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课堂教学创新的探索

课堂教学创新的探索

时间:2022-06-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专题六 课堂教学创新的探索创新是21世纪最显著的时代特征,是一个国家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课堂是实施教育创新的主要场地,探索课堂教学创新是教育工作者追求的永恒目标。这是实施课堂教学创新必须首先思考解决的问题。解剖课堂教学的结构,不难发现,课堂教学创新由理念、内容、行为、方式等四个层面的创新构成。

专题六 课堂教学创新的探索

创新是21世纪最显著的时代特征,是一个国家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在党中央建设创新型国家精神的指引下,各行各业以创新为己任,教育也不例外。课堂是实施教育创新的主要场地,探索课堂教学创新是教育工作者追求的永恒目标。笔者在开展省市级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和教育部“十五”规划课题“小学语文发展与创新教育”研究的实践中,对课堂教学如何创新进行了初步探索,本文拟从课堂教学创新的含义、层面、重点和策略四个方面谈一些粗浅认识。

一、课堂教学创新的含义

1.什么是创新

“创新”在20世纪一般被称作创造、创造性或创造力。其界定存在分歧。心理学界较为一致地把创造力定义为: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意义或个人价值的产品。所谓新颖,是指前所未有的(你无我有);所谓独特,是指与众不同的(你有我优);所谓有社会意义,是指能转换成生产力,对社会有所贡献;所谓有个人价值,是指对个体有帮助促进作用,有利于健康成长与发展。从“新颖、独特、有社会意义或个人价值”的特点出发,可推断出创新的本质是对现有的不满足、怀疑、否定和超越;创新的本质在于多样性、差异性和非重复性

2.创新的类型

(1)原创性创新。史无前例的新发现、新发明,例如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袁隆平发明杂交水稻

(2)再造性创新。对别人经验成果的借鉴、改进;对自己经验成果的反思、提高。

中小学教育要培养的主要是再造性创新,这种“新”对每个个体来说是新的,通常称之为“自我实现的创造力”。因此,我们判断学生的学习是否具有创新性,是以他(或同龄儿童)的经验和知识范围为依据的。只要能摆脱常规经验和现成答案的影响,表现学生自己的独立体验、独立思考、独特见解、独特表述的,都应具有创造性。

3.课堂教学创新的目的

课堂教学创新有助于师生获得新的知识、新的信息、新的见解、新的方法、新的体验等,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促进师生的成长与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科学家的创新与师生课堂教学创新的目的不尽相同。科学家创新关注的是结果(创造发明),旨在实现其社会价值;课堂教学创新关注的是过程(体验启示),旨在实现其自身发展价值。从宏观的角度来看,课堂教学创新的目的就是要实现从培养“知识人”到塑造“智慧人”的转变。从微观的角度来说,课堂教学创新的目的至少应包括:

第一是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尤其是提高学生探索未知事物及领域的兴趣。

第二是提高学生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获取新知识、新信息的能力与方法。

第三是通过教学内容、方法的改革、创新,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拓展学生想象的空间。

第四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间接的创新体验以及有效的创新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情感。

总之,实现课堂教学创新既要艰苦努力,也并非高不可攀。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时时是创新之机,人人是创新之人。

4.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

继承与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任何事物的演变也概莫能外。课堂教学也好,课程改革也罢,都需要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继承是前提和基础,创新是对继承的改进和发展。我们探索课堂教学创新,是在总结前人课堂教学经验基础上的改进与提高,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辩证否定。所以,我们绝不能全盘抛弃以往的课堂教学而另搞一套。

二、课堂教学创新的层面

课堂教学创新从何入手?其着眼点、切入点在哪里?这是实施课堂教学创新必须首先思考解决的问题。解剖课堂教学的结构,不难发现,课堂教学创新由理念、内容、行为、方式等四个层面的创新构成。这四个层面相互联系,共同支撑课堂教学的基本框架。因此,它不仅是关注的着眼点,同时也是下工夫的着力点。

1.课堂教学理念的创新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任何教育行为都应以教育理念为指导。课堂教学也是如此,如果缺乏理念或理念单一,没有以研究为依托的深化和提高,就容易固守在重复旧经验、照搬老方法的巢穴里不能自拔。课堂教学理念的创新对于一线教师来说,不在于他总结发现新的教育理念,而是重在对现有先进教育理念的学习、接受和实践,以实现自身教育理念的更新。在更新的过程中需要完成两次飞跃,一次是从学习到认可的飞跃;一次是从认可到应用的飞跃。前者为的是更多拥有,把握实质;后者为的是能动应用,改进教学行为与方式。要实现飞跃,就必须仔细解读每一种理念,读懂它的含义、价值及其要求,这是实现教育理念更新的关键。比如“尊重的教育理念”,其含义是尊重教育规律、尊重受教育者、尊重教育者、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自尊。其价值一是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因为尊重人是做人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尊重人的人才能懂得如何做人。二是尊重的教育理念蕴涵着信任和期待,而信任和期待能对学生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激励作用。

读懂了理念的含义和价值外,还要明确它的要求,使实践应用成为可能。实施尊重的教育理念,一是要求教师对学生充满爱心和包容,所谓尊重人,其实质就是关心人、理解人、包容人;二是要求教师摒弃“师道尊严”的陈腐观念,努力建立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只有这样,课堂才能形成接纳性、支持性的积极氛围,教师才有可能将教育理念融入教学行为和方式之中,使理论对实践产生支撑和指导作用;也只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促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2.课堂教学内容的创新

课堂教学内容创新是课堂教学创新的重要层面。以语文教学为例,它涉及对词句意义最合适的理解和多角度理解,对教材内容、主题的质疑和建设性意见,对教材内容的补白和拓展,对课堂练习设计的新思路等。

比如,对课文《我要的是葫芦》中,“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中“谢”这个词词义的理解,可引导学生从“凋谢”“脱落”“枯萎”等义项中选择一个最合适的义项,并说明理由。如人教版新教材小学第三册课文《清清的溪水》,原版中有一句话:“大象刨坑,野猪栽树;大象培土,野猪浇水。”有学生质疑,野猪的嘴巴长而有力,擅长拱土,适合做刨坑的工作,大象的鼻子擅长吸水,是浇水的能手,这句话应改为:“野猪刨坑,大象栽树;野猪培土,大象浇水。”学生的意见经媒体披露后,得到编者的重视,再版时按学生的意见做了修改。再者,新课程改革倡导教师对教材的解读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和体验,对教学内容可以进行适当扩展和补充。又比如:某老师教学《坐井观天》,要求学生自编或合编小鸟和青蛙的第三次对话(青蛙跳出井口后看到了什么,会对小鸟说什么)。一个学生交流时说:青蛙跳出井口后,睁眼一看,呀,青山田野望不到边际,外面的世界真大啊!看来我是弄错了,小鸟,对不起!又一个学生说:青蛙跳出井口后,仔细一看,呀,河水怎么这样黄,这样臭,溪边还有人正在捕杀我们呢!青蛙伤心了,忙对小鸟说:对不起,我还是跳回井里的好。组织学生编写小鸟和青蛙的第三次对话,既拓展了教学内容,又有助于加深对成语的理解。

3.课堂教学行为的创新

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高不仅有赖于教育理念的更新,更重要的是要将先进理念落实到教学行为中去,促进课堂教学行为的改进与创新。课堂教学行为泛指师生在课堂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言语、动作、管理与指导。具体包括教学设计、课堂讲授、课堂讨论、课堂提问、课堂板书、课堂演示、课堂管理、练习指导、活动指导等。

以课堂讲授为例,改革开放前往往是以教师为主宰的一讲到底的单一模式,到了20世纪80年代,上海市特级教师段力佩总结出了“读、议、讲、练”相结合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到了90年代,辽宁省特级教师魏书生又提出了“六步教学法”:一定向,二自学,三讨论,四答题,五自测,六自结。很显然,“六步教学法”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性,教师的教学行为则表现为贴近和服务于学生的学习需求。21世纪初,新课程改革倡导交往互动观下的课堂教学,突出教学目标的发展性,加强学习活动的体验性,促进教学过程的互动性,强调课堂教学时空共有,内容共创,意义共生,成功共享。从一讲到底的单向传递到多向交往互动,充分体现了课堂讲授及整个课堂教学行为发展与创新的主流。

再比如课堂演示,虽然是一种辅助教学的行为方式,但对说明、印证教学内容涉及的重要事物,促进学生的理解或指导学生的实际操作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由于它符合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再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一认识规律,因而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颇受欢迎。以往传统课堂演示比较简单,主要通过实物、标本、模型、挂图等来完成。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量的现代教育技术和媒体进入教学领域,对改革教学行为方式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教学仪器蓬勃发展更为演示提供了日益丰富的手段和材料,多媒体影视演示逐渐进入课堂。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不仅要学会操作多媒体演示,而且要学会制作多媒体课件。

4.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

课改专家指出,当教师教育观念实现更新以后,教学方式方法的改进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自古以来,我国教学方式就存在着注入式和启发式之争,由注入式转变为启发式,是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正确途径之一,因而它得到了教育界越来越广泛的认同。新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面临新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在推进课改实践中,一方面要继承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另一方面又要大胆尝试自主、合作,探究新的学习方式。教学论的经验总结很有见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从某种意义上讲,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就是要把传统教学方式方法合理的部分与现代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有机结合起来,结合恰当,应用得法,创新的含量和价值也就越大。因此,从实践过程中总结探索出新的教学方式方法是创新,而将现有教学方式方法有机整合、灵活运用也不失为一种创新。下例教学片段实录也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草坪青青》(语文版小学第二册)

生:小草为什么会有生命?

师:这可是个有趣的问题,让我们联系生活现象一起来想想。

生:小草很嫩,一踩会死,它就活不成了。

生:小草就像婴儿,它也会长大。

生:因为小草有力气,它能从土里钻出来。

生:我喝牛奶会长大,小草喝雨水,它也会长大。

生:我知道了,能长大的东西都有生命。

上例教学中,教师善于捕捉学生质疑的火花,用积极的态度评价了学生的问题意识,“这可是个有趣的问题”,教师具有亲和力的语言,给学生以心理上的鼓励。接着用“让我们联系生活现象一起来想想”,为学生创设了开放性的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探求“小草为什么会有生命”的欲望。很显然教师的激励与启发有助于让学生的学习体验进入课堂。

三、课堂教学创新的重点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理所当然也应是课堂教学创新的重点。

1.创新精神的激发

创新精神是指人们从事创造性活动的愿望和态度,它包括好奇心、探究的兴趣、求新求异的欲望等。课堂教学创新精神的激发重在学生良好学习状态的形成和质疑问难习惯的养成。《学习的革命》指出:“在学习方面,最有价值的财富是一种积极的态度。”有人问:在什么样的情形下学生学习得最好?答案是当学生学习情绪高涨时会学习得最好。所谓情绪高涨,也就是说学生具有了良好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也只有在这个时候,学习之“门”才能打开,真正的学习才会开始。也只有在这个时候,学生学习的状态才会呈现出乐于学习的兴趣,积极参与的热情,主动探索的欲望,大胆实践的勇气。这种学习状态就是创新精神在学习中的体现,是课堂教学不懈追求的目标。2010年,第二届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呼吁,营造激发学生兴趣的魅力课堂。这一呼吁击中了长期以来制约课堂教学的瓶颈,集中表达了教育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新课程推进中需要我们努力探索的长远目标。课堂教学除了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状态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养成质疑问难的习惯。亚里士多德曾说: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因此,要想获得知识,要想有所发现,你就必须多问。一是不要害怕问。路德亚德·吉卜林曾说:“我有六个诚实的仆人,他们教给了我一切。”它们的名字是:什么和为什么、何时和怎样、何地和谁。这六个诚实的仆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敢“问”。爱迪生在学校里曾被他的老师用皮带狠狠地抽打,因为他提了那么多问题以至于老师认为他是糊涂蛋。而他却成了可能是所有的时代中最多产的发明家。二是应当使问成为习惯。李政道教授在复旦大学对学生讲演时说,我国历来讲究做“学问”,可为什么现在学校只是做“学答”呢?课堂教学只讲现成的答案,练习也是重复已有的答案,却不要求学生“问”问题。他认为,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学会提问,包括编习题、出考题、提出课本乃至人类尚未解决的问题,这种教育的内核就是“创新”。在日本,数学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有“编题和提问”。有人担心,问题问多了,课堂教学会不会变成“满堂问”?问题提多了会不会影响课堂教学进度?我们认为,教师只要善于引导和调控,就不会有负面影响。

人的创新精神从何而来?答案是人的创新精神是要靠激发的,也是可以激发的。因为激励可以使人发现自身的积极因素,从而产生自信。人有了自信,就会产生巨大的勇气和动力。古往今来,那些有所成就的发明家,他们的创新行为都离不开创新精神的激发。李时珍因为从小就立下志愿要为穷人看病解除痛苦,所以不怕山高路远,不怕严寒酷暑,到各地去采药、尝药,终于写成了《本草纲目》。童第周正是凭着“一定要争气”的决心和毅力,发愤学习,刻苦钻研,终于为自己争了气,为中国人争了气。快速计算法的发明家史丰收,在上小学时就发现了算术教学中的一个怪问题。老师在黑板上演算习题,习题的数字读、写、看都是从左到右,从高位起的,而运算正好相反。史丰收问老师:算术能不能从左向右,从高位算起?老师沉思后说:几千年来都是这么算的,课本上也是这么写的,你也就跟着这么学吧!不过你要有兴趣,也可以发明创造嘛!在老师的激励下,他的创造愿望终于如愿以偿。因此,作为教师,对学生的“异想天开”不能泼冷水,而应多鼓励、赞扬,引导他们敢于想他人之未想,做他人之未做。这样他们的创造欲望就会被激发起来。

2.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包括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课堂教学来说,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心理学层面,核心是学习策略的获得与改进;二是实践层面,核心是分析、研究、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1)思维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多种思维的综合表现,尤以发散思维与辐合思维的结合更为突出。解决问题时沿着多方向去探寻方法、途径的思维称发散思维;依据许多现成资料归纳出一种结论的思维称辐合思维。学生什么时候学习效率最高?就是他思维最活跃的时候。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大胆思维,引导学生多向思维,促进学生主动思维。特级教师袁瑢教《狐假虎威》时,课文开头有一句话:“狐狸和老虎,一前一后,朝森林深处走去。”老师问:“你们想一想,这一前一后是谁在前,谁在后?你的根据是什么?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读课文。”几分钟后学生纷纷举手。

生:狐狸在前,老虎在后,因为书上的插图是这样画的。

生:我是从课文中的一句话里看出来的,狐狸说“我带着你到百兽面前走一趟”,而不是“我跟着你到百兽面前走一趟”。

生:课文结尾有一句话:“呀!狐狸后面跟着一只大老虎。”说明百兽先看见狐狸,后看见老虎。

袁老师的教学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认知过程,既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又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巩固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想象能力的培养。思维与想象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思维离不开想象的参与,想象和思维一样,使人能预见未来。按其新颖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不同,想象可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学习离不开想象,如果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全班学生的答案都差不多,那就不正常了。而这种现象在外国学习中是很少发生的。美国的老师要求小学生为一个故事每人编三个不同的结尾。不大胆想象、不发散思维就不可能实现目标。且看苏联著名教育家赞可夫上数学课,在复习旧知时,老师出了一道口算题,“6个7连加再加3是多少?说出你的算式。”三个学生回答如下:

生A:7+7+7+7+7+7+3=45

生B:7×6+3=45

生C:7×7-4=45

赞可夫极力表扬了学生C的回答,认为这是一种超常想法,因为他看到了一个不存在的“7”,而这一点恰恰反映了数学的本质,这个想法就是标新立异!表明这个学生“数感”能力极强。“数感”是人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这种理解可以帮助人们用灵活的方法作出数学判断,为解决复杂的问题提出有用的策略。

(3)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能力是指个体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可说是个体完成实际任务的能力。培养学生动口、动脑、动手解决学习中各种问题的能力,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课堂教学的真谛所在。怀化市跃进路小学廖燕老师执教课文《广告世界》时,较好地体现了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尝试。这堂课的教学流程,包括收集广告——交流广告——讲析广告——设计广告——展示广告——评价广告共六个环节。其中第四个环节“广告练功房”(设计广告),意在使学生在对广告有所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广告的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对广告深层次的认识和体验。在强烈“表现欲”的驱使下,学生分组为怀化苹果梨制作广告,在动脑、动手、动口的实践操作中,成功地展示了不同形式的广告作品。教师感受到了体验性课堂的愉悦,学生品尝到了体验性学习的甜头。可以说,该课自始至终都贯穿着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尤以第四个环节成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高潮和亮点。

四、课堂教学创新的策略

为了实现课堂教学创新的目标,除了找准课堂教学创新的层面和把握课堂教学创新的重点外,还需要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策略是对方式、方法和手段等具体行为的一种整体性的设想与运筹。教学策略是为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在清晰分析教学活动的基础上,对教学的形式和方法做出安排并进行调节与控制的执行过程。课堂教学创新的策略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教师示范的策略,减少约束的策略,鼓励质疑的策略,加深理解的策略,环境支持的策略,教学开放的策略等。

1.教师示范

教师的作用在于做出榜样。只有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才能给学生以良好的示范和启示。教师示范的作用,一是供学生模仿,以利学生从仿中学;二是给学生以启示,有助于学生在模仿中创新。

2.减少约束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为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必须减少对学生的约束。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约束主要有“标准答案”的约束,教案既定框架的约束,教师思维定势的约束,教师包办代替的约束,考试指挥棒的约束,题海练习的约束等。

3.鼓励质疑

质疑是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创新的起点。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和教材中的问题,如学生易错的问题,好奇的问题,怀疑的问题,对教材产生困难和矛盾的问题。积极创设问题的情境,以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4.加深理解

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不是线性的过程,而是顿悟的过程。顿悟需要不断加深理解,需要思维的积累与聚焦,需要想象的参与和帮助。因此,加深理解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引导学生扩展思维、大胆想象的过程。

5.环境支持

“教学就是环境的创造。”任何人的成长和发展都是在一定的时空中、一定的情境中、一定的过程中实现的。实施教学民主,将给学生留有自由思考、发言和创造的时间和空间。对学生多鼓励和信任,有助于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长和进步。

6.教学开放

开放式教学是实施课堂教学创新的一种重要策略。教学开放主要是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开放。教学内容开放指学习内容应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和可供选择性,要贴近社会发展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教学过程开放指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课堂表现(所思所想)和实际需要,不断推进与及时调整,促进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获取知识,从而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随着新课程实施的推进,营造激发学生兴趣的魅力课堂、探索课堂教学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尤其是基础教育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但是我们要清醒地看到,要真正实现课堂教学创新还任重道远,需要方方面面不断努力,继续探索,协作攻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