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韩国影视产业的发展历程

韩国影视产业的发展历程

时间:2022-08-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韩国电影市场经历了一个由限制到开放的过程。韩国电影的发展,主要归功于电影政策的创新与正确引导。由于外片的冲击,韩国进口影片数量不断上涨,国产影片数量不断下降,市场占有率持续下跌。美国电影的大量进入冲击着韩国电影市场,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对韩国影视产业更是沉重的打击。“韩国电影业现在前景黯然

一、韩国影视产业的发展历程

20世纪初,韩国电影主要以短片的形式上映,相应的短片影院也随之形成。在这以后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申星一、严莺兰等年轻影星为代表的《赤脚青春》等红极一时的影片,是那个时代的标志。

韩国电影市场经历了一个由限制到开放的过程。1962年,韩国军政府在新实施的《电影法》中明确规定,符合要求的12家电影制作公司,每制作四部国产电影或得到韩国电影最高奖“大钟奖”,才能进口一部国外电影。1966年,《电影法》作第二次修订,其中第16条规定,要引进一部国外电影,制片人最少出口4部国产电影,同时从中至少赚得2万美元。此外,对在国外市场放映超过60天的国内电影给予现金奖励。另一方面,国外电影不能直接在韩国发行。近35年内,这类电影不得不通过一个设在“洛杉矶的韩国购买方、韩国的进口商,整个地区发行和放映方所组成的多层体系”引进。(1)在这种制度下,20世纪60年代的韩国本土电影曾有过一段短时期的发展,但很有限。例如1968年国内电影大约占据了50%的韩国市场,本土制作的电影数量超过200部。1970年,韩国制作了209部电影,只有约60部进口电影,其中半数来自美国。1975年本土产品下滑到大约90部,1980年也是同样数目,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本土电影仅在80至110部之间。(2)

20世纪70年代被普遍认为是韩国电影最黑暗的时期。在军事政权下,严厉的审查和政府对电影工业的干预,扼杀了先前电影制作者享有的艺术自由,电影导演享有的自由权微乎其微,电影能够涉及的题材也非常有限,被迫制作一些类型和风格十分有限的影片来宣传政府政策。加上20世纪70年代电视走入寻常家庭,电影业进入衰退期,电影受众数量下滑,观众转向电视或者其他娱乐方式。20世纪80年代初期政府方针转变,审查不再那么苛刻,尤其是在性内容方面放宽,然而公开的政治题材依旧被禁止。到20世纪80年代晚期,随着1988年汉城奥运会的召开,审查机构开始允许一些相对温和的政治内容在电影中出现。面对日益萧条的本国电影业和大批观众转向电视等新兴娱乐形式,加之面对来自美国的经济贸易上的压力,韩国政府不得不作出了开放国内市场的决定。1985年韩国将制作影片和进口影片分离,从此之后,进口商在进口外国影片时不再需要以出口本国影片为条件,这就给制作公司减轻了负担。

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晚期,韩国电影业开始复兴,这是韩国电影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点。电影工业在美国院外集团的强烈游说下被迫排除许多贸易壁垒。韩国政府的电影政策转向以激励为主,奖励那些能够出口创汇的电影。韩国电影的发展,主要归功于电影政策的创新与正确引导。1986年《电影法》第三次修改,解除了进出口影片的关联,进一步开放进口片市场,同时允许国外公司直接在韩国制作和发行电影。由于放开了对引进电影的限制,各国电影迅速入侵韩国,韩国迅速成为继日本之后的亚洲第二大市场,一年即发行400部以上影片。其中100部影片为本土影片,300部是进口影片。其中仅好莱坞和香港两地的娱乐片即占70%多。(3)之后国家允许国外电影人到韩国制作、销售以及开设电影院并放映影片,使得韩国制片业竞争迅速变得激烈。80年代,韩国大电影公司将利润由对本土电影的投资全面转向进口好莱坞电影。政府虽然制定了“电影放映限额制”,但好莱坞利用美韩贸易谈判的机会,强制韩国政府采取自由化的电影政策。美国电影公司不需经过垄断进口的韩国电影公司,长驱直入韩国市场。结果,韩国进口电影的数量几乎逐年翻倍:从1985年的27部到1986年的50部、1987年的84部、1988年的175部。1990年它们占据了票房收入的80%。(4)

由于外片的冲击,韩国进口影片数量不断上涨,国产影片数量不断下降,市场占有率持续下跌。但是,经过几年的调整适应之后,开放的市场显示出了它的活力。国产电影的市场占有率跌到1993年的最低点后,从1994年开始一路上升,展现出了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强劲活力。与军事独裁政府相比,新上台的民主政府采取了更为开放的电影政策,不仅对外开放市场,更开始积极地寻求韩国电影走上国际市场的途径。

1993年,电影创作突破很多禁区,电影的表现题材逐渐放松。在电影发行放映领域,也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在政策上,进一步放宽了拍片限制,允许与日本合资拍片,聘用他国演员参与影片制作,委托别国发行本国影片。如韩国国产电影《爱的蹦极》是由好莱坞的直接发行商比华公司发行的,《狂想曲》和《灭绝人性三人组》是由哥伦比亚的直接发行商发行的。政府还大力鼓励本国企业和外国企业进行技术合作,韩国的电影公司同斯皮尔伯格“梦工厂”合作,大大提升了韩国民族电影的技术水平和制作水准。

在经济政策调控上,20世纪90年代初期,为鼓励大财团投资电影业,韩国政府制定了减免税收的电影振兴政策;1997年后实行抵押版权融资制,比如1998年,国有的电影振兴公司为10部电影作抵押版权融资,共提供30亿韩元。(5)

20世纪90年代短片和纪录片的发展,是韩国电影界一个异乎寻常的重要现象。截至1999年,韩国年产短故事片300多部,并通过国内外各种电影节上映。韩国20世纪90年代的纪录片和短片具有重要意义:一是为主流电影业提供新的电影人才和活化电影氛围,一定程度上直接催生了韩国电影振兴现象并刺激其发展;二是在题材和表现领域上有效填补了商业影片不敢涉足的领域,与主流商业片互为补充,并成为新的电影美学的催化剂;三是使电影产业和社会文化、艺术保持着良好的互动关系,平衡着电影作为产业、艺术和意识形态的三重功效,是韩国电影能够健康发展的深层原因之一。

电影进口的限制虽然被取消,但韩国保留了对国外电影的放映限制制度。最初,40%的公映时间分配给韩国电影,然而从1996年起,这个数字被降低到每年106天。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美国电影开始湮没韩国市场。1993年,有347部国外电影在韩国放映,是63部国内电影的5倍多,配额制面临崩溃。美国电影的大量进入冲击着韩国电影市场,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对韩国影视产业更是沉重的打击。“韩国电影业现在前景黯然无光。国内制作减少,从外国电影得到的收获只是一个回忆,不管是独立制作商,还是自我吹嘘的团体,他们的账本上都是赤字。这个时期被看做是韩国75年电影史上最动荡的时期。新作品从1996年的70部减少到53部。但是进口的电影,主要是美国电影,仍然保持强势,1997年是271部,大概是每周5部。回顾今年进口的影片,斯皮尔伯格的《失落的世界》、《侏罗纪公园》,和韩国票房名列榜首的电影The Contact相比,收入高出一倍。而The Contact的收入比韩国流行电影第二名Downfall高40%。”(6)

由于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韩国实行了“文化立国”的战略,一系列政策措施使得韩国影视业迅速发展起来,并成为影响亚洲和世界的强劲韩流。韩国电影在本国市场占有率上,从1993年15.9%的最低点升到2001年46.7%。“至少在过去三年,和任何一个国家相比,无论是审美方面还是商业方面,韩国电影业都是充满生命力的,在2001年持续兴旺和发展。制作量比1999年上升了24%,主要的电影出口收入比2000年多56%。电影数量比1996年上升60%(目前是818部),获进口许可比2000年多36%。在2001年10部最卖座影片中,韩国影片有6部,再次证明当前的韩国电影繁荣是观众导向的。”(7)

美国在韩国加入世贸组织时多次开展双边对话,力图使其放弃定额分配制。韩国政府也时常暗示在适当的时机提升定额,遭到电影制作商新一轮的反对。例如,韩国议会曾经提出,除非韩国电影占有了本国影片市场的40%,才能废除或者削减现存的银幕定额配给。2001年,本国市场的占有率达到了近50%,各方要求提高定额配给的呼声高涨。然而,那些定额分配的拥护者坚持这种40%的占有率必须在若干年内呈现可持续的状态。

1998年10月,在韩美投资谈判中,韩国表示将现行“电影配额制”中放映韩片的日数由146日减少到92日,引发了一场反对好莱坞压迫、振兴民族电影的游行抗议浪潮。最后政府在与美国谈判中改变立场,获得成功。这就是近年来韩国电影界著名的“光头事件”。电影配额制的实施有力地保证了电影发行网的形成,1999年,成为韩国电影走向振兴的一个关键性的转折点。1999年,《生死谍变》打破了由《泰坦尼克号》保持的票房纪录,掀起了一股观看国产影片的热潮,韩国电影迎来了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黄金期。同年,还有许多成功的韩国影片。一些私人的国际影业公司也开始将韩国影片推向各种国际电影节,并投放到国际市场。2000年,影片《共同警备区JSA》再次取得成功。在采用了好莱坞制作大成本电影能在海外市场成功的战略后,韩国电影业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