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日本媒体对中国电影的评价,中立的描述

日本媒体对中国电影的评价,中立的描述

时间:2022-08-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外国媒体对于中国电影的态度除了肯定之外,其余大多是持中立客观的态度,其内容基本停留在对影片剧情的直白介绍和对影片影像风格的客观描述。例如日本《周刊时事》杂志1987年11月28日题为《人们对“中国电影节”感兴趣》的文章中写道:中国电影正在引起人们的兴趣。今年举行的中国电影节已是第11届。[36]随后《日本经济新闻》对“第11界东京中国电影节”作了后续报道:一向主张以“友好”为目标的日中电影交流确实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

外国媒体对于中国电影的态度除了肯定之外,其余大多是持中立客观的态度,其内容基本停留在对影片剧情的直白介绍和对影片影像风格的客观描述。例如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对导演王小帅执导的电影《青红》进行过详细而中立的报道:

中国“第六代”导演王小帅执导的影片《青红》以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为时代背景,描写了从上海到贵州支援三线建设,出身普通家庭的女孩青红的悲剧生活。在遥远的西南部,她那一代人放弃了以前在上海的生活,但是,从未放弃回城的梦想。王小帅说,《青红》诞生于大变革时代。在这部影片中,父亲是个暴君式的人物,残暴地对待妻子和女儿青红。父亲与妻女之间的“斗争”构成了电影的主线,但是,最后没人胜出。女儿陷入无尽的痛苦之中,因为她的渴求、希望和爱情都惨遭扼杀。[35]

按道理说,在新闻报道中保持中立客观是新闻媒体必须遵循的职业原则,但是,在现实中大多数报纸都是多少带有本报观点的,而这种观点的倾向性也往往偏爱政治、经济、文化的强势话语权者。因此,有些媒体的报道从表面看似乎中立公正,实则隐藏着倾向性。例如日本《周刊时事》杂志1987年11月28日题为《人们对“中国电影节”感兴趣》的文章中写道:

中国电影正在引起人们的兴趣。在东京的电影院举行的“1987年中国电影节”盛况空前,甚至为满足观众要求而延长日期。今年举行的中国电影节已是第11届。

随着中国影片质量的提高,开始引起电影爱好者们的关注。有一种要取代走下坡路倾向的日本电影和西欧电影的趋势。

中国电影节每次都在11月举行,有七八部新片轮流上映。今年这届电影节上映了《大阅兵》、《黑炮事件》和《老井》等八部影片。原定到12月1日结束,根据观众的要求,将延期到12月7日。

一位来自千叶县船桥市的女大学生(23岁)看了《黑炮事件》之后热情地说:“我从三年前就开始来看中国电影,今年这届的影片特别好。希望以后上映更多的影片。”

电影评论家小川彻说:“中国的电影界人士在认真地思考问题,而日本的电影被商业主义占据了。”[36]

随后《日本经济新闻》对“第11界东京中国电影节”作了后续报道:

一向主张以“友好”为目标的日中电影交流确实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两国人民对电影的期望越来越高,希望多拍摄一些能深深扣动观众心弦的有趣影片。山田洋次导演说:“我惊异地看到中国的电影艺术最近出色地实现了飞跃。《老井》可以说是其典型。我们日本的电影也绝不能落后。应该通过相互竞争,向全世界退出优秀的片子。”这表明从交流过渡到竞争的时代已经到来。[37]

以上来自日本媒体的报道,表面上看确是中立客观态度,实则处处暗藏玄机。在盛赞中国电影的背后是内心的惊讶与不甘,“大和民族是一个颇为好胜的民族,由于日本国土狭小资源短缺,日本人为求得生存必然比其他民族付出更多的代价,也使他们不论做什么都要求尽善尽美,一旦自己面临被超越和淘汰,日本人会更加发奋。在中国电影走入日本并赢得日本观众喜爱的时候,日本电影人深感自身责任的重大,将中日两国电影在未来的关系定位成‘竞争’。由此可见,日本将中国看成它的竞争对手。不管历史上发生过什么,日本对中国的态度显示着在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将作为一个强大的对手和日本在未来竞争,日本人有着一份担忧。比起美国人与德国人对新时期中国电影创作的态度,日本人显然将中国作为一种威胁。”[3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