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史

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史

时间:2022-03-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茶经》也是我国第一部关于茶道的专著。《茶经》大大推动了唐以后茶叶的生产和茶文化的传播。因《茶经》的问世,茶文化成为一种专门学问,而且这门学问流向了国外。可以说唐朝“茶圣”陆羽和他的《茶经》,对中国乃至世界茶史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开辟了我国和世界茶文化发展的一个新时代。
《茶经》_阅古拾珍:大学生必读的36部国学经典

经典介绍

《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的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由中国茶道的奠基人陆羽所著,此书是一部关于茶叶生产的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茶道原理的综合性论著,是一部划时代的茶学专著。该书是陆羽在各大茶区观察茶叶的生长规律、观察茶农对茶叶的加工,进一步分析茶叶品质的优劣,并在学习了民间烹茶的良好方法的基础上总结出的一套规律,使茶叶生产从此有了比较完整的科学依据,对茶叶生产的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茶经》不仅是一部精辟的农学著作,而且是一本阐述茶文化的书,将普通茶事升格为一种美妙的文化艺能,进而推动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

《茶经》是一部历史和实际考察相结合的关于茶的专著,分上、中、下三卷,七千余字,共分十经:茶之源、茶之具、茶之造、茶之器、茶之煮、茶之饮、茶之事、茶之出、茶之略、茶之图。“一之源”,论述茶的起源、名称、品质,介绍茶树的形态特征、茶叶品质与土壤的关系,指出宜茶的土壤、茶的方位、地形,以及品种与鲜叶品质的关系、栽培方法、饮茶对人体的生理保健功能。其中还提到了湖北巴东和四川东南发现的大茶树。“二之具”,谈有关采茶叶的用具,详细介绍了制作饼茶所需的19种工具名称、规格和使用方法。“三之造”,讲茶叶的种类和采制方法,指出采茶的重要性和采茶的要求,提出了适时采茶的理论。叙述了制造饼茶的6道工序:蒸熟、捣碎、入模拍压成形、焙干、穿成串、封装,并将饼茶按外形的匀整和色泽分为8个等级。“四之器”,写煮茶饮茶之器皿,详细叙述了28种煮茶、饮茶用具的名称、形状、用材、规格、制作方法、用途,以及器具对茶汤品质的影响,还论述了各地茶具的好坏及使用规则。“五之煮”,写煮茶的方法和各地水质的优劣,叙述饼茶茶汤的调制,着重讲述烤茶的方法,烤炙、煮茶的燃料,泡茶用水和煮茶火候,煮沸程度和方法对茶汤色香味的影响,提出茶汤显现雪白而浓厚的泡沫是其精华所在。“六之饮”,讲饮茶风俗,叙述饮茶风尚的起源、传播和饮茶习俗,提出饮茶的方式方法。“七之事”,叙述古今有关茶的故事、产地和药效。记述了唐代以前与茶有关的历史资料、传说、掌故、诗词、杂文、药方等。“八之出”,评各地所产茶之优劣,叙说唐代茶叶的产地和品质,将唐代全国茶叶生产区域划分成八大茶区,每一茶区出产的茶叶按品质分上、中、下、又下四级。“九之略”,谈哪些茶具、茶器可省略,以及在何种情况下可以省略哪些制茶过程、工具或煮茶、饮茶的器皿,如到深山茶地采制茶叶,随采随制,可简化七种工具。“十之图”,提出把《茶经》所述内容写在素绢上挂在座旁,《茶经》内容就可一目了然。

北宋诗人梅尧臣有诗曰:“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春茶。”在我国茶文化的发展史上,陆羽是一位里程碑式的人物,“盖为茶著书,自其始也”。陆羽不仅开创了为茶著书立说的先河,而且通过整理、研究中唐以前的历史文献,结合大量的实地调查和亲身实践,把与茶有关的历史经验、知识进行总结并提高到了理论的高度,从而构建了包括茶文化在内的传统茶学知识体系,同时也奠定了中华茶文化发展的理论基础。陆羽之前饮茶的情形,如晚唐诗人皮日休所说:“与夫瀹蔬而啜者无异”,也就是说把茶当作菜吃。这种情况在陆羽《茶经》问世之后有了较大的改变,饮茶之风才盛行起来,形成了“茶道大行”的局面。因此,《茶经》也是我国第一部关于茶道的专著。该书除系统地论述茶法外,凡与茶有关的各种内容,都有叙述。对于茶道的思想内涵,《茶经》写道:“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作者这里提出了“精行俭德”作为茶道的思想内涵,也就是说,通过饮茶活动陶冶情操,使自己成为具有美好的行为和俭朴、高尚道德的人。

《茶经》在茶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第一,《茶经》首次把饮茶当作一种艺术过程来看待,创造了烤茶、选水、煮茗、列具、品饮这套中国茶艺。我们把它称之为“茶艺”,不仅指技艺程式,而且因为它贯穿了一种美学意境和氛围。第二,《茶经》首次把“精神”二字贯穿于茶事之中,强调茶人的品格和思想情操,把饮茶看做“精行俭德”,进行自我修养、锻炼志向、陶冶情操的方法。第三,陆羽首次把我国儒、释、道的思想文化与饮茶过程融为一体,首创中国茶道精神。

新唐书隐逸传》说陆羽著《茶经》后“天下益知饮茶矣”。当时卖茶的人甚至将陆羽塑成陶象置于灶上,奉为茶神。《茶经》大大推动了唐以后茶叶的生产和茶文化的传播。《茶经》之后,各朝各代茶文化专书陆续迭出,终成茶事蔚为大观,宋朝书法家蔡襄的《茶录》、宋徽宗赵佶的《大观茶论》,明朝著名文人高濂的《论茶品》,清朝震钧的《茶说》等,不一而足。自唐代陆羽《茶经》到清末程雨亭的《整饬皖茶文牍》,专著共计100多种,包括茶法、杂记、茶谱、茶录、茶经、煎茶品茶、水品、茶税、茶论、茶史、茶记、茶集、茶书、茶疏、茶考、茶述、茶辩、茶事、茶诀、茶约、茶衡、茶堂、茶乘、茶话、茶荚、茗谭等。绝大多数都是大文豪或大官吏所作,可惜大部分已经失传。此外,在书中有关茶叶的诗歌、散文、记事也有几百篇。

因《茶经》的问世,茶文化成为一种专门学问,而且这门学问流向了国外。据中日学者研究,日本平安时代(794—1192年)的饮茶文化,“无论从形式上还是精神境界上,都与中国唐代陆羽所撰《茶经》中叙述的类同”(《日本茶道文化概论》)。日本的第一位著名煎茶人永忠和尚,在中国留学期间,正当陆羽的《茶经》刚刚问世、茶文化光大发扬之际。永忠于805年(陆羽逝世之年)回到日本,他用陆羽的烹茶法为日本嵯峨天皇煎了一碗茶奉上,受到天皇的极力称赞,两个月后立即下令推广。不久,日本又出现根据陆羽《茶经》注释的《茶经详说》,平安时代末期,日本高僧荣西所著《吃茶养生记》,也不无受到《茶经》的影响。可以说唐朝“茶圣”陆羽和他的《茶经》,对中国乃至世界茶史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开辟了我国和世界茶文化发展的一个新时代。

作者简历

陆羽(733—804年),字鸿渐,汉族,复州竟陵(今湖北省天门市)人,中国唐代著名的茶文化家和鉴赏家。一名疾,字季疵,号竟陵子、桑苎翁、东冈子,又号“茶山御史”。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而闻名于世,对中国和世界茶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他也很善于写诗,但其诗作目前世上存留的并不多。他对茶叶有浓厚的兴趣,长期进行调查研究,熟悉茶树栽培、育种和加工技术,并擅长品茗。唐朝上元初年(760年),陆羽隐居江南各地,撰《茶经》三卷,成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著作。《全唐文》中撰载有《陆羽自传》。曾编写过《谑谈》三卷。

精彩片段

凡采茶,在二月、三月、四月之间。茶之笋者,生烂石沃土,长四五寸,若薇蕨始抽,凌露采焉。茶之牙者,发于丛薄之上,有三枝、四枝、五枝者,选其中枝颖拔者采焉。其日,有雨不采,晴有云不采。晴,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茶有千万状,卤莽而言,如胡人靴者,蹙缩然;宴牛臆者,廉雦然;浮云出山者,轮困然;轻飙拂水者,涵澹然。有如陶家之子罗膏土,以水澄宴之。又如新治地者,遇暴雨流潦之所经。此皆茶之精腴。有如竹箨者,枝干坚实,艰于蒸捣,故其形宴鋏然。有如霜荷者,至叶凋沮,易其状貌,故厥状委悴然。此皆茶之瘠老者也。自采至于封,七经目。自胡靴至于霜荷,八等。或以光黑平正言嘉者,斯鉴之下也。以皱黄坳垤言佳者,鉴之次也。若皆言嘉及皆言不嘉者,鉴之上也。何者?出膏者光,含膏者皱;宿制者则黑,日成者则黄;蒸压则平正,纵之则坳垤。此茶与草木叶一也。茶之否臧,存于口诀。

——《三之造》

翼而飞,毛而走,稪而言,此三者俱生于天地间,饮啄以活,饮之时义远矣哉。至若救渴,饮之以浆;蠲忧忿,饮之以酒;荡昏寐,饮之以茶。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齐有晏婴,汉有扬雄、司马相如,吴有韦曜,晋有刘琨、张载、远祖纳、谢安、左思之徒,皆饮焉。滂时浸俗,盛于国朝,两都并荆渝间,以为比屋之饮。饮有粗茶、散茶、末茶、饼茶者。乃斫、乃熬、乃炀、乃舂,贮于瓶缶之中,以汤沃焉,谓之庵茶。或用葱、姜、枣、橘皮、茱萸、薄荷之等,煮之百沸,或扬令滑,或煮去沫,斯沟渠间弃水耳,而习俗不已。于戏!天育万物,皆有至妙。人之所工,但猎浅易。所庇者屋,屋精极;所著者衣,衣精极;所饱者饮食,食与酒皆精极之。茶有九难:一曰造,二曰别,三曰器,四曰火,五曰水,六曰炙,七曰末,八曰煮,九曰饮。阴采夜焙,非造也,嚼味嗅香,非别也;膻鼎腥瓯,非器也;膏薪庖炭,非火也;飞湍壅潦,非水也;外熟内生,非炙也;碧粉缥尘,非末也;操艰搅遽,非煮也;夏兴冬废,非饮也。夫珍鲜馥烈者,其碗数三;次之者,碗数五。若坐客数至五,行三碗;至七,行五碗;若六人已下,不约碗数,但阙一人而已,其隽永补所阙人。

——《六之饮》

延伸阅读

羽嗜茶,著经三篇,言茶之原、之法、之具尤备,天下益知茶矣。时鬻茶者至陶羽形置炀突间,祀为茶神……其后尚茶成风。时回纥入朝,始驱马市茶。

——《新唐书·陆羽传》

陆羽有文学,多奇思,无一物不尽其妙,茶术最著。始造煎茶法,至今鬻茶之家,陶其像,置炀突间,祀为茶神,云:宜茶足利。巩县为瓷偶人,号“陆鸿渐”,买十茶器得一“鸿渐”,市人沽茗不利,辄灌注之。复州一老僧是陆僧弟子,常诵其《六羡歌》,且有《追感陆僧》诗。

——(唐)赵瞞:《因话录》

夫茶之著书自羽始,其用于世亦自羽始。羽诚有功于茶者也。上自宫省,下逮邑里,外及异域遐陬,宾祀燕享,预陈于前;山泽以成市,商贾以起家,又有功于人者特可谓智矣。《经》曰:“茶之否臧,存之口诀。”则书之所载,犹其粗也。夫茶之为艺下矣,至其精微,书有不尽;况天下之至理,而欲求之文字纸墨之间,其有得乎?昔者先王因人而教,因欲而治,凡有益于人者,皆不废也。

——(宋)陈师道:《茶经·序》

夫茶之为经,要矣。兹复刻者,便览尔。刻之竟陵者,表羽为竟陵人也。按羽生甚异,类令尹子文。人谓子文贤而仕,羽虽贤,卒以不仕。今观《茶经》三篇,固具体用之学者。其曰伊公羹、陆氏茶,取而比之,实以自况。所谓易地皆然者,非欤?厥后茗饮之风,行于中外。而回纥亦以马易茶,由宋迄今,大为边助。则羽之功,固在万世,仕不仕奚足论也。

——(明)鲁彭:《刻〈茶经〉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