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历程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历程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时间为线索,对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大致归为三个阶段。与此同时,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也对体育事业的恢复和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推动作用。随着体育社会化对全社会的影响及体育产业表现出的良好发展前景。奥运会是国际体坛规模最大、水平最高、影响力最为广泛的综合性体育赛事。2005年11月,国家体育总局发布了《体育服务认证管理办法》。

三、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历程

我国体育产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30余年的发展,体育产业的框架已经基本形成,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的地位已初步确立(杨铁黎,2010:12)。以时间为线索,对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大致归为三个阶段。

(一)探索实践阶段(1979—1991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发展上。与此同时,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也对体育事业的恢复和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推动作用。1978—1980年连续3年的全国体育工作会议重点讨论了新时期体育发展战略问题,最终提出了指导今后体育工作的基本经验,即要正确处理体育与政治、体育与经济、普及与提高、学习与创新四个方面的关系。

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召开,原国家体委提出体育工作的重点是“抓紧体育改革,推进体育社会化”。1984年9月,提出“我国体育已日趋社会化,以国家办体育为主的同时,社会团体、集体以至个人都可以积极兴办体育事业”的主张。在1984年10月5日颁发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发展体育运动的通知》指导下,原国家体委经过调研、探索和酝酿,于1986年4月15日,颁发了《国家体委关于体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草案)》,《决定》提出了我国群众体育的改革方向,即进一步推动体育社会化,实现国家办与社会办体育相结合的方针,这充分调动了社会办体育的积极性。

1985年8月,在全国体育发展研讨会上,提出“体育事业属于第三产业,是体育改革的理论依据之一”。这一思想的确立,对发展体育事业的行为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落实党的十三大会议精神,在体育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的讲话中第一次出现“积极兴办体育产业,发展与体育有关的产业,使之逐步发展为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之一”的提法。尤其是1990年北京亚运会的成功举办,1990年9月22—10月7日,北京成功举办了第11届亚洲运动会。中国体育代表团获得了183金、107银、51铜,总奖牌数341枚的骄人成绩。“北京亚运会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桥梁”成为共识。

(二)起步发展阶段(1992—2001年)

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和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之后,中国体育改革的方向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和现代体育发展规律来探索中国特色的体育发展道路。邓小平同志南方讲话和党的“十四大”精神,为20世纪90年代体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指引了方向。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召开,根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在南京召开了全国体委主任座谈会上,提出“深化体育改革,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的体育体制大计,加速体育的产业化”。1992年11月,全国体委主任座谈会在广州中山市召开。会议认为,体育界应该以改革体制为关键,转换机制为核心,加快体育改革步伐,以期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符合现代体育运动规律的国家调控、依托社会、自我发展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体育管理体制和良性循环的运行机制,形成国家办和社会办相结合,以社会办为主的新格局。会议还确定了同年6月在北京郊区红山口召开的全国足球工作会议提出的足球率先进行市场化改革的决定,提出以足球改革为突破口,探索竞技体育改革的道路。

1992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决定》明确提出了第三产业要“以产业化为方向,建立充满活力的第三产业自我发展的机制”。按照产业划分的标准,体育事业主要生产体育劳务的非物质形态产品,属于第三产业。这不仅带来了体育观念的重大变化,而且对发展体育事业的方式也产生了深刻影响。1993年4月,国家体委下发了《国家体委关于深化体育改革的意见》以及《关于运动项目管理实施协会制的若干意见》《关于训练体制改革》《关于竞赛体制改革》《关于群众体育改革》《关于培育体育市场、加速体育产业化进程的意见》五个附件,确定了以转变运行机制为核心,“面向市场,走向市场,以产业化为方向”的改革发展思路。

随着体育社会化对全社会的影响及体育产业表现出的良好发展前景。至20世纪,我国的体育产业初步成型,开始形成包括体育竞赛表演市场、健身娱乐市场、体育用品市场、体育无形资产市场、技术培训与咨询市场、体育旅游市场等在内的产业体系。到1999年,全国共发行体育彩票102亿元,所获公益金全部用于体育事业发展。1997年,我国最大的股份制体育公司——中体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正式上市。

(三)加速发展阶段(2002年至今)

2001年7月13日,在国际奥委会第112次会议上,北京赢得了第29届夏季奥运会的举办权。我国政府向世界庄严承诺并践行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举办了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杨铁黎,2010:13-22)。奥运会是国际体坛规模最大、水平最高、影响力最为广泛的综合性体育赛事。北京奥运会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与繁荣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北京奥运会不仅为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提供新动力、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体育市场规范化运作,而且为我国体育用品市场、健身娱乐市场、竞赛表演市场、中介市场,以及彩票市场都提供了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和市场发展的范例。

2003年5月,国家统计局印发了《三次产业划分规定》,将体育产业与文化和娱乐业一起组成文化、体育和娱乐业。2005年11月,国家体育总局发布了《体育服务认证管理办法》。2006年7月,国家体育总局颁布了《体育事业“十一五”规划》和《体育产业“十一五”规划》,提出“十一五”时期体育产业发展目标是:“初步建成与大众消费水平相适应,以体育服务业为重点,多业并举、门类齐全、结构合理、规范发展的体育产业体系,形成多种所有制并存、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兴办的格局。”

2011年4月,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0〕22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充分发挥体育产业在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体育事业“十二五”规划》,国家体育总局制定并印发《体育产业“十二五”规划》。《指导意见》指出:“十一五”期间,在国家经济社会以及体育事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体育产业乘势而上,规模不断扩大,呈现出较快的发展态势。2008年全国体育产业从业人员达到317万人,实现增加值1555亿元,较2007年增长16%,明显快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体育彩票销量持续增长,“十一五”期间共实现销售额2428亿元,提取公益金728亿元。

《指导意见》提出的发展目标是:“十二五”期间,全面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进一步完善体育产业扶持政策,建立体育产业发展政策体系;继续保持体育产业快速发展,增加值以平均每年15%以上的速度增长,到“十二五”末期,体育产业增加值超过4000亿,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0.7%,从业人员超过400万,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之一;创建一批充满活力的体育产业基地,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体育骨干企业,打造一批有中国特色和国际影响力的体育产品品牌;不断完善多种所有制并存,各种经济成分竞相参与、共同兴办体育产业的格局;优化体育产业结构,提高体育服务业的比重,加快区域体育产业协调发展;基本建成规范有序、繁荣发展的体育市场,促进体育相关产业发展,壮大体育产业整体规模,增强我国体育产业的整体实力,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产业体系。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一方面在政府加快体育市场立法工作、转变管理体制、建立体育市场标准化管理体制、优化体育市场发展环境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另一方面,体育产业市场本身也通过培育健身休闲、竞赛表演、体育用品、网络体育、体育书刊、体育彩票等市场,初步构建了自己面向大众,以服务消费为主的体育市场体系。同时,又通过广泛吸引社会投资,加强与国际著名体育企业的交流与合作,整合体育产业资源等方式壮大了我国体育生产、经营企业。并且,通过推动竞技体育的职业化和竞赛表演业的市场化,形成了诸如“大师杯”网球赛、国际田径“黄金大奖赛”、“中超”职业足球联赛、CBA联赛等一系列具有国际和国内影响力的品牌赛事。体育用品业发展迅速,形成了李宁、安踏、361°、特步、鸿星尔克、双星等一批具有品牌效应的明星企业。体育健身市场出现消费热潮(杨铁黎,2010:22-2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