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咖啡繁荣与早期工业化的启动

咖啡繁荣与早期工业化的启动

时间:2022-07-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矿业繁荣与哥伦比亚咖啡经济的形成19世纪是拉美经济发展史上的关键时期,拉美各个新独立的国家都在艰难地探寻一条建立稳固的初级产品出口部门的途径。自殖民时期以来,哥伦比亚一直是西属美洲的矿产品殖民地。黄金产量迅速提高,占哥伦比亚总产量的一半以上,确立了该省及其矿业在哥伦比亚经济的主导地位。尽管这一产量只占当时世界产量的很小比例,但几乎占了哥伦比亚出口总值的一半。

拉美国家中,哥伦比亚是较晚奉行初级产品出口模式的国家。它在19世纪50年代以后才进入了迟缓且不稳定的出口增长时期,进而引起内部经济的缓慢变化。到20世纪初,哥伦比亚人均出口只比殖民地末期略有增长,而人均对外贸易、外国投资和铁路建设则与海地相当,处于拉美国家的最低水平。1899-1902年的“千日战争”结束后,温和的政治精英控制了两大政党,实现了政治稳定。以咖啡经济为主的出口导向型增长模式得到了发展。同时,19世纪发展起来的金、银和香蕉出口也获得了较快的增长。在1920年代,伴随出口扩张和贸易条件的改善,大量资金流入国内,除了美国因策划巴拿马从哥伦比亚独立而支付的赔偿款,主要是以公共外债形式大量流入的外资。奥斯皮纳(Pedro Nel Ospina)执政时期(1922-1926年)采取了财政金融体制的改革。以上各种因素共同作用产生的聚集效应,推动了哥伦比亚从前资本主义向现代资本主义的转型。

(一)矿业繁荣与哥伦比亚咖啡经济的形成

19世纪是拉美经济发展史上的关键时期,拉美各个新独立的国家都在艰难地探寻一条建立稳固的初级产品出口部门的途径。与巴西、墨西哥和南美其他国家相比,哥伦比亚是出口经济部门发展相对缓慢的国家。自殖民时期以来,哥伦比亚一直是西属美洲的矿产品殖民地。独立后,这一殖民地特点被保留下来。尽管金银矿产品一直是哥伦比亚的主要出口产品,但出口量不大,国家财政收入有限,难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发展需求。哥伦比亚政府力图打破这一发展困境,寻找一种稳定的出口产品。在哥伦比亚发展进程中曾先后出现了奎宁、烟草和棉花等各种经济周期。然而,这些经济周期持续时间短暂,随着国际市场需求的剧烈变化而相继衰落。直到19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先是黄金生产,随后是咖啡生产,逐渐显示出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前者长期以来主要在安蒂奥基亚省的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到19世纪末发展成为哥伦比亚现代经济部门之一。矿业的发展和繁荣对咖啡经济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既为咖啡经济的形成积累了雄厚的资金,又营造了良好的经济环境,促使19世纪末咖啡种植区域迅速扩大,到20世纪初出现咖啡经济的繁荣,咖啡最终成为哥伦比亚的一种稳定的主要出口产品,其出口收入长期以来占国家出口总收入的3/4,打破了哥伦比亚历史上没有建立一种稳定的出口产品的困难局面,形成了以咖啡出品为主体的经济社会结构。

安蒂奥基亚省是哥伦比亚黄金生产和出口的重镇。哥伦比亚独立后,饱受战争创伤的哥伦比亚经济百废待兴,但安蒂奥基亚却依靠黄金一支独秀,通过出口黄金,不仅扩大了进口,与欧洲供应商建立了直接的联系,而且矿业开采出现了向现代工业演变的趋势。特别是,安蒂奥基亚省依据其矿业资源优势,采用资本主义的生产经营方式,吸引资金、技术和劳动力,出现了向现代矿业演变的趋势。黄金产量迅速提高,占哥伦比亚总产量的一半以上,确立了该省及其矿业在哥伦比亚经济的主导地位。一方面,矿业本身的高风险、高利润吸引了众多社会上层以入股形式参与到黄金开采,使安蒂奥基亚省吸纳了较多的资金,这在封建制度盛行的时代,显然超前于其他地区。同时,该省还注意吸收外国先进技术,1850年以后,随着外国资本的投入,该省在矿产品开采和加工中已经开始使用现代技术手段。劳动力是安蒂奥基亚省金银生产的另一重要生产要素,该省的劳动力主要依靠自由工人,奴隶只占很小的比例,全省只有占人口总数的2.2%的奴隶人口。由于奴隶占劳动力比例小,安蒂奥基亚省的矿业不仅未受到废除奴隶制的影响,相反还吸引了那些希望摆脱旧体制的人们前来寻找自由劳动的机会。另一方面,安蒂奥基亚省围绕黄金开采,开展了与矿业生产和出口有关的商业活动,如买卖黄金的商务、贸易公司和银行随之发展起来,该省首府麦德林成了19世纪末哥伦比亚最重要的商业和金融中心。上述各种因素为安蒂奥基亚提供了矿业发展的资本主义土壤,使该省的黄金产量远远超过原来占哥伦比亚矿业产量一半的其他两个地区:乔科和太平洋沿岸的矿区。

矿业繁荣的积极意义并非只限于矿业本身,重要的是,为咖啡经济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资金、基础设施和良好的经济环境。哥伦比亚早在18世纪就引入咖啡树种,但是长期以来咖啡未能作为一种商品化的农业经济得到开发和推广,此后一直到19世纪60年代的约100年间,由于咖啡种植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以及从种植咖啡树到收获咖啡豆需要5年左右的周期,致使长期以来咖啡生产在哥伦比亚发展滞后,只属于对外贸易的小宗项目。

到19世纪末期,咖啡作为哥伦比亚主要出口商品得到了发展,改变了19世纪以来出口不稳定的局面,成为当时哥伦比亚稳定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出口产品。从那时开始到19世纪末咖啡生产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产量不断提高。1860年代,咖啡出口达到10万袋,但是咖啡生产只限于桑坦德北部和与委内瑞拉接壤的边境地区。到1870年代,不仅咖啡产量增长,而且生产区域也开始自边疆向内地扩张。除了桑坦德北部地区扩大了咖啡种植面积使年产量提高以外,咖啡产区向桑坦德其他地区和昆迪纳马卡推进,咖啡出口从10万袋提高到20万袋。到19世纪末,咖啡产量又上升到60万袋。尽管这一产量只占当时世界产量的很小比例,但几乎占了哥伦比亚出口总值的一半。进入20世纪,随着矿业繁荣的到来,哥伦比亚咖啡生产出现了自引进咖啡树种以来的高速增长。这是因为矿业经济所创造的收益要么直接流入咖啡生产,用于种植更多的咖啡树;要么通过围绕矿业经济发展起来的基础设施建设、商业、畜牧饲养业、交通运输业和金融业,间接地惠及到咖啡生产,构成了有利于哥伦比亚咖啡经济形成的必要条件。商业和金融业领域,除了建起了国家级的商业公司外,哥伦比亚各州及省府也建立了商业公司和银行,仅在1870-1883年间就建立了三家国有银行和七家私人银行。畜牧饲养业和交通运输业也随着矿业经济的繁荣而获得迅速发展,矿业吸引了大量劳动力,矿工对肉类的需求则使畜牧业得到发展。同样,为了矿业发展的需要,哥伦比亚政府对内陆交通系统进行了一定改善,最显著的是在马格达莱纳河使用蒸汽船,同时加强了海上运输能力,并且在19世纪后期兴建了铁路、公路和港口,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此外,哥伦比亚政府还颁布相关政策和法规,实行一系列发展矿业的措施,包括改善和发展当地的运输网络,建立麦德林与矿区的电报系统以便于中心地区与矿区之间的联系,兴建技术培训学校等。矿业在经济各领域产生的联动效应,不仅促进了矿业的发展,同时也有助于咖啡的生产和出口,促使咖啡经济的形成。

咖啡经济的形成除了受到矿业繁荣产生的“溢出”效应外,还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有关:一是国内的政治。内战结束,国内政治趋于稳定,国家秩序得到恢复,为咖啡经济的形成提供了稳定的政治环境。同时,不论是代表商人利益的自由党还是代表地主利益的保守党,在保留矿业经济的同时,一致主张发展咖啡出口部门。二是外部的刺激。19世纪末20世纪初恰逢国际咖啡价格上升,国际银价大幅下降。实际上,国际市场的这种变化意味着咖啡生产成本的降低和利润的上升。追求利润是吸引哥伦比亚扩大咖啡种植和发展咖啡经济的重要推动力,这就为处于上升态势的咖啡生产注入了新的动力。同时,外国贸易公司也为咖啡生产商提供了宽松的贷款条件,使咖啡种植者易于获得投资资金。在上述因素的刺激下,“咖啡种植吸引了越来越多以前从事其他经济活动的人们,也吸引了兼营农业的商人参与进来”,使哥伦比亚咖啡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咖啡产区从边疆地区向内地扩展,一直延伸到首都波哥大,形成了日趋扩大的咖啡生产地带。值得关注的是,长期以来盛产黄金的安蒂奥基亚省在发展矿业经济的同时,19世纪末也被咖啡经济潜在的高利润所吸引,开始在省内种植咖啡,并凭借其矿业经济获取的雄厚资金,逐步扩大咖啡的种植面积,到1920年安蒂奥基亚生产的咖啡占哥伦比亚出口总额的1/4以上。

(二)咖啡繁荣时代的到来

进入20世纪以来,咖啡产量迅速增加,1920年代出现了史无前例的咖啡经济繁荣,确立了咖啡在哥伦比亚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咖啡经济的发展首先得益于1904年保守党拉法埃尔·雷耶斯(Rafael Reys)执政时期实行的一系列政治和经济改革。为了使哥伦比亚两党(自由党和保守党)从长期的党派之争中摆脱出来,实现国家的物质进步,在就任总统伊始,雷耶斯就着手实行政治改革,实行少数代表制。他先任命了两位自由党人为其政府内阁成员,打破了一党执政的一贯做法,并把少数代表制的原则引入国会以及地方的市议会。与此同时,为平衡两党在政府各部门中的力量,他又进行了军队改革,将军队从武装力量改造为一个超政党的、单纯的职业机构,起到既保卫国家领土不受外来侵略,又维护国内秩序的作用。但是,雷耶斯的主张遭到了来自军官和国会中文人政治家的反对。为了实现上述构想,1905年雷耶斯召开由各省行政长官组成的国民大会,旨在修改宪法和赋予总统更多权力。通过这次会议雷耶斯成功地使自由党占据哥伦比亚政治生活的主流地位,而且他本人成了墨西哥迪亚斯式的人物。

排除政治隐患后,雷耶斯实行了各种新经济政策。主要包括:(1)抓住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影响哥伦比亚发展的顽疾——交通运输问题。政府在原有的铁路线基础上进一步扩建铁路,形成四通八达的铁路网,建成三大铁路网络,将哥伦比亚三大城市(首都波哥大、麦德林和卡利)通过铁路线与马格达莱纳河以及太平洋港口布埃纳文图拉连接起来,还改善马格达莱纳河的航运设施,弥补国家不完备的道路系统。(2)实行货币改革,发行新货币,简化商业交易程序,以增强人们对比索价值的信心。(3)采取新的税收制度,对出口农业和各种制造业部门实行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

雷耶斯政府“所创造的政治和平环境对经济发展的意义及其后世的影响非同一般”。上述政治经济改革政策扫除了哥伦比亚咖啡经济发展的障碍,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起到了积极作用。因为哥伦比亚如此复杂的地理环境,地形复杂,相互隔绝,使该国从一个地区运输到另一个地区的产品要比从国外进口产品的成本还要高,甚至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该国旅行仍然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骡马不仅依旧是哥伦比亚的主要交通工具,还是运输进口机械设备的主要工具。较其他出口产品而言,现代交通对于咖啡生产者来说更为重要。其原因很简单,一吨重的咖啡要比同等重量的其他出口品,如烟草、奎宁、贵重金属(金银)的价值要低廉得多,但却要付出同等价值的运费,这就意味着咖啡的成本要比其他出口品的成本高出很多。海路和陆路运输网络的建设便于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有助于哥伦比亚融入世界。

后雷耶斯时期的各届政府延续了雷耶斯的执政理念,发展哥伦比亚的政治经济。如佩德罗·内尔·奥斯皮纳(Pedro Nel Ospina)政府,也热衷于国家经济的基础建设,在其执政期间,铁路网络进一步扩大,并且在各条铁路线之间铺设了公路。到20世纪30年代,哥伦比亚的铁路线已经达到3262公里,是19世纪末期铁路线长度的6倍。不仅如此,哥伦比亚还开始了美洲国家航空运输的首次尝试。1919年在巴兰基亚成立了哥伦比亚航空公司(Colombo-German Society of Air Transport,简称为SCADTA,二战时期改名为Avianca)。现代运输体系的完善,不仅把咖啡产区与沿海地区连接起来,融入到国内统一市场,而且咖啡生产也直接影响了那些不生产咖啡的地区。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运输体系将哥伦比亚各地区与外部世界联系了起来,成为世界经济体系的一部分。与此同时,奥斯皮纳政府还倾注资金和力量加强金融体系的建设,1923年成立共和国银行,行使现代中央银行的职能,负责货币供应和汇率的制定,从而加强了国家作用,推动了咖啡经济的飞速发展,形成了哥伦比亚历史上的“咖啡共和国”时期(1903-1946年)。

哥伦比亚咖啡种植从东向西快速扩张。哥伦比亚东部一向是咖啡生产的传统区域,但是受到“千日战争”和世纪之交国际咖啡价格下跌的影响,导致这一地区的咖啡经济增长缓慢。相形之下,哥伦比亚西部地区以及安第斯山脉中部富有适宜咖啡种植的火山土壤地区,包括今天的安蒂奥基亚、昆迪纳马卡、卡尔达斯和考卡山谷的咖啡生产和出口的增长速度很快。1895-1900年,昆迪纳马卡和安蒂奥基亚的咖啡生产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1.6%和20.4%,而桑坦德地区的增长率却只有5%。

对于咖啡生产在西部扩张的原因,有的外国学者强调西部地区咖啡种植园主具有资本主义开拓精神,认为西部地区种植园生产方式的不同导致咖啡生产重心从东部向西部地区转移和扩张。西部大量肥沃的适宜咖啡种植的火山土壤,吸引了大批渴望获得土地的人们向这一地区迁移,国内人口的大量迁移为这一地区咖啡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形成了诸多的中小咖啡种植小自耕农阶层。西部的咖啡种植业在中小种植园主的积极推动下得到了迅速发展,到20世纪这里成为哥伦比亚咖啡经济的中心。

哥伦比亚咖啡经济的发展与繁荣还与生产工具的变革有关。20世纪初期,咖啡业中两大生产工具的发明和使用极大地提高了咖啡生产效率,为咖啡经济的繁荣提供了有利条件。一是1910年代发明的手工制浆机,二是广泛推广和使用咖啡脱壳机。在手工制浆机和脱壳机推广之前,只有大庄园、咖啡加工厂和商业中心才拥有咖啡加工的设备,具备咖啡加工的能力。手工制浆机的发明和脱壳机的广泛使用,使广大的咖啡种植小自耕农阶层摆脱了对大庄园和加工厂的依赖,也便利了他们直接与城市贸易商联系,而无需大庄园、加工厂以及出口代理商充当中介。直接参与市场交易,减少了交易成本,刺激了小自耕农种植咖啡的积极性,推动了咖啡经济的发展。

就客观因素而言,世界市场的旺盛需求为哥伦比亚咖啡经济的繁荣提供了必要条件。咖啡最早在欧洲和美国是属于富人享用的奢侈品,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咖啡逐渐变为欧美市场的大众消费品。由于哥伦比亚咖啡与出口的紧密关系,使得咖啡业成为具有高回报的生产领域,促使愈来愈多的人参与到和咖啡经济有关的行业。另一方面哥伦比亚善于抓住时机,使咖啡经济走向繁荣。一是1906年巴西为了控制国际咖啡价格,颁布《咖啡价格补贴计划》,通过控制产量,维持国际市场上的咖啡价格稳定,这为哥伦比亚乘机加大咖啡产量,发展咖啡经济提供了有利的机会。二是192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的“帮助”,使哥伦比亚获得了美国的大量贷款,还成功地吸引了美国资本直接投资到哥伦比亚的石油、铁路、煤等。1924年,哥伦比亚的外资流入量为1800万美元,1926-1927年间,外资猛增到1.35亿美元,换句话说,平均一年的外资流入为6750万美元。加之,因美国占领巴拿马运河向哥伦比亚支付的巨额赔款,出现了被称为“哥伦比亚复兴”的现象。

在上述内外有利条件的刺激下,咖啡经济获得了飞跃性的发展,出现了20世纪20年代的咖啡繁荣,哥伦比亚一跃成为仅次于巴西的世界第二大咖啡生产国。咖啡经济的增长势头一直持续到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前。据统计,1910-1920年哥伦比亚出口以年均10%的增长率高速增长,即使在1905-1909年、1925-1929年,这两个时期也保持在年均7%的出口增长率,咖啡是其中增幅最大的产品,年均增长率为7.3%。18-19世纪之交,哥伦比亚的出口产品基本上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即咖啡、矿产品以及热带水果三分天下,但自雷耶斯执政后,出口结构开始发生颠覆性变化,咖啡出口超过传统的出口产品——矿产品,成为哥伦比亚出口中比重最大的产品。到雷耶斯结束任期时,咖啡出口一跃成为哥伦比亚出口贸易的领头羊。一战以后,咖啡出口已经超过矿产品和热带水果产品出口的总和。1924年,咖啡占哥伦比亚出口总额的80%,成为左右哥伦比亚经济的重要产品。正如有的学者指出,哥伦比亚“经济围绕着咖啡生产和咖啡价格旋转,甚至直接影响着那些不生产咖啡的地区。”

咖啡经济的发展既反映了哥伦比亚对外贸易数量的增长,也标志着哥伦比亚发展道路的质的飞跃。20世纪初期,咖啡经济繁荣的到来使咖啡业成为影响哥伦比亚绝大多数人的经济活动,咖啡不仅为哥伦比亚创造了大量的外汇收入,引起了一些经济领域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刺激了哥伦比亚早期工业的兴起,使工业化成为与咖啡经济密切相关的共生现象。

(三)咖啡经济与工业化的启动

咖啡经济的发展与工业化的起源一直以来是哥伦比亚经济史学家热衷探讨的话题,最流行的观点是强调西部地区的中小咖啡生产者对现代工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他们认为,咖啡生产从大种植园向小农经济的扩张产生了咖啡收益向农民阶层倾斜的效应,促使农民保持了对工业品市场的需求,进而推动了工业的发展。诚然,上述观点从推拉角度阐释了咖啡经济与工业发展之间的某些关系,但是,咖啡繁荣并不是仅仅通过农村市场对工业品的需求来推动早期工业化的,而是咖啡经济发展形成的一系列宏观经济的联系和反应所产生的结果,包括资本积累、城市化、政府的政策、现代运输体系的发展以及各种外部条件。

首先,咖啡经济扩张创造的大量原始资本积累,为早期工业的建立提供了必要的资金保障。哥伦比亚独立后曾有人尝试建立早期工业,但是这些制造业企业的发展规模和竞争力十分有限。随着19世纪后期咖啡经济的迅速发展,咖啡生产和出口数量的激增表明收入的增加,意味着可以更多地投资到咖啡生产领域和加工领域,以及与咖啡经济有关的其他经济活动,也可以用于与咖啡经济无关的新兴工业。当时哥伦比亚几个主要城市兴建了生产轻工业品的工厂,如纺织厂、食品加工厂和啤酒厂,较为著名的是,1889年由德裔移民在波哥大建立的啤酒厂和制瓶厂。这些企业主要集中在波哥大、麦德林和巴兰基亚,其中有些企业开始向现代工业转型。虽然它们会得到地方政府的资助,有时也会获得外国资本的支持,但是这些工厂的建立无疑与前几十年哥伦比亚咖啡经济的扩张密切相关。

其次,咖啡经济的发展刺激了现代交通运输体系的建立,为早期工业化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条件。美国经济学家威廉·麦克格威认为:“哥伦比亚的铁路对其本国的发展至关重要,就如同北美铁路对美国很重要一样。”在哥伦比亚独立初期,由于铁路建造需要大量投资,但是战后国家资金严重匮乏无力修建铁路,于是私人大多承担起建造铁路的责任,他们大多出于个人的某种需要,在获得国家特许权后,自己投资兴建,而且这样的私人铁路大多是一段,并未构成相互连接的网络。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哥伦比亚咖啡经济的发展与繁荣,政府才从咖啡出口的盈余中获得财力来控制铁路的融资、建造和管理。

再次,实行的保护主义政策,为早期工业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19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当拉美国家盛行自由主义经济的时候,哥伦比亚政府就曾多次采取保护主义的关税政策,如1847、1861、1870和1873年先后实行关税改革,加大对进口产品征收的关税税率,意在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总的来看,关税呈现上升趋势,1880年代关税上升到19世纪以来的最高点。由于进口产品的价格提高,刺激了替代产品的生产。到20世纪初雷耶斯执政时期,哥伦比亚工业化才真正开始启动。他在推动咖啡经济发展的同时,通过实行保护主义关税政策,保护原来的民族工业,建立现代的新兴工业。1905年,雷耶斯实行关税改革,一方面提高了对进口纺织品的征税额度,另一方面却减少了进口纱线和纤维的关税。提高成品关税,减少原料关税是出于保护哥伦比亚原有的纺织业,并鼓励哥伦比亚人建立现代纺织业,生产纺织制成品。在这一政策的鼓励下,纺织厂如雨后春笋纷纷建立,尤其在麦德林及其周边地区建立了许多纺织厂,其中以总部设在麦德林的科尔德赫尔最著名。这种对成品和半成品的不同关税政策不仅体现在纺织业,同样还表现在磨面行业。1905年关税规定了对进口面粉课以重税,而对进口小麦只征收普通的关税。由此可见,雷耶斯政府实行保护主义关税政策的目的就是旨在鼓励和支持哥伦比亚国民建立自己的现代制造业。其中,纺织业取得了最引人注目的迅速发展,到1915年,纺织业已经占哥伦比亚投资制造业总资本的1/4,70%的资金集中在安蒂奥基亚的麦德林地区。

最后,外部条件成为推动哥伦比亚早期工业化的催化剂。1920年代,在咖啡经济繁荣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的进口品匮乏是哥伦比亚建立各种工业部门,生产替代产品以满足国内需求的重要因素。由于咖啡经济的繁荣,刺激了国内市场对工业品的需求,而雷耶斯政府实行的保护主义贸易政策以及其后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致使从国外进口工业制成品数量的大幅度减少,促使哥伦比亚工业化启动。1945年所作的一项工业统计表明绝大多数的工业部门和企业是在雷耶斯执政期到30年代大萧条时期建立起来的,而且反映了哥伦比亚咖啡经济繁荣时期工业化呈多元化的特点。除纺织业外,石油、烟草和食品加工业也崭露头角,成为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前的主要新兴工业部门。

尽管20世纪前30年哥伦比亚的工业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无论从工业发展规模还是发展水平来看,仍处于工业化发展的早期阶段。一方面,哥伦比亚工业部门发展规模有限,以1975年价格计算,1925-1929年制造业只占GDP的8%,而农业部门却占GDP的48%,所生产的工业品只达到国内市场需求的1/3,即使是发展迅速的纺织业,也只能满足国内消费市场的不足1/5.另一方面,在现代工业兴起和传统手工业衰落的情况下,工业部门提供的就业机会也十分有限。据奥坎波的统计资料估算,1918年工业部门只提供了大约2万个左右的就业机会。事实表明哥伦比亚在咖啡经济的带动下,工业化已经进入蓄势待发的阶段,为20世纪30年代以后哥伦比亚实行结构变革,走上进口替代工业化发展道路奠定了基础。

综上所述,咖啡如同连接哥伦比亚传统经济与现代经济的纽带,在哥伦比亚社会经济转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咖啡经济的扩张与繁荣不仅有助于哥伦比亚摆脱殖民时期遗留下来的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模式,更重要的是,咖啡经济所创造的原始资本积累,以及在咖啡经济带动下出现的城市化和现代交通运输体系的建立,加之,政府干预经济活动,采取有利于工业发展的经济政策,对哥伦比亚工业化、现代化的启动和发展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