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可能性和现实性

可能性和现实性

时间:2022-05-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直线论者把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完全地绝对化,认为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事物的发展都是直线上升的前进运动,从而根本否定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和复杂性。无论是直线论还是循环论,它们都不懂得曲折和前进、迂回和上升的辩证法,唯物辩证法讲的前进性包含着曲折和迂回,曲折和迂回体现了前进性,没有曲折和迂回也就没有前进;前进中必经曲折和迂回,发展是曲折性和前进性的统一。

(1)事物自己发展自己

事物的发展都是通过否定实现的。事物由肯定阶级发展到否定阶段,这是由事物内部的矛盾性所决定的。也就是说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又统一又斗争,推动事物由肯定阶段到否定阶段的转化,这是事物发展的第一次质变。而否定阶段又包含新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由于一定的原因,又被否定,这是事物发展中的第二次质变,也就是否定之否定阶段。否定之否定阶段使事物发展表现为一个周期,当然这个周期并不是事物发展的封闭,而是事物发展的继续。事物发展到否定阶段,会重复事物发展第一阶段即肯定阶段的某些特征、特性,仿佛向旧东西的回复。但实际上,它是与旧事物根本不同的新事物,是在更高阶段上的发展。

(2)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

“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从表现形态、发展态势上看,则是一个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运动过程。螺旋式也好,波浪式也好,都是个形象的比喻,它无非是说,事物自我发展的基本特征,一是前进性,一是曲折性,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对立统一。

发展的前进性,前进性或上升性,是螺旋式发展的基本特征,是事物发展的总的方向和总的趋势。这是因为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每经过一次否定都是“扬弃”,都是新事物战胜、取代旧事物的过程,都是既克服了前一个发展阶段的消极的、过了时的东西,又保留和发展了前一阶段的积极的、合理的东西,为新事物向前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事物发展的曲折性,事物发展总的趋势是上升的、前进的,但它的发展的道路却不是直线上升、笔直前进的,而是通过迂回曲折的途径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曲折性是事物螺旋式发展的又一基本特征。

由于事物内部矛盾的特殊性,事物发展的曲折性也有种种特殊的情况。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事物前进发展中的“低潮”或“平衡”,它本身是前进或上升的组成部分,是前进或上升的道路和形式。另一种是前进中的“倒退”或“逆转”,这种前进中的“倒退”、“逆转”,同事物前进中的“低潮”或“平衡”是根本不同的,就它的本身而言不是“前进”、“上升”的运动。但这也是不能完全避免的,因为事物内部矛盾和周围条件的复杂性,决定了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不是一帆风顺、一次完成的。

事物发展进程中的“低潮”、“平衡”与“倒退”、“逆转”虽然是两种不同情况,但是它是客观地、真实地再现了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辩证统一。曲折性是事物发展过程中暂时的停滞或倒退,而前进性则是客观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把事物的发展看成是直线式的,否认发展是曲折的、复杂的,这是形而上学直线论者的观点。直线论者把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完全地绝对化,认为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事物的发展都是直线上升的前进运动,从而根本否定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和复杂性。把事物的发展看成是循环式的,否认发展是前进、上升式的运动,这是形而上学循环论者的观点。循环论者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周而复始,是重复,没有前进和上升,发展的周期性就是一种简单的循环运动,并且认为这种简单的周而复始的循环是一切事物的正常秩序。这就从根本上否认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实际上也就否认了事物的发展。无论是直线论还是循环论,它们都不懂得曲折和前进、迂回和上升的辩证法,唯物辩证法讲的前进性包含着曲折和迂回,曲折和迂回体现了前进性,没有曲折和迂回也就没有前进;前进中必经曲折和迂回,发展是曲折性和前进性的统一。

(3)坚持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

坚持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辩证观点具有重要意义,是反对循环论和直线论两种形而上学片面观点的思想武器。循环论是一种悲观论,直线论则急躁冒进,两者都是错误的。

三、联系与发展的基本环节

世界的联系和发展是通过一系列的基本环节而得以实现的,对于这些基本环节的逻辑反映即是辩证法学说的基本范畴。这些范畴反映事物普遍联系和全面发展的不同侧面,因而各有其自身的特殊内容。同时,它们作为范畴又有本质上的联系和共同性:首先,它们都是对客观事物普遍本质的反映;其次,作为揭示事物矛盾本性的成对范畴,它们都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再次,各对范畴又都是在实践基础上随着认识的发展而发展的,反过来,它们又指导着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最后,各对范畴以及范畴与范畴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它们和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交织在一起,构成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内容。

(一)原因和结果

1.原因和结果的含义及特点

原因和结果是人类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的一对范畴。学习这一对范畴,要把握原因和结果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搞清因果联系的客观普遍性和多样性,懂得因果范畴的重要指导意义。

原因和结果是揭示客观世界中普遍联系着的事物先后相继、彼此制约的一对范畴。原因是指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结果是指由原因起作用而引起的现象。事物或现象之间这种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就是因果关系。例如,摩擦生热,摩擦是引起热现象的原因,生热则是摩擦的结果。又如,在社会历史领域中,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出现,是引起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原因,阶级的产生和阶级斗争的出现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出现的结果。

因果关系有两个明显的特点:第一,因果关系往往与时间顺序直接

联系,前因后果是因果联系的特点之一。例如,“钟不敲不响”,总是先敲后响,绝不会倒过来先响后敲。但是,并不是所有相继出现的现象都具有因果联系,像白天黑夜之间的先后相继就不是因果联系,我们不能说白天之后是黑夜,所以白天是黑夜的原因。地球绕太阳进行自转才是昼夜交替的真正原因。所以,“在此之后”不等于“因此之故”。第二,原因和结果是必然联系,只要有一定的原因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一定的结果。因此,一般地说,因果联系是一种包括时间顺序性在内的由某一现象必然引起另一现象的本质联系,只有同时包括时间顺序和必然联系两个特点,才能确定“在此之后,因此之故”。

2.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

原因和结果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首先,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处于无限的因果链条之中。当我们把特定的对象从普遍联系中抽引出来进行单独的考察时,原因和结果的差别就显示出来。在这里,每一组具体的因果关系都有自己确定的内容,原因是原因而不是结果,结果是结果而不是原因;不能倒果为因,也不能倒因为果。例如,地球绕太阳公转和春夏秋冬四季依次更替的关系,前者是原因,后者是结果。如果把二者相互颠倒了,那就会得出荒谬的结论。但是,超出这个有限的范围,把它们放在世界无限发展的链条中去考察,原因和结果的区分则是不确定的。在世界无限发展的错综复杂的普遍联系中,原因和结果经常互换位置:同一现象在一种关系中是结果,在另一种关系中则变成了原因,反之亦然。例如,在摩擦生热、热引起燃烧、燃烧导致爆炸等一连串因果联系的环节中,生热既是摩擦的结果,同时又是引起燃烧的原因。这就是原因和结果区分的不确定性。

其次,原因和结果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第一,原因和结果是相互联系的。在现实世界中,原因总是伴随着一定的结果,结果也必定由于一定的原因所引起。没有无因之果,也没有无果之因。因果双方,失去一方,另一方也就不可能存在。第二,在无限发展的链条中,事物发展的原因和结果往往是相互作用、互为因果的,即甲现象引起乙现象,反过来,乙现象又作用于甲现象,甲乙互为因果。例如,在自然现象中,热是引起燃烧的原因,但反过来,燃烧又成为产生大量热的原因。在社会现象中,生产力的发展是引起生产关系变革的原因,而生产关系的变革反过来又成了促进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原因。就是说,事物的因果联系往往不是单线的,而是双程的。在这里,互为因果的关系既表现了原因和结果的相互转化,又表现了它们的相互作用。原因作用于结果,即转化为结果;结果反作用于原因,使自己成为原因,成为结果进一步变化的原因。

3.因果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原因和结果的辩证联系是客观的、普遍的,它的具体表现又是复杂多样的。

(1)因果联系的客观性

因果联系的客观性是指因果联系为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人们的因果观念只不过是客观因果联系的反映。

承认因果联系的客观性,就是坚持唯物主义决定论原则。决定论原则指明,事物存在着固有的因果关系、因果规律,这是科学地认识世界和有目的地改造世界的客观前提。与此相反,唯心主义非决定论否认因果联系、因果规律的客观性。主观唯心主义把因果联系归结为主观精神的产物。休谟认为,因果联系不过是一种心理习惯。康德则说,自然界本身不存在因果联系,因果联系只是人们整理感觉经验的一种先天的形式。马赫宣称,“原因和结果是我们思维的创造物”,“在自然界中,既没有原因,也没有结果”。这种唯心主义非决定论,实际上否认了科学认识的客观依据,否定了自觉改造世界的可能。

人类的实践活动一再证明唯物主义决定论的正确性,驳斥了否认因果联系客观普遍性的非决定论的荒谬性。在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中,人们不仅可以重复地看到某一现象之后必然出现另外一种现象,而且可以依据一定的条件,创造或者改变某种现象,去达到预期的某种结果。即使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也同样可以找出这种“非预期结果”的原因来。这样,人们的实践,就从正反两个方面对因果联系的客观性作了双重的验证。

坚持唯物主义决定论,必须同宿命论和神学目的论划清界限。有一些唯心主义者也承认因果性,但他们却把某种客观精神、理性或神看做决定事物发展变化的最后原因。诸如“因果报应”的宿命论、上帝是终极原因的神学目的论,持的就是这种观点。按照目的论的观点,猫被创造出来是为了吃老鼠,老鼠被创造出来是为了给猫吃。整个自然界被创造出来是为了证明造物主的万能,为了实现上帝的意志和目的。这种把上帝看做是“终极原因”的推论,是毫无根据的。要知道,事物的“终极原因”就是物质世界本身,是物质世界所固有的永恒运动和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不能追溯到比对这个相互作用的认识更远的地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