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建筑施工组织概论

建筑施工组织概论

时间:2022-10-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建筑施工组织是以一定的生产关系为前提,以施工技术为基础,着重研究一个或几个建筑产品生产过程中各生产要素之间合理的组织问题。任何一项单项工程都是由若干个不同专业的单位工程组成的,这些单位工程可以归纳为建筑工程和安装工程两大类。组成单位工程的若干个分部称为分部工程。

1 建筑施工组织概论

本章提要:本章对建筑施工组织进行概括性的介绍,包括建设项目的建设程序以及相关的基本概念,施工组织设计概论及组织施工的基本原则。

建筑施工组织是以一定的生产关系为前提,以施工技术为基础,着重研究一个或几个建筑产品(建设项目或单位工程)生产过程中各生产要素之间合理的组织问题。

进行建筑生产,要有建筑材料、施工机具和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要遵照建筑生产规律,遵守生产的技术规范以及设计文件的规定,在空间上按照一定的位置,时间上按照一定的先后顺序,数量上按照一定的比例,将这些材料、机具和劳动者合理地组织起来,使生产者在统一的指挥下行动。施工组织是指在施工前计划安排生产诸要素、选择施工方案;在施工过程中指挥和协调劳动资源等。

1.1 建设项目的建设程序

1.1.1 建设项目及其组成

1)项目

项目是指在一定的约束条件(如限定时间、限定费用及限定质量标准等)下,具有特定的明确目标和完整的组织结构的一次性任务或管理对象。根据这一定义,可以归纳出项目所具有的3个主要特征,即项目的一次性(单件性)、目标的明确性和项目的整体性。只有同时具备这3个特征的任务才能称之为项目。而那些大批量的、重复进行的、目标不明确的、局部性的任务,不能称作项目。

项目的种类应当按其最终成果或专业特征为标志进行划分。按专业特征划分,项目主要包括科学研究项目、工程项目、航天项目、维修项目、咨询项目等,还可以根据需要对每一类项目进一步进行分类。对项目进行分类的目的是为了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以提高完成任务的效果、水平。

工程项目是项目中数量最大的一类,既可以按照专业将其分为建筑工程、公路工程、水电工程、港口工程、铁路工程等项目,也可以按管理的差别将其划分为建设项目、设计项目、工程咨询项目和施工项目。

2)建设项目

建设项目是指具有独立的行政组织机构并实行独立的经济核算,具有设计任务书,并按一个总体设计组织施工的一个或几个单项工程所组成的建设工程,建成后具有完整的系统,可以独立地形成生产能力或使用价值的建设工程。在我国,通常把建设一个企业、事业单位或一个独立工程项目作为一个建设项目。例如:一个工厂、一所学校、一所医院等。凡属于一个总体设计中分期分批建设的主体工程、水电气供应工程、配套或综合利用工程都应合并作为一个建设项目。分期建设的工程,如果分为几个总体设计,则就有几个建设项目。

建设项目的管理主体是建设单位,项目是建设单位实现目标的一种手段。在国外,投资主体、业主和建设单位一般是三位一体的,建设单位的目标就是投资者的目标;而在我国,投资主体、业主和建设单位三者有时是分离的,给建设项目的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

3)建设项目的组成

按照建设项目分解管理的需要,可将建设项目分解为单项工程(工程项目)、单位工程(子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子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和检验批,如图1-1所示。

图1-1 建设项目的分解

(1)单项工程(也称工程项目)

单项工程是指具有独立的设计文件,竣工后能独立发挥生产能力和效益的工程。一个建设项目可由一个单项工程组成,也可以由若干个单项工程组成。单项工程中一般包括建筑工程和安装工程,例如:工业建设中的一个车间或住宅区建设,是构成该建设项目的单项工程。

(2)单位(子单位)工程

单位工程是单项工程的组成部分。单位工程是单项工程中具有独立的设计图纸和施工条件,可以独立组织施工,但完工后不能独立发挥生产能力和效益的工程。任何一项单项工程都是由若干个不同专业的单位工程组成的,这些单位工程可以归纳为建筑工程和安装工程两大类。例如:车间的土建工程、电气工程、给排水工程、机械安装工程等。

(3)分部(子分部)工程

组成单位工程的若干个分部称为分部工程。分部工程的划分应按专业性质、建筑部位确定。例如:一幢房屋的建筑工程,可以划分为土建工程分部和安装工程分部,而土建工程分部又可划分为地基与基础、主体结构、建筑装饰装修和建筑屋面4个分部工程。

当分部工程较大或较复杂时,可按材料种类、施工特点、施工程序、专业系统及类别等划分为若干子分部工程。如主体结构分部工程可划分为混凝土结构、劲钢(管)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木结构及网架和索膜结构等子分部工程。

(4)分项工程

分项工程是指通过较为简单的施工过程就能产生出来,并可以利用某种计量单位计算的最基本的中间产品。土建工程的分项工程是按建筑工程的主要工程划分的,如土石方工程、混凝土工程、抹灰工程等,安装工程的分项工程是按用途或输送不同介质、物料以及材料、设备的组别划分的,如安装管、安装线、安装设备、刷油漆面积等。

(5)检验批

按现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02)规定,建筑工程质量验收时,可将分项工程进一步划分为检验批。检验批是指按同一的生产条件或按规定的方式汇总起来供检验用的,由一定数量样本组成的检验体。一个分项工程可由一个或若干个检验批组成,检验批可根据施工及质量控制和专业验收需要按楼层、施工段、变形缝等进行划分。

1.1.2 建设程序

把投资转化为固定资产的经济活动,是一种多行业、多部门密切配合的综合性比较强的经济活动,它涉及面广、环节多。因此,建设活动必须有组织、有计划,按顺序进行,这个顺序就是建设程序。

建设程序是指建设项目从设想、选择、评估、决策、设计、施工、竣工验收到投入生产整个建设过程中的各项工作过程及其先后次序。这个先后次序是人们在认识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是建设项目科学决策和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按照建设项目发展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过程,我国项目建设程序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项目建议书阶段

项目建议书是项目建设程序中最初阶段的工作,根据各部门的规划要求,结合自然资源、生产力布局状况和市场预测,向国家提出要求建设某一具体项目的建议文件。项目建议书应论证拟建项目的必要性、条件的可行性和获利的可能性,供建设管理部门选择并确定是否进行下一步的工作。

项目建议书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提出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建设依据。

(2)建设项目的用途、产品方案、拟建规模和建设地点的初步设想。

(3)项目所需资源情况、建设条件、协作关系的初步分析。

(4)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5)项目的进度安排并对建设期限进行估测。

(6)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初步估算。

根据国家有关文件规定,所有建设项目都要提出和审批项目建议,这一道程序大中型项目或限额以上项目由行业归口主管部门初审后由国家计委审批,小型和限额以下项目按投资隶属关系由部门或地方计委审批。

2)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

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就是在投资决策前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进行调查、预测、分析、研究、评价等一系列工作,论证建设项目目的的必要性和技术上的先进性、经济上的合理性。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大体上可以分为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3个方面。

(1)可行性研究

项目建议书一经批准,即可进行可行性研究。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初就将可行性研究正式纳入基本建设程序和前期工作计划,规定大中型项目、利用外资项目、引进进口技术和设备项目都要进行可行性研究,其他项目有条件的也要进行可行性研究。凡未经可行性研究确认的项目,不得编制向上报送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进行下一步工作。

(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确定建设项目、编制设计文件的重要依据,是项目最终决策和进行初步设计的重要文件,因此必须有相当的深度和准确性。所有基本建设都要在可行性研究通过的基础上,选择经济效益最好的方案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包括很多内容,其中项目的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方法是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核心。

(3)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

1988年我国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批权限做了新的调整,属中央投资、中央和地方合资的大中型和限额以上(总投资2亿元人民币以上)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要送国家计委审批,中央各部门所属小型和限额以下项目由各部门审批。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后,不得随意修改和变更。如果在建设规模、产品方案、建设地区、主要协作关系等方面有变动以及突破投资限度时,应经原批准机关同意。经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是确定建设项目、编制设计文件的依据。

3)编制计划任务书和选择建设地点

(1)编制计划任务书

建设单位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结论和报告中提出的内容来编制计划任务书。计划任务书是确定建设项目和建设方案的基本文件,是对可行性研究所得到的最佳方案的确认,是编制设计文件的依据,是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深化和细化,必须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核。

(2)选择建设地点

建设地点选择前应征得有关部门的同意,选址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①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是否可靠。

②建设所需水、电、运输条件是否落实。

③投产后原材料、燃料等是否具备。

④是否满足环保要求。

⑤项目生产人员的生活条件、生产环境是否安全。

4)设计工作阶段

设计是对拟建项目的实施在技术上和经济上所进行的全面而详尽的安排,是建设计划的具体化,是整个工程的决定性环节,是组织施工的依据,直接关系着工程质量和将来的使用效果。可行性研究报告被批准后的建设项目可通过招投标选择设计单位,按照已批准的内容和要求进行设计,编制设计文件。设计文件包括文字规划和整个工程的图纸设计,一般建设项目分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两个阶段,大型的或技术上复杂的项目分为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3个阶段。如果初步设计提出的总概算超过可行性研究报告确定的总投资估算10%以上或其他主要指标需要变更时,要重新报批可行性研究报告。

(1)初步设计

初步设计是对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所提出的内容进行概略的设计,作出初步的实施方案(大型、复杂的项目,还需绘制建筑透视图或制作建筑模型),进一步论证该建设项目在技术上的可行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解决工程建设中重要的技术和经济问题,并通过对工程项目所作出的基本技术经济规定编制项目总概算。

初步设计由建设单位组织审批,初步设计经批准后,不得随意改变建设规模、建设地址、主要工艺过程、主要设备和总投资等控制指标。

(2)技术设计

技术设计是在初步设计的基础上,根据更详细的调查研究资料,进一步确定建筑、结构、工艺、设备等的技术要求,以使建设项目的设计更具体、更完善,技术经济指标达到最优。

(3)施工图设计

施工图设计是在前一阶段的设计基础上进一步形象化、具体化,完成建筑、结构、水、电、气、工业管道以及场内道路等全部施工图纸、工程说明书、结构计算书以及施工图预算等。在工艺方面,应具体确定各种设备的型号、规格及各种非标准设备的制作、加工和安装图。

5)建设准备阶段

项目在开工建设之前要切实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主要内容有:

(1)组织图纸会审,协调解决图纸和技术资料的有关问题。

(2)征地、拆迁和施工现场的场地平整,领取“建设施工许可证”。

(3)完成施工用水、用电、用路等工程。

(4)组织设备、材料订货。

(5)组织招投标,择优选定施工单位。

(6)编制项目建设计划和年度建设投资计划。

项目在报批开工之前,应由审计机关对项目的有关内容进行审计证明。审计机关主要是对项目资金来源是否正当、能否落实,项目开工前的各项支出是否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资金是否存入规定的银行等方面进行审计。

6)建设施工阶段

建设项目经批准开工建设,项目即进入了施工阶段。项目开工是指建设项目设计文件中规定的任何一项永久性工程第一次破土、正式打桩,建设工期则是从开工时算起。施工阶段一般包括土建、装饰、给排水、采暖通风、电气照明、工业管道以及设备安装等工程项目。

7)竣工验收阶段

当建设项目按设计文件规定内容全部施工完成后,按照规定的竣工验收标准、工作内容、程序和组织的规定,经过各单项工程的验收,符合设计要求,并具备竣工图表、竣工决算、工程总结等必要文件资料,由项目主管部门或建设单位向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批单位提出竣工验收申请报告。竣工验收是全面考核建设成果、检验设计和工程质量的重要步骤,也是项目建设转入生产或使用的标志。

负责竣工验收的单位,根据工程规模和技术复杂程度,组成验收委员会或验收组。验收委员会或验收组应由银行、物资、环保、劳动、统计及其他有关部门的专家组成。政府相关部门、建设、勘察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参加验收工作。

验收委员会或验收组负责审查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审阅工程档案并实地查验建筑工程和设备安装工程质量,并对工程作出全面评价,不合格的工程不予验收。对遗留问题提出具体意见,限期落实完成。

竣工和投产或交付使用的日期是指经验收合格、达到竣工验收标准、正式移交生产或使用的时间。在正常情况下,建设项目投入使用的日期与竣工日期是一致的,但是实际上,有些项目的竣工日期往往迟于投产日期。这是因为建设项目的生产性工程全部建成,经试运转、验收鉴定合格、移交生产部门后,便可算为全部投产,而竣工则要求该项目的生产性、非生产性工程全部建成完工。

8)建设项目后评价阶段

建设项目后评价是指项目竣工投产运营一段时间后,再对项目的立项决策、设计、施工、竣工投产、生产运营等全过程进行系统评价的一种技术经济活动,是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通过建设项目后评价,可以达到肯定成绩、总结经验、研究问题、提出建议、改进工作、不断提高项目决策水平和达到投资效果的目的。

1.2 建筑产品及其施工特点

1.2.1 建筑产品的特点

1)建筑产品的固定性

建筑产品都是在选定的地点上建造和使用的,与选定地点的土地不可分割,从建造开始直至拆除一般均不能移动。所以,建筑产品的建造和使用地点在空间上是固定的。

2)建筑产品的多样性

建筑产品不但要满足各种使用功能的要求,而且还要体现出各地区的民族风格、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时也受到各地区的自然条件等诸因素的限制,使建筑产品在建设规模、结构类型、构造型式、基础设计和装饰风格等诸方面变化纷繁,各不相同。即使是同一类型的建筑产品,也会因所在地点、环境条件等的不同而彼此有所区别。

3)建筑产品体形庞大

无论是复杂的建筑产品,还是简单的建筑产品,为了满足其使用功能的需要,都需要使用大量的物质资源,占据广阔的平面与空间。

4)建筑产品的综合性

建筑产品是一个完整的实物体系,它不仅综合了土建工程的艺术风格、建筑功能、结构构造、装饰做法等多方面的技术成就,而且也综合了工艺设备、采暖通风、供水供电、通信网络、安全监控、卫生设备等各类设施的当代水平,从而使建筑产品变得更加错综复杂。

1.2.2 建筑施工的特点

建筑产品是建筑施工的最终成果,它在竣工验收、交付使用以后形成新的固定资产,具有使用价值。

建筑产品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建筑产品具有体形庞大、复杂多变、整体难分、不能移动(即固定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建筑生产要比一般工业产品的生产更复杂、更困难。最基本的特点是生产的流动性、生产的单件性、生产周期长、生产的地区性、生产的露天作业多、生产的高空作业多、生产组织协作的综合复杂性等。

1)生产的流动性

建筑生产的流动性是由建筑产品的固定性和整体难分的特点所决定的。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生产机构随着生产地点的变动而整体流动;二是在一个建筑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劳动资源(劳动力、建筑材料和机具)要随着劳动工作面的形成而不断转移生产地点。

在生产过程中,机械设备的选择和运用必须考虑场地条件的影响;材料的供应需根据当地环境和交通条件分别组织;现场布置也因施工条件的变化而重新安排。劳动力和施工机械的流动,操作条件和工作环境的经常变化,都会直接影响生产的效率和生产的组织。此外,由于建筑产品的整体性要求,生产的流动性又必须与生产的顺序性密切配合,即劳动资源的流动必须结合施工顺序的要求进行,这必然会增加流动施工的密度和难度。所以建筑生产的流动性对生产的组织有极大的影响,也是施工组织中首先应解决的问题之一。

2)生产的单件性

建筑生产的单件性与建筑产品的固定性和多样性有关。由于每个建筑产品的用途、功能要求以及所处地区自然条件和技术经济条件不同,几乎每个建筑产品都有它独特的形式和结构,设计上各有特色。由于建筑产品的多样性,建筑产品生产就具有突出的单件性。因此,每一个工程的生产都应根据不同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法,选择不同的施工机械,安排不同的施工顺序和劳动资源来进行生产。不可能用一个统一的模式去组织所有的工程施工,必须对每一个工程分别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来指导施工。

3)生产周期长

建筑产品的生产周期长是由建筑产品体形庞大、复杂多样和整体难分的特点所决定的。建筑生产所需的人员和工种众多,所用物资和机械设备种类繁杂,所需的准备工作时间长。另外,因建筑产品的整体性和工艺顺序的要求,也限制了工作面的全面展开。为了克服这些缺点,在组织施工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建筑产品体形庞大所提供的工作面,组织流水施工。流水施工对空间和时间上的配合关系有特别严格的要求,同时也要求采取有效的措施以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

4)生产的地区性

建筑产品的固定性决定了同一使用功能的建筑产品因其建造地点的不同必然受到建设地区的自然、技术、经济和社会条件的约束,使其结构、构造、艺术形式、室内设施、材料、施工方案等方面均各异。因此,建筑产品的生产具有地区性。

5)生产的露天作业多

建筑产品生产地点的固定性和体形庞大的特点,决定了建筑产品生产露天作业多。因为体形庞大的建筑产品不可能在工厂、车间内直接进行施工,即使建筑产品生产达到了高度的工业化水平的时候,也只能在工厂内生产其各部分的构件或配件,仍然需要在施工现场进行总装配后才能形成最终建筑产品。因此,建筑产品的生产具有露天作业多的特点。

6)生产的高空作业多

由于建筑产品体形庞大的特点,决定了建筑产品生产高空作业多。特别是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建筑技术的日益进步,高层和超高层建筑不断涌现,使得建筑产品生产高空作业多的特点越来越明显,同时也增加了作业环境的不安全因素。

7)生产组织协作的综合复杂性

由建筑产品生产的诸特点可以看出,建筑产品生产的涉及面广。它涉及工程力学、建筑结构、建筑构造、地基基础、水暖电、机械设备、建筑材料和施工技术等学科的专业知识,要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和不同产品上组织多专业、多工种的综合作业。在建筑企业的外部,它涉及各专业施工企业,以及城市规划,征用土地,勘察设计,消防,“七通一平”,公用事业,环境保护,质量监督,科研试验,交通运输,银行财政,机具设备,物质材料,电、水、热、气的供应,劳务等社会各部门和各领域的协作配合,从而使建筑产品生产的组织协作综合复杂。

1.3 施工组织设计概论

施工组织设计是指根据拟建工程的特点,对人力、材料、机械、资金、施工方法等方面的因素作全面的、科学的、合理的安排,并形成指导拟建工程施工全过程中各项活动的技术、经济和组织的综合性文件。

1.3.1 施工组织设计的必要性与作用

1)施工组织设计的必要性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有利于反映客观实际,符合建筑产品及施工特点要求,也是建筑施工在工程建设中的地位决定的,更是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管理程序的需要。因此,编好并贯彻好施工组织设计,就可以保证拟建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取得好、快、省和安全的施工效果。

2)施工组织设计的作用

施工组织设计是施工准备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做好施工准备工作的主要依据和重要保证。

施工组织设计是对拟建工程施工全过程实行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是编制施工预算和施工计划的主要依据,是建筑企业合理组织施工和加强项目管理的重要措施。

施工组织设计是检查工程施工进度、质量、成本三大目标的依据,是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之间履行合同、处理关系的主要依据。

1.3.2 施工组织设计的分类

1)按设计阶段的不同分类

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一般是同设计阶段相配合。

(1)设计按2个阶段进行时

施工组织设计分为施工组织总设计(扩大初步施工组织设计)和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两种。

(2)设计按3个阶段进行时

施工组织设计分为施工组织设计大纲(初步施工组织条件设计)、施工组织总设计和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3种。

2)按编制时间不同分类

施工组织设计按编制时间的不同可分为投标前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简称标前设计)和签订工程承包合同后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简称标后设计)两种。两类施工组织设计的区别见表1-1。

表1-1 标前和标后施工组织设计的区别

3)按编制对象范围的不同分类

施工组织设计按编制对象范围的不同可分为施工组织总设计、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分部分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3种。

(1)施工组织总设计

施工组织总设计是以一个建筑群或一个建设项目为编制对象,用以指导整个建筑群或建设项目施工全过程的各项施工活动的技术、经济和组织的综合性文件。施工组织总设计一般在初步设计或扩大初步设计被批准之后,在总承包企业的总工程师领导下进行编制。

(2)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是以一个单位工程(一个建筑物或构筑物,一个交工系统)为编制对象,用以指导其施工全过程的各项施工活动的技术、经济和组织的综合性文件。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一般在施工图设计完成后,在施工项目开工之前,由项目经理组织,在技术负责人领导下进行编制。

(3)分部分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分部分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是以分部分项工程为编制对象,用以具体实施其施工全过程的各项施工活动的技术、经济和组织的综合性文件。分部分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一般是同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同时进行,并由单位工程的技术人员负责编制。

施工组织总设计、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和分部分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之间有以下关系:施工组织总设计是对整个建设项目的全局性战略部署,其内容和范围比较概括;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是在施工组织总设计的控制下,以施工组织总设计和企业施工计划为依据编制的,针对具体的单位工程,把施工组织总设计的内容具体化;分部分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是以施工组织总设计、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和企业施工计划为依据编制的,针对具体的分部分项工程,把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进一步具体化,它是专业工程具体的组织施工的设计。

4)按编制内容的繁简程度不同分类

施工组织设计按编制内容的繁简程度可分为完整的施工组织设计和简单的施工组织设计两种。

(1)完整的施工组织设计

对于工程规模大、结构复杂、技术要求高,采用新结构、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的施工项目,必须编制内容详尽的完整的施工组织设计。

(2)简单的施工组织设计

对于工程规模小、结构简单、技术要求和工艺方法不复杂的施工项目,可以编制一个仅包括施工方案、施工进度计划和施工平面布置图等内容粗略的简单的施工组织设计。

5)按使用时间长短不同分类

施工组织设计按使用时间长短不同分为长期施工组织设计、年度施工组织设计和季度施工组织设计3种。

1.3.3 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

1)标前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

由于标前设计的作用是为投标书和进行签约谈判提供依据,因此应包括以下内容:

(1)施工方案。

(2)施工进度计划。

(3)主要技术组织措施。

(4)施工平面布置图。

(5)其他有关投标和签约谈判需要的设计。

2)施工组织总设计的内容

(1)建设项目的工程概况。

(2)施工部署及主要建筑物或构筑物的施工方案。

(3)全场性施工准备工作计划。

(4)施工总进度计划。

(5)各项资源需要量计划。

(6)全场性施工总平面图设计。

(7)各项技术经济指标。

3)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

(1)工程概况及其施工特点的分析。

(2)施工方案的选择。

(3)单位工程施工准备工作计划。

(4)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

(5)各项资源需要量计划。

(6)单位工程施工平面图设计。

(7)质量、安全、节约、冬雨期施工及防治污染等的技术组织措施。

(8)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4)分部分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

(1)分部分项工程概况及其施工特点的分析。

(2)施工方法及施工机械的选择。

(3)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准备工作计划。

(4)分部分项工程施工进度计划。

(5)劳动力、材料和机具等需要量计划。

(6)质量、安全、节约及防治污染等技术组织措施。

(7)作业区施工平面布置图设计。

1.3.4 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

1)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

(1)当拟建工程中标后,施工单位必须编制建设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建设工程实行总包和分包的,由总包单位负责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者分阶段施工组织设计。分包单位在总包单位的部署下,负责编制分包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应根据合同工期及有关规定进行编制,并且要广泛征求各协作施工单位的意见。

(2)对结构复杂、施工难度大以及采用新工艺和新技术的工程项目,要进行专业性的研究,必要时组织专门会议,邀请有经验的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参加,集中群众智慧,为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和实施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

(3)在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吸收他们参加编制和审定;充分利用施工企业的技术素质和管理素质,统筹安排,扬长避短,发挥施工企业的优势,合理地进行工序交叉配合的程序设计。

(4)当比较完整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提出之后,要组织参加编制人员及单位进行讨论,逐项逐条地研究,修改后确定,最终形成正式文件,送主管部门审批。

2)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程序

(1)施工组织总设计的编制程序如图1-2所示。

图1-2 施工组织总设计的编制程序

(2)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程序如图1-3所示。

(3)分部(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程序如图1-4所示。

图1-3 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程序

图1-4 分部(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程序

由图1-2~图1-4可以看出,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除了要采用正确合理的编制方法外,还要采用科学的编制程序,同时必须注意有关信息的反馈。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过程是由粗到细、反复协调进行的,最终达到优化施工组织设计的目的。

1.3.5 施工组织设计的执行

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只是为实施拟建工程项目的生产过程提供了一个可行方案。这个方案的经济效果如何,必须通过实践去验证。施工组织设计贯彻的实质,就是把一个静态平衡方案,放到不断变化的施工过程中,考核其效果和检查其优劣的过程,以达到预定的目标。所以施工组织设计贯彻的情况如何,其意义是深远的。为了保证施工组织设计的顺利实施,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传达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和要求

经过审批的施工组织设计,在开工前要召开各级生产、技术会议,逐级进行交底,详细地讲解其内容、要求和施工的关键与保证措施,组织群众广泛讨论,拟定完成任务的技术组织措施,做出相应的决策。同时,责成计划部门,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严密的施工计划;责成技术部门,拟定科学合理的、具体的技术实施细则;保证施工组织设计的贯彻执行。

2)制定各项管理制度

施工组织设计贯彻的顺利与否,主要取决于建筑业企业的管理素质和技术素质及经营管理水平。而体现企业素质和水平的标志,在于企业各项管理制度的健全与否。实践经验证明,只有建筑业企业有了科学的、健全的管理制度,企业的正常生产秩序才能维持,才能保证工程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防止可能出现的漏洞或事故。为此,必须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保证施工组织设计的顺利实施。

3)推行技术经济责任制

技术经济责任制是用经济的手段和方法,明确施工单位的责任。它便于加强监督和相互促进,是保证责任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为了更好地贯彻施工组织设计,应该推行技术经济责任制度,开展劳动竞赛,把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经济责任同职工的物质利益结合起来。

4)统筹安排及综合平衡

在施工项目的施工过程中,搞好人力、物力、财力的统筹安排,保持合理的施工规模,既能满足施工项目施工的需要,又能带来较好的经济效果。施工过程中的任何平衡都是暂时的和相对的,平衡中必然存在不平衡的因素,要及时分析和研究这些不平衡因素,不断地进行施工条件的反复综合和各专业工种的综合平衡。进一步完善施工组织设计,保证施工的节奏性、均衡性和连续性。

5)切实做好施工准备工作

施工准备工作是保证均衡和连续施工的重要前提,也是顺利地贯彻施工组织设计的重要保证。施工项目不仅在开工之前要做好一切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准备,而且在施工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也要做好相应的施工准备工作,这对于施工组织设计的贯彻执行是非常重要的。

1.3.6 施工组织设计的检查和调整

1)施工组织设计的检查

(1)主要指标完成情况的检查

施工组织设计主要指标的检查,一般采用比较法,就是把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同计划规定的指标相对比。检查的内容应该包括进度、质量、材料消耗、机械使用和成本费用等,把主要指标数额检查同其相应的施工内容、施工方法和施工进度的检查结合起来,发现其问题,为进一步分析原因提供依据。

(2)施工总平面图合理性的检查

施工总平面图必须按规定建造临时设施,敷设管网和运输道路,合理地存放机具,堆放材料;施工现场要符合文明施工的要求;施工现场的局部断电、断水、断路等,必须事先得到有关部门批准;施工的每个阶段都要有相应的施工总平面图;施工总平面图的任何改变都必须得到有关部门批准。如果发现施工总平面图存在不合理性,要及时制定改进方案,报请有关部门批准,不断地满足施工进展的需要。

2)施工组织设计的调整

根据施工组织设计执行情况的检查,发现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拟定其改进措施或方案;对施工组织设计的有关部分或指标逐项进行调整;对施工总平面图进行修改;使施工组织设计在新的基础上实现新的平衡。

实际上,施工组织设计的贯彻、检查和调整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必须随着施工的进展情况,加强反馈和及时地进行,要贯穿建设项目施工过程的始终。施工组织设计的贯彻、检查、调整的程序如图1-5所示。

图1-5 施工组织设计的贯彻、检查、调整程序

1.4 组织施工的基本原则

施工组织设计是建筑业企业和施工项目经理部施工管理活动的重要技术经济文件,也是完成国家和地区工程建设计划的重要手段。而组织项目施工则是为了更好地落实、控制和协调其施工组织设计的实施过程。所以组织项目施工就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根据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实践经验,结合施工项目产品及其生产特点,在组织项目施工过程中应遵守以下几项基本原则:

1)集中力量加快施工速度

建筑生产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任何一个施工单位在一定时间内的资源拥有量总是有限的。把有限的施工力量集中起来,优先投入最急需完成的工程中去,加快其施工速度,使工程尽快完成,投入生产,这是组织施工最基本的原则之一,也是提高经济效益最有效的措施。特别是对于那些投产后年创税利很大的大型工矿企业,即使提前完成几天,所得效益也是很可观的。

对于施工企业而言,加快施工速度也是减少施工间接费、降低施工成本和提高施工企业信誉、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施工企业在组织施工时,应根据生产能力和工程施工条件的落实情况以及工程的重要程度,分期分批地安排施工任务,以避免资源分散、战线拉长而延长工期。

由于建筑产品的特点决定了建筑生产的工作面是随生产的进展而逐步形成的,不可能安排很多的劳动力同时进行工作。因此,在安排施工力量时既要考虑集中,同时又要合理地安排各施工过程之间的施工顺序,考虑各专业工种之间的相互协调,合理地处理好劳动力、时间和空间布置之间的关系。在同一生产地点(同一工地),应使主要工程项目与相应的辅助工程项目之间相互配套施工,以起到调节施工力量的作用。否则,同一时间在同一工作范围内劳动力安排得过多,既会降低劳动生产率,易发生安全事故,又影响工期。再者,应重视工程收尾时的施工组织工作。

必须指出:加快施工速度与保证工程质量、保证施工安全、降低施工成本应是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的,否则再短的工期也毫无意义。

2)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发展建筑工业化

在组织施工时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施工速度、提高工程质量和降低工程成本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我国对施工技术的科研、应用和推广有了较好的发展,新技术不断涌现。在组织施工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技术经济条件以及施工机械装备力量,加以应用和推广。

建筑工业化不仅应使施工技术逐步适应大生产的需要,而且对施工全过程的各项管理工作也必须逐步采用现代化的方法和手段。

3)用科学的方法组织施工

施工计划的科学性、合理性是工程施工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施工计划的科学性在于对工程施工的总体作出综合判断。采用现代化的分析手段、计算方法,使生产的一系列活动在时间和空间方面、生产能力和劳动资源方面得到最优的统筹安排,从而保证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和均衡性。现代的科学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正在逐步渗透到建筑施工管理中去,如常用的流水法施工、网络计划技术、运筹学等,以及计算机技术在施工管理中的应用,为建筑施工管理现代化开创了广阔的前景,同时也要求广大施工技术人员既要有丰富的施工实践经验,而且还必须掌握和应用现代化科学管理的方法和基本技能,以提高管理水平。

安排施工计划,必须合理地组织各施工过程、各专业班组之间的平行流水和立体交叉作业,从而使劳动力、施工机械能够不间断地、有节奏地施工,尽快地从一个工作面转移到另一个工作面上去工作,以实现施工全过程的连续性和均衡性。否则,一方面会使施工断断续续,导致劳动力和施工机械的利用率降低;另一方面又会出现突击赶工、增加资源供应负荷,造成劳动力、材料供应过分紧张,从而导致工程质量下降、安全事故增多、材料浪费和施工成本增大等不良后果。

4)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建筑产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使用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每一个施工人员应以对建设事业极端负责的态度,严肃认真地按设计要求、规范要求组织施工。确保工程安全施工,不仅是顺利施工的保障,而且也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对每一个劳动者的关怀。一旦施工中产生质量或安全事故,不仅直接影响了工期,而且造成巨大浪费,有时会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5)实行经济核算,降低工程成本

施工企业应健全经济核算制度,制定各种消耗和费用定额,编制成本计划,拟定和执行有关降低成本的各项措施,进行成本测算和控制,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力求以最小的劳动投入取得最佳的经济效果。

在编制每一项工程施工方案时,都应有降低工程成本的技术组织措施(或办法),作为计划方案择优选取的主要依据之一;对于工程所需的临时设施应尽量利用原有建筑和拟建建筑物以及当地的服务能力,以紧缩临时设施数量和施工用地;材料、构配件应合理规划进场时间和堆放位置,尽量减少二次搬运,以减少一切非生产性支出。

上述组织施工的基本原则,既是经济规律的客观反映,又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应坚定不移地予以执行。

思考题

1.简述建设项目的含义及其构成。

2.我国项目建设程序是如何划分的?

3.简述施工组织设计的分类。

4.简述建筑产品及其施工的特点。

5.施工准备工作的内容可以归纳为哪几方面?

6.施工组织设计的顺利实施,应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

7.简述组织施工的基本原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