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文化知识素养

文化知识素养

时间:2022-05-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文化知识素养,指写作主体所具有的系统性、专业性文化知识的素质和修养。缺乏文化知识素养的人,当不好作家、记者、宣传工作者,更不会成为著名的作家、记者、宣传家、出版家等。全文共引用14种有关“瓦”的史料,真实追踪溯源,博采众家,使一篇短小文章,映现出广博的知识天地。文化知识素养常常是决定记者写得多、写得快、写得好的重要因素之一。秦牧的散文,表现出开阔宏大的境界,这与写作主体知识的丰富分不开。

三、文化知识素养

(一)文化知识对写作的价值

每一个写作主体首先要具备起码的文化知识,对社会、人生具有起码的了解,然后再在此基础上做横向的扩展,纵向的挖掘。有些写作主体写出来的文章内容空洞,其主要原因就是文化知识贫乏。要使文章有充实的内容,除了丰富生活感受之外,就是丰富文化知识。文化知识素养,指写作主体所具有的系统性、专业性文化知识的素质和修养。写作是一种智能劳动,必然需要多方面的文化知识储备。丰厚的文化知识是任何类型的文章写作所必备的基础。科技文章、科普小品、产品说明书等,都是有关文化知识的直接体现;学术论文、学术专著,反映的是专业化、系统化的文化知识;财务文书、考古文书、医务文书等,表现出某一行业的文化知识;杂文、评论、随笔、散文等文体,间接地包含有关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知识。学写作,开始于文字语言知识的学习;文章表达,借助于文字符号系统,从认字到组词,从造句到谋篇,都是语言知识的学习;语法知识、逻辑知识、修辞知识,都属于文字语言知识的范围。

写作需要知识,需要学问,在一定意义上说,写作就是做学问。作家、记者、宣传工作者等应该是很有知识、很有学问的文化人。缺乏文化知识素养的人,当不好作家、记者、宣传工作者,更不会成为著名的作家、记者、宣传家、出版家等。

(二)文化知识的三种类型

从写作的角度看,知识有下述三种类型:

1.一般知识

指普通的常见的零散的各种知识,如有关科学原理、科学定义、科学例题,有关的历史典故、历史常识、历史事件,有关的文化名人、文化常识、名诗名言,有关的公理、俗语、谚语、格言,有关民族、国家、天文、地理、自然、人文方面的常见知识,有关科学、艺术、文学方面的普通常识,等等。我们平常说的广泛采集,广泛阅读,指的就是这些一般知识的掌握。写作的丰富性、涵盖面,主要是由一般知识构成的。搞写作,涉猎的知识面不能过窄。鲁迅说过:“先前的文学青年,往往厌恶数学、理化、史地、生物学,以为这些都无足重轻,后来变成连常识也没有。研究文学固然不明白,自己做起文章来也糊涂,所以我希望你们不要放开科学,一味钻在文学里。”鲁迅所强调的广泛涉猎,显然是指一般性知识的采集。

2.专业知识

指一定范围内相对稳定的系统化的知识。当代由于学术研究的高度发展,学科的数量空前扩展,学科的质量不断深入,专业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据有关统计表明,当今全世界的学科已达3000多种。一个学科内又可分出很多专业。对于从事专业写作的人来说,自然要熟悉和掌握本专业的知识体系。学术论文、科研报告、学科专著,都属于专业写作。当然,专业写作还需要学习相关专业知识。这是因为,在庞大的知识系统中,各学科的知识既有相对独立性,又有彼此联系、渗透的综合性。交叉学科、横断学科在不断涌现。从事专业研究的人,也需要了解相关专业的知识。

例如,前人民日报社社长邓拓,不仅文章写得快、写得好,而且还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学者。他写的杂文《一块瓦片》,仅1000多字,但运笔纵横,旁征博引,涉及到的知识非常广博:从《古史考》中的“夏世昆吾氏作屋瓦”谈起,讲到历代帝王贵族宫殿中所用的琉璃瓦、铁瓦、铜瓦,甚至用银子、金子制瓦。“王屋以金为甓,厨复银瓦”,“月冷江清过腊月,玉阶金瓦雪澌澌”,正是这种生活的写照。而在残酷的阶级压迫下,劳动人民只能用“石瓦”、“竹瓦”,有的甚至“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全文共引用14种有关“瓦”的史料,真实追踪溯源,博采众家,使一篇短小文章,映现出广博的知识天地。记者常被称为“杂家”,这是说记者的知识面广,适应性强。文化知识素养常常是决定记者写得多、写得快、写得好的重要因素之一。

3.理论知识

指概括性强、抽象度高的知识体系。理论知识不是分散的、零碎的知识,不是个别性、具体性的知识,而是系统的、有普通意义的知识。理论知识中往往包含了一般知识和专业知识。人们将大量的一般知识经过归纳抽象,得出普遍性结论,就成为理论性知识。理论造诣会对写作产生深远影响。理论修养高,就有整体的思维力和深锐的洞察力。不仅学术性文章需要理论知识,而且纪实性文章也往往需要具有相关的理论知识。

例如,美国记者威·劳伦斯为了报道日本长崎原子弹爆炸事件,“令人吃惊地”了解原子弹的理论,他的报道曾获普利策奖。我国现代作家徐迟,为了写数学家陈景润的事迹,便钻研有关数学理论,终于写出了《哥德巴赫猜想》这篇有名的报告文学。

(三)文化知识的博采

1.博采各种知识的意义

写作需要多层次多形态的知识。我们采集知识时,要全方位地展开。一般知识要采集,专业知识要采集,理论知识也要采集。只有一般的知识,平面的广度是有了,但缺乏立体的高度;只有具体应用方面的知识,一定范围内可以使用了,但缺乏理论的穿透力和涵盖面。相反,只有专业知识或理论知识,不懂得应用知识,那么遇到问题往往纸上谈兵,找不到解决的途径。比如说高明的中医大夫,要有高明的诊断技术知识,要有实际的疾病治疗知识,还要有系统的中医理论知识。没有诊病知识,弄不清什么病,就没有办法“对症下药”;没有理论知识,只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就不能综合地、辨证地治疗。尽管不同的写作对象对相应层面的知识的要求各有侧重,如写科普文章用一般知识,写理论文章用理论知识等,但从总体的知识结构看,三种形态的知识都不能偏废,应全面采集。

文学创作中的知识,不像说明文那样直接地介绍出来,而是包含渗透到相应的人物、环境、情节、事件之中。文学作品的样式比较灵活多样,就写作主体的素质来说,要求具有各种类型的知识。知识量太小,视野必然窄小,写出来的东西境界就受到限制。知识面广,写起来得心应手,挥洒自如,作品就会开阔宏大。秦牧的散文,表现出开阔宏大的境界,这与写作主体知识的丰富分不开。秦牧认为:“除了不断提高思想水平,比较敏锐地发现问题外,我觉得积累大量知识,对提高写作水平关系也很重大。直接知识和间接知识都要大量吸取。……只有直接知识和间接知识都很丰富,写起东西来,才能得心应手,触类旁通。……因此,广泛地涉猎知识很重要,不单是哲学、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都要广泛涉猎一下,才有办法写得多采多姿。”一部《红楼梦》,包含了十分广泛驳杂的知识。其中,有各式各样、形形色色的人物,有棋琴书画、医卜星相方面的事物,有建筑、花果、禽鱼、烹调之类的介绍,有诗词曲赋、制艺尺牍、对联匾额、酒令灯谜等等的描写,有筵饮、宣淫、宫闱仪制、庆吊、判狱之类事件的记叙,有暴病、药物、自杀、服毒之类的反映,可谓包罗万象。所以,后人为曹雪芹深广的知识折服。

2.善抓关键知识

世界上的知识可以说是无穷无尽。在收集知识的时候,应该围绕自己的专业、写作中心、特长和爱好,抓住中心的、关键性的重要知识。平分秋色,什么都去抓,结果会缺乏主线,显得平淡杂乱。韩愈在《进学解》中说:“万山磅礴,必有主峰,龙衮九章,但擎一领。”抓住了关键性的重要知识,就等于画山水画出了主峰,穿衣服提起了领袖。秦牧说:“知识浩如烟海,但只要‘提纲挈领’,抓住了那个纲,就可以‘纲举目张’,让我们理解它的梗概。譬如天上的星辰,看起来令人眼花缭乱,但是天文学家把那些肉眼可见的星辰分成几十个星座,就使它们‘各归各位’了。而认识了一些最重要的星座之后,也就可以从星辰来辨认方向和时序了。许多许多的学问都是这样。”

同时还应注意到,由于当代高科技和社会变化节奏加快,知识的更新率也日益加快。据有关资料表明,进入20世纪以来,每过十几年,知识的总量就会翻一番。近几年的情况是每过三四年,知识的总量就翻新一番。知识爆炸,一方面使得大量新知识涌现出来,一方面使得许多旧知识被淘汰。在这种情况下,要有时代的敏感性,要及时迅速地吸收新知识、新概念、新思想、新理论,以便跟上时代的步伐。

3.梳理消化知识

人有能动的主体意识,人在吸收知识的过程中需有自主地梳理、分析、消化的功能。如果把人的大脑看成知识的大口袋,机械地储存、记忆、不加分析地生吞活剥,那么知识不但不能为人所用,反而会变为人的负担。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盖破其卷取其神,非囫囵用其糟粕也。蚕食桑,而所吐者丝,非桑也;蜂采花,而所酿者蜜也,非花也。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痰瘤。”他还说:“熊掌豹胎,食之至珍贵也,生吞活剥,不如一蔬一笋矣。”这说明,对各种知识,都应当通过自己的胃口去过滤、消化。特别是新知识、新概念,一定要理解、分析、融化。一味机械吸收,生搬硬套,生吞活剥,只能走向反面,弄巧成拙,使文章写得文理不通。

4.灵活运用知识

学习、吸收知识,不是为了装潢门面,而是为了更好地工作,更好地应用,更好地创造。把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可以使生活更加美好;应用到工作中,可以使工作出成效;应用到写作中,可以写出好文章。写作,是一种手脑并用的活动,它不仅要用到知识,还能起到进一步理解知识、巩固知识的作用。

现代社会文化的普及、信息业的开发和社会活动、交往的频繁,为我们从事写作活动开辟了广阔的天地。比方说,我们在交往中要写信;有关活动要发言,写发言稿;有的会议要请人,要发请柬;要求解决什么问题,要写申请、报告;借到东西、领到现金等,要写借条、领条;平常学习、读书要写日记、心得、札记;有兴趣了可以写些文学作品;从事研究工作,要写论文等等。在这些写作活动中,应随时注意应用自己获得的新知识、新信息,丰富自己的知识素养,这样大有利于写作能力的提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