析文章的原文。

去年年底,新浪找了八位专家分析预测2014年房价的走势,并于2014年1月2日在新浪乐居刊登出来,其中我是这么预测的:“关键词:资金链、钱荒、挤泡沫。如果钱荒持续,银行和影子银行为保持流动性而收回、压缩对房地产行业的资金,部分房企资金流或出现断裂,已有地方出现压缩个人按揭贷款现象,这些都会影响资金流,2014年应该是房地产泡沫破灭的元年,如不推出新刺激计划,实现宽松货币政策,而实际上也不会推了。”

我很少写关于股市的文章,预测就更少了。只是应美女加才女胡紫微之邀,在年初写过一篇《2014年:股市里的通货紧缩》,主要从金融和资金层面写股市,股市里面缺钱啊。

2013年,我到过欧洲一些国家和美国,发现除了人工服务的价格外,这些国家很多商品都跟中国差不多甚至更低。很多卖场都有很多中国人,中国游客主动要求导游安排购物活动,看到他们疯狂的采购,不得不让人深思。除了关税等原因外,如果考虑到中外收入差距、购买力平价等,我觉得人民币被严重高估了,于是,在2013年11月发表了《人民币应主动贬值,谨防日本病》一文。2014年人民币贬值幅度较大,但是,在我看来人民币还有贬值空间。

2014年以来,我认为降准不如降息,降息不如减税。货币政策宽松不能解决中小企业的问题——2009、2010年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下资金大多流向了央企、国企和其他大中型企业和楼市,财政政策应该更积极。我是最早提到银行不可能无节制放贷款的,《商业银行法》明确规定银行贷存比不得高于75%,在5月撰文论述,降准也不可能刺激银行放贷,预测下半年银行以收回贷款为主。7月银行贷款只有3000多亿元,比很多人预期的少一半,可是,符合我的预期和判断。原因很简单,这是法律和科学问题。

为此我写过多篇文章呼吁反对全面降准,建议降息,坚决反对信贷刺激。9月中旬,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明确表示,不再搞货币刺激,央行也明确了这点。

当记者有个好处是,可以借助著名专家采访表达自己的观点。这点可能会有违新闻伦理。比如,早在2007年,我在《华夏时报》发表了《中国银行业黄金十年》,就是借专家之口表达了我的看法。不过,7年过去了,事实上没错。

也可以借文章影响政策调整。在2006年3月我写过一篇文章,是邮政储蓄银行即将诞生之际,我当时在文章中明确指出:邮储银行的资本金较少,而银监会文件明确规定了,银行股改必须“引进海外战略投资者”,如果邮储银行引进海外战略投资者,外资就会以较少的资金获得大部分股份;邮储银行如果不引进海外战略投资者,就会冒着违规成立的风险。2006年12月30日,银监会修改了规定,删除了“海外”(外资)两个字,也就是说银行股改可以不引进海外战略投资者;2006年12月31日批准邮政储蓄银行股改。这样,邮储银行成立既未违规,也没有引进“海外”战略投资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