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大兴农田水利夯实基础

大兴农田水利夯实基础

时间:2022-11-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根本的一条是大兴农田水利。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更是深刻认识到:近年来我国频繁发生的严重水旱灾害,造成重大生命财产损失,暴露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十分薄弱,必须大力加强水利建设。

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

粮食安全关系人类生存和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是全球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

2012年8月27日,第22届“世界水周”论坛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开幕,来自世界各地的两千多名与会者围绕“世界水与粮食安全”这一主题,讨论水与粮食问题。会议新闻公报中指出,目前全球有超过9亿人遭受饥荒,有约20亿人面临严重营养不良的危险。与此同时,却有超过三分之一的粮食被丢弃、浪费。预计到21世纪中叶,全球对粮食和纤维素的需求将增加70%,如果不合理利用粮食和水资源,人们将面临严重的粮食与水安全危机。

2012年是历史上中国粮食进口量最多的一年。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粮食进口超过了7000万吨,其中玉米进口增长197%至520万吨,小麦进口增长195%至369万吨,稻米进口增长305%至234万吨。2012年,玉米及稻米进口创记录,小麦进口则创8年来新高。2012年,中国粮食的自给率约为89.4%,已经低于95%以上的政策“红线”。

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要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一个国家只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进而才能掌控经济社会发展这个大局。

解决靠天吃饭问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根本的一条是大兴农田水利。要下决心补上农田水利方面的欠账,既要重视大型水利工程这样的“大动脉”,也要重视田间地头的“毛细血管”,解决好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

农谚说,“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中科院的研究表明,在影响粮食产量的诸要素中,水利的贡献率达40%以上。

汉武帝提出“农,天下之本也,泉流灌浸,所以育五谷也”的兴修水利思想,到毛泽东同志提出“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我们也应予以极大的注意”的号召。农耕文明一直是维系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将水利比喻成农业的命脉,既恰当又准确。如果土地是农业的一块块肌体,那么,河流、沟渠正是输送营养的血脉。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民开展了大规模水利建设,治理江河、修建水库、开挖沟渠,建成了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体系,建成了红旗渠等一大批农田水利工程,全国共修建水库9万多座,新建人工河道近100条,开挖沟渠超过300万公里,新建万亩以上的灌溉区5000多处,建成了都江堰灌区、河套灌区、淠史航灌区等千万亩灌区,并基本上解决了大江大河的洪涝灾害问题。这是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的伟大的成就,如同红旗渠一样,不仅给后人留下了可以浇灌几十万亩田园的水利工程,更重要的是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但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保障粮食等农产品供求平衡的任务十分艰巨。尽管我国粮食生产实现连续多年增产增收,但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并不牢固,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等资源约束日益突出,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明显加剧,特别是农田水利建设滞后问题亟待解决。

——全国仍有近半数的耕地是“望天田”,现有灌溉排水设施大多建于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普遍存在标准低、配套差、老化失修、效益衰减等问题,农田灌排“最后一公里”问题日益突出。

——计划经济时代,在兴修农田水利和防汛抗旱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农村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两工”取消后,农民的投工投劳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农民投劳工日由最高时的年130亿个减少到年均30亿个左右,净减了100亿个工日,一个工日按30元算,一年等于减少了3000亿元的农田水利投入。尽管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逐步加大投入力度,仍难以弥补资金缺口。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农村社会结构、农业发展方式和经营形式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农村大量青壮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的多是妇女、儿童、老人,组织发动群众兴修水利十分困难。同时,农民收入结构发生显著变化,非农收入比重明显上升,农业效益比较低,一些地方农民参与兴修水利的积极性不高,农田水利投入政策、组织方式、管理模式都面临新的挑战。

——我国农业节水发展相对滞后,一些地方还存在大水漫灌现象,水资源不足与灌溉用水浪费并存,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以及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要求差距较大。我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远低于0.7—0.8的世界先进水平,水分生产率(单位用水的粮食产量)不足2.4 斤/立方米,而世界先进水平为4斤/立方米左右。

——大中型灌区、泵站等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公益性人员基本支出和维修养护经费尚未落实到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滞后,存在产权不清楚、管护主体不明确、责任不落实和经费无渠道等问题。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进困难,水费实际收取率较低,影响工程正常运行维护。一些乡镇水利站被撤并,抗旱服务队、水利科技推广队伍、灌溉试验站等专业服务组织建设相对滞后,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缺乏必要扶持……

从2004开始,农田水利建设再次得到中央的高度重视。2004年到2010年,中共中央连续发出7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各地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开展雨水集蓄、河渠整治、牧区水利、小流域治理、改水改厕和秸秆气化等各种小型设施建设。

2005年一号文件提出,针对当前农田水利设施薄弱、亟待加强的状况,从2005年起,要在继续搞好大中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不断加大对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同时,提出“加强农田水利和生态建设,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要求加快实施以节水改造为中心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狠抓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坚持不懈搞好生态重点工程建设。

农田水利建设得到中央的高度重视,到2010年,全国粮食总产实现了半个世纪以来的首次“七连增”。粮食连年增产,是中央一系列“三农”政策效应的持续释放。而粮食生产和农民收入要在连续7年增产增收的高基础上继续前行,亟须新的动力引擎。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更是深刻认识到:近年来我国频繁发生的严重水旱灾害,造成重大生命财产损失,暴露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十分薄弱,必须大力加强水利建设。中央水利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要求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制定了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等一系列政策举措。

在2011年中央一号的一系列强力政策推动下,全国上下再次掀起大兴农田水利的高潮。

“十二五”期间,通过加快实施大中型灌区配套改造与建设,对344处大型灌区进行了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纳入规划的434处大型灌区,有291处完成原规划中央投资计划。尼尔基、黑龙江三江平原、青海湟水北干渠扶贫灌溉等一批新灌区加快建设。

以县为单元,集中连片、整体推进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达到6批2450个县次,基本覆盖主要农牧业县,并向易旱山丘区、集中连片贫困区倾斜,全面实施灌区田间终端设施配套、“五小水利”工程、山丘区集雨节灌、河塘清淤整治等工程建设,新建、改造小型水源工程70多万处,新建、维修渠道46万公里,逐步形成了大中小微并举的农田水利工程体系,有力促进了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的解决。

持之以恒开展冬春农田水利建设。国务院每年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对全国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进行动员部署。各地、各部门主动适应“四化同步发展”和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形势,坚持山水田林湖路村综合治理,不断加大政策扶持、资金支持和改革创新力度,推动全国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持续呈现恢复性增长的良好态势。“十二五”期间,全国冬春农田水利建设投资、投工投劳、投放机械土石方均超额完成计划任务,并逐年提高,质量效益同比也大幅提升。据统计,2011—2015年,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完成投资1.6万亿元、投劳工日182亿个、投放机械14.64亿台(套)和完成土石方539亿立方米,分别是“十一五”期间的3.3倍、1.3倍、3.7倍和1.9倍。

顶层设计给力,中央统筹资金不断加大,各地积极探索财政计提土地出让农田水利资金,下大力气补短板,农田水利实现恢复性增长。2011年至2014年,农田水利中央投资1379亿元,年均投资规模是“十一五”的3.76倍。中央投入“四两拨千斤”,2014年全国农田水利投入创历史新高,达到2000多亿元。

资金投入有新增长。在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支持力度、强化规划统筹的同时,通过完善以奖代补、先建后补、民办公助、财政贴息、金融支持、水价改革及税收优惠等政策措施,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水利部印发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农田水利实施细则》,吸引农民、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投入农田水利,探索建立引入社会资本和市场主体解决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难题。2014年下半年,水利部将云南陆良恨虎坝灌区作为试点,系统建立了初始水权分配、水价改革、吸引社会资本、节水激励约束、用水合作社、工程良性运转、减排监控等机制,成功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农田水利工程投资、建设、管护和运营,打破了传统农田水利政府大包大揽的做法,让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实现了群众增收、生产生活便利,企业增效、发展前景良好,政府节水、工程良性运行等三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投入真金白银,农田水利建设高潮迭起。秋收正忙,在安徽省六安市,新一轮冬春农田水利建设已经掀起高潮,病险水库加固、干渠清淤整治、塘坝开挖扩建、泵站更新改造等兴修水利现场随处可见。

广西壮族自治区连续三年,每年冬春水利建设之前下发一个文件,就是从自治区的四大班子,每个人都深入各个地县,包点包片,地县的四大班子深入县区,县区的深入乡镇,乡镇的深入村组,每年都有很多干部下到基层,用一个星期甚至更长的时间和群众共同参与农田水利建设。2013年冬至2014年春,广西仅通过这项措施就投入了8000多万个工日,实现了农田水利建设投工投劳的恢复性增长。

荆楚大地上,清淤、挖堰、通渠,湖北全省农村水利建设热火朝天。借冬修水利的有利时机,湖北省在全省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挖万塘”活动,组织省市县三级10万多名干部组成8550个工作组,深入到全省2.6万个行政村,以此带动其他塘堰及小型水利设施的整治和建设。全省整修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坝、小泵站、小水渠等“五小水利”工程近30万处,让每个村民小组都有一口当家塘堰。

做为农业大省、水利大省,湖北省还以塘堰整治、沟渠清淤为建设重点,持续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湖北省随县厉山镇灯塔、联群村地处封江水库灌区尾水,由于渠道年久淤积,部分农田只能采取泵提、车驮取水下秧。国家小农水重点县工程实施后,完成了末级两级渠系的硬化工程,减少了水的渗透率,尤其在2013年百年不遇的大旱之年,依然取得了丰收。农民深有感叹地说:“以前下秧等雨,吃饭靠天,现在只靠小农水工程就行了!”

农田水利建设最需要广大农民群众的参与,最大的难点也是农民难以组织。如何调动农民积极性?湖南宁乡县委、县政府紧紧抓住防汛抗旱救灾的关键时点,引导群众一起直面问题、认识灾情、寻求对策。经过细致的思想工作和科学有效的政策措施,真正实现了由“要我修水利”向“我要修水利”转变,形成了“乡乡有典型、村村有项目、组组有行动、户户有投工”的农田水利建设大会战格局。

两湖熟,天下足。在晚稻主产区湖南省泪罗市,一条条经过防渗衬砌的田间渠道纵横交织,连接成网,汩汩清泉浇灌着绿油油的稻田。当地村民坦言,过去遇上今年的旱情,一亩地恐怕只有400—500斤的产量,然而今年天干田不干,早稻亩产900斤,晚稻至少能有1100斤,都有因为这两年实施了小农水项目,大力整修塘坝,维修渠道,疏通“血管”带来的好处。

一座座塘坝清淤加固,一条条渠道伸入田间,农田水利打通了“经脉”,滋润了广袤的希望田野。

截至2015年,全国建成各类水库9.8万余座、大中型灌区7700多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2000多万处,灌溉面积达9.7亿亩,其中节水灌溉工程面积达到4亿亩。“十二五”期间,全国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7500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8亿亩,净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2亿亩,新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约500亿公斤,形成年节水能力150亿立方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2010年的0.50提高到2015年的0.532。

金色的十月,金色的穗头,金色的玉米。金秋时节,行走在硕果累累的大江南北,神州大地满眼都在一幅金色的丰收画卷。一台台联合收割机来往穿梭,大路上运粮的车子堆满了稻米袋,农民们流着汗水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2000年以来,我国在农业灌溉用水总量保持零增长的前提下,净增有效灌溉面积1.3亿亩。在占耕地面积52%的灌溉农田上,生产了占全国总量约75%的粮食和90%以上的经济作物,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农村持续健康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我国用不到世界1/10的耕地生产了世界1/4的粮食,养活了占世界近1/5的人口。中国的粮食生产为全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农业部的一份数据表明,自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已连续11年增产,2014年达到12142亿斤。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粮食产量是2000多亿斤。1978年的改革开放之初达到6000亿斤,2007年站稳10000亿斤台阶。“十二五”期间粮食产量连续5年超过11000亿斤,连续3年超过12000亿斤,连跨两个千亿斤台阶。

这些沉甸甸的数字是大江南北稻田里浪涛似攒动的穗头,长城内外肥沃的土地下硕大的土豆,平原山村打谷场上金山样的玉米,各民族农家院里满仓的小麦,颗颗粒粒堆积而成。

这个沉甸甸的数字凝聚着亿万中国农民的辛勤汗水,得益于党和政府惠农好政策的大力扶持,也归功于蓬勃发展的农田水利建设。

丰收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科学发展的农田水利设施保障着华夏大地旱涝保收,我们看到的是大兴水利的实践成果守护着国家粮食安全的根基。

2016年召开的全国水利厅局长对“十三五”期间的农田水利建设工作做出部署,提出通过5年努力,到2020年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基本完成大型灌区、重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规划任务。全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0亿亩,节水灌溉工程面积达到7亿亩左右。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一大批大型灌区的改造建设,新的农田水利建设投入机制形成,高效节水灌溉等一项项有效措施的实施,我国的粮食根基将更加稳固,岁稔年丰的喜人画卷将绘满神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