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网络学习环境中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变量分析

网络学习环境中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变量分析

时间:2022-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师个体专业化与教师职业专业化共同构成了教师专业化。网络学习环境的目的是“促进学习”,它既是一个科学理论研究体系,也是人们进行教育活动的实践,网络学习环境中表明了21世纪终生教育的概念,不仅包括了学校正规教育,还包括了一切形式和内容的学习行为,如社会教育、绩效技术、远程学习、非正规教育、个体学习等。图3 网络学习环境中的过程变

网络学习环境中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变量分析_宁夏教师教育发展

网络学习环境中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变量分析

高志军 刘静

[摘要]本文用系统论的方法分析了网络学习环境中教师专业化成长中的变量,并对各个变量进行了分析和说明,为教师专业化成长提供了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网络环境教师专业化变量分析

一、引言(www.guayunfan.com)

社会学的角度来看,教师专业化属于成人阶段的职业社会化,又称教师专业社会化。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指教师个体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为教师个体专业化;其二指教师群体为争取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而进行努力的过程,为教师职业专业化。教师个体专业化与教师职业专业化共同构成了教师专业化。美国卡内基财团组织的“全美教师专业标准委员会”倡导《教师专业化标准大纲》,这是一份迄今为止最明确地界定教师“专业化”标准的文件,它指出量化教师专业化的基本准则如下。

①教师的任务。教师接受社会的委托负责教育学生,照料他们的学习——认识学生的个别差异并作出相应的措施。②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了解学科内容与学科的教学方法——理解学科的知识是如何创造的、如何组织的;如何同其他领域的知识整合的;能够运用专业知识把学科内容传递给学生;形成表达知识的多种途径。③教师教育的专业能力。教师负有管理学生的学习并作出建议的责任——探讨适于目标的多种方法;注意集体化情境中的个别化学习;鼓励学生的学习作业;定期评估学生的进步等。④教师研究的专业能力。教师系统地反思自身的判断,不断作出困难的选择;征求他人的建议以改进自身的实践;参与教育研究,丰富学识。⑤教师职业的专业手段。教师是学习共同体的成员,包含同其他专家合作提高学校的教育效果;同家长合作推进教育工作;运用社区的资源与人才等。

二、系统论的观点

系统辩证论是指按系统的观点准确、科学地表述系统物质世界的辩证发展,深刻、全面地揭示自然界、人类社会、思维领域系统运用的本质特征和普遍联系,并从整体上考察系统事物的生灭转化过程和系统内外的辩证关系

按照路德维格·贝塔朗菲的观点,所谓“系统”,可以定义为相互作用着的元素的复合体,或者“是处于一定相互联系中的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各组成的总体”。系统是物质世界存在的基本方式和根本属性,即自然界是成系统的,人类社会是成系统的,人的思维也是成系统的。在系统中最本质的要素是它的组织联系,一个或几个子系统中的变化都将影响系统的整体运转,如图1所示。

图1 系统结构示意图

在具体的教育过程和学习过程中,系统的输入和输出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如图2所示。

图2 网络学习环境中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网络学习环境的定义:“网络学习环境是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中,研究与人类学习行为有关的各个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活动规律,以促进学习的理论与实践。”[1]这个定义所表达的意思是:首先,网络学习环境所描述的范围是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中,这里将现代信息技术如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语音识别技术等视为人类生存的e—化环境,而不是强调某一种媒体、工具和技术。其次,研究的对象是“与人类学习行为有关的各个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活动规律”,包括传统媒体和现代高科技媒体以及与学习活动有关的其他要素在内的各种要素是一个系统和整体。这些要素包括了所有的教学过程和教育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如教育者、学习者、教学目标、课程教材、教学模式、教学管理等,并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活动规律,此外,还包括了目前和今后人们可能进行研究的一切与学习行为有关的要素,如心理、生理、社会关系、哲学理念等等。

网络学习环境的目的是“促进学习”,它既是一个科学理论研究体系,也是人们进行教育活动的实践,网络学习环境中表明了21世纪终生教育的概念,不仅包括了学校正规教育,还包括了一切形式和内容的学习行为,如社会教育、绩效技术、远程学习、非正规教育、个体学习等。

三、网络学习环境中过程的变量分析

网络学习环境活动是一个开放的自组织复杂巨系统[2]。在上述系统中输入端是有一定目标的学生和各种资源,输出端是学生,而教育或学习过程十分复杂,它是一个结构还没有被人们认识的“黑箱”。学生是网络学习环境过程中的主要变量,与学生学习过程紧密相关的其他变量还有教师变量、环境变量、技术变量等,网络学习环境过程中所涉及的变量十分复杂,用图3来表示。

在图3中网络学习环境中所涉及的变量主要包括:教师变量、环境变量、学生变量和技术变量。其中教师变量包括:(1)教师在网络学习环境中的态度;

(2)教师胜任CAL的能力;(3)教学方法。环境变量包括:(1)社会环境;(2)学校环境(包括校园网);(3)课程与教学软件。学生变量包括:(1)学习动机;(2)计算机文化基础,能力;(3)学习方式;(4)在网络学习环境中的态度,兴趣;(5)其他因素(年龄、性别等)。技术变量包括:(1)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2)B-ISDN、Cable Modem、ADSL等;(3)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程度。

网络学习环境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在网络学习环境中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学生的角色、学习环境,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现代教育技术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必要对网络学习环境中的学习变量做一个透彻的分析[3]。

教师变量:教师对待网络学习环境中的态度在思想上的阻力往往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多数教师在以前接受师范教育或在职培训时缺乏计算机教育应用知识的训练,另一方面,由于对新技术的宣传工作的片面夸大,教师本身又缺乏对计算机教育应用的认识从而产生一种误解甚至抵触情绪。根据国内外信息技术应用于网络学习环境中的发展情况,通常可以分为三个阶段[4][5]。第一阶段:“不知道为什么”,也有人把这一阶段称之为“技术沙漠阶段”。第二阶段:知道了为什么,但“不知道做什么和怎样做”。第三阶段: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经过充分的培训和实践,教师对于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已有清醒的认识和成熟的方法,能够从容地将计算机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作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图3 网络学习环境中的过程变量

总之,网络学习环境使得教师的地位从根本上发生了变化。另外,教师变量的变化还体现在其他方面,例如教师观念系统的角色更新;教师能力系统的角色更新;教师方法系统的角色更新等[6]。

环境变量:今天人们广泛使用的e—化概念[7]已不仅仅是指某种媒体,或一种新技术革命,而是继青铜器、铁器、蒸汽机、发电机之后,成为人类社会进步的尺度,代表着一种新型社会革命。21世纪的中国教育面对e—化的世界,必须适应时代的变化,加快网络学习环境中的步伐。利用最新的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大胆的探索与试验,然后站在信息化社会的高度,用全新观点、全新视野加以审视,努力从理论上作出合乎社会发展需求并符合人类认知规律的阐释,我们就完全可能较快地实现由传统教育体制、教学模式向新型教育体制、教学模式的转变,实现对我国教育的重大革新,从而满足21世纪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何克抗、黄荣怀,1999年)。

学生变量包括:(1)学习动机;(2)计算机文化基础,能力;(3)学习方式;(4)在网络学习环境中的态度、兴趣;(5)其他因素(年龄、性别等)。1996年4月1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正式提交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马约尔的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该报告将学会四种基本学习作为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从而从根本上更新了学习的内涵,将学会学习置于21世纪教育的核心,由此可见学生变量的内涵和外延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们必须重新审视。

在网络学习环境的学习过程中,针对学生变量的需求,我们要引导学生明白“要学”比“学好”更重要,“会学”比“学会”更重要。所谓“会学”,就是教师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告别维持性学习方式,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为学习平台,养成创新学习方法,注重学习的预期性、多元性和开放性,在一种全方位的立体型的学习方式中发展学生自己的智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生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能力主要体现在使用计算机获取信息的能力,即把计算机看成是在网络学习环境中学习过程的辅助工具,通过运用计算机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动机,扩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技术变量: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技术,开创了网络学习环境中的新时代。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化技术。根据国际权威数据分析企业IDC的预测,到2010年,全球Internet的用户数量将达到9亿人。专家们认为,这种增长势头估计会持续到下个世纪初,直至所有使用计算机的人都成为网上的用户为止。

(2)多媒体技术。“多媒体”不是多种媒体的简单集合,而是以计算机为中心把处理多种媒体信息的技术集成在一起,它是用来扩展人与计算机交互方式的多种技术的综合。

在教育领域,多媒体技术主要是指多媒体教学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对网络学习环境中的环境起到技术平台的作用,与应用其他媒体的教学系统相比,多媒体教学系统具有许多优点[8]。“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模式,由于设备昂贵,目前还只是应用于少数高难度的军事和医疗模拟训练以及一些研究领域。这是一种全新的技术变量,它对网络学习环境中过程的教育技术应用模式会产生更深远的影响,尽管今天还很不普遍,但它有非常令人鼓舞的美好前景。

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变量分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意见》(教师〔2004〕4号)有关要求,以及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9]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变量涉及众多内容的复杂系统,国际教育界专家认为,作为21世纪新教师,应具有如下10个方面的基本素质(专业成长变量):喜欢接近青少年,并愿为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而献身;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能有深刻理解;具有广博的学识教养;对于不断变化的社会,具有正确的感受性;熟悉专门学术的探究方法及技术;对教育内容与方法,具有开发创新的能力;对于教育组织,能深入理解并有判断力;具有教育者的责任感;对于人格的陶冶,具有探究精神;对能力的发展,愿意为此作出终生的努力。

从教师职业的特点及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变量应涉及以下8个方面:(1)思想道德素质变量;(2)教师职业品格素质变量;(3)身心素质变量;(4)科学文化素质变量;(5)教育教学能力变量;(6)教育科研能力变量;(7)学术研究能力变量;(8)专业发展能力变量。

(一)思想道德素质变量

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奋斗终生的信念,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忠于党的教育事业。有正确的人生观、健康的价值观,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做道德高尚的人,具备真诚、正直、勤奋、进取、热情、关爱、合作等品质。

(二)教师职业品格素质变量

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热爱教师职业,遵守宪法和法律,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志存高远,无私谦逊,为人师表,献身于伟大的教育事业,履行教师的职责和义务,认真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严格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完成教学任务。

(三)身心素质变量

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成就感,经得起挫折的磨难和成功的考验,有较好的感知灵敏度和承受度等。具有坚强的体魄、旺盛的精力来维持长时间的高强度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较强的人格感召力,有开放的人格和宽容的心境和鼓励他人的思维,充分理解求异与创新。

(四)科学文化素质变量

广博的科学知识、文化修养和兴趣爱好。掌握思维活动的发展规律,了解思维的有关结构、内在联系。逻辑思维能力,掌握逻辑思维活动的发展规律,了解逻辑思维的有关结构、内在联系。

具备较完善的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和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有较强的专业意识、想象能力。想象是多元化知识点的连接、相互作用启发的结果;是不同维数空间的迁移;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抽象思维方式。创新思维能力,具备大胆、合理的怀疑和不断否定自己的健康心理;具有独立思维和发散思维品格,以及丰富的知识基础。

(五)教育教学能力变量

把握分析教材、编写教案、课堂授课、实习实验、论题议题、批改作业等各教学环节。掌握和运用教学大纲、教材,制订教学计划、编写教案,掌握一些方法会引导兴趣,使学生乐学;引导认知,使学生会学;引导设问,使学生会思考,引导小结,使学生会归纳。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的能力。掌握和了解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及教学软件、课件的使用与制作。具有较强的课堂组织管理能力,因势利导、灵活机智地调动学生的思维、见解,并从中发现问题、找出原因、找出对策。教学实施能力。指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能力,因材施教的能力,课堂教学组织的能力,运用各种教学技巧的能力和教学机制等。组织管理能力。从班集体的组织构建,到班级的各项活动,都能建立明确的目标,营造团结、奋进的班风。人际交往能力。能与学生真诚沟通,与学生家长互相配合,与学校各部门协调支持,形成对学生教育的合力

(六)教育科研能力变量

理解教学大纲要求,把握教材整体结构,可以从教学对象的实际出发提出自己的见解并能统筹安排知识点和思维训练计划。

(七)学术研究能力变量

根据学科发展动态,能提出问题,发现问题。会检索、整理资料,了解所选课题领域的已有成果和研究动态。分析、整理资料,把研究课题的全过程及取得的成果完整、清晰地表达出来。

(八)专业发展能力变量

具备坚韧不拔的毅力,独立思考、刻苦钻研的学习习惯和积极进取、灵活机敏的学习方式。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具备独立、发散的思维品质和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强烈的学科应用意识。

五、提升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方法

(一)教师应该成为学者和专家

教师作为培养人才的人,不仅要有渊博的文化科学知识,而且还要掌握教育科学,懂得教育规律,按照现代教育的内容、手段和方法施教。

(二)教师应该成为研究者和反思者

把教师束缚在知识传递者的位置上的观念,让教师走出传统的藩篱,从单纯的知识传递教师走向研究者与反思者,教师成为研究者与反思者,“研究”“反思”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方法。

(三)确立终生学习思想,不断改善自身的教师专业素质

1996年,由雅克·德洛尔任主席的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提出:我们把即将来临的世纪认作是这样一个时代,在这个时代中,遍天下的所有个人和公共机构将不仅把追求知识视为达到某种目的的一种手段,而且也视为目的本身。将鼓励每个人抓住一生中可得到的各种学习机遇,而且每个人也都有抓住机遇进行学习的可能性,这意味着我们对教师期待更高,要求更严,因为“终身学习是打开21世纪光明之门的钥匙”。

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学习,中小学教师的学习伴随其教育教学专业生涯的始终。教师要想取得深厚的修养、扎实的专业、渊博的学识,就必须抓住每一个时机和场所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校内外教师学习、向自己的学生学习,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充实自己,才能使自身专业得以发展。他们要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关心。

(四)提升教师教育教学及科研能力

加强教育科研,是推动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是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是教育决策科学化的需要,也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需要,一个教师只有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之路,才能将教育教学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

(五)具备现代化教育技术能力

信息技术是最活跃、发展最迅速、影响最广泛的科学技术领域之一,信息技术极大地拓展了教育的时空界限,空前地提高了人们学习的兴趣、效率和能动性,教师应具备现代化教育技术能力。

(六)教师应该成为青少年灵魂的优秀塑造者

教师不仅传授知识,而且塑造人的思想和品德,教师的服务对象是生动活泼的青少年,他们都有不同的个性和细腻的精神世界,包括智慧、感情、意志、信念、自我意识等等,这些都需要教师用自己的心灵去塑造。教师在学生心灵中播下高尚的精神种子,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六、结束语

从技术上来说,在网络学习环境中能够实现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大部分的交互功能,它能节约30%的费用、40%的时间,提高30%的学习效果,这些数字表明了网络学习环境中的美好未来,如何来实现它们,通过什么手段来实现,如何提高网络学习环境中各个变量指标并把他们规范化、标准化和商业化,这是网络学习环境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高志军系宁夏大学教育学院教师;

刘静系宁夏大学教育学院2009级研究生)

【注释】

[1]何克抗.网络学习环境中与高校教学的深化改革(下)[J].中国电化教育,2008(3)

[2]黄荣怀.以系统辨证论的观点看现代教育技术[J].中国电化教育,2007(5)

[3]毛向军.网络学习环境中将改变全球教育模式[J].中国远程教育(资讯版),2010(8)

[4]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4)

[5]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4)

[6]潘涌.教育的转型呼唤教育角色的更新.http://www.etc.edu.cn

[7]黎加厚.e-Education:电化教育的新定义.http://www.etc.edu.cn

[8]刘海燕,李浩然,邹文.学习类型的理论研究简介.http://www.etc.edu.cn

[9]杨成.对教师进行教育技术培训的实践与反思[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