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奶业发展现状与“十一五”发展思路探索

奶业发展现状与“十一五”发展思路探索

时间:2022-11-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十五”期间宁夏奶业保持持续、快速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并实现“一卡通”式奶款结算,做到月款月清,确保了养殖户的利益。全自治区已建立奶业合作社及奶牛养殖协会44个,签订鲜奶购销合同7000多份,实行订单收购,并制定了最低保护价,带动农户1.5万人。奶产业快速发展有力地带动了青贮玉米、紫花苜蓿等优质饲草种植业和加工业的发展。

奶业发展现状与“十一五”发展思路探索

宁夏畜牧工作站 罗晓瑜

“十五”期间宁夏奶业保持持续、快速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2005年底,全自治区奶牛存栏22.9万头,鲜奶总产量57.85万t;成母牛年均单产5700kg。奶牛养殖户达到2.54万个,户均饲养8.56头牛;人均鲜奶占有量98.55kg。拥有各类乳品加工企业25家,日处理鲜奶能力达2500t,实际日加工鲜奶1200~1300t,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宁夏新华百货夏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和银川维维北塔乳业有限责任公司两个龙头企业日加工鲜奶500t,占总产量的40%以上。以生产液态奶为主的宁夏新华百货夏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年加工生产液态奶14万t,实现销售收入达到6亿元,利税2000万元,名列宁夏重点龙头企业之首。

1.宁夏奶产业发展特点

奶产业是自治区确定的农业四大战略性主导产业之一,并已成为宁夏农区壮大区域经济,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持续稳定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并呈现出如下特点:

1.1 奶牛养殖规模化、集约化程度显著提高

宁夏奶牛养殖主要有三种饲养模式:即农户散养、奶牛场规模饲养和养殖园区集中饲养。2005年农户散养奶牛存栏11.61万头,占奶牛存栏数的50.7%。存栏奶牛50头以上的养殖园区和规模奶牛场达315个,奶牛存栏11.29万头,占总数的49.3%。其中,奶牛养殖园区达195个,入园奶牛7.5万头,占总数的32.75%;规模奶牛场达120个,奶牛存栏3.79万头,占总数的16.55%;机械化挤奶站(厅)228个,机械挤奶辐射奶牛占总量的55%左右,集约化程度显著提高。

1.2 奶牛品种改良步伐加快,促进了奶牛群体品质显著提高

宁夏奶牛养殖业以农户散养为主,规模较小,由于农民的良种意识和对科学养牛的认识水平不高,散养奶牛血缘不清,使用优质冻精改良牛群普及率低,牛群整体品质较差。针对制约奶产业快速发展的瓶颈,2002年自治区启动实施了《宁夏奶牛品种改良》项目,2002~2005年四年累计投入资金1128万元,其中财政投入专项资金1028万元,实施单位自筹100万元(2005年)。共引进优良奶牛冻精58.3万支,改良奶牛27.6万头,产成活改良母犊10.8万头,成母牛年均单产由5118kg提高到5700kg。奶牛群整体品质取得了显著提高,受到了养殖户的普遍欢迎。通过优质冻精的补贴发放使用,有效地调动了配种员和奶牛养殖户应用优质冻精改良牛群的积极性,扩大了良种应用覆盖面,杜绝了劣质冻精的流入和使用,保障了选种选配工作的正常开展和牛群整体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

1.3 奶牛养殖园区逐渐成为我区奶牛养殖的主体

2005年宁夏启动实施了奶牛“出户入园”工程。出台扶持建设机械化挤奶台的相关政策,按照“谁投资、谁建设、谁受益”的原则,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园区建设,对投资建设机械化挤奶台的单位和个人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先后发放补助资金250万元(每个挤奶台补助5万元),新建挤奶台50个,并带动社会各界投入资金达到8000多万元。奶牛养殖园区的建设和发展,改变了传统落后的饲养方式,促使机械化挤奶、青贮和配合饲料饲喂、程序化防疫等优质高效饲养技术应用率明显提高,原料奶质量明显改善。由于养殖园区全部推广机械化挤奶,大型乳品加工企业直接与奶户签订购销合同,实行“以质论价、优质优价”,与没有进入园区的散养户相比,每头牛可增加收益400~1500元。并实现“一卡通”式奶款结算,做到月款月清,确保了养殖户的利益。吴忠市市区是宁夏奶牛养殖园区数量最多的地区,现已建成63个,入园奶牛2.8万头,入园率达33%,不但本地区养殖户积极申请进入园区,还吸引了周边地区养殖户的奶牛进入园区。奶牛养殖园区的建设,初步实现了统一管理、分散经营,统分结合,责权利清晰。奶牛“出户入园”既调动了农户养牛的积极性,又发挥了集体经营的优势,实现了“小群体生产”和“大规模经营”的有机统一,奶产业组织化程度进一步增强。

1.4 行业协会、合作组织不断发展,作用显著

全自治区已建立奶业合作社及奶牛养殖协会44个,签订鲜奶购销合同7000多份,实行订单收购,并制定了最低保护价,带动农户1.5万人。各级奶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加强行业自律、规范市场秩序、关注产业动态,承担了奶牛配种、机械化挤奶、原料奶储存和运输、常见病防治、资金融通和奶牛场管理等服务性工作,对宁夏奶业发展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一些合作社还从社员每千克鲜奶中提取0.02~0.03元作为风险基金,用于适当补偿社员养殖过程中因市场因素或奶牛意外死亡造成的损失。宁夏奶业协会自1982年成立以来,按照“民办、民助、民受益”的宗旨,先后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62期,培训养殖户7650人次,引进示范推广了高产奶牛选育及性控繁殖、体型线性鉴定、全混合日粮(TMR)饲喂、DH I测定和奶牛信息化管理等先进技术,组织奶牛技术及管理人员162人观摩学习上海、北京等奶业发达省区先进经验,组织从澳大利亚、新西兰分批引进良种荷斯坦牛6848头。通过宁夏奶业协会多年的不懈努力,促进了先进养殖技术和管理理念在我区的应用,提高了奶牛养殖水平和经济效益,有效地发挥了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1.5 优质饲草料生产和推广应用新机制初步建立

奶产业快速发展有力地带动了青贮玉米、紫花苜蓿等优质饲草种植业和加工业的发展。2005年全自治区青贮玉米种植面积达1.6万hm2,紫花苜蓿留床面积达到70万hm2。其中,连片种植在1万亩以上的大型苜蓿草场2个。制作青贮(包括黄贮)104万t,其中全株青贮玉米45.8万t。目前,青贮饲料已在养殖园区和规模养殖场中普及推广,苜蓿干草已在全区100多个规模奶牛场(养殖园区)中饲用(每头牛平均2~4kg),以往稻草+精料的饲养方式有了根本的改变,奶牛日粮结构和牛奶质量明显改善,降低了饲养成本,减少了奶牛代谢病发生。吴忠市市区围绕奶业发展,依托种植业优势和奶牛生产的实际情况(户养为主),建设了集饲草(青贮玉米、苜蓿)种植、贮存加工和配送为一体的饲草料配送中心12个(含奶牛专用配合饲料厂3个)。配送中心实现了饲草料种植、贮存加工和配送全程订单(合同)制,即饲草料配送中心与种植户签订全株青贮玉米、苜蓿种植及收购订单,与奶牛园区、散养农户和规模奶牛场签订青贮玉米、苜蓿、配合饲料配售订单。初步形成了奶牛饲草料专业化生产、市场化运作、产业化经营的模式,实现了奶牛养殖业与种植业、饲草料加工业的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

2.当前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奶产业已成为宁夏优势特色产业中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但也存在着奶业整体生产水平不高,组织化程度相对较低,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等问题,严重影响着奶业持续、稳步和协调发展。主要表现如下:

2.1 奶业整体生产水平不高

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各地对奶业的发展速度和奶牛养殖数量都非常重视,而对牛群质量的提高重视相对滞后。2002年以来,尽管在全自治区实施《宁夏奶牛品种改良》项目,但由于全区90%的奶牛属于农户饲养经营,大多数奶牛养殖户及经营大户对奶牛群改良的重视不够,在牛群中开展科学的选种选配意识淡漠;只重视成母牛的饲养而忽视对牛群的改良和改良后代的培育,加之受暂时性眼前既得利益及阶段性市场波动的影响,致使奶牛阶段性、区域性流动较大,奶牛系谱档案不完善、生产性能及繁殖记录不健全的现象还没有得到根本杜绝。奶牛单产水平同发达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2.2 饲养方式落后,优质奶源缺乏

宁夏奶牛养殖以农村户养为主,饲养分散、规模较小,技术及管理水平不高。主要表现为:一是由于大部分散养户牛群管理比较粗放,日粮搭配不合理,优质粗饲料(苜蓿、青贮玉米)利用率较低,精料+稻草饲喂方式在一些地区相当部分农户中还在沿用,使日粮营养不平衡,结构不合理,导致奶牛瘤胃内环境不稳定、发病率较高、原料奶质量不稳定;二是挤奶条件差,相当部分散养户还采用手工挤奶,加上贮存方法和设施不完善,使得牛奶卫生质量难以保障,无法满足生产优质安全奶的需要和奶业整体效益的提高;虽然政府在建设机械化挤奶台方面给予一定的扶持,但各地建设的设备参差不齐,管理不尽规范,给生产优质原料奶留下了隐患。三是奶牛保健及疫病防治特别是乳房炎防治方面不够重视,致使奶牛因细菌数、体细胞数(SCC)超标,酒精阳性乳及乳成分不符合原料奶质量等现象屡屡发生,造成优质原料奶缺乏。

2.3 乳品加工企业过多,优质乳制品不足

全自治区拥有乳品企业25家,日处理鲜奶能力2500t,实际加工鲜奶1200~300t,实际加工量仅占企业加工能力的50%左右。乳品企业大部分集中在吴忠市市区和银川市,其中仅吴忠市占48.27%。大部分企业设备比较落后,产品质量也不稳定、品牌杂、市场小、加工能力低、乳品质量不高、产品单一类同、附加值低,在经营上不注重开拓市场、向市场要利润,一味重复简单生产。从产品结构看,90%的企业是生产附加值不高的工业用大包装奶粉,乳制品品种单一,结构不合理,同质化现象严重。2005年全自治区共生产液态奶21.2万t,仅占全区鲜奶总产量的38.55%,发酵乳制品等高附加值产品比例很低。

2.4 奶业发展基础薄弱,服务体系不健全

奶业产业化的发展,要求具有与之相适应的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体系及较高水平的相关专业人才。由于体制的原因,服务不及时、不到位、不准确等现象时有发生,日常管理、日粮组成、疫病防治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缺少高层次的复合型管理人才,使奶产业管理水平和技术支撑体系不能适应奶业产业化的发展需要,制约了奶产业由传统方式向现代化、科学化的转变。

2.5 奶业利益联结机制薄弱,诚信观念较差

提高奶业竞争力是一个资源整合、效率提高的过程,转变组织方式起着决定的作用,而组织化程度提高不仅涉及到行业发展,而且有赖于社会的进步,人们认识的转变、环境的改善和生产经营者素质的提高。目前由于行业发展不协调,管理体制不健全,企业与养殖户之间没有形成实质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利益联结机制。虽然企业与部分养殖户之间签定了收购合同,但是双方对信守经济合同的观念还十分淡薄。受利益的驱动,乳品企业擅自提高收奶标准或养殖户看谁给的价高就与谁合作的事经常发生,使签订的合同形同废纸,双方都在产业链中受到过伤害。

3.“十一五”发展目标

到2010年全自治区奶牛存栏达到45万头,成母牛年均单产达到6000kg以上,鲜奶总产量达到160万t,奶牛养殖业产值达到27亿元,占牧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0%以上,加工业产值达到50亿元以上。全区90%以上的奶牛“出户入园”,实行机械化挤奶,70%以上饲喂青贮玉米、苜蓿等优质粗饲料。

4.宁夏奶业“十一五”应采取的措施与对策

宁夏奶业发展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既有多年自身积累的原因,也有发展环境和条件变化的因素;既有深层次矛盾的体现,也有临时的困难和问题,这都是在奶业发展进程中必须面对和需要解决的。为保障宁夏奶业“十一五”稳步、协调、可持续发展,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4.1 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合作经济组织

乳品加工企业对奶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带动作用。宁夏乳品加工企业近几年发展较快,但与国内大乳品企业相比,差距仍然很大。因此,必须从优化乳品企业和乳制品结构入手,采取资产重组、合资合作等方式,合力打造企业集团,培育品牌,提高质量,搞好产品定位拓展成长空间。要积极推进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把乳品加工企业和原料奶生产者两者的利益紧密结合起来,增强奶业抗风险能力,要通过“公司+市场+基地+农户”或“公司+奶农专业协会(奶农合作社)+农户”的组织经营模式,采取资产、服务或契约联结,密切利益对接关系,提高双方的信用度,实现企业与农户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一体化发展。

4.2 加快奶源基地建设,推进适度规模养殖

适度规模养殖是奶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科学化饲养的平台,也是环境保护的客观要求。多年的实践证明,就目前农村的生产力水平和奶农自身素质,存栏50~100头的大户,500~1000头的养殖小区是最佳的饲养规模,既便于统一规划设计,统一饲料供应,统一疫病防治,统一机械挤奶和统一饲养管理,又便于新技术推广,产品销售和粪便无害化处理,是节本增效的最佳载体。因此,要通过群众自筹、农行贷款招商引资、财政扶持、股份合作等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加大对奶源基地的建设,全面实施“奶牛出户入园”工程,围绕品种改良、养殖方式、饲草料基地建设等环节,加大现代化养殖技术的应用力度,加强配套体系建设,提升小区的经营水平,保证和支持乳品加工企业对优质奶的需求。

4.3 推进科技进步,增强奶业竞争力

增强奶业发展的核心是提升科技支撑力。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抓好以下环节。一是继续实施好奶牛良种(冻精)补贴项目,加快奶牛品种改良。二是强化饲料和饲养技术开发,提高奶牛的科学饲养管理水平,如分段饲养、全混合日粮(TMR)等。三是提高机械装备和加工技术水平,鼓励龙头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引进先进设备、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研发名、优、新、特产品,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通过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拓展成长空间。四是加快专业人才培养,加强奶业人才队伍建设。

4.4 加强乳制品质量控制,实施绿色奶源工程

质量是奶业发展的生命线。要建立质量监测网络,将乳制品质量管理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管理轨道。在生产、加工和储运各环节积极推行HACCP、GMP和ISO质量管理体系,健全以诚信为核心的行业自律机制,要在加快奶业产业化进程的同时建立健全奶业检验监测体系,进一步完善奶业检验监测设施,增强服务功能,扩大辐射范围。建立权威的第三方质量监控机构,对奶业生产各环节的产品进行检测。推行质量安全标准,建立市场准入制度,推行质量追溯制度、无公害产品标识制度、动物免疫标识制度,为消费者提供知情权,保证奶业健康消费,促进奶业生产健康发展。同时,加强奶业标准化建设,大力推行标准化、模式化饲喂技术,严格控制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的质量标准,防止药物残留和有害物污染,从饲喂环节上确保奶源的“绿色”和安全。强化对牛舍和挤奶站的环境控制,全面推广机械化挤奶、智能化管理,防止奶源“二次污染”。以建设无规定疫病区为主导形式,完善奶牛疫病预防、测报和扑灭体系,推行标准化用药,保证奶业成为“绿色奶源”工程。

4.5 加强环境保护,保障奶业可持续发展

有效防范奶牛养殖对环境的污染是保障奶业可持续发展,实现奶业经济发展与资源和环境相协调的重要环节。为此,今后必须走质量效益的路子,要科学地分析自身地理、技术等客观条件,制定科学的发展目标,避免盲目增加奶牛数量,不能采取大跃进的方式一哄而上。发展奶业要从整体上考虑,既要考虑加工能力、又要考虑市场因素,重点依靠提高奶牛单产和生鲜牛奶质量来满足乳品加工对原料奶需求。同时要全面推行粪尿无害化处理,雨水、污水分流处理等措施,促进奶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4.6 制定奶业管理条例规范行业行为

要制定和完善符合宁夏实际与国际接轨的奶业管理条例,建立健全奶业监管体系,尽快制定《宁夏奶业管理条例》,保证监管到位。逐步引导乳品企业与奶牛养殖基地或合作组织签约,根据饲料价格的浮动、商定相应的鲜奶最低保护价,试行配额养牛、合理收奶。在乳品市场的淡季,企业让利于奶农;乳品市场旺季,奶农让利于企业;使企业和奶农实现双赢共存、和谐发展,同时也能避免企业之间的无序竞争。保护奶农、企业和消费者共同的利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