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2-02-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学工作是学校一切工作的中心,课堂教学又是呈现这项工作的主要形式,它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教师完成教育任务、实现教育目标的主战场,也是窥见学校水平高低的一个窗口。教师教学行为的改革首先要有先进、全新的观念,在新的理念支配下,才能参与教学改革实践活动。《通知》的出台,无疑对深化教育改革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任克建

教学工作是学校一切工作的中心,课堂教学又是呈现这项工作的主要形式,它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教师完成教育任务、实现教育目标的主战场,也是窥见学校水平高低的一个窗口。长庆高中建校以来,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明显进步,究其原因,其基本依托就是课堂教学的改革,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多年来,全校广大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围绕“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这一课题进行了许许多多的探索和尝试,形成了一些经验。下面就结合本校教学工作实际,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弊端

(1)“满堂灌”使学生丧失主体意识。讲风太盛是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许多教师担心课堂上完不成任务,唯恐学生“乱”起来,收拾不了,就一讲到底,而且力求讲全、讲深、讲透。原本课堂上能够完成的练习,不得不挤到课外去。学生成了一个接纳知识的容器,教师成了“播放机”,师生之间无交流而言。

(2)形式主义使课堂管理软弱无力,教学效率低下。有的教师对课堂教学改革有一定认识,但懒于学习新思想、研究新方法、创建新模式,不愿做伤筋动骨的大改革,片面机械地模仿他人的教学方法,由于缺乏理论指导,缺乏平时的实践探索,使得一些公开课、汇报课出现操作不熟练、教学任务完不成等情况。

(3)对学生的关注不均衡。只关注个别学生,忽视全体学生。在听课时,我们也发现一些教师上课提问只集中于个别学生,而其他学生或成为教学的旁观者,或完全游离于课堂之外。

2.更新观念,提高认识,为优化课堂教学搭桥铺路

学校领导高瞻远瞩,在逐步规范了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形成了团结协作、争优创先的良好局面的同时,将目光聚焦在课堂教学如何提高效率,如何改进教法上。在“科研兴教,名师立校”的发展战略和“三大突破”(教法、学法、教学质量)的教学目标思想指导下,提出了“抓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工作的结合”“根除一言堂和讲风太盛”“优化课堂教学”等工作要求,采取了外学市西,内抓教研的有力措施。通过精细的管理、严格的考核和科学的激励政策,提高了教师的思想认识,明确了改革的方向,广大教师能够从根本上去努力,去探索实现优化教学的方法,并形成了一种自觉的动力。

二、教学改革的关键在教师

1.教师观念的更新是前提

人的行为是受人的意识支配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取决于良好的思想意识。教师教学行为的改革首先要有先进、全新的观念,在新的理念支配下,才能参与教学改革实践活动。教师通过“换脑”、“洗脑”,改变旧的,树立新的,才能适应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1)改革错误的学生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基本看法就是学生观。传统的思想把学生看成“听话”的人,而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新的教育观视学生为学习的主人,强调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

(2)改革传统的教学观。传统的教学观是以知识传授为基本思想,而忽视过程与、情感态度与价值这两大教学目标。

(3)改变狭隘的人才观。在千军万马齐过独木桥的形势下,不少教师看重的是班里的几个“大学苗子”、“重点名牌苗子”,忽视了学生的长远发展,牺牲了大多数学生,把一批有一技之长的学生埋没。

(4)改变单一的考试观。用一张试卷评价学生,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受到抑制,教师把教的注意力放在了应试方面。

2.抓好教研,提高素质,为优化课堂教学提供保障

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靠提高教师素质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几年来,学校始终把教研工作摆在教学管理的突出位置,狠抓教师队伍的建设,通过反思和行动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以课题引领,校本教研的方式培养了一批朝气蓬勃、德艺双馨的骨干教师,创造了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为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提供了保障。在校内,开展继续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在校外,派有关教师到外地学习、培训,特别是先后派出7批教师共80多人赴上海市西中学学习。学习明确规定:凡外出学习人员,无论是领导还是教师,回校后都要汇报学习情况,交流学习经验;从市西回来的教师,要在教研组内开展学习情况介绍,要上汇报课或示范课;同时学校组织每期归来教师召开专题会议,总结他校之长,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新一轮课程改革方案实施以来,学校就规范课堂教学,强化学生主体参与,以活动为载体,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高方面做了如下几项工作:

(1)抓教师的业务培训,积极组织参与各地区教研活动,学校每学期派出学习的教师都占到教师总数的一半以上。

(2)加强教师教育理论的学习,学校为教师配齐学习用书,并组织参加全区教师业务理论考试。

(3)积极组织赛教活动,鼓励教师撰写论文。

(4)开展薄弱学科、薄弱教师的督导检查。

(5)建立学生评教制度。这一举措的实施是因为对于学校来说,由于评价他们工作的绩效最现实的是考试成绩。因此考什么,很自然就教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对于家长而言,学校考什么,就会劝说、诱导自己的孩子学什么。可见,基本考试科目与内容设置有重大导向作用,必须加大研究改革考试方式与力度,力争增加其正面的导向作用。

三、改革的出路在创新

1.改变考试方式推动课堂教学改革

过去,学生填塞现成知识的时间多,思考实践的时间少,教师“满堂灌”的现象多,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的课少。2002年初,我校在语文、英语、物理、化学、生物的考试中增设了背诵、口头表达及实验操作等内容,不仅使学生在学法上有了改变,教师的教法也发生了变化。

2002年末,教育部出台了一个较为全面的中小学评价与考试改革的指导性文件——《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通知》指出,要建立三个评价体系,即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促进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提高的评价体系,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评价体系。《通知》的出台,无疑对深化教育改革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回顾我校开展考试改革以来发生的教育教学的变化,可以肯定的是,教学评价和考试方式的改变将大大推进课堂教学的改革。

2.抓好常规,健全制度,为优化课堂教学营造环境

把教学管理最常规的要求放在第一位,不折不扣地执行,建立起符合素质教育的管理体系,踏踏实实的落实,宏观上为实现课堂教学全优化营造良好的氛围。

(1)学校制定了各学科教学常规,提出: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堂课,改好每一本作业,辅导好每一位学生,写好每一次课后记;上课不迟到,不私自调课,不开手机,不体罚学生。学校建立了预备铃制度、教案签字制度、推门听课制度等,这一系列常规要求的出台有力制约了一些不符合规范的现象,稳定了课堂教学秩序。

(2)教务处加强了课堂教学的过程管理,建立起教学监督检查制度,安排教务人员轮流值班,定期与不定期的对课堂教学进行巡查,杜绝了随意调课、无故不上课现象;安排领导听课,及时进行讲评,每学期组织学生评教,对每一位教师进行量化考核;家长意见征询工作也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密切联系起来,对学校教育工作起到了完善和促进作用。

3.立足课堂,反思实践,为优化课堂教学建样立模

课改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因此,扎扎实实的改革课堂教学,下真工夫,花大力气,才能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落实到教育工作中。

(1)领导深入课堂。把课堂管理作为抓教学的首要任务。校领导从开学第一天就坐到了教室里。听完课及时给教师进行讲评,并定期在学校教职工大会进行专题讲评,肯定好的,批评差的,同时反复强调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例如针对“满堂灌”现象,学校就提出了教师上课只能讲20分钟留给学生20分钟,这一要求制约了教师讲风太盛的问题。教师将教案变成了学案,每次都要精心设计,才能在20分钟内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2)反思教学似乎已成了人们常说的“流行语”。回顾我校在这一方面做的工作,应该说他并不是什么新鲜词语,早在几年前,学校就有了这方面的举动。如:教学后记、微机教学、教研组课后评课等都是反思教学的最好形式,多年来,我们始终如一的作好这项工作。

(3)寻求课堂教学最佳模式,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目的和必然。借助学校良好的教研氛围,各教研组积极实践,努力探求,认真进行专题教研和立项教研,初步形成了探究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打破了传统教学束缚学生手脚的一套做法,遵循了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观念,给学生发展以最大的空间,能够根据教材提供的基本知识把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活动作为教学的重点。课堂教学由“静”变“动”,能充分体现三主原则。

通过实践,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形成了以下特点:(1)“不断反思”成为每位教师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策略;(2)“共同商讨”形成了课改的良好氛围;(3)“探究模式”使教师们在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中逐步成熟和发展,学校也在改革中为自己争得了可持续发展的空间,积蓄了可持续发展的能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