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生活中的人与故事中的人

生活中的人与故事中的人

时间:2022-07-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人物是一切故事的核心。那么故事中的人是否等同于生活中的人呢?故事中的人虽然也来源于生活中的人,但却不等同于生活中的人,他是一件艺术品,是对人性的表达,是作者塑造出来的带有典型性的人物。因此,故事中的人比现实中的人具有性格更凝练、更集中、更突出、更个性化的特质。坎贝尔的观点对于研究故事也非常有启发,因为神话是人类最古老和永恒的故事,讲述了人类对于神和世界的理解,是人类的叙事原型。

人物是一切故事的核心。当故事的主题确立后,就应该着手开始故事的人物设计,特别是主角的设计,这应该在写作故事梗概之前完成,因为人物对故事的推动和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故事的一切情节都需要人物来推动,因此人物设计要早于故事的情节设计。设计人物最好的办法仍旧是想象:如果我是主人公会怎么做?必要时可以寻找一些符合故事年代和特点的物品、道具、图片等,摆在周围,给自己提供创作故事的氛围。但确立主题与设计人物也没有绝对的前后关系,也许先有人物再慢慢又形成主题,也许先有集中要表达的主题,人物再慢慢浮现。剧本的写作是灵活的、充满生气的,这里并没有固定公式。

大家可以想想那些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电影故事,是不是都有着鲜活并富有影响力的人物?故事来源于生活,却不完全等同于生活,它是对生活的譬喻。那么故事中的人是否等同于生活中的人呢?故事中的人虽然也来源于生活中的人,但却不等同于生活中的人,他是一件艺术品,是对人性的表达,是作者塑造出来的带有典型性的人物。因此,故事中的人比现实中的人具有性格更凝练、更集中、更突出、更个性化的特质。它也许是现实中很多人性格的概括,也许是把现实中某一个人的个性特征强化和夸张,也许在原始文化故事中找到人类基因的渊源。对此,美国著名学者约瑟夫·坎贝尔在他有深远影响的著作《千面英雄》中也进行了生动的描述。坎贝尔的这本书不仅是神话学的重要著作,而且也对西方电影文化和叙事艺术有着巨大的影响,乔治·卢卡斯的经典之作《星球大战三部曲》便是受其“英雄的冒险旅程”概念的影响而创作的。

“星球大战”系列三部曲《星球大战》《帝国反击战》和《绝地大反攻》是由卢卡斯电影公司出品的科幻电影,它以其前所未有的视觉震撼掀起了一阵科幻片热潮,不仅缔造了电影史上最高票房纪录,还获得了奥斯卡奖十项提名。该系列是导演兼编剧乔治·卢卡斯诠释的现代神话故事,他将美国流行文化融入了这部传奇影片之中,给还笼罩在水门事件、越南战争等阴影下的那些失去信念与英雄主义理念的美国人一种新的活力与信心。卢卡斯通过这部影片将传统与现实结合在一起,用神话故事中不变的主题——英雄的回归来唤醒美国民众那渐渐消磨殆尽的英雄主义情感。

在采访中,乔治·卢卡斯曾说道:“这是一个遵循固有传统所编成的故事,但其中英雄的形象,则要在神话传说中去寻找。”“旧瓶装新酒”式的故事必须有能引起观众强烈共鸣的东西才能成功。不管是电影的还是文字的科幻作品,不管其想象多么瑰丽出奇,都必须有与人的情感接轨的地方,而这个地方,必然是价值观和思想的共通。

一、故事的原型:神话与童话

在《千面英雄》中,坎贝尔跨越人类学、宗教学、考古学、生物学、文学、哲学、荣格心理学、一般神话、比较宗教、艺术史及大众文化等多领域,构建了自己独特的神话学体系,其中弗洛伊德和荣格的心理学理论对他影响很大,为他开启了神话在心理学层面的研究。坎贝尔的观点对于研究故事也非常有启发,因为神话是人类最古老和永恒的故事,讲述了人类对于神和世界的理解,是人类的叙事原型。古人是在神话和象征性的宗教仪式的引导下度过心理危机的。童话的诞生要晚于神话,它也是一种原始叙事,是以幻想、拟人和夸张的手法将现实中的冲突和背景简化后讲给儿童的故事,使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理解和面对人类共同的危机,分享对于愿望的满足,帮助儿童解决冲突、获得成长经验和心灵滋润。神话和童话都是当代人类故事的原型,现代人正是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满足心理愿望、度过心理危机、获得成长的力量的。

“我们大多数人都听过《小红帽》的故事,不过原著的故事更加吸引人,也更具有黑暗元素。一个小姑娘走进了黑森林,一只狼跟踪她并和她说话。这种富有魅力的情节能激发人多个层面的想象力。小时候和成年之后,我们对这个故事的看法会截然不同。”2011年电影《小红帽》的导演凯瑟琳·哈德威克如是说。影片一改“小红帽和狼外婆”的经典童话故事,讲述了一个关于血腥、危险、欺骗和爱情的故事。很久之前,父母为了教育小孩子在这个纷乱的世界里学会保护自己,就会给他们讲《小红帽》的故事。末了还要加上一句“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以示警醒和点题。不过,如果狼人(陌生人)是一个你认识的人,甚至是你爱着的人呢?这部电影对于原著童话最大的改动就是,狼人在平时以村民的样子现身,直到满月才会变成狼人。所以,村庄中的任何一个人都有可能是狼人。到最后真相揭开,狼人便是小红帽的至亲,在爱与正直善良之间,她又将做何选择?这便是一个人可能面临的最难抉择,故事最终把问题指向每个人最深层的内心困惑。

又例如古希腊神话中的史诗《伊利亚特》,讲的是希腊联军主将阿喀琉斯因喜爱的一个女俘被统帅阿伽门农夺走,愤而退出战斗,特洛亚人乘机大破希腊联军。在危急关头,阿喀琉斯的好友帕特洛克罗斯穿上阿喀琉斯的盔甲上阵,被特洛亚大将赫克托尔杀死。阿喀琉斯悔恨至极,重上战场,杀死赫克托尔。特洛亚老国王夜入阿喀琉斯大帐要回儿子尸体。史诗在赫克托尔的葬礼中结束。《伊利亚特》赞美了古代英雄的刚强威武、机智勇敢,讴歌了他们在同异族战斗中所建立的丰功伟绩和英雄主义、集体主义精神。

电影《特洛伊》虽然改编自神话《伊利亚特》,但对原著作了大幅度修改,去除了所有的神话色彩,将一场人神之间的混战,变成一部完全以人类为主体的,展现战争中的英雄和勇士的悲壮史诗,增加了真实可信度,满足了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缩短了神话和现实的距离。影片还对《荷马史诗》故事中部分人物关系和情节作了修改。例如原著中并没有写到爱情,女人只是作为附庸品存在着,影片中海伦并非由于阿佛狄洛忒的引领而与帕里斯私奔,而是由于难以抑止的真爱。原著中阿波罗神庙祭司之女克律塞伊斯与阿喀琉斯的女俘布里塞伊斯在电影中变成了同一个人;帕特洛克罗斯由阿喀琉斯的好友变成了表弟;原著中的阿伽门农富有牺牲精神,在电影中则是虚伪、贪婪、残忍的反面人物,结局也颇为戏剧化——正当他为胜利狂喜时,被娇弱的微西尔斯一刀刺死。他得到了一切,又在瞬间失去一切。此外,在原著中,特洛伊之战持续了十年,但在电影中,特洛伊之战看起来也就是两三天的事,这种取舍与改动是符合电影的叙事特性与节奏要求的,也是商业剧情片赢得票房的需要。而本片最大的特点则是让特洛伊的故事走下神坛变成可以供现代人欣赏的作品。原著中人物的命运无常以及相应悲剧在电影中,由于抽离了所有的神话因素,成为完全由各自的性格与环境使然的结果。阿喀琉斯与赫克托尔不再是众神争风吃醋、争强斗胜的棋子,而是成为陷入各自悲剧命运无法自拔的人物,成为自己的棋子,有什么比自己将自己逼上绝路却又无可奈何更具有悲剧性的呢?

英雄才是希腊神话的主角,电影《特洛伊》不仅复活了《荷马史诗》所表现的主题,迎合了广大观众对英雄传奇和不朽爱情的渴求,更暗合了好莱坞电影推崇英雄主义的价值观。

二、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学说

这里需要介绍一下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学说。弗洛伊德认为人的精神由三部分构成: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id)指人最为原始的、满足本能冲动的欲望,如饥饿、生气等;本我只遵循一个原则——享乐原则、避免痛苦,本我中的一切都是无意识的。人的婴幼儿时期是享乐原则最主要的主宰时期,也是本我思想表现最突出的时候。自我(ego)处于本我和超我之间,代表理性和理智,它按照现实规则来行事,控制本我,给予适当的满足。任何能成为意识的东西都在自我之中,但在自我中也许还有仍处于无意识状态的东西。超我(superego)代表良心、社会准则和自我理想,是人格的最高层次管理者,它按照至善原则行事,指导自我、限制本我,就像一个严厉的大家长。弗洛伊德认为,只有这三者和睦相处,保持平衡,人才会健康发展。

有许多学者从这一学说的角度来分析神话和童话故事,认为神话反映了按照超我的要求行动的理想人物;而童话描述的是使本我的欲望得到恰当满足。所以神话往往是悲剧性的,而童话往往给人以乐观、积极的结局。而神话和童话正是当代所有故事的原型,现代人也是从故事当中获得精神的力量。比如童话电影《白雪公主》《爱丽丝漫游仙境》具有童话的纯真与梦幻,神话电影《诸神之战》《特洛伊》《奥德赛》等具有史诗的精神与力量。

回到我们的主题:故事中的人物。坎贝尔认为神话并不是神仙的故事,而正是人类自己的故事,神话中的神仙和英雄正是人类对自身的一种理想化的表述、象征和隐喻。它恰恰实现了人类心中“超我”的精神元素。

电影《黑天鹅》便是一部人格心理学的佳作。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入手,Nina的病因无非两点:性压抑以及早期经验也就是童年境遇的影响,她母亲想必是一时不慎有了孩子,于是结束了舞台生涯,转而将自己的愿望投射到女儿身上,她不仅希望女儿实现她的舞台理想,更希望女儿不要重蹈自己的覆辙,于是对女儿的私生活也要求严格,我们看到的Nina除了舞蹈几乎没有生活,于是童年境遇也可以归纳到Nina的性压抑中来。

根据弗洛伊德的人格构成理论来分析,在Nina的人格构成中,自我和超我都一直压制着本我。也就是Toma和Lily都在告诉她,她太克制了,她无法胜任黑天鹅,她需要释放。然而当Nina的本我欲望违反超我的原则时,自我就发出了警告,以至于她的人格内部出现无法接受的冲突,导致她产生幻象。

其实Nina的问题,早在她获得天鹅皇后这个角色之前就已经产生了,性压抑是一直都有的,获得这个角色更像是一个刺激源。她必须用舞蹈来填满她生活的空缺,以至于她对天鹅皇后一角如此在乎,在乎到不要命了。性压抑并不单单指原始的性行为,更有内驱力以及原始欲望也就是本我层面的压抑。从一开始,Toma就要求她释放这一部分能量,强吻她,要求她触摸和感受自己的身体,到后面为她示范引诱的部分,Nina却始终都处于一种游离的状态。Nina需要解决自己的原始性需求,幻想的对象是同性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Nina的超我始终都无法正面面对本我的要求,甚至产生了罪恶和羞耻感,她的自我防卫机制将对自我构成威胁的冲动和想法放入了潜意识中。片中反复出现的“镜中自我”正是Nina潜意识的种种投射,伴随而来的便是自残以及被害妄想——她一直把自己裹在人人都想抢她角色的恐惧之中,其实一直不肯放下的是她自己沉重的心理。潜意识种种冲突的爆发最终导致了Nina的崩溃。

三、故事中的人物:英雄/Hero/主人公

所有故事都有一个(或几个)核心人物,这个人就是故事的主角(主人公)。有趣的是,在英文中,这个词恰好是Hero,它既有“英雄”的意思,也表示“主人公”。大家可以仔细回忆一下,所有神话故事中的英雄是否有相似之处?例如普罗米修斯、阿喀琉斯等。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都是把自己的生命奉献给比他伟大的事物,并敢于与命运抗争。童话中的英雄都有哪些相似之处呢?例如阿拉丁、海的女儿、神笔马良等,都具有善良、聪慧的品质。英雄是那些能够了解、接受进而迎接命运挑战的人。童话中的英雄成就的是个人心灵成长的胜利,神话中的英雄成就的是世界性、历史性和集体性的胜利。故事中的主人公同样体现了人类的理想价值观,他是一个被我们给予期望的人,尽管他会有人类不可避免的弱点——会胆怯、会犹豫、会自以为是,但更重要的是,他一定是一个能够在紧要关头战胜自身的弱点,绽放人性的光芒,是充满正义、勇敢、义无反顾精神的人类的化身。这样的主人公才能引领故事前行,实现他的欲望和追求,达到故事的高潮。因此故事是围绕主人公的品格、抉择而展开的。

几乎所有的好莱坞大片都是在塑造英雄,有的是远古英雄,有的是现代英雄,有的是史诗英雄,有的是平民英雄。无论是飞檐走壁、无所不能的《蝙蝠侠》,还是穷困潦倒、最后拯救世界的《2012》中的父亲;无论是《美丽心灵》中战胜自我的心魔获得世人尊敬的教授,还是《心灵捕手》中桀骜不驯但才华横溢的清洁工。英雄的外延也逐渐随着时代具有更宽泛的理解,凡是能够战胜自身的弱点,能够在逆境中崛起奋进,保有一颗善良感恩的心并散发着人性的光芒与力量的角色都被赋予了英雄的称号。

我们可以回忆并列举一些好故事的主人公,看看他们是否具备这一特点,例如《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主角安迪,《指环王》的主角弗罗多,意大利电影《美丽人生》(1997)中的父亲以及《霸王别姬》中的程蝶衣,等等。安迪心中充满对未来自由生活的希望,用自己的智慧和毅力逃出了监狱,重新恢复了尊严。弗罗多面对魔戒的诱惑,在朋友的帮助下战胜了邪恶的诱惑和自身的恐惧,最终毁灭了邪恶的源头。《美丽人生》中的父亲基多与妻子和年幼的儿子被关进集中营,为了保护懵懂的儿子不受伤害,他哄骗儿子说这是在玩一场游戏,遵守游戏规则的人最终得到1000分就能获得一辆真正的坦克回家。天真好奇的儿子对父亲的话信以为真,父亲以游戏的方式让儿子的童心没有受到任何伤害幸存下来,而自己却付出生命的代价。《霸王别姬》中的程蝶衣一生信守“从一而终”的人生信条和艺术信念,在社会的变革和命运的挫折面前从不低头妥协,以自己的方式保留了内心的高贵与纯净。这些主人公无不是勇敢用自己的智慧、毅力和人生信念面对命运的挑战,从而完成或实现了自己的人生愿望。尽管以上主人公大都出现在现实题材的电影中,并不是神话故事,但每一个人物身上所具有的精神特质又与神话中的人物一脉相承。

神话是对世界的一种反映,它随着人们的认知而不断变化,人类可以不断创造符合时代的新的神话和新的英雄。当今的生活中,我们仍然在不断创造着各种当代神话故事。《泰坦尼克号》里的杰克是为爱义无反顾,勇于牺牲,甚至奉献生命的真爱英雄;《千与千寻》的小千是为了拯救自己的父母克服一切恐惧,并帮助白龙找回自我的少女英雄;还有《穿普拉达的女魔头》中的安德莉亚是不被物质击倒,越挫越勇,抵御住浮夸浪潮吞噬的时尚女英雄;《2012》中的父亲是从自己失败的事业与婚姻中重新振作,获得尊严,挽救家庭与世界的平民英雄;《细细的红线》中的士兵是经历过残酷的战争后反思战争,对自然、对人性以及世间万物充满悲悯的战争英雄;《百万美元宝贝》中的女拳击手是拼上性命、实现梦想、争取荣耀和尊严后慨然面对死亡的悲情英雄,等等。它们都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故事里塑造着感动观众的英雄主人公,并讲述那些从古老神话开始就一直延续的不老主题:忠贞、意志、责任、善良、勇气等。而人物永远是故事中的灵魂和核心,人性是永恒不变的。

精彩的故事,必须要有一个让人喜欢的主人公(英雄),不管主人公的身份职业如何随着时代认知而变化,我们必须让他勇敢地直面内心的困惑,有勇气去担当责任,体现出勇于改变、绝不放弃的精神。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故事中的人物可以真正的影响和感动观众呢?人物设计具有什么方法和技巧呢?在本章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会结合影片《僵尸新娘》和《玛丽和马克思》具体探讨人物和故事的关系以及人物设计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