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论中国电视批评理论体系的建立

论中国电视批评理论体系的建立

时间:2022-04-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论中国电视批评理论体系的建立■欧阳宏生中国电视经过近五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电视文化,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建立完善的中国电视批评理论体系势在必行。三是电视文化批评。批评者将电视视为更大的社会环境中影响深远的文化载体,关注电视的文化属性及文化意义。

论中国电视批评理论体系的建立

■欧阳宏生

中国电视经过近五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电视文化,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建立完善的中国电视批评理论体系势在必行。本文从学科建设出发,对这门学科的理论建设和完善发展提出几点个人的看法。

一、电视批评的界定、分类与特征

(一)关于电视批评的界定

对电视批评概念的界定包括对电视批评的定义、类别及特性三个方面的论述。电视批评不同于电视批评性报道,它是针对电视本身所作的批评活动。“批评”一词常常被理解为否定、非议和提意见,但在本研究范围内电视批评如同文学批评、艺术批评、道德批评一样。电视批评中的“批评”是有特定含义的,不同于我们平时所说的批评。别林斯基认为,“批评源于一个希腊字,意思是作出‘判断’,因而,在广义上说来,批评就是‘判断’”。[1]可见,“批评”二字从本义上讲,就是判断,它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 判,即分辨与选择:断,即价值认定。简言之,“批评就是运用价值进行判断”。[2]本文所使用的“批评”一词指的就是这个含义。

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尽管电视批评文字在各类报刊、杂志上大量涌现,但几乎还没有研究者对电视批评这一概念进行过必要的界定。90年代中期曾有学者认为,“电视批评处于纯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总结的中间地带”,[3]尽管文中从存在价值、运作规律、思维方式几个角度分析了电视批评这一概念,但并没有给其下一个明确的定义。进入21世纪,电视批评的重要意义越来越为各界所认同,电视批评研究开始成为电视研究中一个值得关注的热点。不仅关于电视批评研究的评论逐渐增多,而且以2000年出版的《电视批评论》为开端,对电视批评进行系统研究的专著也相继问世。研究者对电视批评的这一概念的内涵,也有了不同角度的理解和界定。

《电视批评论》一书提出:“电视批评就是以电视节目的欣赏为基础,以电视理论为指导,以各种各样的电视节目及同节目相关的电视现象、电视思潮、电视受众、电视创作者等为对象的一种科学研究活动。”[4]

现代影视批评艺术》一书提出:“所谓影视批评,是以影视作品欣赏为基础,以影视理论为指导,以各种具体的影响现象(包括影视作家、影视剧创作、影响欣赏以及影视理论批评等)为研究对象的一种创造性艺术文化活动。”[5]

这两种定义比较接近,只是前一种定义将电视批评视为科学研究活动,而后一种则将其视为艺术文化活动。其实,当电视与电影并称时,对其进行的研究就自然主要集中于二者的共性,即艺术创作与欣赏的角度。因此,对影视批评所下的这个定义可能是确切的,但对电视批评而言,应该有更为宽广的视野。称其为一种研究活动是比较准确和全面的,但它又显然与严格意义上的科学研究有所区别。

《媒介批评》一书提出:“媒介批评在本质是上一种价值的判断,它是对新闻传播媒介系统及其各要素进行批判的过程”。[6]

《媒介批评通论》一书开篇即明确提出:“本书在以下意义上使用媒介批评这一概念:分析媒介现象,反思新闻报道的得失,评价记者的作品,从而形成相应的新闻观念……媒介批评学则是指通过解读经验理论化的途径,揭示隐蔽的解读规律,建立评价媒介的概念体系和范畴。”[7]

这两种定义一种强调了批评是一种价值的判断,取批判的立场;另一种则着重于批评应通过“解读”来评价其意义。应该说这两种观点都有可取之处,但是它们都将媒介批评局限于新闻领域,这至少对电视而言是不恰当的,无法包容电视所反映的广阔领域。

《电视批评理论研究》一书提出:“电视批评是以电视传播内容为基础的一种价值判断和理性审视,是对影响电视运作全过程的诸要素的全面评析。”[8]这一定义将电视批评视为“对影响电视运作全过程的诸要素的全面评析”,似乎又在实质上将电视批评限定在对电视全局性观照这样一个宏观的层次,忽略了其他视角和层次的电视批评。

综上所述,我认为电视批评首先应该是一种价值的判断,应着眼于揭示电视创造的这种价值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其次,电视批评应该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对电视的传播内容进行解读或诠释,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电视批评应该以对电视节目的分析、评判为基础。节目是电视传播内容的基本单元,批评应基于对内容的分析和研究来展开,如果脱离对内容的关注,那么批评往往会成为流于空洞的泛论,令人难以信服。因此,本文对电视批评的定义是:电视批评是以电视节目为基础,以各种具体的电视节目、电视现象、电视理念、电视创作者等为对象的旨在进行价值判断和理性审视的一种研究活动。

(二)电视批评的类型和特征

电视批评的类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电视机构批评。批评者将电视视为一种“社会公器”,认为电视代表社会大众的利益,为大众以至国家的发展服务,强调电视传播内容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维系社会公共价值方面所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以及教化功能。它包括社会责任批评、伦理道德批评、政治经济学批评等。

二是电视文本批评。批评者将电视传播内容视为一种相对独立自足的文本,关注对文本本身的读解和阐释。它包括艺术批评、审美批评、传播技术批评等。

三是电视文化批评。批评者将电视视为更大的社会环境中影响深远的文化载体,关注电视的文化属性及文化意义。它包括大众文化批评、文化产业批评、文化心理批评等。与前两类批评相比,电视文化批评具有更加广阔的研究视野和跨学科的特点,日益成为电视批评中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

电视批评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电视批评具有现实针对性。电视批评的对象必须是现实生活中具体的电视内容及传播环节,如电视节目、电视现象、电视受众及创作者等等,而不是对电视的本质、一般原理进行理论探讨。在选题上,电视批评针对的是对当下电视传播中有代表性或突出意义的电视作品、电视现象、电视思潮等进行及时辨析和批评。电视批评的现实针对的意义不仅要求电视批评致力于探讨电视传播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引人关注的问题,而且还要求通过对这种有针对性的批评和电视媒介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提出中肯的批评意见。

二是电视批评具有视听的诠释性。电视中的声画、视听符号有着强大的建构功能,电视镜头的变化、画面构成、音响效果、人物的服饰及神态等等都可以作为符号中的能指表达一定的意义内涵。通过对这些符号进行编码,电视建构了一个隐含传播者的主导倾向的虚拟现实世界。对电视的批评不能脱离电视的基本特征,从根本上而言,电视批评必须建立在电视视听符号所构建的文本解读和分析之上,才不至于陷入过于主观性的主题阐释和一般的文化分析之中。批评家的任务就是通过对电视视听符号编码的诠释及剖析,揭示其不易觉察的隐含意义,从而培养人们对电视所建构的“虚拟现实”的一种鉴别能力。

三是电视批评具有文化的多元性。电视是一个包容性极强的信息载体,它反映了现实社会中多种多样的文化内涵,并且向丰富多样、变动不居的当代社会开放,成为历史与社会所设定的一种特有场所,多种文化及意识形态汇聚一起,相互作用,呈现出纷繁复杂的状况。电视批评所具有的这种文化多元性一方面是研究对象的内在特质,另一方面是由电视批评活动本身诠释的多元性所决定的。强调电视批评的文化多元性要求批评家在进行电视批评时不仅要注意到电视文本的多元性,还应认识到每一种诠释和价值判断都不是唯一的和终极的,只有从多种角度、多种层面进行审视和批评电视,才能更加深入、全面地揭示电视与观众之间错综复杂的多重关系和意义。

二、电视批评的功能与作用

电视批评是一种指在进行价值判断的研究活动。从前面我们对电视批评类别的划分以及对电视批评多元性的阐释中已经看到,任何电视批评都必然从不同的批评姿态出发,选择特定的电视批评模式,以达到某方面的批评目的。因此,不同类别的电视批评本身已经暗含了各自不同的批评指向和价值判断,也就从不同侧面反映了电视批评的功能。根据前文对电视批评的类别划分以及电视批评的特性分析,从总体上看,笔者认为电视批评主要具有三大功能,即督导匡正功能、艺术审美功能和文化建构功能,而每一功能又具体呈现为相应的电视批评的作用,具体包括:

一是阐释电视传播的发展方向。电视批评要充分发挥其督导匡正的功能,就必然要在思维方式上侧重于批判性思维,更多地关注电视传播中的偏差和不足,以期及时发出警示。但愿电视批评不能“只破不立”,如果只着重在指其失误、揭其流弊的层面上,而忽略以其发展方向的思考,这样的批评价值是非常有限的。而且往往会使批评陷入一种自说自悦的状态之中,很难被从事电视实践的人士所接受,也就不能真正实现电视批评介入和引导电视实践的终极目的。因此,阐释电视传播的发展方向也是电视批评的一个重要作用。

二是指出电视传播中的偏差行为。自从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开播引起强烈反响之后,深入社会现实进行舆论监督的电视节目开始增多并受到广人观众的好评。然而,另外一个问题浮现出来:电视传媒的舆论监督,上至政府官员下至平民百姓,无不在其监督范围内,那么谁来监督电视传媒本身?这就需要电视批评发挥督导匡正的作用,及时指出电视传播的偏差,帮助电视传媒更清楚地认识和定位自身,以免偏离“社会 望者”的角色轨道。

三是引导观众的观赏活动。电视批评应对现有的电视作品作出正确的甄别,既要肯定和赞扬优秀的电视作品,又要无情鞭挞和驳斥那些格调低下、思想平庸的电视作品,从而对观众的观赏活动起到引导作用。在一般情况下,观众对电视节目的欣赏是一种个人直接、感性的体验活动,带有极强的自发随意性。由于观众文化素质、兴趣爱好、职业及行业经历的不同,观众的审美水平也往往受到自身认识能力的局限,难以完全领会和把握电视作品的创作意图,更难以充分感受电视作品潜在的思想价值和艺术韵味。电视批评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增强观众对电视作品的读解、认识能力,提高观众的欣赏水平。

四是搭起观众与创作者之间的桥梁。电视批评作为一个中介,在观众与创作者之间搭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从接受美学的观点来看,创作者所制作品只是一件半成品,它必须为观众所观看和接受才是最后完成的作品,观众的理解与反应关系着作品的实际传播效果,因此电视创作必须重视观众的接受情况。从传播学的观点来看,电视作品如果仅从创作者传播到观众,那就只是一种单向的信息传播,容易陷入盲目和片面之中,所以必须还有一个从观众传播到创作者反馈的环节,才能组成一个双向互动、良性循环的传播流程,这对电视创作者与受众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电视批评不仅与观众对话,向观众解读阐释创作者的主观意图及艺术手法;也与创作者对话,向创作者反馈观众的接受状况和意见,使创作者及时了解到观众对自己作品的态度和看法,了解作品是否达到自己的预期效果。电视批评还将电视观众不同的心理倾向、观赏倾向、观赏需求等信息与反应不断传达给创作者,从而在创作者与观众、电视创作与收视市场供需双方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和调控。

五是推动电视创作整合与发展。电视批评对电视创作还有着推动其整合与发展的重要作用。电视批评承担着推介新人新作、评优选优的任务。比如,最近几年北京广播学院(现为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每年都将全国获奖电视作品的评析文章分类整理,以附带光碟的著作形式出版,这对于扩大优秀电视作品的影响、引导电视创作发展趋势都是非常有益的。又如,在我国电视纪录片创作中,刘郎、孙增田等一大批编导的作品在国际电视纪录片大赛屡屡获奖,诸如《西藏的诱惑》、《最后的山神》等,他们既为观众奉献了优秀的电视节目,又为我国电视在国际上赢得荣誉。许多批评家纷纷撰文评价这些优秀的创作者,既向观众大力推介他们的作品,又认真评析他们所取得的艺术成就,这不仅使这些编导和他们的作品广为观众认识和接受,也鼓舞和激励了电视创作者在创作事业上更加努力进取

六是引导节目的价值取向。电视批评不仅是一种研究活动,同时也是一种文化选择活动。电视文化的传承和积累不是任意的、无限制和无规则的,必然有一个扬弃、淘汰、沉淀的过程。对电视节目以及相关现象进行评析这样一个活动实际上就是一个文化选择的过程。电视文化选择,是在某一社会中电视媒体及电视人在一定环境下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电视文化及其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运作模式、节目形态、制作技巧等方面进行取舍。[9]通过电视批评实现的电视文化选择,一方面是对不断变化着的社会需要的适应和对电视观众的满足,另一方面可以产生出新的电视文化结构。电视批评的文化选择作用具体表现在对电视节目价值取向的引导上,电视节目的评审标准上,电视节目播出内容的要求上,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的调整和制定上。

七是超越现实、承担历史和美学责任。由于电视批评承担着现实、历史和美学的责任,它应该形成一种自觉的批评意识。批评家不能只停留在电视创作现实一般水平上对现状简单概括和表态分析,这种批评显然对创作产生的作用不大。因此,在对电视创作实践的同时,电视批评还必须在一定程度上超越创作实践,对电视文化的建构和发展负责。电视批评超越实践的作品还表现在它树立了一种典范,提供了一种精神导向。批评者要不仅仅局限于当前的电视实践。而且坚持以动态的发展观来看待批评对象,并在批评过程中有意识地建立一种具有前瞻意义的理想化参照目标,致力于探寻批评对象在更为长远的未来的发展走向。

八是电视批评的自我书写建构。电视批评不仅仅是一种针对批评对象的分析、评判活动,同时也是批评者与自身感悟的一种交流、辨识以及认知的活动,更是批评者向外界自我表达、自我书写的活动。在批评过程中,批评家必须努力把握自己对批评对象的认真体悟和独特感受,并且以自己的方式准确地表达出来,因此,电视批评必然投射出批评者自身的思想观念和强烈的个人气质。实际上,电视批评本身就是批评家一种创造性活动,是批评家对自身文化内涵、思想品格及个性观念的一种书写行为。电视批评的自我书写作用不仅摆脱了电视批评常有的功利色彩,更凸显了批评者张扬自我的个体介入以及批评者以个性表达参与文化建构的过程。强调自我书写的作用,对突出批评家的才情与独特风格以及鼓励批评家在写作中更多地进行具有个性特色的创新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电视批评研究的主要内容

从电视批评实践的发展与电视批评理论的建设两个方面来看,建立中国特色的电视批评学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首先,中国电视批评研究必须立足于中国电视的社会主义特色,从中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致力于以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先进的文化影响、推动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其次,中国电视批评理论体系的建设必须具有系统性、完整性、理论性和学术性的特点。不仅要对电视批评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做出系统、科学的阐释,对中国电视批评实践与理论的发展历史进程进行较为清晰的脉络梳理和较为全面的经验总结,还要涵盖中国电视批评理论研究中的主要领域,广泛借鉴其他学科的新成果、新思潮,使理论认识升华到学术的较高层次。

总之,中国电视批评学既要有中国电视批评的实践指导作用和理论总结作用,又要有学科建设意义的史料整理价值和学术创新价值。因此,中国特色的电视批评研究主要内容大致划分以下四个部分:

(一)电视批评的基本概念与研究方法

电视批评的概念。电视批评是电视批评学的研究对象,对它的界定应从它的定义、类别及特性三个方面去阐述,才能对电视批评有相对完整和清晰的概念认识。

电视批评的功能与作用。电视批评的功能与作用和电视批评的特性是有关联的,现代社会中电视有着盛大的影响力,因此,探讨电视批评的功能与作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电视批评与其他批评形式之间的关系。电视批评与哲学批评、道德批评、文艺批评等传统批评形式有着直接的联系,研究电视批评就必须重视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

电视批评的研究方法。电视批评的研究方法关系着电视批评研究的科学性,从不同层面来看,有哲学的研究方法、逻辑学的研究方法以及具体作品的研究方法。

(二)电视批评的发展历程及基本理论

中国电视批评的发展历史、现状及未来发展。从20世纪50年代末到90年代末,中国的电视批评发展可分为萌芽、起步、发展和自觉四个阶段;21世纪以来电视批评发展更为迅速,涌现出许多新特点和发展趋向。

西方电视批评主要理论流派及重要研究成果。西方电视批评理论是中国电视批评的一个重要理论来源,尤其是一些主要流派与影响较大的研究成果,对我国电视批评理论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

中国电视批评的基本理论。中国电视批评的基本理论建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根本国情基础之上,强调在突出中国电视作为党和政府喉舌的前提下,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探寻电视创作规律,要求在开展电视批评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唯物主义观,坚持历史观点与美学观点的统一,坚持为人民、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等基本原则。

(三)电视批评基本理念与方法

电视批评的基本理念。电视批评的基本理念有选题视角的针对性、方法理念的科学性、知识的综合性、对创作实践的指导性及社会参与的广泛性等。

电视批评的审美阐释。电视批评有艺术审美的功能,对电视批评的审美阐释,包括电视批评中的审美意识、审美心理现象、审美表现以及审美理论等。

电视批评者的主体意识。作为电视批评主体的批评者本身应具备较高的文化修养和思想素质,包括明确的导向意识、开放的美学意识、民族的文化意识、敏锐的语言意识、成熟的思维意识、多元的知识结构等。

电视批评的方法。只有科学的方法才能保证电视批评实践的有效开展,电视批评所运用的方法主要有社会学、比较主义、心理学、结构主义、文化批评等方法。

电视文本的解析过程。电视文本是电视批评中最重要研究对象,电视文本的解析过程包括了作为开放性文本的解读过程和作为封闭性文本的评析过程。

电视批评的文本书写。电视批评的文本书写形式多样,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出现新的书写形式,主要有论文、随笔、对话体、序言、专著、电视节目、网络等形式。

(四)电视批评的具体对象

电视理念的批评。电视理念是指办电视以及电视节目创作等方面的指导思想。它是电视批评中一个重要的批评内容。电视批评通过对电视理念的批评既建构理论又阐释理论,既从鲜活的具体批评实践出发,又超越具体批评实践,将其还原为厚重的理论认识。因此,对电视理论的批评进行梳理和总结是极为重要的。

电视现象的批评。电视现象是由于电视传播过程中产生的一切积极或消极的各种社会效应。它是以其纷纭变幻、富有时代气息成为电视批评家极为关注的批评对象。所以,对电视现象的批评必须认识到电视现象与电视批评的关系、电视现象批评的现状与问题。

电视节目形态的批评。电视节目形态是指电视传播内容的各种具体形态。它是电视批评的主要对象和立论基础。电视节目的形态是随着时代进步、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和创新的,对各种电视节目形态进行价值判断,并指出它们的优劣得失是电视批评的重要任务。因此,对电视节目进行社会意识形态批评、文化批评、艺术批评、社会学批评,以求得客观公正的价值判断。

电视创作主体的批评。电视创作主体是电视批评中的重要对象,对电视创作者的批评可从技术专业、艺术美学、思想政治、市场商业四个价值取向来进行:从批评实践来看,可从社会系统、电视系统、创作主体、文本系统四个角度来进行。

中国电视批评理论是建立在大量电视批评实践上的。从中国电视批评发展的几个阶段来看,作为一门学科正在日趋成熟。虽然还存在许多不足和各种遗憾,但谁也否认不了它在促进电视创新、推动电视文化发展等各个方面做出了诸多贡献。它在中国电视理论建设和中国电视实践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随着时代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电视通过市场模式和新型技术力量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它不仅承载着关于社会结构、社会变迁、社会矛盾等日常性表态,而且越来越多地代替以往的家庭、学校等传统批评,承担起对个人的社会教化和塑造社会集体的意识功能。因此,建立科学的电视批评理论体系,坚持中国电视批评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使电视批评在健康有序的发展道路上不断完善自身,使之对中国电视事业乃至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注释】

[1]《别林斯基选集》第3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年版,第574页。

[2]〔美〕斯蒂文·小约翰:《传播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407页。

[3]胡智锋、罗振宇:《学院精神与学理路径——理论视野中的“电视批评”》,《现代传播》,1996年第1期。

[4]欧阳宏生:《电视批评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年版,第2页。

[5]周安华:《现代影视批评艺术》,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年版。第91页。

[6]王君超:《媒介批评》,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年版,第1页。

[7]刘建明:《媒介批评通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页。

[8]时统宇:《电视批评理论研究》,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年版,第3页。

[9]刘炘:《电视建构论》,中国广播出版社1999年版,第8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