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茶文化的价值观

茶文化的价值观

时间:2022-10-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茶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仍然是一种关于如何做人的文化。随着历史的前进,茶文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提出或阐扬了不同的人生价值思想,构成了中国茶文化的核心内容。中国茶文化的人生价值观,包括人生的目的,怎样做人以及怎样实现个人价值等方面的看法。茶文化崇尚以“和”为目标的价值取向,通过建立团结和睦、和诚相处、和谐一致的人伦和人际关系,来达到社会秩序的稳定与平衡。

第二节 茶文化价值观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归结起来,不外乎是关于人的问题。中国茶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仍然是一种关于如何做人的文化。随着历史的前进,茶文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提出或阐扬了不同的人生价值思想,构成了中国茶文化的核心内容。中国茶文化的人生价值观,包括人生的目的,怎样做人以及怎样实现个人价值等方面的看法。这种价值观,是人们通过从事活动,在认识自然、了解社会的生产与生活中所形成的观点和态度。它既反映出了人的本质,又揭示出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诸方面的关系,包括人与自我、他人、国家民族及自然环境的关系。

一、塑德

讲究茶德,塑造高尚人格,完善自我,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是历代茶人崇尚和追求的目标,是茶文化的核心内涵。而德的树立,既是自然特性的显现,又是人们精神的流露,同时还是人们所确立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

1.茶性蕴含着茶德,茶品即人品

茶品是指人们在对茶的认识中提炼出来的象征性品貌。“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茶被称为嘉木,是因为茶的生长、体型、特色和内质等具有刚强、质朴、清纯和幽静的本性。茶树生长在山野的烂石、砾壤或黄土中,仍不失坚强、幽深;茶叶凝聚阳光雨露的精华,其“性洁不可污”;茶汤晶莹清澈,清香怡人,给人以智慧和幽雅的韵致。茶性与茶品相联系,无喧嚣之形,也无激扬之态。茶性与茶品这些自然的本质特征渗透到人们生活领域,表现在人对生活的一种理解、一种静观、一种品鉴、一种回味;延伸到人们的精神世界里,则是一种境界、一种理念、一种智慧、一种品格。因此,重德观念的形成,源于茶的自然本性。

2.茶德是茶道的灵魂

陆羽在《茶经》中提出“精行俭德”,说明茶的美好品质应与品德美好之人相配,是中国茶道的精神所在。茶道的本质精髓应该是德,德是天地的属性,天性、人性、茶性乃共性所在也。“廉美和敬”为核心内容的茶德,“廉俭”可以“育德”,以一杯清茶来推行清廉与勤俭,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由此可见,茶德的树立和推崇,为茶人实现自我人生价值明确了方向。

3.茶道孕育了茶人精神

茶道讲求的是精神内涵。中国茶文化继承了儒、佛、道的精义,把饮茶等茶事活动融入哲理、伦理、道德,通过对茶的品饮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品味人生,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洗礼和人格上的澡雪,这就是饮茶的最高境界——茶道。中国茶道孕育了茶人精神,茶人精神推动了茶道的发展。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的撰写者陆羽,一生致力于茶事研究,甘愿荒餐野宿、栉风沐雨,不羡官爵、不慕名利,他这种牺牲自我、造福人类的奉献精神,勇于吃苦、善于创新的探索精神,既是茶人精神的充分体现,也是中国茶道关于人的人生价值思想的完美表达。

二、崇和

茶道中“和”的基本含义包括和谐、和敬、和美、平和等,其中主要是和谐。通过以“和”为本质的茶事活动,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茶文化关于“和”的内涵既包含儒、佛、道的哲学思想,又包括人们认识事物的态度和方法,同时也是评价人伦关系和人际行为的价值尺度。

1.“和”是中国茶文化哲学思想的核心

茶道是在吸收儒、释、道三教哲学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和”则是其共通的哲学思想理念。儒家提倡在人与自我的关系上必须节制而不放纵;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表现为亲和自然,保护自然;在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倡导“礼之用、和为贵”。佛教中的“和”提倡“相敬爱,无相憎嫉”,并强调“言色相和”。道家追求“天人合一,物我两忘”,这种“和”表达了人们崇尚自然、热爱生命、追求真善美的理念。

2.“和”是人们认识茶性、了解自然的态度和方法

茶,得天地之精华,钟山川之灵秀,具有“清和”的本性。采茶的时间、煮茶的火候、茶汤的浓淡、水质的优劣、茶具的精简以及品茶环境的自然等论述,无不体现出“和美”的自然法则。

3.“和”是规范人伦关系和人际关系的价值尺度

中国茶文化对于“和”精神,主要表现在客来敬茶、以礼待人、和诚处世、互敬互重、互助互勉等。以茶示礼、以茶联谊、以茶传情,而达到的目的则是以茶健身、以茶养性、以茶表德。客来敬茶,以茶示礼,既是一种风俗,也是一种礼节,以此沟通思想,交流感情,创造和谐气氛,增进彼此之间的友情。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诚信、宽厚、仁爱待人是为了“和”;遇到矛盾时,求大同、存小异,这是一种“和”;在激烈的竞争中,坚持平等、公开、公正的原则,也是一种“和”;对待纷繁、浮躁的世俗生活,要求平心静气,则是另一种“和”。茶文化崇尚以“和”为目标的价值取向,通过建立团结和睦、和诚相处、和谐一致的人伦和人际关系,来达到社会秩序的稳定与平衡。

三、倡俭

倡俭,就是倡导勤俭、朴实、清廉的个人思想品德与社会道德风尚。以茶崇俭、以俭育德,既是中国茶道精神的精义,也是茶文化关于人的人生价值的重要思想内容。茶在守操、养廉、雅志、励节等方面的作用被历代茶人所崇尚。如齐国的宰相晏婴以茶为廉,他吃的是糙米饭,除少量荤菜,只有茶而已。晋代的陆纳以茶待客,反对铺张,不让他人玷污了自己俭朴的清名。如果说这些以茶崇俭的例子只是对廉俭之风的追求,那么陆羽崇俭的思想,则更多地表达了自己匡时济世的政治向往和忧国忧民的赤诚之心。茶是人们寄托感情的媒介,也是历代茶人爱国忧民情结的载体

在今天的人们看来,茶的“俭”代表了清静无为,积蓄力量。现代茶人提倡“廉俭育德”,以“清茶一杯”所蕴含的精神内涵,继承和发展了中华茶文化,包含了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时代特色。茶贵清正廉明,这句话既是中国茶礼的重要内容,又十分符合当前政府所提倡的“为民、务实、清廉”的作风。以胡锦涛为首的国家领导人一上任就到革命圣地西柏坡参观学习,并提出今后要继续艰苦奋斗、勤俭办事。以茶为俭、以俭育德、生活朴素,这既是我们茶人所必备的精神,也是中国人应具备的精神。为官不食、为政清廉、严于律己、廉政诚实、高风亮节更是我们做人的座右铭。

四、求真

求真,就是讲求人与自然的亲和,追求真善美的统一。这既是中国茶道的核心内容,也是传统茶文化的魅力所在,同时也是茶人对人生价值的最终追求。中国传统茶文化讲究茶的真,包括茶的自然本性之真、品茶的环境之真和人的性情之真。

1.茶的自然本性之真

茶叶是天涵地载人育的灵芽,其天然性质为清纯、淡雅、质朴。人们对茶的发现、利用和享受,既有感观上的真香、真味,也有精神上的真性、真趣。茶,由最初的药用到生活中的享用,由提神醒脑的天然功用到致清导和的精神作用。

由自然的茶品到社会的人品,这种渐进的认识、升华过程,不仅表现出了人对自然的认识历程,而且也反映出了人与自然高度契合、和谐统一的过程,同时彰显出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过程。

2.品茶的环境之真

人们品茶还须有适宜的环境、氛围和时间。如“松下花间、鼓琴看画、名泉怪石、小桥画舫、茂林修竹、清幽寺观等”野、幽、清、静的自然环境。历代文人雅士选择茶境时,离不开松、竹、梅、兰与琴、棋、书、画等。这些既是人与自然沟通时,对“真”的追求,也是人文精神与自然精神交相涵摄时,对美的感悟。

3.茶人的性情之真

人们对茶的品饮,除了外在的环境之外,重要的还必须有内在的心境。自然环境与人的心境和谐一致,人就能真正地放松自己,进入忘我的境界,达到修身养性、品味人生的目的。茶人心境的形成和创造,来自于“虚静”。道家认为,人的心虚静之极,可以像镜子一样真实地反映万物;儒家则以静为本,致良知,止于至善;佛家认为,人的心灵不为名利欲望所占据,谓虚,人的思想不受外界的干扰,谓静。这种虚静,既顺乎茶之本性,又合乎人之心性。人在工作的忙碌之后,生活的余暇之时,端起茶杯细吸慢品。

当茶汤静静地浸润人们的心田时,人的心灵就在虚静中得到净化,精神也就在虚静中得到升华,这样就可以尽享怡然自得的人生之乐。品茶,不仅仅是生理、生活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心性的修炼、品质的涵养和人格力量的锻造。人们只要以宁静淡泊的心情、旷达超逸的襟怀去品茶,就一定能得到道德力量的扩充和精神境界的提升,从而就能更好地享受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真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