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我国园林植物栽培的历史及现状

我国园林植物栽培的历史及现状

时间:2022-11-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西汉盛世,园林植物的栽培有了很大发展,汉武帝营建的上林苑别宫,种植了大量的观赏植物。清代建造的园林数量和规模超过历史上的任何朝代,园林植物应用种类和方式多样,花卉栽培也繁盛,著作很多。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园林事业不断发展。从园林机构建设到人才培养以及园林植物栽培都得到较好的发展。“绿化祖国”的号召促进了园林植物的引种、栽培等,观赏栽培得以恢复。1958年,中央提出实现大地园林化,园林植物广泛栽培应用。

0.2 我国园林植物栽培的历史及现状

0.2.1 我国古代园林植物栽培状况

园林植物的栽培最早可追溯到史前时期的原始人洞穴时代。最早用于人工栽培的植物种类为食果类植物,起源于带回居穴的果实被食用后的丢弃种子萌发株,但当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生存而不是为了维护生态和观赏。距今3000多年前的殷周时代是最早进行人工栽培植物的时期,如《诗经》中记载了桃、李、杏、梅、榛及板栗等经济植物的栽培,当时栽培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遮阴、纳凉,方便歌舞娱乐。战国时屈原在《离骚》中称“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则是花卉栽培的较早记述。同时,出现了街道绿化的雏形。至秦代,已有主持山林之政令者,称为“四府”,兼司栽植宫中与街道园林绿化树木,并将松、槐、榆、柳、梧桐、杨树、女贞、枇杷、杨梅、荔枝、葡萄、石榴、龙眼、橄榄、槟榔等植物种于路边。西汉盛世,园林植物的栽培有了很大发展,汉武帝营建的上林苑别宫,种植了大量的观赏植物。如《西京杂记》中记载:“汉上林苑中有千年长生树、万年长生树。”《西京杂记》还提到武帝初修上林苑时,群臣从远方进贡的树木花草有二千余种之多,并具体记载了其中近百个品种的名称,它们都集中栽植在宫、苑的附近,或为生产的需要,或因造景的需要。此外还栽培许多花卉和水生植物,其中不少是由南方引进的品种。同时,张骞出使西域,开创了大规模植物引种的先河。大批的南方珍奇树种北移京师,气势蔚为壮观。

北魏贾思勰著的《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最系统的古代农学专著,也是世界科技史上最宝贵的农学文献之一,内容涉及农作物栽培、耕作技术、农具、食物加工、蔬菜、果树、茶、竹木等方面,较系统地总结了公元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业经验。书中所载旱农地区的耕作和谷物栽培方法、梨树提早结果的嫁接技术、树苗的繁殖方法以及多种农产品的加工经验等,都显示出当时中国农业生产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书中还记述:“凡栽种树正月为上时,谚曰:正月可栽大树,言得时则易生也。二月为中时,三月为下时。然枣鸡口,槐兔目,桑虾蟆眼,榆负瘤,自余杂木鼠耳、虻翅各其时。此等名目,皆是叶生形容之所相似。以此时栽种者,叶皆即生。早栽晚出,虽然,大率宁早为佳,不可晚也。……”这段话的意思是说,移植树木以正月为上时,农谚说“正月可移大树”,就是说,只要适时便易活。二月为中时,三月为下时。但当枣树芽像鸡嘴时,槐树芽像兔子眼时,桑树芽像虾蟆眼时,榆树芽像小瘤时,其余杂树芽分别像鼠耳或虻翅时,它们都到了适于移栽的时候了。这些名目都是按叶芽发育时的形象称呼。在此时移栽的,叶就发生得早。移栽早了,叶就发生得晚,但宁可早栽,切勿太晚。

唐代是我国园林和花卉发展的繁盛期,出现了各种奇花异草、名花珍品,说明当时的栽培技术已经相当成熟。柳宗元在《种树郭橐驼传》中说道:“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解释为:大凡种植树木的特点是:树根要舒展,培土要均匀,根上带旧土,筑土要紧密。这样做了之后,就不要再去动它,也不必担心它,种好以后离开时可以头也不回。栽种时就像抚育子女一样细心,种完后就像丢弃它那样不管。那么它的天性就得到了保全,从而按它的本性生长。

明代《种树书》分别叙述种桑、竹、木、花、果、菜等方面的生产经验。书中还提到,树下种蔬菜,菜园中间种花卉……这种间作制度,既能充分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又有利于改变土壤结构,促进植株生长。书中还详细介绍了种竹的技术措施,“种竹无时,雨过便移,多留宿土,记取南枝”,这是说趁雨后移栽,根要多带原土,还要记住阴阳面,但在冬至前后各半月不能移种,因为天气寒冷不能成活。

清代建造的园林数量和规模超过历史上的任何朝代,园林植物应用种类和方式多样,花卉栽培也繁盛,著作很多。专著有陆廷灿的《艺菊志》、李奎的《菊谱》、赵学敏的《凤仙谱》、杨钟宝的《工瓦荷谱》(第一部荷花专著,记载了32个品种和分类及栽培);综合著作有陈溟子的《花镜》(记述繁殖法和栽培法,有插花、盆景等内容,是公认的历史上最可贵的花卉书籍)、徐寿全的《品芳录》和《花佣月令》、百花主人的《花尘》、汪灏的《广群芳谱》(有花卉产地、形状、品种栽培及有关的诗词歌赋等)、吴其溶的《植物名实图考》(中国第一部区域性植物志)。

我国古代园林中对植物题材的运用,首先注重得其性情,即通过对植物形态和生态习性的艺术认识所激发的审美情感,来把握植物的审美个性特征,并使之与一定的社会生活内容相联系正由于各种观赏植物具有不同的性质、品格,在园林里的种植必须位置有方,各得其所。清人陈扶瑶《花镜》中“种植位置法”一节提到,首先要根据植物的生态习性来确定位置,又要根据其品格来定其所,宜如“梅花蜡瓣之标清,宜疏篱竹坞,曲栏暖阁,红白间相,古千横斜”,“桃花夭冶,宜别墅山限,小桥溪畔,横参翠柳,斜映明霞”,“松柏骨苍,宜峭壁奇峰,藤萝掩映”;“梧竹致清,宜深院孤亭,……”;“菊之操介,宜茅舍清斋,……”;“至若芦花舒雪,枫叶飘丹,宜重楼远眺”……总之,“因其质之高下,随其花之时候,配其色之浅深,多方巧搭,虽药苗野卉,皆可点缀姿容,以补园林之不足,使四时有不谢之花,方不愧为名园二字”。

清代后期,中国南方各地花卉生产兴旺。尤其是清末,广东和上海郊区有以种花为生的普通百姓和一些私人企业,栽培许多草本花卉,也有一些花店出现。这一时期,在中国花卉资源严重外流的同时,为了满足外国定居者的生活需要,引入了大量草花和国外一些栽培技术、杂交育种、病虫害防治技术等。

0.2.2 我国园林植物栽培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园林事业不断发展。从园林机构建设到人才培养以及园林植物栽培都得到较好的发展。“绿化祖国”的号召促进了园林植物的引种、栽培等,观赏栽培得以恢复。1949~1952年,全国各个城市积极大兴土木,或提升改造旧有公园绿地,或开辟绿地重新建设。同时,积极发展苗圃,大量育苗,为以后的绿化建设准备物质基础。如北京的陶然亭地区,南京的玄武湖、莫愁湖,天津市的水上公园,广州的西堤灾区等。1958年,中央提出实现大地园林化,园林植物广泛栽培应用。如北京市新植树944万株,比过去9年植树总数还多;西安植树800多万株。1959年建国10周年,北京完成了天安门广场、首都机场干道和十大建筑的绿化任务,栽植40~50年生大油松雨季栽植,大面积铺草,并运用大量盆花万紫千红迎国庆,水平和质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所未有的,绿化效果十分显著。

新中国成立以后有不少以植物景观著称的公园,如早期的杭州花港观鱼公园,突出“花”和“鱼”的主题。全园面积18hm2,草坪就占了40%左右,尤其是雪松草坪区,以雪松与广玉兰树群组合为背景,构成宽阔景面。柳林草坪区与合欢草坪区,配植以四时花木。成都望江楼公园,面积11.8hm2,是我国最大的以竹景为主的公园,全园以乡土竹种———慈竹为主,辅之以刚竹、毛竹、观音竹、苦竹、孝顺竹、佛肚竹、碧竹等,形成碧玉摇空、柳暗花明的竹景和园景特色。桂林七星公园以桂花为主题进行植物造景,全园遍植桂花,有金桂、银桂、四季桂及丹桂等品种。中秋时节,满园飘香。20世纪80年代南京建立了一个以药用植物为主题,具有花园面貌的专类公园。园中或以木兰科植物为丛林,桔梗、石蒜等配植林下;或以冷杉、云杉为背景,月季、草、书带草等作为地被种植;或以紫萼、玉簪、射干、丹参等耐阴药用花卉栽植于香樟林下……该园于1985年荣获国家级科学技术进步奖。

自北京申奥成功后,北京全面进行绿化建设,并完成奥运场馆及相关配套的150项奥运绿化重点工程任务,完成绿化面积1 026hm2,栽植乔木39万余株,灌木210万余株,地被460余hm2。以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奥林匹克中心区、民族大道为代表的一大批精品绿化工程,成为新时期首都园林绿化建设的重要典范。随后2010上海世博园又是展现当今绿化栽植先进技术的例子。世博园中根据选苗品种的生长特点和生物学特性,编制出一套移栽标准程序,从合理选择移植时间、起挖土球的规格控制、苗圃内栽植环境的土壤改良、“断层种植”法的使用、后期养护中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等几个方面入手,确保同一品种储备苗木有相同的起挖条件、定植恢复环境和养护条件,以达到乔木在生长势上保持相对统一的生长节奏和恢复势。

当前我国园林植物栽培还存在较多的不足:首先,在观念上只注重种植而忽视养护,平时养护工作也不够规范。在许多园林绿地中,常常看到新栽的植物不能存活,取而代之的是补栽的小苗或荒芜裸地,这不仅破坏了原先的设计效果,还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其次,许多专业人员缺乏扎实的专业知识。例如,南京市某学校几年前引栽一批大香樟树,刚开始树体生长较好,绿色浓阴,而现在已病入膏肓。究其原因,是树体在栽前就已有病害,而专业人员在选苗时没注意,或全然不知,于是导致无法挽回的局面。312国道南京至镇江段几年前新栽了一批香樟树,这批苗木在短期内就大量死亡,也正是由于栽植技术不规范导致的结果。再次,园林植物栽培缺乏新技术、高技术的应用。当前,城市绿地建设中经常需要在一些特殊、极端的立地条件下栽植园林植物,常规的栽植及养护技术已不能满足要求,这就要求园林植物栽植技术的研究领域朝更高、更新的方向发展,如园林植物的安全性管理,预警系统,植物问题诊断等。同时,在苗木培育、大树移植、古树修复、反季节栽植等方面的栽植技术也有待提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