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案例二]水门事件与尼克松下台

[案例二]水门事件与尼克松下台

时间:2022-03-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案例二] 水门事件与尼克松下台 ——“这是公共关系的失策”30年前,美国爆出了令人瞠目的政治丑闻——水门事件。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之下,尼克松总统被迫于1974年8月8日宣布辞职。水门事件的端倪渐露。8月8日,尼克松宣布辞职,第二天生效。水门事件本身并不是公共关系案例,但白宫在围绕水门丑闻所开展的各种“工作”,明显地暴露了尼克松政府在公共关系方面犯的错误。
[案例二]水门事件尼克松下台_新编公关案例教程

[案例二] 水门事件与尼克松下台 ——“这是公共关系的失策”

30年前,美国爆出了令人瞠目的政治丑闻——水门事件。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之下,尼克松总统被迫于1974年8月8日宣布辞职。尼克松下台后在总结水门事件的教训时,意味深长地说道:“这是公共关系的失策!”水门事件与公共关系有何瓜葛?一个政府的公共关系处理不好,竟然能导致总统的下台。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欲知缘由,且让我们从头道来。

1971年6月,尼克松批准建立一个白宫监视组,它的任务是堵住机密情报失密的漏洞。同年9月3日,这个小组的成员闯进精神病医生埃尔斯伯格的办公室,想找到可以破坏埃尔斯伯格个人名誉的私人材料。因为他把“五角大楼文件”交给《纽约时报》发表了。翌年6月17日,这个小组的5名成员在华盛顿水门公寓民主党主席奥布赖恩的办公室安装窃听器,被警察当场逮捕。水门事件开始被《华盛顿邮报》的青年记者B·伍德沃德和C·伯恩斯坦披露于报端。美国国内舆论哗然,社会上关于尼克松政府采取了不道德做法的传闻广为传播。这时尼克松对此保持沉默,奉行“鸵鸟政策”。他对他的两位高级助手说:“我们对此少说为妙,传闻自会过去,不必为此顾虑。”尼克松还试图以控制政府方面的新闻发布来控制新闻界的消息来源,他对一位助手说:“我们得留神这件事,只能给他们提供其中的一些情况,而不能提供全面情况……”。尼克松政府为采访调查设置的障碍以及“闭口不言,充耳不闻”的做法,并未能熄灭水门之火,反而使人们对水门事件的关注更强烈了。

新闻媒介拒绝停止调查。两位青年记者充分运用了“让事实说话”的策略,把有关水门事件的信息由内向外一层层地报道给读者。一般没有评述,没有议论,立场似乎是超脱的,报道好像是纯客观的。水门事件的端倪渐露。这时尼克松命令他的助手开列一份记者和反政府人士中的“敌对分子名单”。他说:“我想要一份有关所有那些力图把我们牵扯进去的人最为广泛的记录。”据尼克松的助手说,采取这一步骤,是为了使用“可应用的联邦机器去勒紧我们的政敌”。事态向激化的方向进一步发展。

1973年初,参议院水门事件调查委员会请总统和他的助手出面接受调查,但他们以“行政特权”为由拒绝委员会的调查。这一做法更加愚蠢,因为这个调查委员会起着影响全国新闻报道的关键作用。总统与新闻媒介的关系越来越恶化。显然,这对尼克松是极为不利的。在水门事件中,“国家安全”一词也同“行政特权”一样得到广泛的解释。1973年3月,尼克松和他的助手商讨了如何解释在一年半前闯入精神病医生埃尔斯伯格的办公室这一问题。一位助手建议,可以用“国家安全”的理由为闯入行为辩护,尼克松表示同意,并说:“为了国家安全,我们不得不获取情报。我们不得不在机密的情况下做这件事。联邦调查局和中央情报局都不可信任。”用这样的解释来应付舆论的谴责和有关部门的调查,使公众越发失去了对尼克松政府的信任。

1973年7月,尼克松的一位总统助理证实,自1970年以来,尼克松把所有在他办公室里的谈话都秘密地录了音。7月24日,最高法院表决迫使尼克松交出64盘秘密录音带,这些录音带上可能有关于水门事件的证据。尼克松拒绝。接着,堡垒开始从内部被攻破。考克斯是尼克松任命的对水门事件一案进行彻底调查的特别检察官,但考克斯坚持取回总统的秘密录音带,所以,10月尼克松下令首席检察长理查森解除考克斯的职务。理查森拒绝执行总统的命令并辞去职务;副检察长拉克尔肖斯也拒绝这样做,被尼克松解除了职务;最后,副检察长博克解除了考克斯的职务。这就是被人称作尼克松的“周末夜的残杀”。继此之后,水门之火燃烧得更加炽热了。

1973年11月,尼克松当着几百名报纸编辑的面说:“在我从事公务活动的所有年代里,我从未妨碍过正义。我想,我可以这么说,在我从事公务活动的所有年代里,我欢迎这一类检查,因为人民必须知道,他们的总统是否是一个正直的人。然而,我不是一个不正直的人。”过后,尼克松指示他的新闻秘书,在回答新闻媒介的实质性提问时,“你要避而不谈,但要做得像平常那样自信,要自我掩饰。”然而,所有这些努力都是徒劳的了,1974年7月末,尼克松以“妨碍司法程序,滥用职权,以及因不肯交出录音带犯了蔑视国会罪”而受到弹劾。8月8日,尼克松宣布辞职,第二天生效。

(资料来源:熊伟源《公共关系案例》)

[案例分析]

这是一则失败的政府公共关系案例。

水门事件本身并不是公共关系案例,但白宫在围绕水门丑闻所开展的各种“工作”,明显地暴露了尼克松政府在公共关系方面犯的错误。这些错误恰恰是开展政府公共关系工作的大忌。

(1)掩盖事实真相。

西方的公共关系专家指出,尼克松和他的助手并不了解什么是正确的公共关系工作,实际上,他们忽视了公共关系的一条最基本的原则,那就是以客观事实为基础的真实原则。向公众通报的信息是否真实,直接关系到社会组织如一个政府的形象和声誉。尼克松政府面对新闻媒介的指责,开始采取“闭口不言,充耳不闻”的鸵鸟政策,企图蒙混过关。岂不知这样做并不能很快平息水门事件。因为像水门事件这样的丑闻,一旦曝光后,当事人采取不置可否的态度本身就是一个不容放过的疑点。而这种疑点可能具有很高的新闻价值,记者和公众决不会就此罢休。自认为“我们少说为妙,传闻自会过去,不必为此顾虑”,着实为公共关系方面的失策。掩盖事实的第二手——封锁消息。尼克松试图以控制政府方面的新闻发布来控制新闻界消息的来源。例如,他对一位助手说:“我们得留神这件事,只能给他们提供其中的一些情况,而不能提供全面情况……”殊不知,尼克松政府越是为采访调查设置障碍,越能激起记者追根究底的斗志。等到真相大白时,则无力补救。

(2)蔑视公众。

公共关系中以公众利益为出发点的原则要求公共关系的主体必须尊重公众。“顾客第一”、“消费者至上”的口号是企业贯彻公共关系原则的具体体现。维护公众的各种合法权益则是政府公共关系极为重要的内容之一。然而,尼克松政府在软的一手不能得逞的情况下,拿出了硬的一手——开列“敌对分子名单”,企图用“联邦机器去勒紧我们的政敌”。这种做法只能进一步激化已经公开化的矛盾冲突,不但于事不利,反而使尼克松政府受到了更加猛烈的抨击。拒绝参议院水门事件调查委员会的调查,是一种错上加错的愚蠢行为。借助于“行政特权”处理公共关系问题,其结果却恶化了公共关系,并引起了新闻媒介对借助“行政特权”合法性的追究。以“国家安全”为由,为私闯精神病医生办公室辩解,不仅显得那样苍白,反而使广大公众更丧失了对尼克松政府的信任。因为公众会说,这个政府既然能在这个借口下对一位无辜公民做出侵权行为,那么他就可能以同样借口侵害其他任何公民的权利。如此蔑视公众、随意侵犯人权的总统怎能让他继续坐在总统的宝座之上?尼克松的下台自在情理之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