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年我国产业发展概况

年我国产业发展概况

时间:2022-07-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2.1 第一产业的发展状况(一)第一产业增速稍有上升,占GDP比重进一步下降2014年,第一产业累计实现增加值58 331.6亿元,比2013年实际增长了4.1%,增长率稍有上升。牛肉产量689万吨,增长2.4%;羊肉产量428万吨,增长4.9%;禽肉产量1 751万吨,下降2.7%。其中,工业增加值实际增长率为7%,建筑业增加值实际增长率为8.9%,增速均有所下滑。

2.2.1 第一产业的发展状况

(一)第一产业增速稍有上升,占GDP比重进一步下降

2014年,第一产业累计实现增加值58 331.6亿元,比2013年实际增长了4.1%,增长率稍有上升。2014年,第一产业增长值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9.16%,比2013年稍有下降。在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中,2014年第一产业投资11 983亿元,比2013年增长33.9%。

图2.9 2006~2014年第一产业发展状况

注:增长率根据上一年不变价计算。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二)粮食生产再获丰收,产量实现“十一连增”

从粮食生产来看,根据《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4年的粮食种植面积比2013年增加了78万公顷,略有上升。同时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实现了11年的连续增长。2014年粮食产量60 710万吨,比2013年增加516万吨,增产0.9%。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也继续保持上升的趋势。

在粮食生产中,与2013年相比,夏粮和秋粮的产量均有所上升,而早稻的产量则有所下降。2014年,夏粮产量13 660万吨,比2013年增长了3.57%,在粮食产量中所占的比重为22.5%;秋粮产量为43 649万吨,增长了0.12%,占粮食总产量的71.9%;早稻产量3 401万吨,下降了0.18%,占粮食总产量的比重为5.6%(见表2.2)。

图2.10 2006~2014年粮食产量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表2.2 2007~2014年夏粮、秋粮和早稻产量变化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2014年的谷物产量共计55 727万吨,比2013年增长0.83%。在主要的谷物中,玉米的产量最高,达到了21 567万吨,比2013年下降了1.29%;其次为稻谷,产量达到了20 643万吨,比2013年增长了1.38%;小麦的产量则为12 617万吨,比2013年增长了3.48%。

(三)其他农、林、牧、渔产品的产量

2014年的棉花及糖料的种植面积和产量与上年相比都有所减少,其中棉花的种植面积为422万公顷,减少了13万公顷,棉花产量616万吨,减产2.2%;糖料种植面积191万公顷,减少9万公顷,糖料产量13 403万吨,减产2.5%。油料的种植面积和产量都变化不大,种植面积1 408万公顷,增加6万公顷;油料产量3 517万吨,与上年持平。此外,2014年还实现茶叶产量209万吨,增产8.7%,茶叶生产实现了自2006年以来的连续增长;木材产量8 178万立方米,比2013年减少了260万立方米,下降幅度达3.1%。

图2.11 2006~2014年稻谷、小麦和玉米产量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2014年,肉类总产量8 707万吨(见表2.3),比2013年增长2.0%。自2006年以来,除了2007年的肉类产量出现下降之外,其他各年的肉类生产都呈上升趋势。2014年,在各类肉产品中,除了禽肉的产量有所下降,其他产品的产量都有显著的上升。其中,猪肉的产量最高,为5 671万吨,增长了3.2%。牛肉产量689万吨,增长2.4%;羊肉产量428万吨,增长4.9%;禽肉产量1 751万吨,下降2.7%。

2014年,水产品的产量增长明显。全年水产品产量6 450万吨,增长4.5%(见表2.3)。自2006年以来,水产品的产量连续增长。其中,养殖水产品产量4 762万吨,增长4.9%;捕捞水产品产量1 688万吨,增长3.5%。

表2.3 2006~2014年各类农、林、牧、渔产品产量

续表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四)农产品的出口扩张高于进口,但贸易仍处于逆差状态

2014年,农产品的进出口贸易都比2013年有了显著的增长。其中,出口贸易的扩张幅度更大,全年共出口农产品719.6亿美元,增长了6.1%;进口农产品1 225.4亿美元,增长了3.1%。农产品的贸易逆差为505.8亿美元(见表2.4)。

表2.4 2014年主要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数据

资料来源:农业部国际合作司。

在各类农产品中,谷物、食用油籽和畜产品的贸易均处于逆差状态。其中,以食用油籽的逆差最大,为430.8亿美元,贡献了农产品贸易逆差的绝大部分。而食用植物油、蔬菜、水果以及水产品的出口均大于进口,呈现出贸易顺差的状态。净出口额分别为68.4亿美元、119.9亿美元、10.6亿美元以及125.1亿美元。2014年,进口的波动幅度显著高于出口,其中谷物、棉花、食糖、食用植物油、蔬菜、水果以及畜产品的进口都表现出两位数的变化率,除了畜产品之外,上述各类农产品进口的变化率都在20%以上。而出口的变化则较为平稳,除了谷物的出口下降了13.9%之外,其他产品的出口变化幅度均在10%以下。

2.2.2 第二产业的发展状况

(一)增加值增速下滑,占GDP比重持续下降

2014年,第二产业累计实现增加值271 392.4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227991亿元,建筑业增加值44 724.8亿元。与2013年相比,第二产业增加值的实际增长率为7.3%,增速稍有下滑。其中,工业增加值实际增长率为7%,建筑业增加值实际增长率为8.9%,增速均有所下滑。2014年,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2.64%,比2013年下降了1.03%。自2010年以来,第二产业增加值的增长率以及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已呈现出连续五年的下降态势。

图2.12 2006~2014年第二产业发展状况

注:增长率根据上一年不变价计算。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在工业内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了8.3%,高出工业的总体增速,表明工业的规模经济优势依然明显。分所有制来看,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私营企业增长率最高,达到了10.2%,从高往下依次为股份制企业增长9.7%,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6.3%,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4.9%以及集体企业增长1.7%。在2014年宏观经济走势继续下滑的大背景下,私营企业却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这充分表明现阶段私营企业具有体制上的优势,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从发展趋势来看,2006~2014年间,各种类型企业的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率都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但私营企业的增长率在各类企业中都是最高的。而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以及集体企业的增加值的增长率则是相对较低的。

图2.13 2006~2014年分经济类型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率

数据来源:历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二)工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深化

分行业来看,在工业的三大门类中,制造业增长最快,达到了9.4%,而采矿业增长了4.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了3.2%。从规模以上工业的细分行业来看,根据我们得到的行业数据,将各行业按照增加值的增长速度由高往低进行排列,如表2.5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到,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各行业的增长率具有显著的差异。其中,增长率最高的前三个行业依次为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2.4%),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2.2%),以及汽车制造业(增长11.8%)。而增长率最低的三个行业依次为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2%),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增长5.4%),以及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6.2%)。

根据行业汇总的数据,高技术制造业[2]增加值比2013年增长12.3%,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0.6%;装备制造业[3]增加值增长10.5%,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0.4%;六大高耗能行业[4]增加值增长7.5%。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在工业内部,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增长速度超过了规模以上工业的增长速度,说明2014年工业内部的结构在进一步地转型和升级。而六大高耗能行业的增长速度要低于规模以上工业的平均水平,说明工业也在向着环境节约和资源友好的方向转型。

表2.5 2014年部分行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率单位:%

资料来源: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4年,传统能源中的原煤产量增速大幅下降,甚至出现了负增长;而原油产量的增长率也出现了显著的下降,增速仅为0.7%;天然气的增长率尽管也有所下降,但仍保持7.7%的较高的增长速度。初级产品如纱、布、化学纤维以及成品糖的增长速度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而制成品如彩色电视机、空调以及程控交换机的产量出现了大幅度的提高;冰箱和微型计算机设备的产量则出现了负增长,增速的下降幅度很大;汽车和移动通信手持机的增速也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尤其是移动通信手持机的增长率由2013年的23.2%下降到了2014年的6.8%。钢铁和水泥等传统的产能过剩行业的增长速度也出现了非常明显的下降,其中粗钢和钢材的增长率分别由2013年的7.6%和11.7%下降到了2014年的1.2%和4%;而水泥的增长率则由2013年的9.3%下降到了2014年的2.3%。

表2.6 2012~2014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注:根据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相关数据进行了修订,其中2013年原煤产量由36.8亿吨修订为39.7亿吨。
数据来源:历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二产业投资208 107亿元,增长13.2%。固定资产投资最多的是制造业166 918亿元,增长13.5%;之后分别是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投资22 916亿元,增长17.1%;采矿业投资14 681亿元,增长0.7%;建筑业投资4 450亿元,增长27.2%。

(三)工业利润继续增长,但增长率及平均利润率均有所下滑

从利润来讲,2014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64 715亿元,比上年增长3.3%。在各类所有制企业中,股份制企业实现的利润最多,为42 963亿元,再往下分别是私营企业22 323亿元,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15 972亿元,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14 007亿元以及集体企业538亿元。从利润的增长率来讲,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最高,增长了9.5%;再往下分别是私营企业增长4.9%,股份制企业增长1.6%,集体企业增长0.4%,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利润则下降了5.7%。与2013年相比,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整体以及各种类型企业的利润的增长率都出现了显著的下降,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增长率由2013年的12.2%下降到了2014年的3.3%,下降幅度高达8.9%;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下降幅度最大,由2013年的6.4%下降到了2014年的-5.7%,下降幅度高达12.1%(见表2.7)。

表2.7 2013年和2014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情况

资料来源:2013年和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从利润率来看,2014年工业企业的资产利润率为6.99%,收入利润率为5.91%。工业企业的利润率较2012年和2013年都有所下降。从各类型工业企业来看,2014年资产利润率最高的前三类企业分别是集体企业10.9%、私营企业10.81%以及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8.05%;而收入利润率最高的分别是集体企业6.98%、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6.28%以及私营企业6.04%(见表2.8)。而国有企业以及国有控股企业的资产利润率和收入利润率在各类企业中都是最低的。但是从发展趋势来看,2012年以来,国有企业、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的资产利润率和收入利润率是在持续上升的,而私营企业的资产利润率和收入利润率是在持续下降的。

表2.8 2012~2014年工业及各类型企业的利润率单位:%

注:资产利润率=利润总额/资产总计;收入利润率=利润总额/主营业务收入。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四)出口结构继续调整,进口商品以初级产品为主

从出口商品的结构来看,2014年,在我国主要的商品出口中,规模最大的是服装及衣着附件以及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部件,出口额分别为11 445亿元和11159亿元(见表2.9)。服装及衣着附件的出口增速有较大幅度的下滑,而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部件的出口则连续两年负增长。从出口额的增速来看,2014年有煤、液晶显示板、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部件、家具及其零件四类商品的出口都是负增长,其中煤的出口下降了35.5%,而液晶显示板的出口则下降了12.4%。钢材的出口增长最快,高达31.6%,其次为手持或车载无线电话,增速达到了20.2%。总体来讲,劳动密集型产品中,除了鞋类的出口增速有小幅上升,其他产品如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服装及衣着附件,家具及其零件等的出口增速都有较大幅度的下降,说明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正在逐步弱化。而资本密集型产品中,除了液晶显示板的出口增速大幅下降之外,其他产品如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部件、手持或车载无线电话、集装箱以及汽车的出口增速都是在提高的。这说明我国资本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在进一步提升。

表2.9 2012~2014年主要商品出口金额及其增长速度

注:2014年仅包括汽车。
资料来源:历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从进口来看,我国进口的商品主要是初级产品。其中,进口额最多的是原油,达到了14 017亿元。从增速来看,食用植物油、铁矿砂及其精矿、煤(包括褐煤)、成品油的进口额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大豆以及初级形状的塑料的进口增速也出现了下滑;而谷物及谷物粉、氧化铝、原油、纸浆、钢材以及未锻造的铜及铜材的进口增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升,尤其是氧化铝的进口增速由2013年的-22.7%提高到了2014年的35.5%,进口额基本与2012年持平(见表2.10)。

表2.10 2012~2014年主要商品进口金额及其增长速度

续表

资料来源:历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五)能源利用效率持续提高,能源消费结构发生调整

2014年能源消费总量42.6亿吨标准煤,比2013年增长2.2%(见图2.14)。自2006年以来,能源消费总量的增长率呈现出降低的趋势。能源的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8%,自2008年以来,单位GDP的能耗呈持续下降的趋势。2014年,在工业企业中,吨粗铜综合能耗同比下降3.76%,吨钢综合能耗下降1.65%,单位烧碱综合能耗下降2.33%,吨水泥综合能耗下降1.12%,每千瓦时火力发电标准煤耗下降0.67%。

2014年的能源结构进一步调整。各类能源的消费中,煤炭消费量下降2.9%,原油消费量增长5.9%,天然气消费量增长8.6%,电力消费量增长3.8%。自2006年以来,各类能源消费量的增长率都存在着较大幅度的波动。2014年煤炭消费量首次出现负增长,这也意味着,在能源的消费结构上,煤炭所占的比重进一步下降,其他能源所占的比重则有所提升。2014年,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66.0%,水电、风电、核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则占到能源消费总量的16.9%。

图2.14 2006~2014年能源消费状况

资料来源:历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图2.15 2006~2014年各类能源消费量的增长率

资料来源:历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2.3 第三产业的发展状况

(一)第三产业增长较快,占GDP比重不断上升

2014年,第三产业累计实现增加值306 738.7亿元,实际增长率达到8.1%,是三次产业中增长最快的。自2008年以来,第三产业的增长率都保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水平上,波动较小。2014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8.19%,是三次产业中最高的。自2006年以来,第三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见图2.16)。

图2.16 2006~2014年第三产业发展状况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二)行业发展分化明显

第三产业各行业中,2014年增长最快的是金融业,实现增加值46 954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0.2%,而且自2012年以来金融业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批发和零售业在2014年的增长速度仅次于金融业,实现增加值62 216亿元,增长了9.5%。房地产业的增长速度最慢,实现增加值38 167亿元,仅增长了2.3%。自2012年以来,房地产业增加值的增速已经连续三年出现下降,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增速则持续上升(见表2.11)。

表2.11 2012~2014年第三产业各行业增加值及其增长率

续表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在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中,第三产业投资281 915亿元,增长16.8%。分行业来看,2014年,房地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最多,达到123 690亿元,比2013年增长了11.1%,增长速度下降明显。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额仅次于房地产业,达到42 984亿元,增长了18.6%,增速也有所上升。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最小的是金融业,投资额1 360亿元,增长了10.5%,增速大幅度下降;其次为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投资额2 262亿元,增长了14.2%,增速出现了显著的下滑。从增长率来看,2014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最快的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高达38.6%;其次分别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36.2%以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34.7%。而增长最慢的行业为住宿和餐饮业,仅增长了4.2%,增速大幅度下滑;其次分别为金融业的10.5%和房地产业的11.1%。

表2.12 2014年第三产业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及其增长速度

续表

注:房地产业投资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外,还包括建设单位自建房屋以及物业管理、中介服务和其他房地产投资。
资料来源:2013年和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三)行业间FDI的增长差异显著,对外直接投资显著提高

2014年,在第三产业除金融领域外的各行业中,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是房地产业,达到346.3亿美元,增长了20.2%。自2012年以来,房地产业实际使用的FDI的增速在持续上升。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实际使用的FDI仅次于房地产业,为124.9亿美元,增长了20.5%。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实际使用的FDI连续两年均为负增长,但增速有所提升。批发和零售业在2014年实际使用的FDI也为负增长,并且增长率由2013年的21.7%下降到了2014年的-17.8%,下降幅度很大。

表2.13 2012~2014年非金融领域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及其增长速度

资料来源:历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4年,第三产业走出去的步伐明显加快。在非金融领域,对外直接投资最多的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达到了372.5亿美元,增长了26.5%;其次为批发和零售业,对外直接投资172.7亿美元,增长了26.3%。而增长率最高的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额增长了1倍,达到了17亿美元;其次为房地产业,增速达到了45.8%,对外直接投资30.9亿美元。在国内房地产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企业纷纷寻求对外投资。

表2.14 2014年非金融领域对外直接投资额及其增长速度

资料来源: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