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时间:2022-07-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表明,德国的反宗教改革运动普遍受到挫败。《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进一步规定,皇帝未经有三百挂零的诸侯、教士和自由城市参加的帝国会议同意,不能立法、征税、招兵、宣战或媾和。聚集在威斯特伐利亚的外交家们代表着不承认有任何上级或公共约束的独立势力。欧洲,1648 年此图表示在《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时期欧洲国家的情况。

1644 年在威斯特伐利亚的蒙斯特和奥斯纳布吕克两个小城开始和平谈判。德意志各邦呼吁和平,呼吁求得一项最终的宗教解决办法,呼吁“改革”神圣罗马帝国。法国和瑞典坚持德意志各邦应单独参加谈判,这一分解原则受到德国各诸侯的热诚欢迎,皇帝反对也是徒然。于是,成百名外交家和谈判者云集于威斯特伐利亚,他们代表皇帝及帝国各成员邦、西班牙、法国、瑞典、荷兰人、瑞士人、葡萄牙人、威尼斯人、许多其他的意大利人和教皇。自从康斯坦茨大会以来还没有举行过这种欧洲人大会。在 1415 年欧洲人聚集在一起是讨论教会事务,而目前在 17 世纪 40 年代,是讨论国家、战争和权力范围等事务,这一事实充分说明欧洲的世俗化程度。

冗长的和平谈判谈判拖拖拉拉,因为军队仍在战斗,而每一次战役过后,总会有一方都会提出自己的条款。法国和西班牙一直拒绝相互媾和,战争实际上持续到 1659 年。但在 1648 年终于达成了关于神圣罗马帝国的协议,它包括蒙斯特和奥斯纳布吕克两项条约,也就是历史上所称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表明,德国的反宗教改革运动普遍受到挫败。和约不仅重新规定了奥格斯堡和约给予每个德意志邦有权决定其宗教信仰的条款,而且还增加了条款,承认加尔文教和路德教同天主教一样是可接受的宗教信仰。在 1552 年后世俗化的教会领地的争执中,新教徒获得了全面的胜利,天主教被迫放弃对领土的要求。

神圣罗马帝国的解体早在路德时代因为划定国内宗教疆界而引起的神圣罗马帝国的解体,现在在政治上和国际法上进一步肯定了下来。帝国的边界缩小了。荷兰人和瑞士人不再从属于帝国,联合省和瑞士州(即瑞士新教徒国家)都被承认为主权和独立的国家。法国从解体的神圣罗马帝国西部边界割取几小块土地,取得了他们占领达一世纪之久的洛林三个主教管区的主权,以及在阿尔萨斯的某些权利,但这些权利很含糊,以致后来产生了麻烦。瑞典国王得到德意志北部的一些新领土,瑞典因此增加了它横跨波罗的海的领地。

主权国家体制法国和他的盟国瑞典、荷兰的最伟大胜利表现在帝国本身的新结构上,而不在于帝国领土的变更上。三百多个德意志邦成为事实上的主权国家。各邦获得实施外交和与外国缔约的权利。《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进一步规定,皇帝未经有三百挂零的诸侯、教士和自由城市参加的帝国会议同意,不能立法、征税、招兵、宣战或媾和。因为在任何此类事务上显然都不可能达成一致意见,自治政府的原则,即中世纪立宪自由的原则,就被用来破坏作为一个有效的政治实体的帝国本身。当其他许多欧洲人国家在王权专制主义领导下不断得到巩固时,德国却堕入分裂和地方主义之中。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不仅阻止了反宗教改革运动,不仅使奥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遭到挫折,还抢先约两个世纪防止了德国民族统一运动的发展,而且也还标志着国际法上现代欧洲主权国家体制的出现。聚集在威斯特伐利亚的外交家们代表着不承认有任何上级或公共约束的独立势力。再没有一个人能说欧洲在宗教、政治或其他方面具有任何有意义上的统一。政治活动家们因为不再有那种使他们感到“万能君主”威胁的任何统一而感到高兴。欧洲被认为是由大量毫无联系的、主权的、自由的和分离的原子,即国家所组成,这些国家按照他们自己的法律行动,他们追求各自的政治利益,组织或解散联盟,交换大使和使节,抉择战争或和平,根据均势的变化而转变立场。

德国由于三十年战争在物质上遭到了破坏。城市遭到失控于司令官们的雇佣兵的贪婪洗劫,有时甚至司令官们自己由于没有从本国政府获得补给而对整个地区进行系统的掠夺,以供养他们的军队。马格德堡被围十次,莱比锡被围五次。波希米亚有一个生产毛织品的小镇,战前有六千人口,由于战乱而市民外逃,房屋倒塌,在和平以后八年当地还只有 850 人。在另一个小城镇的遗址,瑞典骑兵除狼之外什么也找不到。农民不是遭到屠杀,就是逃亡他乡,或遭到兵士的拷打,逼其吐露他们那少得可怜的财物。农民不再注意农事;农业毁坏,饥馑接踵而至,时疫随之而来。连现代经过修订的估计也承认当时在德国许多地区差不多有三分之一的人口死亡。在 17 世纪,火灾,疾病,营养不良,无家可归,露宿街头等等,由于缺乏与这些灾难斗争的手段,其后果更为可怕。现代战争的恐怖与过去的男男女女所经历的恐怖并不是完全不同的。

德国就这样物质上遭到破坏,政治上被分割成许多小块,在欧洲事务中长期不能发挥作用。在中欧存在着一种政治和文化的真空。一方面,西部和大西洋的人民——法国人、英国人、荷兰人——在 17 世纪开始取得欧洲政治、贸易和文化的领导权。另一方面,在德国东部,围绕柏林和维也纳,一个新的、仅有半个德国势力的权力中心开始形成。这将在以下两章加以探讨。

随着三十年战争的停止,宗教战争终于宣告结束。虽然在后来一些冲突中,宗教仍然继续是一个争端,但总的说来,它在欧洲政治事务中已不再具有什么重要意义。一般说,到 17 世纪末期,新教和天主教之间的分界已经稳定下来。再没有哪一方期望以损害另一方来扩大地盘。新教和天主教的改革都已成为既定事实。争取领土、财富和战略联盟的政治斗争已经世俗化了,因为“国家理由”如今在影响政府对外政策和主权国家军事冲突两方面,均已压倒宗教忠诚而占据优势了。

欧洲,1648 年

此图表示在《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时期欧洲国家的情况。存在若干个独立主权国家此后被视为正常现象。同样,存在若干个宗教在整个欧洲来说也是理所当然的,虽然每个国家仍然想要,或至少愿意在自己疆土之内有统一的宗教。由于削弱了哈布斯堡王朝和促使德国分裂,《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就为法国的政治优势开辟了道路。

① 华斯科•达•伽马(1460—1524 年),1497—1499 年发现通过好望角从欧洲到亚洲的新航路,——译注

② 麦哲伦(1480—1521 年),葡萄牙航海家。——译注

③ 即 1494 年签订的西葡《托德西拉斯条约》,规定在佛得角群岛以西 370 里格处划线,线以西归西班牙,以东归葡萄牙。 ——译注

④ 卡布拉尔(1467—1520 年),葡萄牙航海家。——译注

⑤ 弗罗林,英国金币;里亚尔,西班牙和拉丁美洲通用的小银币;利佛尔,法国货币单位。——译注

⑥ 蒲式耳,计算谷物的容量单位,在英国等于 36.368 升,在美国等于 35.238 升。——译注

⑦ 塞万提斯(154—1616 年),西班牙文学家。——译注

⑧ 洛佩•德•维加(1562—1635 年),西班牙文学家。——译注

⑨ 埃尔•格列柯(1541—1614 年),西班牙画家。——译注

⑩ 牟利罗(1617—1682 年),西班牙画家。——译注

⑪ 委拉斯凯兹(1599—1660 年),西班牙画家。——译注

⑫ 苏亚雷斯(1548—1617 年),西班牙耶稣会哲学家、神学家。——译注

⑬ 玛丽•斯图亚特是伊利莎白之后英国王位的第一合法继承人,因为伊利莎白没有孩子,而玛丽•斯图亚特是亨利七世的曾孙女。

⑭ 波旁家族的亨利(1553—1610 年),1572—1610 年为纳瓦尔王国国王,称亨利三世,1589—1610 年为法国国王,称亨利四世——译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