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年嘉兴市产业经济发展概况

年嘉兴市产业经济发展概况

时间:2022-11-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积极实施装备制造业1112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制定《关于推进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推进嘉兴市装备制造业从中低端向高端发展。一是加快时尚产业培育发展。截至2015年底,嘉兴市光伏发电装机总容量884兆瓦,并网总容量722兆瓦,其中分布式装机容量712兆瓦,分布式并网容量629兆瓦,分布式装机容量和并网容量分别占全省的48.9%和51.7%。评选公布了嘉兴市工业企业综合绩效“百佳”企业。

2015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嘉兴市各行各业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较好地完成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17.1亿元,增长7%;完成财政总收入638.8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50.4亿元,分别增长8.6%和7.1%;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8.8%。

一、工业经济发展概况

面对严峻的宏观经济环境,嘉兴市工业经济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2015年全市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7572.8亿元,增长1.1%,总量列全省第四,增速列全省第六;规上工业增加值1449.0亿元,增长5.6%,高出全省1.2个百分点,总量列全省第四,增幅列全省第五;工业投资1118.0亿元,增长11.7%,总量列全省第三,增速列全省第五,其中技改投资871.4亿元,列全省第三,增长31.7%,列全省第二;规上工业实现利税总额652.6亿元,其中利润总额392.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8.8%、7.4%,增幅均列全省第四;全面完成省下达的节能降耗目标任务。

(一)坚定不移推进稳增长工作

组织实施“项目大推进、招商大引进、服务大跟进”专项行动,实现固定资产投资2513.8亿元,增长13.2%;实际利用市外内资总额306.9亿元,完成年度目标102.3%,本年引进项目769项,其中来自于上海的项目247项;组织开展“转型发展服务年”活动,设立总额59亿元的政府性产业基金,减免企业税费97.1亿元,新增制造业贷款43.4亿元。市领导联挂、市本级组团服务组共出动2100余人次,走访本级规上企业900多家,收集梳理各类问题350多个,解决各类问题270多个;开展金融指导员进企业服务活动,共组织262名金融指导员分两期进驻市本级720家规上内资企业,协调推进破解18个共性突出问题;实施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新增“个转企”1669家、新三板挂牌企业9家、上市公司5家;开展金融风险防控专项整治,企业应急转贷资金制度实现县(市、区)全覆盖。

(二)坚定不移推进转型升级

一是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总共29家,全年新增省级企业研究院17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8家。嘉兴科技城成为全省五大科技平台之一,秀洲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升格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德、中日、中荷、中法等四家产业园区被列为首批省级国际产业合作园。

二是深入实施“四换三名”工程,加大“机器换人”技改力度。全年全市“机器换人”项目1887项,完成投资539.1亿元,当年累计实施“机器换人”企业1705家,基本实现三年规上企业“机器换人”全覆盖。全市工业设备购置投资690.7亿元增长18.2%,其中工业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628.2亿元,增长23.6%,增速为全省第一。腾退低效用地1.2万亩,整治提升低端落后企业2392家。

三是加快提升装备制造业。积极实施装备制造业1112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制定《关于推进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推进嘉兴市装备制造业从中低端向高端发展。鼓励装备制造企业开展首台(套)产品的试制和产业化,目前,嘉兴市已拥有国内首台(套)产品3项、省内首台(套)34项、市级首台(套)136项。全市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1724.1亿元,增长6.3%;实现增加值360.7亿元,同比增长6.9%;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为24.9%,比去年提高了0.64个百分点。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迅速,主要领域涉及智能制造装备、光伏及新能源装备、高效节能环保装备、电梯等特种设备等,产值240亿元左右,占整个装备制造业产值的14%左右。

(三)坚定不移推进新型产业培育发展

一是加快时尚产业培育发展。围绕精品纺织、皮革制品、品牌女装等三大产业链提升发展,浙江省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时尚产业的指导意见》,海宁成为全省6个特色时尚产业基地建设试点之一,海宁皮革时尚小镇、桐乡毛衫时尚小镇成功创建为省首批特色小镇,浙江雅莹集团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玖姿等12个品牌列入省第一批重点企业和品牌培育对象,有2人获得第五届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全市时尚产业全年实现产值681.98亿元,增长5.7%;实现增加值139.55亿元,增长5.8%。

二是制订实施加快楼宇经济提质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南湖基金小镇、嘉善巧克力甜蜜小镇、海盐核电小镇、海宁皮革时尚小镇和桐乡毛衫时尚小镇入选全省首批特色小镇。

三是加快培育以智能终端、光伏为重点的信息产业。截至2015年底,嘉兴市光伏发电装机总容量884兆瓦,并网总容量722兆瓦,其中分布式装机容量712兆瓦,分布式并网容量629兆瓦,分布式装机容量和并网容量分别占全省的48.9%和51.7%。完成2013年市政府确定的到2015年完成500兆瓦分布式光伏发电的目标任务。有力地带动了光伏产业的健康发展,全市规上光伏企业35家,实现产值327.7亿元,同比增长27.6%,利润总额17.1亿元,同比增长121.9%。

(四)继续推进工业绩效评价

一是完成新一轮工业企业绩效综合评价。涉及规上工业企业4153家、规下企业5475家。评价结果显示,全市4153家规上工业企业中,A类企业623家,B类企业1870家,C类企业1274家,D类企业413家。与2011—2013年相比,规上工业企业2012—2014年的平均绩效水平整体有所提升。其中,亩均税收从12.57万元/亩提高到13.77万元/亩,提高了9.5%;亩均工业增加值从57.89万元/亩提高到63.73万元/亩,提高了10.1%;单位能耗工业增加值0.91万元/吨标准煤,与上期持平;单位排放工业增加值从514.16万元/吨COD提高到559.87万元/吨COD,提高了8.9%;全员劳动生产率从12.18万元/人提高到13.67万元/人,提高了12.2%。评选公布了嘉兴市工业企业综合绩效“百佳”企业。

二是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大力推进“退低进高”、淘汰落后、“五水共治”“五气共治”、低小散块状行业整治提升,全年共腾退低效用地面积11556亩,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15.6%。深入实施淘汰落后产能“百千万”行动,淘汰落后产能涉及企业1111家,淘汰低效落后产能设备1万多台套。关停粘土砖瓦窑9座。

三是推进“两创”中心建设。扎实推进工业园区转型发展和“两创”中心建设。全年17个市级“两创”中心培育对象完成投资21.4亿元,全市完成标准厂房87.5万平方米。

二、商贸流通业发展概况

2015年,嘉兴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94.57亿元,比上年增长11.0%,扣除价格因素增长10.3%。从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1345.54亿元,增长10.7%,住宿餐饮业零售额149.03亿元,增长13.1%。按经营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268.79亿元,增长10.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25.78亿元,增长12.4%。全市电子商务网络零售额835.6亿元,比上年增长36.8%。全市拥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300个,比上年减少27个(2015年省工商局对市场分类作了调整,同时将全年无成交额的市场剔除计算市场总数),全年成交额1663.58亿元,比上年增长11.4%。

全市全年进出口总值310.85亿美元,比上年下降7.8%,其中出口总值229.27亿美元,下降3.1%,进口总值81.58亿美元,下降19.1%。机电服装及纺织类产品等居出口主导地位,机电产品出口57.9亿美元,增长2.4%,占全市出口比重33.5%;服装产品出口29.7亿美元,下降8.5%;纺织品出口32.1亿美元,增长0.9%,占比18.6%。高新技术产品出口8.14亿美元,增长14.4%。我市具有出口实绩的民营企业3869家,比上年同期增加355家,累计出口94.6亿美元,下降0.8%。

全市新批外商投资项目249个,比上年增加3个;合同利用外资48.7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3%;实际利用外资26.84亿美元,增长7.6%。新批境外投资项目49个,对外直接投资额6.2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9.6%。全市引进内资项目1325个,实际到位内资306.90亿元,增长6.6%。

全市接待海内外游客6382.6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679.44亿元,分别增长18.4%和20.3%。其中,接待外国、港澳台游客72.64万人次,增长2.8%,旅游外汇收入2.53亿美元,增长11.5%;接待国内游客6310.01万人次,增长18.6%,国内旅游收入663.79亿元,增长20.5%。

三、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概况

面对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增速放缓的新常态,嘉兴市电子信息产业紧紧围绕发展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经济,通过龙头骨干企业带动促进全行业规模和效益全面增长。2015年,信息产业主营收入完成918亿元,同比增长12%,其中电子制造业842亿元,同比增长12.78%,高于规上工业13个百分点;利润总额54亿元,增长23.72%,高于规上工业16个百分点;软件业务收入28亿元,同比增长12%。

(一)信息产业支柱地位更加巩固

全市电子制造业规上企业(376家)完成工业总产值917亿元,同比增长15.8%;完成出口交货值246亿元,下降0.3%;完成主营业务收入842.6亿元,增长12.8%;利润总额54.4亿元,增长23.7%。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量之比为12.1%,利润占全市工业总量的13.9%,分别比去年同期提高1.1和1.8个百分点。全市电子信息产业规上企业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高于全市工业14个百分点,利润增长速度高于全市工业16个百分点。电子信息产业支柱产业地位不断巩固,信息经济的产业基础更加扎实,成为“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亮点。

(二)龙头企业向百亿规模进军

2015年,全市电子产品制造业工业总产值超100亿元以上企业2家,取得零的突破;超50亿元企业4家,比去年增加1家,超20亿元企业6家,超10亿元企业17家,超5亿元企业26家,亿元以上企业138家,比去年增加3家。其中10亿元以上的17家企业占规上电子制造业工业总产值总量的50%以上,占据半壁江山。浙江晶科能源有限公司、闻泰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再次跻身电子信息百强行业,其中晶科能源名次大幅提升,从第88位上升至第60位。入围中国电子元件百强企业3家(天通、佳利、嘉康)。入围浙江省电子信息制造业重点企业4家(晶科、闻泰、富鼎、电产芝浦),入围浙江省电子信息成长性特色企业7家(天通、昱能、佳利、嘉康、涵普、恒业、万科思)。浙江晶科能源和昱辉阳光能源工业总产值分别为102亿元和100亿元,闻泰通讯工业总产值达88亿元,富鼎电子超过了50亿元,成为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龙头和行业的排头兵。

(三)智能终端实现高速增长

以智能手机制造为主的通讯终端设备制造业自年初以来一直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11亿元,同比增长42%,利润3亿元,同比增长203%,手机产量为3700万部,增长22%,全部为4G智能手机,约占全省的产量75%。闻泰、德景两大手机制造企业分别完成主营收入81亿元和14亿元,特别是闻泰通讯的增速达到了70%以上。

(四)光伏企业保持良好态势

光伏行业的发展态势趋好。据重点监测的34家正常生产的光伏企业(含光伏玻璃),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为327亿元,同比增长27.6%,利润总额17亿元,同比增长121%,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显著,全市电子信息信息产业中仅有的两家超百亿企业晶科和昱辉能源均属于光伏行业,产值超10亿元的企业数量达7家(其中两家为光伏玻璃),企业经营状况得到明显改善,6家企业实现了扭亏。

(五)软件业发展平稳

2015年全市实现软件业务收入28亿元,同比增长12%,利润总额7.3亿元。其中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13亿元,同比增长超过50%。随着互联网+不断深入,两化深度融合的加速推进,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层面的战略决策的实施,“机器换人”、智能制造加快推进,对本地的软件产业起到了较大的带动作用。特别是浙江日立解决方案软件服务有限公司、浙江和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软件企业增速明显。

四、“十三五”嘉兴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思路

(一)大力推进制造强市建设

根据嘉兴产业发展基础和产业发展导向,“十三五”期间重点发展装备、电子信息两在主导产业,纺织服装、皮革、化纤三大特色优势产业,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三大先导产业;积极培育智能终端、智能照明、智能制造装备、农林机械、汽车及零部件、精品纺织、品牌女装、皮革制品、化工新材料、光伏新能源等十大产业链,至2020年,十大产业链的销售收入突破6000亿元;大力推进绿色生态发展。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实现研发设计、制造、销售、维修、回收再利用的制造流程再造,逐步建立绿色制造标准和绿色产品标准。实施有污染企业的绿色改造升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可再生资源和能源的使用率,大幅降低物耗、能耗和水耗;大力培育工业类特色小镇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以产业为纽带,实施跨行政区域的整合提升。

(二)大力推进互联网强市建设

大力推进创新转型,充分发挥现有科研院所优势,积极探索院企合作模式和研发成果产业化路径,积极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政策导向,为科技成果转化搭建高效平台,促进科研与产业融合互动发展。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以智慧城市建设为抓手,打造网络强市;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建设和“两化”深度融合示范试点,培育一批涉及宽带网络、信息消费、智能终端等领域的龙头企业,推动智能制造生产模式的集成应用,引导传统产业实施互联网改造,以数据驱动传统产业提升;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以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落户嘉兴乌镇为契机,密切跟踪互联网产业发展动态,积极探索互联网经济发展路径,努力争创全国互联网产业创新发展综合试验区,至2020年,着力建成全国互联网国际交流与合作区、全国互联网产业发展集聚区、全国互联网研究与人才培养引进汇集区。

(三)大力推进与上海的产业协同创新发展

在建立与上海“两个无差别、三个更好”经济发展环境基础上,加强产业对接。强化引智引制,充分借助上海的技术、人才、信息、资金优势,实现我市产业跨越式发展,积极对接上海自贸区,借鉴自贸区的制度、模式和政策优势,为嘉兴经济发展服务,促进我市经济快速可持续发展。加快促进产业平台对接,以特色园区、特色小镇为主要载体,加强产业、项目、人员互动与合作,逐步实现产业共建、平台共建、特色小镇共建,形成嘉兴与上海的优势互补,实现共同发展。

(四)大力推进市场化改革

加快落实供应侧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解放生产力,以市场为导向,淘汰落后产能,积极扶持新兴领域和创新领域,提高要素供给的质量与效率;加快推进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在现有用能机制改革试点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管理办法,尽快向全市推广,并将其做法逐步拓展到用汽、用水等领域。

五、“十三五”嘉兴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主要目标

“十三五”时期,工业经济发展实现“百千万”目标,即境内外上市公司100家(含新三板、中小板),千亿产业4个(纺织服装、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具体目标如下:

(一)规模结构

到2020年,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6%,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提高8%,工业生产性投资年均增长10%。

(二)“两化”融合

到2020年,“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达到85以上,装备数控化率达到50%,实施1000项智能化改造项目,实施1000项服务型制造项目。

(三)创新能力

到2020年,建成省级以上研发机构200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80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达到3000家以上,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1.29%。开展以客户需求为方向的模式创新,实施1000项外经贸协作项目。

(四)绿色制造

到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15年下降18%以上,工业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下降幅度比2015年下降10%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5年下降18%以上,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6%,实施1000项生态化改造项目。

六、“十三五”嘉兴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主要措施

(一)实施产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

加强创新主体培育,进一步理顺“政府、企业、市场”的关系,全面推行“创新券”政策,落实省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综合试点,引导各创新主体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再创新。加强创新载体建设,着力推进省区域创新副中心、省光伏产业“五位一体”创新综合试点等建设,发挥秀洲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带动作用,支持南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嘉兴科技城)加快建设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促进创新成果产业化,创新体制机制,重点研究建立在嘉高等院校为嘉兴市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服务的有效机制,健全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机制,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全程服务水平。

(二)实施智能制造提升工程

夯实网络基础建设,借助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落户乌镇的机遇,以创建“宽带中国”示范城市为载体,加强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的规划布局,建设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的工业互联网。强化制造过程智能化,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推广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在重点行业大型骨干企业积极推进建设智能工厂与互联工厂,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大力普及数字化车间和自动化生产线。在行业龙头骨干企业中推行首席信息官(CIO)制度,引领和提升行业信息化建设水平。实施智能制造产品与装备开发计划,突破一批智能制造核心技术,研制开发一批成台(套)智能装备,重点发展工业机器人、中高档数控加工装备、智能专用装备、关键零部件、自动化控制系统等,推动生产制造装备智能化升级。

(三)实施制造业服务化提升工程

在嘉兴市传统行业大力推行“互联网+定单化生产”模式,运用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鼓励制造企业向系统集成商转变,以价值链延伸与再造为重点,提升系统集成及一站式解决方案的服务能力。发展工业设计、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培育检验检测、质量认证、管理咨询、创意策划、职业教育等中介服务机构。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建设,重点发展以专业市场或特色园区为主要载体,以市场拓展和产业提升为主要目标,兼具研发设计、会展营销、产品交易、成果推广、峰会论坛等综合功能,以区域总部经济为特征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四)实施绿色制造提升工程

以高能耗、高水耗、高排放的行业为重点,实施新一轮清洁生产审核,对使用或生产有毒有害产品的企业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实施能耗限额标准,鼓励企业加快推进企业节能技术改造,每年安排不少于100项重点节能项目计划。把园区改造成为“经济快速发展、资源高效利用、环境优美清洁、生态良性循环”的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到2020年基本完成园区生态化改造。推进用能权和废弃物在线交易,实现工业新上项目用能权交易全覆盖,逐步形成全市性、全行业的产业废弃物和再生资源在线交易平台。加强智慧能源监测,逐步构建各级政府对企业能源消耗的动态在线监测信息平台。完善环境预警和风险监测信息网络,提升重金属、危险废物、危险化学品等重点风险防范水平和应急处理能力。

(五)实施产业国际化提升工程

巩固和深化与重点国家(地区)的合作,积极探索与境外区域合作开发新模式,推进中德、中荷、中日等国际园区建设。全面深化对接上海工作,探索推进“长三角协同创新先行区”建设,努力承接上海在科技、金融、管理等方面的高端要素。把培育本土跨国公司作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重要任务,引导企业树立国际化经营理念,鼓励企业参与全球资源配置,拓展市场空间。鼓励企业制订全球化经营战略,建立全球组织架构,提高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资源配置能力,实现产业梯度转移和海外扩张。到2020年,培育20家以上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本土跨国公司。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推进境外产业集聚区建设,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双边贸易与合作。

(六)实施质量品牌提升工程

以“浙江制造”标准为引领,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推动企业提升主导产品采标率。积极构建完善的品牌建设社会化支撑体系,培育一批品牌建设服务平台和专业服务机构,依托产业集群、特色产业基地和制造业特色小镇,加快培育一批区域品牌,到2020年争取获批5个以上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对接国家工业强基工程,实施一批强基工程重点项目,建设一批技术基础平台,推进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产业技术基础等领域技术研发、工程化和产业化。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大知识产权违法惩戒力度,强化品牌保护,完善企业自我保护、政府依法监管和司法维权保障“三位一体”的品牌保护体系。

(七)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

按照“政府组织、需求主导、舆论倡导、典型示范”的原则,以培养高层次企业家为目标,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为核心,对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的企业家开展分领域、分层次、多形式的培训,促进企业家综合素质全面提升;营造尊重企业家的社会氛围,宣传、奖励优秀企业家,畅通企业家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和建言献策的渠道;引导企业家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到2020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企业家轮训全覆盖,培养50名“三名”企业带头人,50个具有现代化管理理念和能力的企业管理团队,引领企业管理水平上台阶。

嘉兴市工业经济联合会

嘉兴市企业联合会

嘉兴市企业家协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