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跨国经营风险分析

跨国经营风险分析

时间:2022-11-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下面对这三类外汇风险分别加以说明。例如,某中国企业出口一批商品,合同约定以美元计价结算。跨国公司的跨国筹资活动中,同样会产生交易风险。实际上,在长达9年半的偿还期内,日元汇率会发生多次变动,由此会对以人民币计价的还贷总额产生比较大的交易风险。因此,如果报告期内本国货币与当地货币的汇率发生了变化,则上述报表折算过程可能导致账面上的收益或损失,折算风险由此产生。

第二节 跨国经营风险分析

一、外汇风险分析

1.外汇汇率的变动

在根本上,外汇风险的产生是由于汇率的经常性变动而引起的。汇率是影响世界经济走势的重要因素,其自身又处于不断变化中。从表面上看,外汇汇率主要因外汇市场上各种外汇供求关系的变化而变化。但是,能够对外汇汇率变动产生影响的深层次因素非常多,并且常常呈现出非常复杂的变动关系。例如,国际收支状况对外汇汇率变动有着直接的影响,甚至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果一国的国际收支持续顺差,由于收入的外汇增多,外汇供过于求,必然引起外汇汇率的下跌。如果一国的国际收支经常处于逆差状态,对外汇的需求则会供不应求,本国货币就会贬值,外汇汇率就会上升。再如,一国国内通货膨胀率的高低是影响汇率变化的基础。货币发行过多,流通中的货币量超过实际需要,会导致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使一国的货币国内购买力下降,发生货币对内贬值,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货币对内贬值必然引起对外贬值,从而使外汇汇率上升。上述因素以外,利率水平、税收政策、贸易政策、外汇管理制度以及国际政治局势等因素,都会影响外汇汇率变化。同时,影响外汇汇率变化的诸多因素之间也会产生相互的影响,使汇率的走势更加变幻莫测。

2.外汇风险的定义

外汇风险(Foreign Exchange Risk)也称为汇率风险(Exchange Rate Risk),指在国际经济活动中,以外币计价的债权债务以及资产和负债由于汇率变动而引起有关货币价值的上升或下降,从而导致企业的经济利益的不确定性增加,尤其是致使企业自身遭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简而言之,汇率变动的不确定性可能带给企业的影响就是外汇风险。汇率变动必然对企业以外币计价的资产、负债、收入和费用产生影响。这种影响是双向的:既可能是有利影响,使资产和收入增加、负债和费用减少;也可能是不利影响,使资产和收入减少、负债和费用增加。外汇风险是由于汇率变动引起的,是由于汇率变动使外汇的实际价值发生增减变化可能带来的损益。外汇风险的大小主要受外币业务规模、业务持续时间和汇率变动程度三个因素的影响。业务持续时间越长,汇率变动的可能性越大,因而外汇风险就越大。外币与本币的汇率变动幅度越大,外汇风险也越大。同样,外币业务规模比较大的企业会承受更大的外汇风险。

3.外汇风险的分类

企业的外汇风险一般可分为交易风险(Transaction Exposure)、折算风险(Translation Exposure)和经济风险(Economic Exposure)三类。下面对这三类外汇风险分别加以说明。

(1)交易风险。

交易风险是指企业以外币计价的各种交易,由于汇率的变动导致折算为本币的数额增加或减少的风险。以信用赊销或者赊购方式进行的商品进出口交易、外汇资金拆借、远期外汇交易、外汇投资等经济行为都含有交易风险因素。比较常见的是企业进出口贸易中的交易风险。进出口交易过程中,企业使用外币进行计价结算,由于成交日到实际结算日之间存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在此间隔期内,相关外汇币种的汇率发生变动,使企业通过交易形成的折合为本币的收入、支出发生增加或减少,从而导致外汇交易风险的产生。例如,某中国企业出口一批商品,合同约定以美元计价结算。实际结算时,如果人民币贬值,而美元升值,收回的美元货款折合为人民币的金额会增加;如果实际结算时人民币升值,而美元贬值,收回的美元货款折合为人民币的金额会减少。因此,由于美元与人民币之间汇率的变动,使企业换算为人民币的出口收入金额产生了不确定性,并且存在给企业带来损失的可能性。进口交易的外汇风险的原理与出口相同,但是方向相反。如果企业进口商品并且以美元计价结算,当美元升值时,则付出的人民币增多;当美元贬值时,则付出的人民币会减少。

跨国公司的跨国筹资活动中,同样会产生交易风险。例如,某企业借入日元贷款,初始本金金额为6 633万日元,年利率2.5%,手续费等其他费用为2 090万日元,本金和其他费用采用分期等额还款方式偿还,起息日为2005年1月20日,每半年付息一次,分为19个计息期。下面是日元贷款的偿还情况表及不同汇率下偿还成本分析(表9-1)。

表9-1 日元贷款的偿还情况表

续 表

img367

从表9-1中可以看出:假设上述利率水平在整个偿还期内保持不变,随着日元的升值,A企业偿还日元外债的成本不断增加,在美元兑日元汇率为1∶140时,总偿还成本为566万元人民币,在美元兑日元汇率为1∶100时,总偿还成本增加到793万元人民币,两者相差227万元人民币,增幅达40%。实际上,在长达9年半的偿还期内,日元汇率会发生多次变动,由此会对以人民币计价的还贷总额产生比较大的交易风险。

(2)折算风险。

折算风险(Translation Risk)又称为会计风险(Accounting Risk),产生于跨国公司海外子公司财务报表的折算过程中。折算是指将母公司所在地以外的下属公司以当地货币计价编制的会计报表,按照一定的汇率折算为以母公司所在地的货币表示的会计报表。折算风险就是指在报表折算过程中,由于汇率变动,报表的不同项目采用不同汇率折算而产生损失或收益的风险。跨国公司海外子公司的资产、负债、权益、收入和费用等项目都是以其所在国货币,即当地货币(Local Currency)计价的。按照报表合并的要求,要将按当地货币计价的财务报表折算成按母公司所在国货币,即本国货币(Home Currency)计价的财务报表。因此,如果报告期内本国货币与当地货币的汇率发生了变化,则上述报表折算过程可能导致账面上的收益或损失,折算风险由此产生。

[例9-1] 一家美国跨国公司在德国的子公司资产负债表上反映有银行存款2 600万德国马克。在2005年12月31日,1马克可兑换0.625美元,因此这笔存款按照当时的汇率折算为1 625万美元。2006年3月31日,如果美元对马克的汇率变动为1马克兑换0.59美元,则这笔存款只能够折算为1 534万美元。在两个折算日期之内,由于德国马克相对于美元发生了贬值,母公司账面资产损失了91万美元(1625—1534)。

为了进一步深入理解折算风险,需对外币报表的不同折算方法进行一些对比。损益表中的项目通常是按该表所包括的时期内的平均汇率折算。资产负债表中的项目则有四种折算方法可以使用,即流动非流动法、货币非货币法、现行汇率法和时态法四种。

流动非流动法将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和负债项目划分为流动性项目与非流动性项目两大类,按各个项目的流动性与非流动性分别选用不同的汇率进行折算。流动性资产(现金、应收账款、存货等)和负债项目的外币金额按编表日的现行汇率折算;非流动性资产和负债项目则按其原入账的历史汇率折算;所有者权益中的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金等项目按照交易或事项发生日的历史汇率折算;如果将外币报表折算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则未分配利润项目根据资产负债表的平衡关系通过倒算来确定;如果将外币报表折算差额作为所有者权益下的单独项目递延处理,则未分配利润项目根据利润和利润分配表的年末未分配利润项目折算后的金额填列;对利润表和利润分配表中的各个项目,除折旧费用和摊销费用按照相关资产入账时的历史汇率折算外,其他收入和费用各项目均按会计期内的平均汇率折算。

货币非货币法将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负债项目划分为货币性项目与非货币性项目,分别采用不同汇率折算。货币性项目采用现行汇率折算,非货币性项目则采用交易或事项发生日的历史汇率折算,未分配利润项目则按照资产负债表的平衡关系倒算确定;对于利润和利润分配表以及折旧费用和摊销费用各个项目则按照相关资产入账时的历史汇率折算;对于销货成本项目则在对期初存货、期末存货、当期购货分别进行折算的基础上,按照“期初存货+当期购货-期末存货=当期销货”的等式来计算确定;对于其他收入、费用项目则按照会计期间内的平均汇率折算;对于提取盈余公积、分配现金股利等利润分配项目按照发生日的汇率折算;对于年末未分配利润项目则按照资产负债表中未分配利润项目折算后的金额填列。

现行汇率法是指外币资产负债表中的所有资产、负债项目均按照资产负债表日的现行汇率折算;所有者权益中的未分配利润项目按照利润和利润分配表的年末未分配利润项目折算后的金额填列,其他项目如实收资本(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金等按照交易或事项发生日的历史汇率折算;因折算汇率不同而形成的外币报表折算差额作为一个单独项目列示于所有者权益中,并作递延处理;利润和利润分配表中的各个项目按照交易或事项发生日的汇率折算。根据这一方法的原则,为了简化核算,收入、费用类项目可以采用会计期间的平均汇率(简单平均汇率或加权平均汇率)折算。

时态法是针对区分货币性与非货币性项目法的缺陷,从会计计量理论的角度进一步推导出外币报表折算的全面原则。按照时态法,现金和应收款应付款,不论在历史计量模式还是在现行成本计量模式下,都要按现行汇率(期末汇率)折算。按历史成本表述的非货币性资产要按历史汇率折算,按现行成本表述的非货币性资产要按现行汇率折算。对于股东收益,公司实收资本总是按股份发行时的历史汇率折算,留存收益则为倒算的平衡数字。收入和费用项目按交易发生时日的实际汇率折算,由于收入或费用交易是经常且大量发生的,因此也可以用平均汇率(加权平均或简单平均)折算。

折算风险程度的大小取决于多个因素,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海外子公司的资产负债结构和收入支出结构。例如,暴露在汇率风险之下的资产与负债项目的差额以及汇率变动的方向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如果暴露在汇率风险下的各资产项目金额与各负债项目金额相等,那么无论外币升值或贬值,资产项目的折算损益都会被负债项目的折算损益所抵消。如果暴露在汇率风险下的各资产项目金额大于各负债项目金额,当外币升值时会产生利得,外币贬值时会产生损失。如果暴露在汇率风险下的各资产项目金额小于各负债项目金额,当外币升值时会产生折算损失,外币贬值时会产生折算利得。其次,子公司所在国货币汇率的变动性。子公司所在国货币的汇率变动性越大,以母公司所在国货币表示的会计报表上各项目价值所受的影响就越大。最后,不同折算方法的选择对折算风险的高低也会产生重要影响。由于各种折算方法的折算原则有所不同,因而不同折算方法下的折算损益必然会产生差别[2]

(3)经济风险。

经济风险是指由于汇率变动对企业产销数量、价格、成本等经济指标产生影响,从而使企业未来一定时期利润和现金净流量减少或增加,引起企业价值变化的一种潜在风险。或者说,经济风险是指由于汇率变动引起的公司未来预期现金流量的变异性。相对于交易风险和折算风险,经济风险对企业的影响是长期性的,因此经济风险是比交易风险和折算风险更为重要的风险类型。经济风险涉及很宽广的范围,不仅包括财务领域,而且还涉及企业供、产、销等各个经营环节。

二、政治风险分析

跨国公司面临的政治风险在种类上类型繁多,而且在程度上对企业的经营影响巨大,甚至是决定性的。货币供应量的控制、直接的金融管制、税收政策的变更、行业准入限制等都是比较典型的政治风险的表现形式。这些风险的共同特征是国家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分析政治风险的目的在于使公司避免在极度危险的国家中进行投资,或对企业正在从事经营活动的国家的政治风险加以监控,从而决定应否调整其投资策略。

1.政治风险的含义及分类

政治风险是指因被投资国政治环境的变化以及被投资国与投资国甚至第三国政治关系发生变化从而引起的对跨国公司的经营活动产生影响的可能性。政治风险对跨国公司的影响是双向的,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跨国企业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是评估不可预见的政治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预测这些事件的发生对公司产生何种影响,以及如何防止因此类事件的发生而给企业带来的损失[3]

2.政治风险的形成原因

跨国公司所面临的政治风险主要来自跨国公司与被投资国政府经济政策之间的目标冲突,可能产生冲突的方面主要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汇率政策、经济保护主义政策和经济发展政策等[4]

(1)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国家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的一种手段,政府可以通过货币政策的调整控制国内金融市场的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跨国公司设在这些国家的子公司也要受到相同的货币政策的约束,从而对跨国企业的经营尤其是筹资活动产生直接的影响。跨国公司通常可以借助自身的跨国经营特点规避这些风险。例如,如果某国银根紧缩造成资金成本上升,子公司可以通过母公司或兄弟公司筹集资金,在保持整体资金成本不上升的前提下完成筹资计划。

(2)财政政策。

跨国公司的经营还可能影响东道国政府的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为吸引外国投资者到该国投资,各个国家普遍对外国资本的进入实行税收减让。但是税收减让在吸引外国投资的同时也使政府能够获得的财政收入减少。在特定情况下,被投资国政府对税收减让政策予以调整或者取消,从而会对跨国企业的经营产生直接的影响,增加企业的总体税负,提高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就支出面而言,为吸引投资,被投资国政府一般会通过加大在道路、公共设施、学校、卫生机构等配套工程方面的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增加投入,从而形成良好的投资环境。由于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持续比较长的时间,政府财政收支的变化可能会导致政府在这一方面的投资中断或者取消,而难以提供此类配套设施。

(3)汇率政策。

国际收支和汇率变动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具有比较明显的冲击作用,许多国家的政府通常对国内企业的外汇收支和本国货币的汇率形成进行管制和控制,从而对跨国公司资金的跨国调动形成比较大的限制,有可能使跨国公司因不同国家通货膨胀程度的差异和汇率的不利变动而受到严重的损失。

(4)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由于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贸易保护主义经常导致国家经济政策中对国际间贸易的各种限制性因素,其主要表现形式就是各种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长期以来,虽然关贸总协定(GATT)的多轮次谈判已使关税的平均水平有比较显著的降低,但非关税壁垒等形式依然存在。非关税壁垒通常以健康、安全或卫生要求的形式出现,包括进口配额、对特定时期的特定进口产品的数量或价值加以限制的许可证要求等主要形式。

(5)产业投资限制政策。

行业准入政策是保护本国国内“幼稚产业”以及限制外国投资对于民族产业产生过大冲击的主要手段,由此使许多未发展成熟的行业能在较长时期内受保护。政府通常通过立法的形式对某些产业领域实行禁止外国投资或股权控制上的限制,通常会阻碍跨国公司实现全球范围内的生产经营布局和资源配置上的优化目标。

除了上述因素之外,政治风险中也存在着一些非经济政策方面的风险因素,如国家安全、外交政策、与东道国的宗教或文化传统之间的冲突、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和破坏等。

三、法律风险

跨国公司在海外的投资往往会遭遇被投资国在政府监管和对企业竞争的干预方面的法律法规的限制,由此产生了法律风险。法律风险是指跨国公司在海外经营过程中与东道国立法上产生冲突所导致发生潜在损失的可能性。例如,某些国家会对某些行业设置投资上的限制,特别是通讯、银行、证券、保险、国防工业、媒体传播等行业,并对外商资金的进入进行程度不同的限制。在竞争问题上,如美国有关反托拉斯的条款,很大程度上成为美国以外企业进入美国市场的杀手锏。一个国家可能有多个监管机构都有权调查竞争的影响。虽然各国反托拉斯规则各异,但在备案门槛规定、初始简短调查、补救措施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共同性。此外,被确定为触犯反托拉斯条款的企业都将遭到严厉的惩罚。此外,雇员问题引发的法律纠纷也是跨国公司面临的比较敏感的问题。例如,在通过企业并购的形式进行跨国投资时,被并购企业的工会或雇员的批准或同意在法律上所具备的效力直接决定了并购过程以及相应的成本支出,由于其自身存在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导致风险程度的提升。

从世界范围看,各国政府为达成其整体目标所制定的一些法规常常限制跨国公司的经营。“这些具有很大潜在矛盾的法规就其性质可分为非歧视性法规、歧视性法规和财富剥夺性法规。”[5]

非歧视性法规的限制程度通常比较低,一般对各类外国投资企业和东道国国内企业有着基本相同的影响。例如,设置有利于东道国税基的转移定价原则,在公共设施和基础建设上的投资要求;出口企业产品转为国内销售的价格限制;产品达到一定国产化率的要求等。

歧视性法规给予本国企业以相对于外国企业的某些方面的特权和优势,其主要目的是保护实力较弱的本国企业免遭在当地经营的外国企业的竞争压制,或者出于国家政治和经济的安全方面的考虑,因此在形式和内容上带有比较明显的歧视性。例如,对某些外国厂商占支配地位的行业实行国有化、合资企业中外方持股比率设定一定的限制等。

财富剥夺性法规是指导致跨国公司部分或全部经济损失的法规。财富剥夺性法规不仅可能来自东道国,而且还可能来自跨国公司的母国,其中以来自东道国方面的剥夺为主。财富剥夺性法规可能涉及整个产业的国有化或单一企业个体的征用,也可能来自强制性的价格控制和再投资、产品销售限制等。财富剥夺性法规的形成与东道国的政治稳定性密切相关,因此其根源是被投资国的政治风险程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