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城市物流中心

城市物流中心

时间:2022-11-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按照物流服务地域范围的大小,物流中心可以分为城市物流中心、区域物流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三类。这种城市物流中心通常由集团化组织经营,一般称为社会物流中心。城市物流中心据点种类繁多,是组织、衔接、协调、管理城市物流活动的较大据点。城市物流中心以城市交通运输枢纽为依托,建立经营城市物流业务的货物集散场所。

一、中心城市是现代物流业的重要依托

(1)中心城市是区域经济活动的聚集点和经济交流的枢纽,或称集散地。 它的经济规模比较可观,整体实力比较雄厚,经济势能高于一般城市,其国内生产总值在所属区域中占有相当的比重,人均GDP高于区域平均水平,这是中心城市最基本的经济特征,是发挥其巨大作用的经济基础。

(2)中心城市可以比其他城市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较高的收入,能够吸引大量的人口。 特别是在高速工业化时期,中心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要快于其他城市。 随着中心城市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在城镇体系中比重的不断提高,中心城市就成为巨大的人口集聚中心。 中心城市人口的集中不仅为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同时也有效扩大了城市的消费市场,这是中心城市具有重要作用的首位因素。 中心城市集中了大量的企业。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 中心城市为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投资环境,企业特别是大企业竞相在中心城市设厂、建总部、成立办事处等。 成千上万的各种规模、各种性质、各种产出的企业形成一个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企业群体,并由此产生出整体的、综合的生产力,大量的商品被生产出来并被销往全国各地和世界各地。 正是由于中心城市集中了大量的人口和企业,必然在区域生产、流通、经营和消费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必然使之成为金融、商贸、信息、运输中心或枢纽。 此外,中心城市多云集着大量的银行、财团、保险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形成区域物资集散地或对外贸易中转站,融汇了庞大的人流和物流。

(3)中心城市还是制造业特别是区域终极产品制造中心,它与周边地区存在上下游产业链关系。 中心城市社会化大生产程度高,生产的社会分工细致,协作紧密,是专业化分工协作最强的地方。 在中心城市集聚的经济是在分工协作规律支配下形成和发展的,是一个协作整体。 专业化分工协作不仅发生在城市内部,而且蔓延到周围地区甚至经济触角能够延伸到的更远的地方去,包括城市间、地区间、国家间的分工,是一个集中的分工体系。 中心城市的大企业通过与城市内外、国内外大批企业分工协作可以得到很高的经济效益。 越是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分工协作的趋势越明显,不同制造商之间的联系越多,一个企业、一个地方、一个部门试图单独制造出某些重要的产品的可能性很小。

(4)由于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中心城市的地理、历史、经济条件有所不同,必然会在中心城市间的分工上反映出来。 每一个中心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经济,即每个中心城市都侧重于一个或少数几个经济部门的专业化生产和经营,在全国或区域内有明确的支柱性产业和为此配套的一系列辅助性产业。 由于第一、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的极大提高,对产前产后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还改变了竞争格局,使原来对商品的竞争转向包括商品和服务在内的“一揽子”竞争或者完全是服务的竞争,这就要求中心城市大力开拓第三产业,优化升级产业结构。 从发达国家或国内发达地区的经验看,中心城市的制造业就业人数在不断下降,而金融、保险、房地产等行业的就业人数不断上升,第三产业成为城市的主导产业。

(5)中心城市具有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包括城市内部的及其与外部的联系;有快速的通信手段,包括有线与无线通信网络、信息高速公路与信息港的形成、邮政等各种快速递送形式;有方便的服务,包括高效的商业与商务体系、信息处理和传播媒体等。中心城市完善的综合服务体系和更好的基础设施水平,不仅可以满足发展城市经济,更重要的是提供了与周边联系的高效率的通畅渠道。

(6)中心城市专业化程度高,商品性强,是区域经济交流的枢纽点,对外的能量、物质和信息交换量大,因此具有强烈的开放性,与周边地区构成了开放型的经济循环系统,不断地进行着各方面的“对流”活动。

中心城市与其他城市、地区和国家间的协作和交换关系,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创造了无限的空间。

二、城市物流中心的含义和类型

1.城市物流中心的含义

我国《物流术语》中对物流中心的定义:“接受并处理下游用户的订货信息,对上游供应方的大批量货物进行集中储存、加工等作业,并向下游进行批量转运的设施和机构。”按照物流服务地域范围的大小,物流中心可以分为城市物流中心、区域物流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三类。 各个部门、各个行业的企业对城市物流中心的内涵和延伸理解不尽一致,在这里,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城市物流中心。

(1)城市物流中心必须服从国民经济的发展方向与目标,建立以城市为依托,业务主要涉及开放型物品的包装、储存、运输、流通加工和装卸等综合性的物流业务基础设施。 这种城市物流中心通常由集团化组织经营,一般称为社会物流中心。

(2)城市物流中心的设置主要是为了提高城市物流系统的效率,城市物流中心从上层供应者手中受理大批量、品种多的货物,进行分类、包装、流通加工、保管、信息处理等,并按用户个性化需求进行配货、送货等作业。

(3)城市物流中心据点种类繁多,是组织、衔接、协调、管理城市物流活动的较大据点。 大部分据点可以看作以仓库为基础,与传统静态管理的仓库的主要不同在于在物流各个环节提供延伸服务和个性化服务。

(4)城市物流中心以城市交通运输枢纽为依托,建立经营城市物流业务的货物集散场所。 货运枢纽是货运站场的核心,当他们具体实现订货、咨询、取货、包装、流通加工、装卸、中转等物流基础服务时,配合相应的组织结构和经营方式时,就具备了物流中心节点的条件。

2.城市物流中心的类型

物流中心,由于不同的环境和需求,形成了多种形态的配送中心,如专业与综合配送中心、城市与区域配送中心等,根据传统分类方法,城市物流中心可划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流通型配送中心。 是用来向客户提供库存补充,基本上没有长期存储功能,仅以暂存或随进随出方式进行配货、送货的配送中心。 它通常定位于接近主要的客户地点,如日本阪神配送中心属于此类。

(2)加工配送中心。 其定位于制造,通常坐落在临近生产工厂,作为装配加工与集中运输生产材料的基地。 我国上海和其他城市已开展的配煤配送、上海六家船厂联建的船板处理配送中心、原物资部北京剪板厂都属于此类。

(3)存储型配送中心。 在买方市场下,一般需要有较大库存支持企业成品销售,其配送中心可能有较强储存功能。 在买方市场下,企业原材料、零部件供应需要有较大库存支持,这种供应配送中心也有较强的储存功能。 大范围配送的配送中心,需要有较大库存,也可能是储存型配送中心。 我国目前拟建的配送中心,大都采用集中库存形式,库存量较大,多为储存型。 这种物流配送中心为广泛的库存品种提供集中运输,用最小总成本的方法决定区位。

【知识延伸】

一般的城市物流中心结构

在图9-2的运作模式中,城市物流中心接受末端用户的订货信息后,对供应商运送过来的货物按照末端用户的需求进行拣选、流通加工、储配等作业,并负责将货物送至末端用户,实现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无缝链接。

图9-2 城市物流中心组成结构示意图

三、城市物流中心的作用

1.集约作用

(1)量的集约。 将过去多个货站、场地的货物集约在一处。

(2)货物处理的集约。 将过去多处进行分散的货物处理集约在一起。

(3)技术的集约。 采用类似生产流程式的流程和大规模处理设备。

(4)管理的集约。 利用现代化手段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

(5)信息的集约。 把各自为政的企业信息收集、加工、传输、指令集中在城市物流信息中心统一进行,达到信息共享和集成。

2.有效衔接作用

表现在实现了公路、铁路两种不同运输形式的有效衔接,实现了不同结点、不同用户终端运输的有效衔接。

3.对联合运输的支撑作用和扩展作用

支撑作用表现在对已经集装、散装等联合运输形式,通过城市物流中心使这种联合运输形式获得更大的发展。 扩展作用表现在通过城市物流中心之间的干线运输和与其衔接的配送、集货运输,扩展联合运输的对象。

4.对提高物流水平的作用

表现在缩短了物流时间,提高了物流速度,减少了多次搬运、装卸和储存环节,提高了准时服务水平,减少了物流损失,降低了物流费用。

5.对改善城市环境的作用

表现在减少了线路、货站、货场及相关设施在城市内的占地,减少了车辆出行次数,通过集中进行车辆出行前的清洁处理,减少了噪声、尾气和货物对城市环境的污染

6.对改善城市环境,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

城市物流中心的建立,可以相应减少站场、运输线路以及相关设施设备在城市内的占地,减少车辆的行驶次数。 集中对车辆进行清洁处理,采用大规模、集约化的作业方式,节约资源的同时可以减少噪声、尾气和货物等对城市环境的污染,起到改善城市居住环境的作用。 城市物流中心的建立可以降低物流成本,间接降低企业的生产和库存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四、城市物流中心的建设与规划

1.城市物流规划

城市物流规划是城市物流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城市物流管理的重要内容,许多城市物流问题起源于规划,一个科学的、完善的规划,能够使城市物流管理更为有效。

城市物流规划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城市物流资源的配置和布局问题。

(2)城市物流和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步、协调问题。

(3)城市物流系统建设实践和顺序问题。

(4)城市物流设施完善和配套的问题。

城市物流规划是城市发展相关的规划,是涉及整个城市的、全面性的规划。 城市中的企业或对城市全局影响不大的行业规划,不在城市物流规划的研究范畴中。

2.城市物流规划原则

城市物流规划涉及城市的各个领域和各个产业,因此,城市物流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下一个层次的规划。 这个层次的规划必须遵守两个基本原则:

(1)必须符合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的要求,不能和城市总体发展规划有矛盾和相悖之处。

(2)要和其他领域的规划边界清楚,或者有一个明确的规划归属权,防止不同领域规划设计同一事物而又存在不同的规划理论,不能出现结论不同甚至相悖的多头规划。

3.城市规划的内容和分类

(1)按照规划的性质不同,城市物流规划可以分为城市物流发展规划、城市物流布局规划和城市物流管理规划等。 其中,城市物流管理规划有时候需要细分到道路通行限制规划、道路标志规划和城市物流应急系统规划等。

(2)从城市物流规划的范围和层次划分,可以分为城市总体物流规划、城市中心区域物流规划和城市分区与物流规划等。

(3)从城市物流规划的行业针对性划分,可以分为城市交通规划、城市商业物流规划、城市配送系统规划、城市工业物流规划、城市仓储系统规划、城市国际物流规划和城市绿色物流系统规划等。 其中,城市绿色物流系统规划还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城市再生系统物流规划、城市废弃物物流规划和城市逆向物流系统规划等。

(4)从城市物流的技术和结构层面划分,可以分为城市实物物流平台规划,这个规划又可细分为城市物流线路网络规划以及城市物流结点网络规划;城市物流信息平台规划;城市物流经营服务系统规划;甚至可以具体到城市与区域物流相关的物流枢纽规划、城市物流园区规划、城市物流基地规划、城市物流中心规划和城市配送中心规划等。

4.我国城市物流中心的建设与规划

改革开放以后,经济运行发生了重大变化,由原来以卖方市场为基本特征的供给短缺经济形态转变为以供过于求、买方市场为基本特征的需求不足型经济形态。 据国家商业信息中心和国家经贸委贸易局等若干机构的调查结果以及专家的分析表明:买方市场的出现,是由“短缺经济”向“供需动态均衡经济”转型的标志。

可以预见,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不仅会面临市场过剩,而且还会逐步出现生产能力过剩和经济要素的过剩,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也将由生产领域转移到流通领域与消费领域。 大力发展和建设物流中心对促进经济增长,实现流通产业现代化转变有重要意义。 对物流中心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是区域性物流中心的组织和建设。

(1)建设以城市为中心的现代化物流中心。 城市化水平是物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反过来物流产业的发展也伴随着城市化,促进城市工业生产的发展,充分满足社会需求,提高社会分工协作水平,也会促进金融、服务等其他经济的协调发展。 “商业依赖于城市的发展,而城市的发展也要以商业为条件。”城市的发展也可以带动周边地区、中小城市和农村的繁荣发展,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的商品流通体系。 未来经济发展越来越呈现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大趋势,其中城市化起主导作用。

(2)条块分割和区域封锁是城市化物流中心建设的两个严重桎梏。 物流中心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环境是专业化分工和协作,而条块分割和地区间区域市场封锁的存在却严重制约着城市化物流中心建设和发展。

虽然我国至今还缺少一套比较完整的度量指标,但不可否认我国经济中一直存在着地区间市场封锁问题,即地方政府采取具有保护性和倾斜性的行政、经济及法规政策等手段对经过本地区的商品流通过程进行限制和干扰。 以上海为例,1997年上海市场实现贸易额约2010亿元,批发为1300亿元,销往外省只有230亿元,仅占全部批发额的17.6%,说明即使像上海这样的经济金融中心也存在着地区流转量小,市场辐射能力萎缩的问题。

商品流通过程中形成地区市场封锁现象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其中有中央及地方、地方与地方、政府与企业等若干经济主体利益交织在一起等,但对物流中心的影响却是重要的,表现为地区市场封锁造成了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一是工业和农业结构不合理;二是基础产业和加工工业结构不合理;三是产业结构趋同化,如我国中部和东部工业结构相似率为93.4%,西部和东部工业结构的相似率为93.50%,西部和中部相似率为97.90%。 这种不合理性降低了地区间的比较优势,减少了商品流通的相对规模,使物流中心的生存空间受到相当挤压。 同时也在一定程度和时间内保护了本地区企业占用的资源和市场份额,增加了物流中心开展业务的难度,削弱了物流中心所可能带来的比较利益。 而且现阶段我国物流产业规模功能的不完善,无法缓和及调节各个经济主体的利益矛盾,影响和调整生产消费结构的作用也未充分实现,物流中心打破和冲开地区封锁的难度相对增大,从而说明形成全国范围内有影响的物流中心的外部条件是欠缺的。

(3)城市物流中心的布局和规划。 城市物流中心的区域划分原则是应该按“经济区域”而不是按“行政区域”进行,虽然经济区域和行政区域可能出现某种重合和一致,但它们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经济区域不像行政区域划分有着明确具体的界限,经济区域的界限是模糊的,是一条过渡带,这形成了经济区域的开放性。 它们之间的另外一个差别是行政区域划分通常以自然地势、人口数量、物产富饶程度、交通运输条件以及行政管理作用等因素为依据,具有相对长期的稳定性,而经济区域的发展表现得相当活跃。

物流中心如果按行政区域进行划分,计划区域的资料更易于收集,容易为政府所关注和支持,但其弊端也很明显,即强化了行政干预力量,往往会违背市场规律的作用。尤其是对物流中心这样的企业化组织来讲,市场化运作会受到严重制约。 按经济区域发展物流中心则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体现了自然资源禀赋状况、经济发展和布局条件、经济结构和地域结构、劳动力素质和技能、市场化程度等方面专业化发展。 同时,也体现了在物流中心的完整性和开放性。 所谓完整性,指物流中心提供了经济区域内各个部门的相互联系,经济区域的内聚力在一定程度上正是靠物流中心才得以维系;开放性是指物流中心不断从外界获得商品和信息,同时又向外界传递商品和信息,以维持经济区域内以及不同经济区域间的相互联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