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积极探索共生的课堂教学

积极探索共生的课堂教学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科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也是教师与学生生命互动的重要场合。因此,教师队伍建设要以师德为本,学科生命教育要从师德抓起。这样的教师才能在课堂教学上努力创造一种自由、和谐、开放和创造的状态,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尊重生命、关注个性、崇尚智慧、追求人生幸福的教育境界。

学科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也是教师与学生生命互动的重要场合。“每个学科对学生的发展价值,除了一个领域的知识以外,从更深的层次看,至少还可以为学生认识、阐述、感受、体悟、改变这个自己生活在其中并与其不断互动着的、丰富多彩的世界(包括自然、社会、人、生活、职业、家庭、自我、他人、群体,实践、交往、反思,学习、探究、创造等)和形成、实现自己的意愿,提供不同的路径和独特的视角,发现的方法和思维的策略,特有的运算符号和逻辑;提供一种唯有在这个学科学习中才可能获得的经历和体验;提升独特的学科美的发现、欣赏和表达能力。”[17]杜威曾指出,如果把学科“看作是使儿童认识社会活动的情况的一种工具”,那么,任何一门学科就具有三种不同的价值:知识的价值、训练的价值和文化修养的价值。从本质上看,“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有的人生中的重要生命经历,是他们个体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课堂学习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下及今后多方面发展和个体的生命生长。随着‘知识课堂’走向‘生命课堂’,课堂教学需要思考价值转型,由知识本位走向人的综合、主动发展”。[18]教师以什么样的理念建构课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会对学生的生命体验和生命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市西中学在坚持教师师德建设的同时,积极落实学科生命教育,积极推进教学改革探索,不断引领教师积极探索生命共生的课堂,引导教师不断反思“当学生茫然无头绪时,我能否给他们以启迪?当学生没有信心时,我能否唤起他们的力量?我能否从学生的眼中读出愿望?我能否听出学生回答中的创造?”[19]等相关问题,让课堂真正成为和谐师生关系构建的有效载体与平台。

(一)推进师德建设,教师人格熏陶润物细无声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交往就是一个生命互动的过程,教师的人格魅力会对学生产生深刻而深远的影响。身教重于言教,润物细无声。亲其师,才信其道。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尊重和信任,教师言谈举止间所表达出的人生追求和精神状况,都引导着学生的生命认识和生命发展。

一堂好课的精华应集中体现在这堂课的教学价值上。而一堂好课的教学价值又集中体现在这堂课“三维目标”的达成度上。可以这样说,一堂好课的教学价值源于这位教师的师魂,师魂是一堂好课的“水之源”“树之根”。师魂本质上是与一位教师的思想、品行、学识、修养、境界、视野、宽容度、敬畏心相联系的。一个注重师德修养的教师,也一定会打造出彰显教学价值的有效课堂。因此,教师队伍建设要以师德为本,学科生命教育要从师德抓起。首先,教师要有大爱,要始终保持一种豁达、大度、沉着、含蓄的气质。其次,教师要着力提升自己的综合人文素养,包括正确的教育理念,浓厚的专业兴趣,深厚的学识积累,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丰富的教学实践。正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那样:“那种热爱自己的事业而又善于思考的教师,才有力量使教室保持肃静,使儿童特别是少年和青年用心地倾听他的每一句话,才有力量激发学生的良心和羞耻心,这种力量才是一种无可争议的威信。”这样的教师才能在课堂教学上努力创造一种自由、和谐、开放和创造的状态,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尊重生命、关注个性、崇尚智慧、追求人生幸福的教育境界。

为此,学校一方面结合教育部颁发新版教师师德规范,结合学校发展定位和优良文化传统,组织教师展开学习讨论,共同制定市西中学教师师德规范要求,组织学生对照规范评议教师,推进师德建设。同时,每年发动全校师生推荐评选“校师德先进十佳”,评选“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发掘教师师德闪光点和感人的故事,并通过数字故事、征文演讲等方式积极加以宣传,弘扬师德精神,树立师德榜样;另一方面不断倡导鼓励教师多读书、读好书,腹有诗书气自华,汲取人文滋养,丰富人文底蕴,提升教师人文素养,来进一步诊释、理解、丰富师德的内涵。每年学校都会通过工会组织或人力资源处办培训班,以及教职工寒假作业等途径与方式,挑选书籍、发放书籍给老师阅读,要求老师撰写书评或读后感,并进行评选交流。

教育本质的再理解

——《教育的挑战:别忘了教育是什么》读后感

醒目的标题和作者的大名,一下把我吸引,起初看这本书是出于职业的本能,细细阅读后,让我对许多教育现象背后的教育问题有了深度的思考,对教育的本质有更深的理解。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需要理解,作为一位孩子的父亲更需要理解。下面就让我来谈一下阅读这本书后对教育的理解。

作者在书中提到教育的本质十分简单,就是让人生活得更好,为此,最重要的是给予孩子公民教育、生活教育、人格教育。通过查阅资料,又能从“教育”两字结构上揭示本质,“教”左为孝,右为文。“孝”字上为土,下为子,中间为一撇,意为好的思想品德的种子播种在厚土中;“文”字指的是好的思想品德的培育方式。“育”字上为云,即乌云,下为月,即明月,意为人性的缺点要加以矫正,人性的优点要加以引导。我把它概括一下:教育就是明德启智。苏格拉底指出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品德。社会发展,教育先行;育人育魂,德育为先。

“明德”即提升品德,明辨是非,砥砺心力,追求卓越,懂得人文关怀与接人待物之道。“明德”是精神品质的塑造,如书中提到的有吃苦的精神、坚强的意志、诚实守信、同情感恩、爱心、耐心、责任心等。其中责任心特别重要,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在学习和工作中,他一定会学会吃苦和坚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在生活中,一定会诚实守信、富有爱心,同时也会善待周围的人。

“启智”就是唤醒并开启学生的灵智,促进个人潜能的充分发展,引导创新思维。“启智”是技能方法的培养,如书中提到的让学生学会严于律己、倡导个性发展、学会选择、学会生涯规划、学会寻找规律,同时也鼓励求异思维和大胆质疑等。其中学会选择是关键,一个会选择的人,他一定会知道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一个会选择的人,他一定会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规划自己的学习和人生;一个会选择的人,一定会热爱思考,喜欢思维火花的碰撞。在选择中,会明辨是非,砥砺心力,也会形成责任。严于律己是保证,一个严于律己的人,一定会有很好的自控能力;一个严于律己的人,一定会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在保证规则的同时提升自己的品德。这无意中又让我对校长提出的“选择形成责任、规则形成品德”有了进一步理解。

作者在书中提到杜威和陶行知都一致认为:“教育是生活的需要,教育要沟通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选择意识的培养,也是生活教育的一种体现。结合自身经验,意识的培养可能需要这几个方面:一要引导他们培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特长,才会有所取舍。二要孩子学会脚踏实地地努力,不要投机取巧,对自控能力的培养很有好处。三要孩子学会坚持,做事不能半途而废,提高受挫能力和承受力。四要教育孩子敢作敢为,勇于担当,对责任心的提高很有帮助。五要舍得花时间和精力给他们创造他们需要的机会,如减少作业后课余时间的安排、“个别课程制”免修制度的推行、学校各种综合实践课程、文化游学等。如果能让孩子自主地进行一次次选择,那教育的过程,其实也是孩子不断选择,不断完善的过程。

借着书评,希望市西的孩子们在选择中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幸福生活。

(本文作者:市西中学教师陆斌)

(二)提升教育专业水平,师生互动感悟人生有升华

课堂教学中落实生命教育,教师既要善于挖掘与生命教育相关的要素,更要善于让这些相关的要素自然地深入地走进学生的心灵,给学生以生命的感悟和情感的提升,构建生命化的课堂教学,师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共同成长。正如叶澜教授所言:“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活的最基本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下及以后的多方面发展和成长;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生活的最基本的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与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和生命价值的体现。总之,课堂教学对于参与者具有个体生命价值。”[20]

生命化的课堂教学,首先,要尊重学生。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激发学生生命的自我意识,“学生不再是教师加工的对象,学习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生活、生长,不是等待观望,而是主动地参与”[21]。叶澜教授也指出:“当指向内部世界的认识与运算,直接关注个体自身发展问题时,即个体对自身的发展作出主动的思考、批判,选择目标、策划过程和准备付诸实施的时候,人就具有了主动把握自己人生和命运的个体发展意识和能力,这是人所具有的最重要的可能,是人不同于任何生命体的最重要的‘自我产生和自我再生’的能力,也是作为个体的人实现生命价值、获取幸福人生的内在保证。”[22]

其次,教师要在先进教育理念引领下,确立正确的教学目标,积极探索着眼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在当代中国语境下,学校教育需要将知识、理性中心目标,转换为对个体生命的尊重与养育。这种转换,不是意味着丢弃知识、理性、考试,而是意味着将它们置放于个体生命成长的视野内,使它们体现出生命的价值。而且,个体内在生命活力的激发,只会更加促进其知识的获得与运用、理性力量的成长。培育富有活力的生命个体,可以成为新的教育目标的核心。”[23]

《为什么要禁止近亲结婚生命科学课堂教学片断

师:刚才我们了解了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及其特点,那么我们该如何预防遗传病的发生呢?现在有两对夫妇结婚打算生孩子,甲夫妇是表兄妹,乙夫妇没有近亲关系,两对夫妇本人都很正常,那么他们生下的孩子是否会患有遗传病呢?

甲生:不会,因为他们都很正常。

乙生:不一定,因为刚才我们学过隐性遗传病的特点是“无中生有”(父母正常可生下患病的孩子),所以,他们的孩子可能正常,也可能患病。

师:(进一步引导)如果是“无中生有”的话,那么正常父母基因型一定是怎样的?

生:杂合子。

师:(继续叙述)为了基本确定他们各自的基因型和孩子患病的风险,这两对夫妇进行了遗传咨询。咨询人员首先对这两对夫妇的家族史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发现,甲夫妇(表兄妹)中男性的母亲是白化病患者,而女性有一个白化病的弟弟;乙夫妇(非近亲)中只有男性有一个患白化病的弟弟,女性家族中没有发现病例。另外咨询人员告诉他们,在本地人群中每10000人当中有一个白化病患者。接着咨询人员要根据白化病的遗传特点来确定他们的基因型,并帮助他们估算孩子患病的风险率。如果你是那个咨询人员,那么你能否帮助他们确定基因型,并帮助他们估算孩子患病的风险率呢?

学生非常有兴趣地拿出纸和笔开始推断和计算,并相互争议和讨论,老师适当做计算指导……

学生将讨论结果进行交流,学生惊叹两对夫妇生出白化病孩子的比例是近亲∶非近亲≈1∶100。

师:婚姻法中提出禁止近亲结婚就是因为近亲双方从共同的祖先那里继承同一种致病基因的机会大大增加。所以她们所生的子女患隐性遗传病的可能性比非近亲结婚的要高出数倍、数十倍乃至上百倍……

从上面教学片段中我们不难看出,学科生命教育需要创设教育的情境。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句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当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规律的一个重要方面:直观可以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认识的形成,并促进理性认识的发展。生命教育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老师让学生共同来扮演咨询员为这对夫妇进行遗传咨询,从本质上来说是让学生参与到情境中来,学生在参与解决问题过程中有了亲身的体验,感悟自然也就多,教师无须告诉结果,因为每个学生都在体验的过程和方法中感悟其中的道理。

市西中学一直关注人的发展,一直高度重视并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下面主要呈现市西中学两大全校性实施并推进的教学改革实践。

1.自习自研,师生互动

在上海市二期课改中,市西中学在继续推进课程改革建设的同时,也积极推进课堂主阵地、主渠道的改革。一方面,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原则,体现现代教育的思想和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另一方面,坚持基础教育的基本要求,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课堂教学改革研究中,学校要求教师处理好“六个关系”:“主体”与“主导”的关系,“学得”与“习得”的关系,“课本知识”与“课外知识”的关系,“显性能力”与“隐性能力”的关系,“学会”与“会学”的关系,“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系。为此,学校大力提倡并全校性开展“自习自研、师生互动”教学策略研究。学校不仅对该策略的界定、实施框架、步骤等进行了说明,还对策略的内容、形式等加以明确。“自习”的内容包括基本概念、知识结构、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实验技能和应用。形式以学生个人自习为主,也可以是个人自习基础上的小组自习,还可以是班级同学的共同自习,以及师生间的交流讨论。“自研”的内容分为三类:一类是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习题中的问题和疑惑;一类是由教材内容,结合对生产生活实际问题的观察分析而引发的想法和问题;一类是对于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分析。三类“自研”的时间根据问题的性质、学科的特点,可以是当堂型、短期型和中长期型。当堂型,通过课堂讨论、辨析解决。短期和中长期型,建立课题组进行专题研究,可以在本校老师指导下进行,也可以聘请校外专家,还可以申请专项研究经费和设备[24]。因此,“自习自研,师生互动”教学策略在市西得到了积极有效的实践,大大推动了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促进了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也使学生在自主研习中感悟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并发展了对他人和社会的关心与责任,自然而深刻地进行了生命教育。

学生自习自研展风采

孙汉超是市西中学2008届毕业生。他2005年考进市西中学以后,在学校大力倡导“自习自研、师生互动”的氛围熏陶下,在学校积极推进学生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的实践推动下,他的自研意识和创新意识大大激发了,培养了自研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他积极主动地把校内课堂知识学习和校外社会问题思考研究解决结合起来,高二时他自主确立了一个研究课题“关于低层居民楼受高架噪音污染现状的研究及其初步解决方案”,并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展开自主研究。他以科学的精神和态度非常认真地进行课题研究。为了获取高架噪音污染的科学数据,他利用双休日在高架旁低层居民楼进行全时段的观测。为了掌握工作日周一至周五夜间高架噪音情况,他能连续一周从晚上九点至第二天凌晨一直蛰伏在上海延安路高架两侧低层居民楼进行观测。在全面了解掌握高架噪音污染数据的前提下,他进行了低层居民楼受高架噪音污染的现状分析,并积极寻求解决方案,写出了课题研究报告。高三时他凭借《关于低层居民楼受高架噪音污染现状的研究及其初步解决方案》研究报告,在上海市第六届“明日科技之星”评选活动中获得了“科技希望之星”称号,《新闻晚报》2008年3月6日热点头版以《高中生捕捉高架噪音》对其研究过程进行了报道。

2.思维广场教学实践

2012年4月,市西中学在积极寻求课堂教学变革的过程中,提出了“思维广场”(刚开始称“学习广场”,后来集思广益改为“思维广场”)概念和空间建构设想,5月完成“思维广场”空间设计方案并经广泛论证定稿,7、8月暑假进行空间建设、调整和装修,9月基本完成家具安放和设施设备调试,9月底正式投入试用,“思维广场”教学实践探索帷幕正式拉开。

“思维广场”空间上下两层融成整体,共800多平方米,是一个整合了图书馆、网络阅览、现代教育技术等功能的学习空间,既有宽敞舒适的自主独立学习空间,也有若干个可供8—16人交流与分享的研讨室,师生在其中既可以独立自主学习,也可以在师生、生生合作交流中学习。学校设计“思维广场”空间,旨在通过教学空间的变化促使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的变革,引导师生打破传统教室空间的束缚。在宽敞、宽松且设施设备齐全的环境中,教师要以更开放的视野、更关注学生差异、更注重师生平等交流等来重新审视教学;学生要积极主动求知思索,既学会自主学习,又学会和老师、同学分享自己的思考,在合作交流学习中发展思维、锻炼表达、价值判断和健全人格。“思维广场”教学,教师的备课更重要的是设计思维广场学习自主学习任务单,既要设计自主学习基本知识点部分,又要设计主题讨论题;更重要的是思考如何通过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设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参与讨论学习的兴趣,如何通过预设的讨论题和讨论过程中的生成性内容有效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综合素养。而学生在思维广场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养成以思维广场规则自律的意识和能力,学会利用思维广场舒服宽敞的环境自主学习,并积极参与讨论。师生、生生生命的火光在思维广场中交融、激越、发展。

2012年9月,思维广场教学实践首先从政史地三门学科基础型课程开始探索。三门学科、三位教师、三个班级同时进入思维广场,共三节课一个下午都在思维广场里。每位学生拿到三张三门学科思维广场自主学习任务单,在25分钟的自主学习过程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讨论题,通过书本、网络查询等各种途径收集相关资料,然后进行整理梳理和思考,形成自己将在讨论交流中的观点。一般每门学科都有三个讨论题。每位学生每门学科最起码选择一个讨论题参与合作讨论交流。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三位老师巡视观察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到了主题讨论时间,三位老师分别在一个大的讨论空间里,和感兴趣、选择来讨论交流的同学平等对话。此时,老师的角色定位是主持者,更重要的是“挑拨者”,挑动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讨论,甚至引起辩论。当然,老师也鼓励学生自主提出一个讨论题,自主发起一场讨论,吸引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讨论交流分享。慢慢地,三门学科教师也探索跨学科整合,引导学生多角度看待问题、思考问题,培养综合思维能力。

这样的教学探索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全国各地教育团队纷纷来校参观学习,也得到了学校师生的广泛认可。逐步地,思维广场教学实践从试点时的政史地学科扩展到语文、英语学科,从“三三三三”模式(即三门学科、三位老师、三个班级、三节课),扩展到“二二二二”模式(即两门学科、两位老师、两个班级、两节课)、“二三二二”模式(即两门学科、三位老师、两个班级、两节课)、“一二一一”模式(即一门学科、两位老师、一个班级、一节课)及“一一一一”模式(即一门学科、一位老师、一个班级、一节课)。越来越多的学科和老师自觉走入思维广场进行教学实践,不少理科教师也积极尝试选择专题进行思维广场教学,如生物、化学、数学等,几乎所有的学科都进入到思维广场进行教学探索。而学生通过智慧校园网络的讨论题事先预约、刷卡进入思维广场、刷卡进入主题讨论室、教师在网络上进行学生讨论情况评价以及学生对主题讨论后的梳理上传等流程,把学生参与思维广场教学的学习情况都记录到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中。

市西中学思维广场教学实践探索至今快四年了,学生从中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经过思维广场交流讨论锻炼的学生在各种场合交流发言明显不怯场了。而且参加学校举办的或上海市级辩论等,学生的思辨水平明显提高。参加辩论社团的同学也明显增加。当然,更多的影响可能是潜在的,无法短期衡量或者无法显性表现出来。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对学生生命主体的尊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尊重、生命的互动、生命的共同成长,肯定是起到了非常积极的影响,而有关生命意义的感悟也在合作交流中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为了激发思维碰撞的教学设计选择方案探索

我校思维广场是一场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革命性的变革,学生在学习中的思维方式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自主学习的理解思维,教师发生的变化:从选择传统内容——选择讨论主题——选择思辨讨论主题。教师的选择主题理念变化引导学生发生的学习方法的变化:去听——想听——去参加——想参加——去讨论——想讨论——去主持——想主持。

一、教师选择传统内容作为主题讨论易于受挫

【讨论主题案例一】

基督教成为正统国教的原因

【分析】

该讨论主题属于传统课堂教学中的经典例题类型,远远超出了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和思维能力,所以该主题本质上不属于适用于思维广场教学讨论的主题,教师的选择出现了较大的偏差。学生的思维也未能被激发,思维方式也未能被改变,在这场主题讨论中学生依旧处于听讲和记录的传统地位而存在。学生当时最多的话语是:“我去听第几场,我想听第几场。”“听”这个字就已经表达了对传统授课方式的延续。

二、教师选择讨论性主题破冰之旅

根据学生认知发生理论,引导学生思维能力最大化发展的平台是基于学生已有知识、兴趣、关注点等,所以教师的讨论主题设计应当充分考虑这些方面,至少在讨论主题中应当设计更大的背景范围或者场景范围来激发学生的已有知识、兴趣或关注点。所以教师的教学设计由选择内容开始向选择讨论主题演变,教师所关注的重点是设计的主题是否适合学生讨论、学生是否有兴趣讨论、学生的知识体系是否为讨论提供智力支持、讨论中是否会引起思维的碰撞和激发学习的兴趣,甚至引发学生更深层次的课外学习等。

【讨论主题案例二】

“黑暗的中世纪”这一说法对吗?

近年来,学者们经过深入研究发现,“黑暗的中世纪”的论断有失偏颇。究竟应该如何用辩证的、发展的眼光全面审视中世纪文化?请发表你的意见。

【分析】

这个讨论主题设计了一定的背景范围和场景范围,并且为学生引导了评价思维的方式选择,从实际讨论的效果来看比前几次的讨论活跃了很多,学生会用辩证的评价方法来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互相补充说明,思维的完整性、系统性效果明显强化,经过这一系列的讨论主题实施后,学生的话转变为:“我去参加第几场,我想参加第几场。”“参加”这个词已经将学生的自主性、选择性表达了出来。

三、教师选择思辨性讨论主题进一步拓展思维空间

【讨论主题案例三】

古罗马凯撒进兵埃及,与埃及女王克里奥佩特拉相爱,并且两人有了一个儿子。当凯撒归国执政之后,克里奥佩特拉携儿子赴罗马与凯撒相会,并向罗马法庭为自己和儿子申请罗马国籍。克里奥佩特拉母子能否获得罗马国籍?

【分析】

该主题是临时激发,但是学生如炸开了锅般讨论,他们为了寻求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的,仔细地钻研了罗马的《公民法》《万民法》等内容,并且通过网络搜寻依据,思维广场的iPad等学习用具也发挥了巨大作用,学生作为主体思维者充分发挥了分析、评价等综合能力。

【讨论主题案例四】

辩论——红颜祸水论是否成立?

有些历史学家从妲己毁商、褒似亡周得出红颜祸水之论,你是否同意这个论断?请选择观点立场参加辩论式主题讨论。

【分析】

该主题讨论是第一次尝试辩论式的讨论,追求学生不同思维下观点的碰撞,并从而引发学生为了自己的观点成立而去大量地占有史料、分析史料、综合史料、运用史料,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激发出来,讨论的热烈程度超过了案例三。教师选择符合学生兴趣,符合学生认知发生理论的讨论主题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自主选择学习中这样的讨论主题拥有强大的生命力。学生的话转变为:“我去讨论红颜祸水——我想讨论红颜祸水”,“讨论”这个词已经成为主旋律。

四、师生合作选择讨论主题锋芒毕露

从思维广场第七次开始,学生开始自主选择讨论话题并主持讨论,思维广场进入了新的发展模式,在三位教师主持讨论的同时有三间小讨论室中学生也在展开主题讨论,热烈的程度也非常高,所以教师从中反思,完全可以依靠师生合作选择符合学生兴趣、可以激发他们讨论的主题,而不是教师在黑暗中独自摸索,所以合作选择成了思维广场一个新的起点。

【讨论主题案例五】商周占卜

【分析】

该主题是由学生进行选择并主持的。当教师在课堂中提出师生合作选择并由学生主持讨论时,很多同学都积极表示愿意参加。学生确定了这个主题,同学们对占卜的神秘性是很感兴趣的,是他们闲暇时争论的话题,所以教师决定将这个话题在商周朝的学习中进行讨论。教师觉得这个话题来自学生,所以在符合兴趣、激发讨论方向上绝对没有问题,正所谓来自学生论之于学生。

在实际课堂讨论中,主持学生边介绍关于占卜的内容,下面就有同学不停地提问,整个讨论现场出现了诘问式的讨论,学生出现诘问是因为对介绍的内容非常感兴趣,说明学生选择的主题非常契合同学们,在讨论结束后,同学们对主持讨论并回答各种诘问都感到很有挑战,所以学生们表示了:“去主持——想主持。”

五、总结

思维广场所催生的学与教的革命性的变革对学生和教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和教师都需要在摸索中适应、转变并最终成功创造新型学习方式,我对于谈论主题的微格分析将长期进行,对于所有设计的讨论主题及实际效果都要不断反思总结,使思维广场的讨论主题教学设计在动态中趋近于科学主义范式,更适合驱动学生思维力的发展与发挥。

(本文作者:市西中学历史教师杨伟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