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时间:2022-09-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1648年召开的威斯特伐利亚和会上,与会各国达成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立了以民族君主国为国际关系的主要行为体和国家主权原则,打破了长期存在的罗马教皇神权统治。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下,欧洲列强间的竞争开始从欧洲大陆蔓延到全球。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自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会议到1789年法国大革命前,欧洲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成为近代以来的第一个“世界”格局。尽管从地域上说,这个权力结构仅仅局限于欧洲,但它却深刻地影响了全球各地,乃至整个近代历史

1618—1648年,德意志“新教同盟”与“天主教同盟”的内战引发了欧洲“三十年战争”。在1648年召开的威斯特伐利亚和会上,与会各国达成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以三十年战争确立的强权关系为主要格局,以这一条约为主要国际法理依据,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正式形成。这一体系的主要特点如下:

第一,欧洲出现长达100多年的多极格局。《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立了以民族君主国为国际关系的主要行为体和国家主权原则,打破了长期存在的罗马教皇神权统治。此后,教皇地位一落千丈,神圣罗马帝国希望一统欧洲的梦想也彻底化为泡影。英国、法国、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普鲁士、俄罗斯五强相继崛起[23]。由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限制,这些国家之间没有爆发类似于三十年战争那样的大规模冲突。

第二,此时的多极格局并没有像均势理论支持者预测的那样有效维持体系的稳定,欧洲依然经常呈现混乱的局面。主要原因是,此时欧洲的君主国实际上类型五花八门,英国是实行“君主立宪”、“虚君共和”的君主国,法国是“开明专制”的君主国,哈布斯堡王朝(奥地利和西班牙)是坚持“正统原则”的君主国,俄罗斯则是“传统专制”的君主国。表面上看起来大家都是皇帝,大家都是君主国,但实际上差别极大。君主们对于如何处理主权国家之间的关系尚未达成共识,大多都将均势看成是国家间自由竞争之后出现的自然结果。于是战争并没有止歇,尔虞我诈和弱肉强食的游戏依然继续。

第三,相比中世纪的国际秩序而言,此后欧洲开始以国际会议形式来解决国际争端和结束国际战争。此前在欧洲进行的战争都是无限战争,战争的目的是彻底消灭对方,是“宜将剩勇追穷寇”。除非双方都打得筋疲力尽,除非有一方彻底被征服,否则战争永无止境。而会议的结果是变无限战争为有限战争,并倡议以和平方式来结束战争。这使得战争的残酷性开始下降,霍布斯文化的性质开始减少。

第四,《威斯特伐利亚和约》首次创立并确认了条约必须遵守和对违约进行集体制裁的原则。在此前的霍布斯文化下,国家之间对条约的态度是有利则行,无利则背,基本上完全不讲诚信,把政治外交当成欺骗的艺术。像宋襄公那种战场上的老实举动,会被讽刺为“蠢猪式的仁义”。但在缔结和约之后,尽管尔虞我诈的现象仍然时有发生,但至少和约公开以国际法的形式否定了无故违约的合法性,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下,欧洲列强间的竞争开始从欧洲大陆蔓延到全球。为了夺取更多用于竞争的资源,以英法为代表的欧洲列强进行了大规模的海外扩张和殖民活动。这种行为使世界逐渐连成一体。整个美洲大陆、部分亚洲大陆和非洲的沿岸地区开始成为殖民者频繁活动的区域。从陆地上看,欧洲列强还没有建立起对美洲之外的其他地区的绝对优势,但从海洋上看,此时覆盖地球70%以上面积的海洋已经成了欧洲列强的天下,世界已经开始变成一个大舞台,而这个舞台的主角就是欧洲强国。然而,未来国际舞台的另一主角已经在大洋彼岸诞生,那就是1776年独立的美国。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国家对欧洲的第一次政治制度反馈,就触发了延续近两个世纪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瓦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