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现状与对策_教学组织方法

现状与对策_教学组织方法

时间:2022-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状与对策_教学组织方法第一节 班级授课制的历史、现状与对策纵览人类社会的教育发展史,大约早在公元前300年,以孔子创立私塾和苏格拉底讲学为标志,开创了平民受教育的先河,最初的教育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教学。它是指在学生较少的班级中,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方式、教学内容、模式、教法、评价手段会发生全新的变化,教育观念将更新,而校园文化、社会教育等也要进行配套改革。

现状与对策_教学组织方法

第一节 班级授课制的历史、现状与对策

纵览人类社会的教育发展史,大约早在公元前300年,以孔子创立私塾和苏格拉底讲学为标志,开创了平民受教育的先河,最初的教育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教学。其后极具影响的当推16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创立的班级授课制,此种形式推广以来,为工业革命输送了大批合格的人才。它将工业化生产方式引入教育,是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对提升人类的整体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现代教育亦有着深远而广泛的影响。如今21世纪,进入信息化时代,现代教育必须以培养现代人,即具有独立个性和人格,适应现代社会并促进现代社会发展的创新人才为目标,与之相适应的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手段也应更新,这使得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对如今我国推行现代素质教育的制约及影响,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型人才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因此分析班级授课制产生的历史背景并与我国如今国情现状进行比较,提出相应的对策、解决方法取其之长,避其之短对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型人才有现实的意义。

一、班级授课制产生的历史与现状

早在公元1世纪上半叶,古罗马就曾实行过分班教学,教育学家昆体良不但称赞并论证了这种教学形式的优越性,还尝试实行了分班教学这一教学模式。然而在西欧中世纪的大变动中,分班教学的作法被废弃了。在这段漫长的时间里,西欧各国主要实行个别教学,学生没有固定的入学时间,学习进度不一致,学习环境嘈杂,教学效率低、效果差。学校的工作组织松散、混乱。到了中世纪后期,一些教会学校中出现了班级授课制教学的萌芽与较好的教学工作组织经验。这为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提出班级授课制奠定了基础,他提出一个教师对一个班级的学生同时上课,以代替传统的个别施教。认为这样不仅教师教得省力,而且学生可以互相激励、帮助,从而可以愉快而有效地学习。由于它比个别教学优越,所以得到很快的推广,并在以后的实践中逐步完善起来。

我国1860年,容闳在太平军中向干王洪仁玕建议设立各种实业、武备学校、提出仿照西方分行各级学校制度。出现了班级授课制思想的萌芽。此后郑观应明确提出“学校者,造就人才之地,治天下之人本也。”主张仿照西方学制,设立高、中、初三等学校系统,并主张在各层学校中均采用班级授课制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并规定了学习年限。以考试的结果为升级的标准。1901年“废科举,兴学堂”,开启了班级授课制为基本形式的现代教育以来,班级授课制因其本身的高效性逐渐成为我国学校普遍采用的组织形式,并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直到当前我国课堂中主要还是以“整齐划一”的班级授课制为主,这种课堂教学结构虽有其许多优点,但也存在着很明显的弊病,存在着许多严重的缺陷。班级授课制最大的局限性,就是它不便于照顾学生个别差异,特别是很难兼顾学习上优秀和学习上困难较大的学生的不同要求。如果把传统的班级授课制比喻为“齐步走”,那么是再形象不过的了,统一的教学目标,统一的教学进度,统一的教学方法,统一的考核要求,想“跑”起来的“跑”不了,走累得想慢点,老师又紧赶着。这种不顾客观上存在的学生认知心理上差异的“齐步走”的教学结果,使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则又“吃不了”。不利于更多的学生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得到最为有效、合理的发展。同时,班级授课制所采用“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已经历了几百年,已不适应现在世界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趋势了。(www.guayunfan.com)

总之,当今班级授课制的弊端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同一要求对待不同的学生。不能根据学生对象的水平把教学目标规定必要的下限和可能的上限,把教学控制在一定的幅度内进行。(2)用同样的教学方法对待不同的学生。部分教师习惯于把自己教学方法的适度界定在学习中等良好学生水平上,老师在教学中似乎总是有意无意地在引导着一部分学生“学”,而不是引导着全班学生进行学习,满足于教学方法在这一部分学生上产生效果。(3)教师在教学中对成绩较差的学生往往关注不够,成绩较差的学生心理上有一定的障碍,自卑感和离群倾向较为明显,而在课堂上他们往往是处于无人关照的状态,发言、表演、参加讨论机会很少,似乎游离于集体的教学活动之外,这势必加速他们学业情况的恶化。

同一个班级的学生,虽然生理年龄相近,在身心发展上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普遍性,但由于个人环境、生理、心理、受教育程度及主观努力等诸方面的差异,使同一年龄阶段中不同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又表现出特殊的差异性,具有不同的智力结构,认知方式和气质性格。而在当前教师总是面对全体学生,步调一致,采用同样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以同样的要求对待具有个别差异的学生群体,势必会使有一部分学生难以适应,从而产生学习水平的分化。成绩较好的学生会出现“吃不饱”,他们的发展就会受到阻碍,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难以调动。成绩较差的学生会出现“吃不了”,他们的心理压力会越来越大,最终失去自信心,同样学习的积极性难以调动。这就是当前课堂教学的最大缺陷。因此,如何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已成为改进现实课堂教学的一个关键问题。因而,许多教育界人士作出了长期的努力,力图寻找出教学的途径与策略,以克服班级授课制的不足之处。

二、班级授课制改革与对策

(一)心理发展适应性、分层次策略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真正意义上的班级授课制的国家之一。然而他们在发挥这一教育制度的长处和优势的同时,也采取相应的措施弥补其在个别教育方面的不足。为此,英国中小学的教学组织始终保持着课程教学和个别辅导两个系统。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多元化同样要求多元化教育的环境,培养出更多不同类型、层次的人才。因此我们在教育中也就相应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的学生实行小班化、分层次教学的教育策略。

(1)小班化教育。什么是小班化教育?班级人数相对较少固然是小班化教育的一个特征,但决不是本质特征。它是指在学生较少的班级中,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方式、教学内容、模式、教法、评价手段会发生全新的变化,教育观念将更新,而校园文化社会教育等也要进行配套改革。

小班化教育的最关键最核心问题是转变教育观念,即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根本目标,为时代和社会培养身心健康的创新人才。所以小班化教育从理论到实践,从形式到内容,都将发生革命性变革,其最终目的是促进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实施小班化教育,首先必须树立“学生主体”意识。学生是教学的主题,学生处于教学活动的中心地位,他们有更多的时间与老师交往,得到老师的个别化教育,能充分享受教育资源。其次实施小班化教育,教师必须树立服务意识。教师应全心全意地服务于学生,服从学生的发展、需求,更新教学手段,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提高教学质量。第三,在小班化教育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有效的组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求知、求新、求真的探索精神。第四,在小班化教育中,教学过程是师生的互动过程,双方共同学习探索,发现规律,教学相长。当然,一切教学活动都要落实于学生的和谐发展,应该让每个学生享有老师同等的关怀。师生的交流机会增多,学生的学习效率会提高。小班化教学的教学策略,就是让每个学生都受到等距离教学,让每个学生充分享受教育资源,充分享受老师。在教学中进行活动教学,游戏教学,让学生的每一课都学得快乐。

根据小班化教育的课堂教学策略的综合型、可操作性以及灵活性原则等因素,在小班化课堂教学中实践中总结出以下教学策略。1.主动参与。老师要重视参与方法的指导和参与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条理性有机结合。学生的主动参与精神不光体现在课堂教学中,还体现在学生学校生活的各个层面。2.合作教学。我们平时经常谈到要发展学生个性。什么是个性?个性是指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而非随心所欲。把任性,耍脾气,和老师对着干,跟同学争争抢抢都误认为是个性,这是对个性的曲解。独立性不排除团队精神。在学习中善于和别人合作,尊重他人的建议,这样的孩子才是会学习的孩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和谐互动,使学生有竞争对手变成合作伙伴,取长补短,拓宽思路,在合作学习中共同达到教学目的。而小组学习活动,是合作教学的基本形式,能使小班化的合作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3.活动教学。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使学生在老师有组织的活动中学习知识,增长才干,发展个性。具体操作方法如下:明确学习目标,分组学习、游戏竞赛、表演评价、质疑补充。它适用于复习课和练习题。4.创新教学。有人说,孩提时期是人生中最富有创造性的时期,因为幼小的孩子心灵是自由的,他们少有清规戒律的制约和世俗情理的束缚。正是这种可贵的天赋的灵性,给予孩子以无限的创意。

法国文学家法朗士曾说:“教学的全部艺术就是唤起年轻心灵天然好奇的艺术,它的目的是为了让这种好奇心得到满足。”学生在学习上有好奇心和探索欲,教师的责任正是要不断满足并提升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培养创新意识。在小班化的教学前提下,民主活泼的教学氛围,是进行创新教学的重要条件。我们应摈弃“师道尊言”,与学生平等相处,这样一来学生就敢于亲近老师,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其求新意识。在这样的平等民主的气氛中,对学生加以正确引导,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远比严肃的说教有效。

(2)分层教学。什么是分层教学?就是出于对学生差异和个性的充分考虑,为了使更多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更有效、合理的发展而实施的一种教学策略。所谓分层次教学,是指教师对同班异质的学生实行区别对待教学的一种形式。将同一班级学生按一定的标准将他们分成各个同质组,教师在同一课时也在同一班对各个同质组分别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分层教学与分快慢班有什么不同?乍一听到“分层教学”的人都不禁这样发问。分层教学是“分层不分班”。所谓分层是学科教学分层,不分班是学生隶属的班级不变,一个学生数学可能在中层次班上上课,而物理则可能在优层次班上上课,但他分在哪个班不变;而快慢班则不同,它是以学生的各科考试总分排队,实行一刀切。其实,最根本的不同,还是教育观念、指导思想上的差别。快慢班是面向少数,面向那些升学有望的学生,丢掉的是大多数,使一部分学生失去学习信心;而分层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从尊重学生的在不同学科领域的学习差异、保护自尊心、建立自信心出发,实施让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最好的开发、个性得到最充分的发展的教学策略。

南京师大附中在实行分层教学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他们为外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政治每门学科都编写了A、B、C三个层次的教学大纲。不同的层次教学标准不同。C层次的教学标准是现行教学大纲的合格要求,教学内容以统一教材为主,适当增加趣味性;B层次的教学标准是现行教学大纲的优秀要求,注重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进行教学;A层次的教学要求不受现行教学大纲的限制,教学内容借鉴国内外优秀教材有所增加、补充,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用论文科技实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学习成果。“层次”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动态的,每学期结束,学生可以根据考试和整个学习情况作出新的选择。虽然每个层次的教学标准不同,但各个层次的教学过程都要固守一个原则,那就是要把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主体意识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使选择“层次”成了学生的一桩大事。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能力,每一次,他们都要反复权衡,最后作出决断。学生在选择哪一个层次中,教师充分尊重其自主性,但并不袖手旁观,而是充分发挥自己指导者、参与者的角色,观察、研究学生的发展“心向”,进行正确的指导。更为可取的是,该校教师不是为教而教,而是通过分层教学的实践,找到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的途径,让学生获得成功的自信。一些原来学习困难的学生在座谈会上谈到,分类进班后,上课心理压力减轻,情绪稳定,思想集中,感到自己被重视了,有更多的发言机会,主观上更加要求进步,课堂气氛也更为活跃,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无论是小班化、分层教学,都在向我们传递这样一个信息:教学不是单纯的师生间的智力活动,也是非智力因素的活动。教师的教学技艺再熟练甚至高超,如果不能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在传播科学知识的同时播撒人文精神,那么教学仍是低效的。

(二)远程、网络化教学模式

如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一日千里。江泽民同志要求我们“与时俱进”,我国经济发展要求人才实现终身教育。在这样的一个大环境下有效地提高引进现代教育技术,如网络技术进行远程教育无疑是对班级授课制这一模式有益的补充。传统的教育有着时空的限制,有明确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分,经验(交流)的增加也基本上是依靠从那些随时间而凝固的、静态的书本上获得知识。在网络中,任何一个人都可以通过网络从世界上的任何地方找到与自己志趣相投的人,不分国籍与种族,不分性别、年龄与受教育程度,请求他人与自己一同分享经验与知识。在很短的时间内,人们就可以组织起来讨论,然后解散,成为一种即时性的高效率学术沙龙或教育集体。例如,某人想学习幼儿教育,不用急着出去购买一本有关幼儿教育的书,他可上网找有幼儿教育经验人,从对方那儿获得及时有用的经验。相比于阅读书籍,在经验团体中个人有时可能会获得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因为书本通常只是针对普遍的读者而写作的。如今网络上的许多专业论坛如:时代论坛、国医专业医学论坛、广播电视专业论坛、大富翁Delphi技术论坛都是很好的例证。

当今时代,以网络多媒体技术为先导的第四次教育革命的勃兴,使人类的教育发展进入高速发展阶段,这无疑具有划时代意义。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己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面对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及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发达国家已经把注意力放在培养学生具备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真伪、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等一系列新的能力上。把学生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作为与读、写、算一样重要的新的终生有用的基础能力。信息素养己成为人类科学素养的重要基础。互联网的发展,不仅将改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将改变教育和学习方式。信息技术极大地拓展了教育的时空界限,人们学习的兴趣、效率和能动性空前地提高。多媒体教学、计算机教学软件、远程教育、虚拟大学等应运而生。先进的信息技术使教育资源共享的原则得以贯彻,学习选择的自由度大大提高,因需学习、因材施教真正成为可能;信息生产、传播和应用日新月异地高速发展;现代教育科学、心理科学和信息科学技术的综合和相互渗透,己成为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强大动力;传统的教和学的模式正在酝酿重大的突破,教育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变革。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进入千家万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登录互联网并使用网络进行学习和工作,人类逐渐走向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汕头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教育学博士秦国柱称之为“读网时代”。“读网时代”的挑战,学校将首当其冲。教育从观念到形式,都将发生根本的变革。网络教育将改变人们对教育市场的看法。同时,人们将越来越关注“教育产品”的服务对受教育者(教育消费者)所具有的价值。网络将使教育机构和受教育者更紧密地连结在一起,“言者谆谆,听者渺渺”,教师在表情冷漠的学生包围之下寂寞而无可奈何地讲授知识的历史将被终结。传统的学校教育,特别是高等学校,常常用本学年本专业能够开设哪些课程和计划开设哪些课程来讨论学生应该学习什么内容。高等教育滞后于社会导致怪圈般的所谓“结构性失业”。将来透过各种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网络教育或许会更加关注潜在生源的“志向”与“兴趣”,更加有效地预测本市本国乃至世界经贸领域对各类人才的需求。运用数据挖掘或通过其他系统来测定人们在某一特定时期会需要什么样的专业课程和教育服务,随之开发这些课程和服务,因而网络教育对于受教育者来说将更具有价值。

终身学习的传统概念是什么样子的呢?它首先要求人们必须先上学,然后工作,接下来是中止工作继续上学,继续教育与赚钱养家是一对矛盾,但这有可能因为网络教育的成熟而真正成为历史。网络世界是可以即时学习,随时学习,这恰是传统班级授课制所无法实现的。数字化和网络化才刚刚开始,网络还只是一株幼苗,在21世纪,它将迅速地长成参天大树。许多有关网络教育的设想,正在慢慢变成现实,有的则只是一种可能性,也有的可能不会实现,但网络教育超越学校教育时代一定会到来。传统的学校教育形式,如“班级”、“班主任”、“作息表”等等都将成为教育界的历史名词。早在1984年邓小平同志就提出,“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做起”。加快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使青少年从小树立科学观念和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和实践能力,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素质,实现我国第三步经济发展战略的宏伟目标有着不可估量的深远的历史意义。在中小学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是时代的要求,是国家的希望。

三、结论:目前我国东西部教育现状与经济水平发展状况仍然不平衡

东部沿海及中部部份经济发达地区,公民受教育的权利能得到有效的保障,教师队伍、师资力量强大,办学资源充裕,公民受教育的机会与程度都比中西部经济不发达地区高得多,高速发展的经济需要更多不同类型的人才。但对于广大中西部地区而言,经济相对不发达,一些边远贫困地区甚至连我国宪法规定的“九年义务教育”都难以保证,教师数量少,师资力量相对较弱,办学资源缺乏,文盲半文盲的人口比重还相当大。在这一种现实条件巨大差别下,对人才的需求与对教育的要求,我们认为在东部发达地区,应在班级授课制的基础上进行大胆革新,利用丰富的教育资源优势,有取舍地实施班级授课制,加大素质教育的推进力度与深度,勇于引入、探索适合我国新形势下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注重人才培养多样化、多元化;而对于广大中西部边远山区,则要保证班级授课制的主导地位,发挥其培养人才高效性的优点,保证并加强义务教育的实施。要利用最小的教育资源发挥最大的功效,快速提高中西部受教育人群的整体素质与质量。

我国提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这一战略成功的保障之一就是要提供大量基础人才。而如此大量的基础人才不能依赖从其他地区引入,最有效,最根本的办法就是加快本地基础人才的培养,为经济的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在我国现在教育发展水平与不均衡的状况下,班级授课制还不能一棒子打死;仍要看到其存在的必要性与长期性,在这一社会发展环境下;小班化、分层、网络化、终身化等教育形态是对班级授课制的有益补充与发展教育的必要探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