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明确目标价值取向,转变家庭道德教育观念

明确目标价值取向,转变家庭道德教育观念

时间:2022-05-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尤其是在道德价值多元化的社会转型时期,家庭德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正处于道德社会化关键时期的青少年的未来道德发展。总体而言,虽然不同家庭之间的德育目标具有差异性,但每个家庭的德育目标都应该与该特定时代国家、社会的德育目标保持客观的一致性。

一、正确认识家庭道德教育的重要价值

家庭是社会有机体的细胞,家庭道德教育是整个社会道德教育的基础,家庭道德教育与学校道德教育、社会道德教育一起,发挥着培养和造就新一代公民道德人格的重要作用。道德教育是家庭亘古不变的重要功能,家庭是个体道德社会化的原初环境,家庭在道德教育方面所具有的优势是任何教育载体和环境都不可比拟的,良好的家庭道德教育环境是造就人的良好道德品质的最初条件。教子做人,重视子女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家庭的首要和根本任务,洛克曾说过:“家庭教育不仅是基础教育,也是主导教育。它给孩子深入骨髓的教育,是任何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永远代替不了的。”[2]家庭道德教育不仅对个体道德社会化起到奠基性的作用,而且还具有构筑和谐家庭、维系和推动道德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维护和促进社会发展等功能。尤其是在道德价值多元化的社会转型时期,家庭德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正处于道德社会化关键时期的青少年的未来道德发展。

我国一直有“德育为先”“德教在家”的优良传统,但在当今的现实生活中,不少的家庭却由于种种原因而忽视或轻视了家庭道德教育的作用。例如,有的家长迫于生活的压力,主要精力都倾斜到工作中,把教育孩子的事情看作是学校的事情,把德育看作是班主任的职责、政治老师的任务,认为道德教育与家庭无关,忽视了对孩子的道德教育;有的家长却一味地注重智育,家庭教育演变成了学校文化知识教学的“继续”,轻视了道德教育,认为道德教育对小孩的发展没有价值。我们必须纠正以上种种思想误区,必须把道德教育摆在家庭教育的首位,必须正确认识到家庭道德教育的重要性。通常来说,人的发展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的发展,在这个发展目标体系中,“德”是统帅,是根本,是灵魂,它不仅决定着人的思想觉悟水平,而且在人的全面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正所谓“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道德素质是一个人能否为社会作贡献的前提,一个道德败坏的人,学问本领越大,对社会的危害性越大。

家庭道德教育是随着孩子的成长而需要不断持续发展的一个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家长都认为家庭德育对象是未成年小孩,一旦孩子考上大学或走向社会,家长就认为自己的道德教育任务完成了,放松了对子女的继续教育,甚至和子女断了思想的交流。在调查中笔者明显感觉到大学生和走向工作岗位的成年人与家长的沟通频率远远低于中小学生,这不得不让笔者担心,特别是在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社会风气日趋浮躁、第一代独生子女陆续走向工作岗位和组建新的家庭、社会转型进入加速发展的这一特定时期,家庭如何为远在外地求学、就业、生活的成年子女提供感情的依托、德育的港湾,这是摆在家庭道德教育面前的一个时代课题。因此,应该转变目前家庭德育只针对未成年小孩这一错误观念,树立持续的家庭德育观,在孩子的一生中都需要家庭的德育关怀,只不过是阶段不同,家庭德育内容、形式、方法各有所偏重而已,例如,在小孩进入大学后,家庭道德教育过程中家长与小孩之间的双向互动应该体现得更为明显。

二、正确认识家庭道德教育的目标取向

确定家庭道德教育的基本目标,是正确实施家庭道德教育的先决条件。家庭德育目标不像学校德育目标那样由国家的教育方针统一确定,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德育传统,特别受到家长的思想觉悟、道德素质、文化水平、成长经历、情趣爱好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不同家庭之间的德育目标具有较大的差异性。总体而言,虽然不同家庭之间的德育目标具有差异性,但每个家庭的德育目标都应该与该特定时代国家、社会的德育目标保持客观的一致性。

家庭德育目标具有阶级性、历史性、时代性等特征。众所周知,传统家庭德育的目标是培养“忠君爱国”的“圣人君子”,剔除其内在的封建性,这一德育目标无疑是一“高标准”的要求,它否定了个人的物质利益诉求,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要求个体只付出不回报,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很容易导致伪君子遍地。当代的德育目标是: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