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认识风险管理

认识风险管理

时间:2022-11-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美国管理协会大会上明确了风险管理的重大意义,并成立了保险部门作为该协会的独立机构。在这一阶段,“风险管理”一词出现且深受关注。正当人们日益意识到风险管理重要性的时候,美国发生了两大事件。

【任务情景】

钟镇涛,红极一时的“温拿五虎”之一,51岁; 其前妻,章小蕙,41岁,从事广告拍摄、时装及设计生意。1996年香港楼市处于顶峰,当时还是夫妻的他俩,以钟镇涛的名义担保,短期借款1.54亿港元,“炒买”港湾道会景阁4607室等五处豪宅和其他项目。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香港楼市下滑,所购各项目大幅度贬值。债权人虽没收这些房产,仍无法偿清债务。由于部分贷款利率高达24%,所余本息已滚至2.5亿港元。2002年7月,法院裁定钟镇涛破产。

请根据上述案例分析钟镇涛的破产与风险管理有何关系,并说出风险管理的意义及程序。

【任务描述】

风险是客观存在,不可避免的,并且在一定的条件下表现出某些规律性。因此,人们只能把风险缩减到最小的程度,而不可能将其完全消除。这就要求经济单位能主动地认识风险,积极地管理风险,有效地控制风险,把风险减至最小的程度,以保证生产和生活的正常运行。

请明确风险管理的概念和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

【知识链接】

一、风险管理的概念

风险管理是人类在不断追求安全与幸福的过程中,结合历史经验和近代科技成就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管理学科。由于风险存在的普遍性,风险管理的涵盖面甚广,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不尽相同的定义。本书采用了目前我国理论界比较接受的也是比较全面的定义: 风险管理是研究风险发生规律和风险控制技术的一门新兴管理学科,各经济单位通过风险识别、风险衡量、风险评价,并在此基础上优化组合各种风险管理技术,对风险实施有效的控制和妥善处理风险所致损失的后果,期望达到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安全保障的目标。

关于风险管理的概念,有以下几点需要说明: ①风险管理的主体是经济单位,它不仅可以是企业,也可以是其他经济组织; ②风险是指经济单位的所有风险,并不专指纯粹风险;③定义包括了风险管理的对象、方法和程序等重要方面,它的一系列活动以选择最佳风险管理技术为中心; ④风险管理的目标是提供最大安全保障,即最大限度地保证经济单位人员、财产的安全和赢利能力; ⑤定义表明风险管理讲求经济效益,要以最低成本进行风险管理,以获取最佳效益。

延伸阅读

风险管理的起源与发展

风险管理是社会生产力、科学技术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纵观其起源与发展,可以将其分为这样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 早期风险管理意识的萌芽

人类从很早以来就有了风险意识的萌芽。远古时期,人类面对自然灾害和疾病,因无法解释和控制这些现象,就认为这是神的意志,于是修建神坛,时常拜祭,祈求神灵的佑护,这些行为都渗透着最朴素的风险管理意识,即在灾难发生之前以及发生之时,试图通过一定的手段减少损失。与风险抗争的长期实践,使人们明白了“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的道理。特别是生产力有一定发展之后,剩余产品出现了,这时,建立后备应付饥荒被作为政府和百姓处理重大自然灾害风险的一种新的重要手段。

第二阶段: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随着工业革命的诞生,企业风险管理的思想开始萌芽。1906年,美国US钢铁公司董事长B·H·凯里从公司多次事故教训中提出了“安全第一”的思想,将公司原来的“质量第一,产量第二”的经营方针改为“安全第一,质量第二,产量第三”。这一改变既保障了雇员的安全,又保证了产品的质量与产量。他的思想和实践获得了成功,并震动了美国实业界。1912年,芝加哥创立了“全美安全协会”,研究制定了有关企业安全管理的法律草案。1917年,英国伦敦也成立了“英国安全第一协会”。

1916年,被称为“现代经营管理之父”的法国管理学家亨利·法约尔(Henri Fayol)在其代表作《一般管理与工业管理》(General and Industrial Management)一书中率先把风险管理思想引入企业经营内,但并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1930年,美国管理协会(AMA)发起的第一次关于保险问题的会议上,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所罗门·许布纳博士指出: “防患于未然就是最大的保险”。这也表达了现代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思想。在美国管理协会大会上明确了风险管理的重大意义,并成立了保险部门作为该协会的独立机构。

风险管理的提出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企业的发展状况密不可分。由以下几方面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这一点。

第一,巨额损失机会增加。随着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和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企业的积累和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生产中任何疏忽大意都可能产生不可估量的巨大经济损失。如英国一家工厂,由于电焊不小心,引发一场火灾,直接经济损失达3000多万英镑。特别对一些高精技术部门,一次风险事故所造成的损失可达到惊人的程度。

第二,损害范围扩大。社会化生产程度的进一步提高,使得企业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紧密。另一方面,市场的不断扩大,一些企业的营销范围由地区扩展到全国,由国内扩展到国外,这使得风险事故虽在某一局部范围内发生,但其影响波及的范围无论在空间上,还是在时间上都可能是很大的。如一个大型钢铁厂被毁损,可能会波及千里外的矿石供应商和铜材使用商,导致成千上万人的失业。又如20世纪30年代出现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使整个世界经济遭到了灾难性的破坏。另外,高科技的运用也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风险损害,如环境污染、臭氧层的破坏等,不仅给人类经济造成巨大损失,也会极大地威胁人类的生存。

第三,社会福利意识增加。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们在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也要求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如社会救济、失业救济和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然而风险的存在会造成人们的忧虑与恐惧,从而降低人们的满足程度。风险损害也会造成对生产的破坏和对生存的威胁。这两种情况都会造成社会福利水平下降。因此,为了提高经济福利水平,人们不得不采取种种措施,以预防和消除风险造成的损害。

第四,利润最大化冲动。一个企业是否能取得预期利润,是企业能否生存的根本标志。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的直接冲动在于获得最大利润。然而只有高风险的行业才能获得超额利润,如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运用,新产品的开发和试制都可能产生巨额利润,也可能导致巨额损失。这就迫使人们采取各种可能的措施,尽量避免可能出现的不利结果。

第五,社会矛盾尖锐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局势总体上进入和平和发展时期,但同时局部战争连续不断,种族争端日趋激烈,劳资对立愈演愈烈,贫富差距不断加大,这些因素使得社会矛盾越来越尖锐。因此,由社会原因和政治原因导致的风险越来越多,损失也越来越大。

第三阶段: 20世纪初至20世纪70年代

在这一阶段,“风险管理”一词出现且深受关注。正当人们日益意识到风险管理重要性的时候,美国发生了两大事件。其一,1948年美国钢铁工人工会与厂方关于养老退休金和团体人身保险进行了谈判。由于厂方不接受工会所提出的条件,导致钢铁工人罢工达半年之久,对美国经济产生了极为严重的影响。其二,1953年8月12日,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自动变速装置厂发生一场大火,直接经济损失达300万美元,而且这场大火引起该公司汽车生产及其卫星厂的生产停顿了数月,导致间接经济损失1亿美元之巨。这两件事震动了美国学术界和实业界,成为推动企业风险管理的契机。一方面,民间研究机构和高等学府加强了对企业风险管理的学术研究,论著与日俱增; 另一方面,各大中型企业纷纷设立风险管理部门或风险经理,专门从事风险管理工作。于是风险管理作为一门新兴管理科学便形成了。

风险管理这个名词最早出现于1950年加拉格尔的调查报告——《费用控制的新时期——风险管理》中。20世纪50年代以前,各经济单位一直把保险作为唯一处理风险的方法,并且仅凭直觉和经验来判断所面临的风险,即处理风险的方法是建立在对风险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概率论数理统计的运用,使得人们对风险的分析发生了质的飞跃,为完整的风险管理理论体系的建立做好了最后的准备工作。

到了20世纪60年代,很多学者开始系统研究风险管理。1963年,美国出版的《保险手册》刊载了梅尔和赫奇斯《企业的风险管理》一文,1964年威廉姆斯和汉斯出版了《风险管理与保险》一书,引起欧美各国的普遍重视。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运用,使风险管理从经验走向科学,风险管理的研究逐步趋向系统化、专门化,风险管理终于成为管理科学中的一门独立学科。

第四阶段: 20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90年代

20世纪70年代以后,出现了风险管理历史上一个革命性的转变,即从传统的以保险为核心的风险管理中脱离出来,现代全方位风险管理逐渐形成。

首先,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Bretton Woods System)崩溃,任何经济实体都面临着空前的金融风险,这使得企业认识到,风险管理不仅针对危害性风险,也包含金融风险,金融风险管理日益受到重视。虽然在初期这两类风险还是由不同的部门分别管理,但不久人们就发现,这两者不能自行其是。

其次,在这一阶段相继发生了一些大型科技灾难,对风险管理的思维造成极大的影响,创立于1980年的风险分析学会(The Society for Risk Analysis,SRA)与切尔诺贝利事故后浮现的安全文化使风险管理研究注重作业绩效与文化社会背景的影响。一些风险主观说的理论对风险管理的传统思维冲击很大。

第五阶段: 20世纪90年代至今

在这一阶段,金融风险管理有了迅速发展,这同时促使危害性风险管理和金融风险管理有了更深层次的整合。

20世纪90年代以后,因使用金融衍生产品不当而引发的金融风暴开始增多,并且损失巨大,如巴林银行事件、日本大和银行事件以及美国橙县的财政危机。这促使人们对金融风险管理的认识更加深入。“风险价值”(VAR)的提出、“30人小组(G-30)报告”的产生以及全球风险专业协会(Global Association of Risk Professionals,GARP)的成立就说明了这一点。

此外,以危害性风险管理为主的保险市场和以金融风险管理为主的资本市场之间的界线被打破,出现了一些新型风险管理工具,如财务再保险(financial reinsurance)和保险期货(insurance future)等。虽然这些新型工具有的还不太成熟,但保险风险证券化已成为风险管理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理论上已证明,只有整合金融风险与危害性风险的风险管理,才是最适当的决策。

二、风险管理的意义

风险管理的目的是以最小的成本使得损失降至最小,基于安全保障的需要和降低风险损失成本的愿望,人们必须对风险进行管理。事实上,有效的风险管理,对于经济单位个体乃至整个社会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部分将从企业、个人与家庭以及社会三个方面来说明。

(一)风险管理对企业的意义

风险管理对企业的意义,可以分为三个主要的方面。

1.风险管理有利于维持企业生产经营的稳定

有效的风险管理,可使企业充分了解自己所面临的风险及其性质和严重程度,及时采取措施避免或减少风险损失,或者当风险损失发生时能够得到及时补偿,从而保证企业生存并迅速恢复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2.风险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方面通过风险管理,可以降低企业的费用,从而直接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另一方面,有效的风险管理会使企业上下获得安全感,并增强扩展业务的信心,增加领导层经营管理决策的正确性,降低企业现金流量的波动性

3.风险管理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有效的风险管理有助于创造一个安全稳定的生产经营环境,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创造条件,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二)风险管理对个人与家庭的意义

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可以防范个人与家庭遭受经济损失,使个人与家庭在意外事件之后得以继续保持原有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一个家庭能否有效地预防家庭成员的死亡或疾病、家庭财产的损坏或丧失、责任诉讼等风险给家庭生活带来的困扰,直接决定了此家庭的成员能否从身心紧张或恐慌中解脱出来。他们所承担的身体上和精神上的压力减少了,就可以在其他活动中更加投入。

(三)风险管理对社会的意义

风险管理对于企业、个人与家庭和其他任何经济单位,都具有提高效益的功效,从而必然使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得到保证或增加。同时,风险管理可以使社会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使风险处理的社会成本下降,使全社会的经济效益增加。

三、风险管理的程序

作为一种管理活动,风险管理是由一系列行为构成的。图1-4展示了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 风险识别、风险衡量、风险处理、风险管理效果评价。

(一)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指对有关单位面临的以及潜在的风险加以判断、归类和鉴定风险性质的过程。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基础和起点,也是风险管理者重要的,或许是最困难的一项工作。它的任务是辨认本经济单位所面临的风险有哪些,确定各种风险的性质,分析可能发生的损失及明确风险损失所处的具体部门。风险识别的意义在于,如果不能准确地辨明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就会失去切实地处理这些风险的机会,因而使得风险管理的职能得不到正常的发挥,自然也就不能有效地对风险进行控制和处置。

图1-4 风险管理的程序

(二)风险衡量

风险衡量指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通过对所收集的大量详细损失资料加以分析,运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方法,估计和预测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幅度。风险衡量是以损失频率和损失程度为主要预测指标。损失频率是指一定时期内损失可能发生的次数。损失程度是指每次损失可能的规模,即损失金额的大小。通过对损失频率和损失程度的测定,确定了风险的高低或者可能造成损失程度的大小。风险衡量不仅使风险管理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而且使风险分析定量化。通过风险衡量,建立损失分布,预测损失概率和损失期望值,为风险管理者进行风险决策,选择最佳风险管理技术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三)风险处理

风险决策是指对经过风险识别和风险衡量之后的风险采取行动或不采取行动,它是风险管理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性环节,是风险管理者在众多风险管理方案中选择最佳风险管理方案的过程。

风险处理是针对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不同概率的风险,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和方法,使风险损失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影响降到最小限度。风险处理方法的选择是一种综合性的科学决策。在决策时,既要针对实际的风险状况,又要考虑经济单位的资源配置状况,还要注意各种风险处理方法的可行性与效用。一般来说,风险处理方法的选择不是一种风险选用一种方法,而是需要将几种方法组合起来加以运用。以付费用最小,获得收益最大为风险管理方法选择的原则,进行合理组合,如表1-2所示。风险处理方法分为控制型、财务型和内部风险抑制三大类,具体的内容我们将在后面的项目中详细介绍。

表1-2 风险管理技术的选择

(四)风险管理效果评价

风险管理效果评价是指对前一阶段选定并执行的风险管理方法的适用性及其效益性进行分析、检查、修正和评估。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单位所面临的社会经济环境及自身业务活动和条件都会发生变化,新的风险会产生,原有的风险会消失,因此必须定期评价风险处理的效果,修正风险处理方案,并努力达到最佳的管理效果。

风险管理效益的大小取决于是否能以最小风险成本取得最大安全保障,同时,在实务中还要考虑与整体管理目标是否一致,具体实施的可行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在一定时期内,风险处理的方案是否为最佳,其效果如何,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加以评估。常用的评估公式为:

若效益比值小于1,则该项风险处理方案不可取; 若效益比值大于1,则该项风险处理方案可取。使得效益比值达到最大的风险处理方案为最佳方案。

风险管理过程的四个阶段是一种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过程。因此,我们也可称其为风险管理周期。

典型案例

三鹿集团败于运营风险失控

案情介绍:

2008年12月25日,河北省石家庄市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破产案处理情况。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三鹿集团于2008年9月12日全面停产。截止2008年10月31日财务审计和资产评估,三鹿集团资产总额为15.61亿元,总负债17.62亿元,净资产-2.01亿元,12月19日三鹿集团又借款9.02亿元付给全国奶协,用于支付患病婴幼儿的治疗和赔偿费用。目前,三鹿集团净资产为-11.03亿元(不包括2008年10月31日后企业新发生的各种费用),已经严重资不抵债。

至此,经中国品牌资产评价中心评定,价值高达149.07亿元的三鹿品牌资产灰飞烟灭。

案例分析:

反思三鹿毒奶粉事件,我们不难发现,造成三鹿悲剧的,三聚氰胺只是个导火索,而事件背后的运营风险管理失控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

原因一: 高层管理人员醉心于规模扩张,风险意识淡薄

对于乳业而言,要实现产能的扩张,就要实现奶源的控制。为了不丧失奶源的控制,三鹿在有些时候接受了质量低下的原奶。据了解,三鹿集团在石家庄收奶时对原奶要求比其他企业低。

另外,三鹿集团大打价格战以提高销售额,以挤压没有话语权的产业链前端环节利润。尽管三鹿的销售额从2005年的74.53亿元激增到2007年的103亿元,但是三鹿从未将公司与上游环节进行有效的利益捆绑,因此,上游企业要想保住利润,就必然会牺牲奶源质量。

原因二: 企业快速增长,管理存在巨大风险

作为与人们生活饮食息息相关的乳制品企业,本应加强奶源建设,充分保证原奶质量,然而在实际执行中,三鹿却将大部分资源聚焦到了保证原奶供应上。

三鹿集团“奶牛+农户”饲养管理模式在执行中存在重大风险。乳业在原奶及原料的采购上主要有四种模式,分别是牧场模式(集中饲养百头以上奶牛统一采奶运送)、奶牛养殖小区模式(由小区业主提供场地,奶农在小区内各自喂养自己的奶牛,由小区统一采奶配送)、挤奶厅模式(由奶农各自散养奶牛,到挤奶厅统一采奶运送)、交叉模式(是前面三种方式交叉)。三鹿的散户奶源比例占到一半,且形式多样,要实现对数百个奶站在原奶生产、收购、运输环节实时监控已是不可能的任务,只能依靠最后一关的严格检查,加强对蛋白质等指标的检测,但如此一来,反而滋生了层出不穷的作弊手段。

但是三鹿集团的反舞弊监管不力。企业负责奶源收购的工作人员往往被奶站“搞”定了,这样就形成了行业“潜规则”。不合格的奶制品就在商业腐败中流向市场。

另外,三鹿集团对贴牌生产的合作企业监控不严,产品质量风险巨大。贴牌生产,能迅速带来规模的扩张,可也给三鹿产品质量控制带来了风险。至少在个别贴牌企业的管理上,三鹿的管理并不严格。

原因三: 危机处理不当导致风险失控

2007年底,三鹿已经先后接到农村偏远地区反映,称食用三鹿婴幼儿奶粉后,婴儿出现尿液中有颗粒现象。到2008年6月中旬,又收到婴幼儿患肾结石去医院治疗的信息。于是三鹿于7月24日将16个样品委托河北出入境检验检疫技术中心进行检测,并在8月1日得到了令人胆寒的结果。

与此同时,三鹿并没有对奶粉问题进行公开,而其原奶事业部、销售部、传媒部各自分工,试图通过奶源检查、产品调换、加大品牌广告投放和宣传软文,将“三鹿”、“肾结石”的关联封杀于无形。

2008年7月29日,三鹿集团向各地代理商发送了《婴幼儿尿结晶和肾结石问题的解释》,要求各终端以天气过热、饮水过多、脂肪摄取过多、蛋白质过量等理由安抚消费者。

而对于经销商,三鹿集团也同样采取了糊弄的手法,对经销商隐瞒事实造成不可挽回的局面。从2008年7月10日到8月底的几轮回收过程中,三鹿集团从未向经销商公开产品质量问题,而是以更换包装和新标识进行促销为理由,导致经销商响应者寥寥。正是召回的迟缓与隐瞒真相耽搁了大量时间。大规模调货引起了部分经销商对产品质量的极大怀疑,可销售代表拍着胸脯说,质量绝对没有问题。在2008年8月18日,一份标注为“重要、精确、紧急”传达给经销商的《通知》中,三鹿严令各地终端货架与仓库在8月23日前将产品调换完毕,但仍未说明换货原因。调货效果依然不佳,毒奶粉仍在流通。

而三鹿集团的外资股东新西兰恒天然在2008年8月2日得知情况后,要求三鹿在最短时间内召回市场上销售的受污染奶粉,并立即向中国政府有关部门报告。三鹿以秘密方式缓慢从市场上换货的方式引起了恒天然的极大不满。恒天然将此事上报新西兰总理海伦·克拉克,克拉克于9月8日绕过河北省政府直接将消息通知中国中央政府。

另外,三鹿集团缺乏足够的协调应对危机的能力。在危机发生后,面对外界的质疑和媒体的一再质问,仍不将真实情况公布,引发了媒体的继续深挖曝光和曝光后消费者对其不可恢复的消费信心。

案例来源: http://manage.org.cn/Article/200902/64479.html编辑整理

【项目活动】

常见风险分类

活动目标: 通过该项目活动,要求学生掌握风险的不同分类方式,并能对具体风险进行归类。

活动任务: 请将以下风险填入相应的栏目内

产品设计缺陷、买卖股票、贸易中出口方违约(诚信原因)、雷击、盗抢、战争、洪水、急性心肌梗死

表1-3

相关知识点回顾: 风险的多种分类方式

活动开展形式建议:

1.采用案例的形式组织学生讨论某个风险类别的归属。

2.课堂练习,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

【项目总结】

1.风险的基本定义为损失的不确定性; 风险的构成要素: 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损失之间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风险因素引起风险事故,风险事故导致损失,它们三位一体构成了风险存在与否的基本条件。

2.风险具有客观性、不确定性、双重性和发展性的特征。而不同的风险在性质、形态、成因及损失状况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运用不同的分类标准分类,可将风险分为不同的类别。

3.风险管理是研究风险发生规律和风险控制技术的一门新兴管理学科,各经济单位通过风险识别、风险衡量、风险评价,并在此基础上优化组合各种风险管理技术,对风险实施有效的控制和妥善处理风险所致损失的后果,期望达到以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安全保障的目标。有效的风险管理,对于经济单位个体乃至整个社会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作为一种管理活动,风险管理是由一系列行为构成的。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衡量、风险处理和风险管理效果评价。

【项目练习】

1.风险的构成要素有哪些,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2.风险有哪些种类?

3.风险管理的程序有哪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